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382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2章》孔子怎样阐述治国四要件?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2章》孔子怎样阐述治国四要件?

15·32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音lì)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本章中及之守之”、“得之”、“失之”的之字指治国之道。涖之动之”的之字指百姓。”字与“莅”字同义到,如莅任、莅临、莅会。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在上位者,才智足以领悟那治国之道,但他的仁德不足以保持它,那么虽然领悟了,一定还会失去;才智达到了,仁德也足以保持了,但不能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对待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敬服;才智达到了,仁德足以保持了,也庄重严肃地对待百姓了,但动员百姓时不按照礼的要求去做,那也还没有达到至善的境界

    本章所记,孔子阐述了治理国家的四个要件,也是为政者必须具备的四种素质。一是“知及之”,强调要有治国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二是“仁能守之”,强调要有足以保证你正确发挥这才能和智慧的仁德;三是“庄以涖之”,强调对待百姓要有正确的态度,言而有信,从而得到百姓的尊敬和信服;四是“动之以礼”,强调动员、组织、役使百姓要以礼而行,“使民以时”。这四个要件,包括了才智、品德、信誉和尊礼,全部具备了,做到了,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缺一则不能达到善。

附:

【原文】

15·32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及之、守之:之字指治国之道。(音lì之、动之:之字指百姓。,同“莅”,到,如莅任、莅临、莅会。

【译文】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者,才智足以领悟那治国之道,但他的仁德不足以保持它,那么虽然领悟了,一定还会失去;才智达到了,仁德也足以保持了,但不能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对待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敬服;才智达到了,仁德足以保持了,也庄重严肃地对待百姓了,但动员百姓时不按照礼的要求去做,那也还没有达到至善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德义《论语解读·卫灵公第十五·33》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中国古言哲理经典语录大全(含注释)
一起学《论语》15.33卫灵公篇——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的主要思想
孔子:我是怎么做老师的
《论语》名言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