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记忆丨江南水弄堂:一幅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泰伯奔吴在无锡开凿的伯渎河和跨越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沟通黄河、长江、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悄然汇合,在无锡清名桥附近形成了一个“人”字形河域。悠悠河水,款款淌过,经过千年的繁养生息,此处留下了一段“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绝妙景致,水川流不息,桥凝然不动,堪称江南水乡生活风貌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20世纪80年代后,无锡把自南长桥至清名桥长1500米的运河称为“水弄堂”,尤其是跨塘桥至清名桥这900米,是京杭大运河中最精彩的一段,最具无锡特性的一段,也是锡城古运河风光的精华段。古运河这条闻名世界、流淌千年的中国历史“长廊”已经名存实亡,唯一还有历史风貌可鉴,最具原汁原味的,就是这条“水弄堂”。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多次到“水弄堂”考察调查,据其所述,这段“水弄堂”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称之为绝版。绝版意味着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其价值之高、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了。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也赞扬“水弄堂”是“国内绝无仅有的文化建筑遗产”。

“青砖黛瓦红灯房,碧水画船小弄堂。日暮斜阳西风长,缘来梦里是吾乡。”无锡古运河,在老街旧巷,细走慢逛,总是有一些让人意外的收获。

逛·古巷旧街

穿行在“水弄堂”,可以看到古运河的风貌,是活生生的东方“艺术走廊”。“水弄堂”两侧附近荟萃古街、古弄、古桥、古港、古庙、古窑、古驿馆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集聚在一起,构成了“水弄堂”独特的人文价值。运河古韵的历史文脉,为无锡百姓寻求“老无锡味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享受。“水弄堂”两侧有定胜桥、跨塘桥、大公桥、伯渎桥等众多桥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清名桥了。

清名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旧名清宁桥,相传是南上塘塾师秦太清、秦太宁兄弟俩所建。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同治曾分别重建、重修,为避道光名讳,改清名桥。新中国成立后也曾作修葺。现桥体保持良好,栏石无缺,整个石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为无锡古运河上留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一座古石拱桥。

在迷蒙的烟雨江南中,清名桥以其古朴清雅之吴地风韵、浑厚端方之独特风姿,成为无锡风光整体形象的标志。生活在清名桥堍的老人,总是离不开它,每天都会来这里走几趟。来来去去的行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晚上,总爱在这里拍照留影。在远方的游子心中,清名桥就是岁月折叠的过往,就是细细绵绵的乡愁,就是魂牵梦萦的故乡。

古运河水波光粼粼,两岸民居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码头石埠,黛瓦粉墙,小巷弄堂穿插期间。幽长的水巷、青石板的老街、错落有致的河畔老房、河面上耸立着的古桥,造就了“水弄堂”的独特风情。它沾着水的光,又有着江南弄堂的幽曲深邃,白天竹竿晾衣,夜晚橹声灯影,清晰、朦胧,如画如诗,这亦是称之为“水弄堂”的原由。它融古运河之水和沿岸居民于一体,勾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沿河两岸房屋建造年代不一,但具有多样而统一的风格特色,加上沿岸诸多的历史古迹,使“水弄堂”这一独特区域更富古韵。

品·烟雨朦胧

“水弄堂”的魅力在于人和水的和谐性。这里的居民亲水,人的生活、活动和水紧密联系在一起。早些年,“水弄堂”富含江南水乡民风民俗,透出别具一格浓郁的生活气息。

居住人家大多有私家码头,房子的后半部分就伸在河面,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古运河中舟楫往来,居民在沿河码头淘米、洗菜,石头棒槌洗衣,挑水运货,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据上年纪的人回忆,“水弄堂”的夏季最是闹猛,闷热了一天,在落日的余晖中,小孩子跳进水里捉鱼摸虾,更有甚者年长一些的三五成群直接徜徉在河水里,人船追逐,互相嬉戏。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余辉点点。

入夜,水边人家摇着蒲扇,坐在竹床竹椅上,纳凉聊天,自有一番情趣。可惜,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无锡地区发生过严重的洪涝灾害,为防洪排涝,沿河部分低洼驳岸筑起了钢筋混凝土的防洪墙,塘路和码头部分不复存在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河水也受到污染,居民不在河里洗衣淘米了,失去了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庆幸的是,经过治理,运河日渐恢复生机。特别值得无锡人骄傲的是,“水弄堂”沿岸许多原生态景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整饬。保护古街古巷古运河,成为当地居民的共识。当地居民在这块熟悉的水域繁衍生息,依旧沿续着它千年时光生命的流淌。

带着千年潮韵,“水弄堂”在岁月的年轮中缓缓向前,春烟点绿沿岸,夏霞映红古河,秋叶铺黄小巷,冬雪染白青瓦。当无锡人行走在异乡的路上,忆及过往心灵小憩时,天幕处的云水便是故乡,便是那条幽婉的水巷,便是那座历经岁月的古桥┄┄最是那一抹乡愁,犹如一支悠远的古曲,在心中汩汩流淌。

读·百年沧桑

“水弄堂”沿岸诸多历史遗存,涵盖了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观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形态。清名桥东南一隅是无锡古窑群遗址。古窑起源于明洪武初年,集中在大窑路一带,至明代中期已具相当规模,清代乾嘉年间达到极盛,有100余座窑。其时有“横十里竖十里之说”,现已改建为窑群遗址博物馆。

“水弄堂”曾经大大小小的水埠码头,成就了无锡的近代工商业。米业、丝业、窑业、冶铸业等繁荣兴盛。伯渎港曾经为无锡米市之一。民国15年,无锡著名实业家薛南溟在知足桥堍迁办无锡永泰丝厂,现其旧址已被改建成中国丝业博物馆。

清名桥以南有南水仙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为纪念明嘉靖年间率众筑城抵御倭寇入侵的无锡知县王其勤所建。庙内还矗立着南宋抗元斗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文天祥部下尹玉、麻士龙二将的塑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无锡工委利用设在庙内的培南小学为掩护,开展工作。1989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在此建立纪念铭牌。现为无锡市道教协会及水仙道院所在地。

行走在“水弄堂”中,感受延伸的悠远岁月,体会丰厚的历史底韵。曾经的喧闹繁华,都悄然沉落。古老的遗存,静默的矗立,旁观着历史的变迁。如今,依托这块最具乡土气息、文化气息的地域,辖区居民 “最清名”“爱满清名”、“清清公益”“戏韵伯渎”“暖热大窑”“睦邻地带”等各种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老街焕发新的生命力,人水和谐相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中鸟瞰】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水弄堂
无锡古运河畔南下塘古时繁华之地
清明桥古运河 无锡水弄堂
松涛视听沙龙 │ 一条临河而建令人魂牵梦萦的“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随笔•江南水弄堂
20130505清名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