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佬谈科技股,某股王继续大涨,假期继续嗨起来

对于科技股,国内投资大佬讲过一个观点。。

邱国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科技股过去50年表现非常优异,但是长期业绩领先的投资大家们,从巴菲特、芒格、索罗斯、彼得·林奇、邓普顿、安东尼·波顿、约翰·涅夫到格兰桑,却都对科技股保有长期的谨慎态度?而那些热衷于投资科技股的基金经理们,虽然在数年间各领风骚,却鲜有持续二三十年业绩突出者?

原因有三点:

1、科技进步内在的突变性,决定了科技股投资人业绩内在的不可延续性。

从PC时代的微软、英特尔,到互联网早期的雅虎、美国在线,再到互联网近期的MySpace、脸书、推特;从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到智能机时代的苹果、三星……每一次貌似漫不经心的技术更替,都有可能演变成改朝换代的颠覆性飞跃,让原有的行业领先者的护城河一夜之间夷为平地;或者进攻者已经绕过旧城,在别的地方建起一座更大更辉煌的新城了。绝大多数投资者很难在每一次的科技变迁中都跟上节奏,而技术更替的残酷性又决定了一次错判就有可能导致毁灭性的投资后果。

2、科技股估值过高,透支了新技术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

蒸汽机、汽车、飞机、电话、收音机、电视、计算机、手机,每一个年代都有划时代的新技术,但是喜新厌旧、贪婪恐惧的人性却是不变的。新技术肯定是好事情,谁都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估值就过高了。过高的估值,往往透支了任何新技术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过高的期望最后总是以过多的失望告终。

3、科技股格局非常散乱,很难判断谁是最后的赢家。

虽然新技术的前景广阔,初期的行业格局却非常散乱,百舸争流,绝大多数投资人很难在事前判断出谁是最终赢家。一旦不能押对赢家,行业发展再好也没有意义。电子商务如今是如日中天,但是对于15年前买了eToys、WebWagon那些后来破产了的电商企业的投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不久前,由于iPhone6没有采用蓝宝石屏,苹果的蓝宝石屏合作商GTAT申请破产保护,股价一天之内暴跌92%,就是最新的例证。

硅谷曾经有过统计,在风险投资的1000个项目中,扣除最成功的8家,其他的992家总体上是不赚钱的,而这8家则是成百倍上千倍的暴利,也就因而成为报纸的头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到能够掩盖背后的巨大风险和沿途无数的尸首。

然而,无数人还是在70倍估值的科技股中寻找着十倍股、期望着一夜暴富。其实,对于科技股,需要从一种“狗龄”的角度去看。狗龄是什么意思?三岁的狗就相当于三十岁的人,一个两岁的互联网企业就相当于一个二十岁的传统行业。

比如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还很新,但仔细看里面的细分行业,不管是搜索、导航、杀毒、电商、软件分发、社交平台、游戏平台等,其实很多领域的前三名,都已经若隐若现地看清楚了。

而A股爆炒的许多公司都在行业的前四名之外,在这种赢家通吃的行业里,第四名以外的公司其实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成长的故事被一次又一次的季报证伪后,这些股票又开始玩资产注入、并购、重组的游戏,依然追随者众多,令人感叹。

...

1999 年科技股大涨,大家都在科技狂潮中醉生梦死,但巴菲特很不识趣地搞了件事情,特地浇了盆冷水。

一开始被打脸,后来证明他是对的,一年之后,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纳斯达克崩盘。当时,他是这么说的:

“投资决策的关键不是看一个行业可以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可以增长多少,而是研究特定公司、资产的优势和持续性。飞机和汽车这是两个好行业,却不代表它能让你赚钱。

以汽车为例,美国历史上总共诞生过 2000 家汽车制造商,它们的产品极大地改变了生活,然而到了今天,2000 家只剩下 3 家,飞机行业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当年,他的好基友比尔盖茨,一直推荐微软股票给他,但他就是一股不投,确实是有点抠门了,但这是有特定时代背景的。

那是个巨变的时代,新技术更替的周期非常短,昨天的科技公司,保不准今天就被颠覆掉了。而巴菲特又是集中性重仓投资,每天都在变的科技股,当然就不是他的猎物了。

这么多年来,微软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累计涨幅巨大。有人嘲讽巴菲特,老古董这下打脸了吧,错过了科技公司几十倍的涨幅。

我觉得这大可不必,像苹果、谷歌这些涨出来的科技股,背后倒闭了多少家,这个应该是数不过来了。

况且巴菲特是集中性重仓投资,买的都是高确定性的。如果你是风投,一次性买500家公司,每家分配不到0.2%的仓位,即使499家全亏掉,但里面出了一家阿里巴巴,也照样赚翻了。

孙正义在阿里巴巴上赚了500亿美金,玩的就是这个模式。这不是他有上帝视角,因为他并不是只投一家,而是在全世界广撒网,博其中出现了一家巨头,就赚嗨了。

但对于普通人和巴菲特来说,不要说投资几百家公司,让你一下子投资几十家公司,都是很不现实的事。所以,过去20年,巴菲特一直没买科技股,不能说他是错的。


...

综上,,,

1、过去科技股行业变化莫测,投资标的很容易被颠覆,产生价值毁灭,让你的本金退市。2、科技股普遍估值会被透支,导致很难赚到钱。3、科技行业赢家通吃的,如果买的恰巧不是龙头公司,也会遇到大亏损。

这是过去20年,投资科技股的痛点所在。

但现在有些情况,已经发生了质变,科技行业不像以前一样,那么难把握了。所以,还是存在着一些机会的。

昨天美股股王——苹果,继续大涨,回到历史高位。

Apple是巴菲特的重仓股,这两年他老人家大举投资科技股,很多人表示没看懂。但我觉得,还是有迹可循的。

这里,也讲一讲我对科技股的一些新思考:

过去的30年,科技行业变化很快,从电脑、手机、移动互联网等等,更新迭代速度非常之快,所以不应该投科技股。但这几年,开始出现了一些投资确定性了。

从社会规律上说,科学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上涨的。这就决定了,科技不可能一直都维持高速发展。

根据科技界的摩尔定律,技术每 5 年可以增长 10 倍,每 10 年可以增长 100 倍,而如今摩尔定律每年只能增长几个百分点,每 10 年可能只有 2 倍,因此摩尔定律结束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现在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进入平缓期。这个阶段,科技的更新迭代,会相对慢一些。这也就给投资,带来了确定性机会。很多科技巨头,经过了20年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

用专业术语说,就是行业格局很清晰了。比如说起手机操作系统,就会想起安卓和苹果;说起社交,就会想起facebook和微信。这些东西像水一样,紧紧裹住了我们的生活。这种心智占位,跟可口可乐没什么区别,都是一种上瘾。

这些公司,已经垄断了我们的生活。像苹果手机,其实卖的不是手机,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大多数人,进入这个系统后,基本就产生依赖,被圈在里面出不来了。当然,微信也有类似的特征,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已经占领我们生活了。

这种垄断,本质是一种“精神垄断”。跟巴菲特以前投资可口可乐、喜诗糖果都差不多,换汤不换药,共同的特征都是垄断和上瘾,并且是大众消费品,群众基础很庞大。

所以,每年都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而且由于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撼动他,未来如果裂变出新产品,成长性也就出来了。
这就是巴菲特投资科技股的新策略,其实还是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只不过现在把它运用到了科技行业中而已。

...

我也投资科技股,2年前,重仓投资了科大讯飞,那笔投资大概半年多,赚了50%,老粉都知道的。因为我发现,科大讯飞的语音,虽然不错,但是BAT也能做,所以没有垄断优势,再加上业绩没有兑现,所以后来就卖掉了。

最近我投资了腾讯,跟巴菲特一样,类似的思路。首先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科技行业的格局,大多都比较清晰了,龙头公司已经出现,不像以前一样,随时就被颠覆掉。其次,这类型的科技公司,具有精神垄断的特征,占领着我们的生活。

不过,好公司也要有好价格,不然就是烂股票。我认为科技股的投资,不应该付出高溢价,否则也是很难赚钱的,市盈率不应该超过30倍。

当然,对腾讯的投资,肯定远不如2012年微信刚推出的时候,那么有大的空间。但只要护城河在,我们每天起床还是打开微信,依旧还是垄断着我们的生活,这个树根没问题的话,后面大概率还是会长出新的果子,裂变出新的盈利模式。

投资最大的风险,不是股价波动的风险,而是竞争风险。所以,不管投科技股,还是投消费股,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没办法形成垄断,它的产品可以被替代,那不管这个行业有多好,也不值得投。

生活中我们讨厌垄断,因为这不利于消费者,但投资中我们喜欢垄断。因为垄断就像是护城河,把资源都锁在了城里,不断繁衍出各种赚钱模式,像印钞机一样,给股东创造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价值。

投资必须把握你能把握的东西(老巴所说的“能力圈”)。所以,对多数人而言,我们的投资方法,并没有所谓科技和消费之分,我们买的股票永远只有一种,那就是相对于目前的资产、现金流、盈利能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

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发挥自己的优势,买便宜的好公司,寻找有护城河的垄断企业,注意安全边际,逆向思维,人弃我取,这些貌似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其实也是投资中最本质的东西。

...

最后,来一波【广东打边炉】,深夜祸害社会。。

都是早上刚上岸的



彩蛋回顾,点击下方蓝色字体:

《深度剖析,牛市到底什么时候来?》
《历史性机遇,悄然酝酿》
《罕见!信息量太大了》
《价值千万的数据》
《A股定海神针,跑路了?》
《未来A股能涨多少?看图》
《大佬操盘心得,价值百万》
《坐稳扶好,来了!
《福利来了,抓紧》
《我差点喷了》
《今天,给大伙看个好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懂科技股!巴菲特为何能从苹果身上赚钱?
不爱科技股的巴菲特动摇了?这一次他看好印度的“支付宝”
投资体系(详细版)
收藏好股的理念不会改变 李剑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忘掉成本 追逐价值
为何不投资谷歌等科技股 2012年05月12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