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渔游线寻踪之三:南京芥子园——辉煌与落寞皆于此


南京,对于李渔而言,不是一个版或者几个版的文字能够说明白的。

李渔与南京有许多关联。他事业的巅峰在南京,他的主要作品完成于南京,他刻印《芥子园画谱》在南京……可以说,南京成就了李渔,李渔也丰富了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诸多秦淮名流之中,留下其戏剧般的人生足迹。而寻找芥子园——李渔在南京的家,则成了记者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移居金陵置业芥子园

清康熙元年(1662),李渔52岁时举家从杭州迁居南京,一住就是20多年。他在金陵营建了自己的私宅——芥子园。经历历史的沧桑,李渔的芥子园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芥子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地位却没有动摇,李渔在南京的文化活动也与南京这所历史名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建筑芥子园。关于芥子园到底地处何方?有人疑为南京三条营之蒋寿山(人称蒋百万)宅;又有人认为是龙泉巷10号旧宅。从李渔诗文中可知,芥子园与周处读书台相邻,现为秦淮区老虎头附近。李渔《芥子园杂联》小序云:“孙楚酒楼,为白门古迹,家太白觞月于此,周处读书台旧址,与余居址相邻。”在《寄纪伯紫》诗前小序中,李渔又说:“伯紫旧居去予芥子园不数武,俱在孝侯台前。”

芥子园建于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为了营建芥子园,李渔四处筹集资金。《与龚芝麓大宗伯》书云:“渔终年托钵,所遇皆穷,唯西秦一游,差强人意……”西秦之游没有白去,李渔终于筹集到建园资金——“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芥子园之名正来源于此。李渔说:“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

著书出书辉煌然自得

纵观李渔起伏颠沛的一生,住在芥子园的这几年是他最兴旺、也是最幸福的时光。

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李渔一生没有做官,也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李渔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两种:一是靠别人的馈赠和宴请,二是靠为别人题联写诗的酬劳。但有了芥子园以后就不一样了。在芥子园,李渔组个家庭戏班四处演出,又开了书铺印卖图书,芥子园里的生活是李渔一生最惬意的日子。李渔在芥子园完成了《一家言》、《闲情偶寄》等著作,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李渔经营的芥子园书铺,不仅刻印《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热销名作,他的全部作品也都在自己的书铺印刻,算是垄断了市场。他改造印刷技术,注重装帧设计,在与伪书、劣书的竞争中终于脱颖而出,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态势。

后来“芥子园”书铺屡经转手,但李渔奠定的良好传统一直保持,使芥子园成为清朝出版业的著名品牌,沿袭两百多年。当下的很多图书收藏者还以收藏到芥子园印行的图书为荣。

芥子园的生活是李渔经济状况最好的阶段。家里一度人声鼎沸,需要供养的有四十多口人。但或许因为负担太重、开支太大,或许因为书铺经营不善,芥子园终因入不敷出而日渐颓败。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春天,67岁的李渔举家迁回杭州,并向友人求援,说自己在金陵负债累累。

李渔移家杭州后,芥子园转让他人,但芥子园书铺仍然存在,历届业主仍然用芥子园的品牌刊印书籍,使芥子园成为清朝出版业的著名品牌,沿袭两百多年。其中影响最为深的是李渔支持女婿沈心友请画家王概等编绘而成的《芥子园画谱》,其流传甚广,至今仍然是学习中国书画的入门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李渔为中国出版业做出的贡献吧。

一代名园今何在?
在南京期间,记者随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新林和兰溪李渔研究会副会长李彩标等专家,前往周处读书台附近寻找芥子园的踪迹。

今天的周处读书台遗址位于南京中华门内东侧娄湖头(俗称老虎头)一处围墙内,即老虎头43~8号。记者在一间披屋旁边凹进去的地方看到“周处读书台”时还是惊了一下,这个已经看不出是黑是白的劵门居然比想象中的完整很多。但走进门内,院内破败不堪,堆满了废弃的垃圾。芥子园呢?大家不约而同地往高处走去,希望能够看到些大概,但是很失望,眼前看到的都是些荒草废物。

出了周处台,我们又绕了个大圈,来到了周处台旧址西侧“老虎头43~4”的位置,现在是一座破旧的厂房。“这儿离周处台只有几步路,又是三亩地光景,还有座小山坡,极有可能就是芥子园的旧址所在。”随行的沈新林教授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芥子园当在周处台小丘之西,这里离秦淮河畔、孔庙一带的闹市区不远,应该是个“半”市区。而据当地长者述说,这块地方过去是一座花园,太平天国后被毁,成为菜地。其方位地势与李渔自己的记载、当地老人的说法,都是基本吻合。

南京重建芥子园之路

“芥子园在南京,南京艺术界有必要重视它。”说这话的是国画大师傅抱石。傅抱石生前非常希望重建芥子园,他曾提出:一要恢复芥子园,有钱可重建;二要重印《芥子园画谱》。

在南京采访过程中,记者得知,南京对重建芥子园其实有着一颗“强烈而迫切”的心。早在1992年,南京知名书画家张尔宾就曾向南京有关部门写了《关于吸引外资重建南京芥子园的构想》,引起了南京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专门批示;2006年南京“两会”期间,民进南京市委的政协委员们集体提议,要求复建这座金陵名园。

记者从南京有关方面获悉,重建芥子园项目已经敲定,这座金陵名园将有望重现在内秦淮河畔。

A芥子园“寄身”商务会所

南京秦淮区政府拟将复建芥子园工程选址位置紧邻中华门城堡、内秦淮河及蒋寿山故居内,复建后的芥子园将与它们共同形成独具秦淮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带。

据记载,蒋寿山是南京晚清富商,传说其旧居宅院原来曾是李渔芥子园故址。蒋氏宅第建造花园时,芥子园概貌仍在,于是就保留了宅院西边的这个古园子,并建设了两组七进院落,有房“九十九间半”。

根据规划,在对蒋寿山旧居进行翻新、部分恢复芥子园旧日风貌的同时,南京还将把该地区打造成融合文化古迹的高档商务休闲功能街区,在古迹周边将建设文化展示、商务休闲、演艺厅等多种功能会所。目前,保护性修复工作已经展开。

B玄武湖岸将建李渔文化园

与此同时,在南京玄武湖附近,一座李渔文化园正酝酿而生。作为玄武湖环湖整治三期工程都市游乐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芥子园“翻版”的李渔文化园目前已被铁皮围墙圈住,即将动工建设。

按照规划,兴建后的李渔文化园景区总面积将达到62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到8800平方米。遵循李渔的造园思想,结合传统园林空间形式、尺度、色彩、比例等,将山水、建筑、绿化、叠石等园林要素加以糅合,围绕和玄武湖沟通的水系开展布局,形成疏密有致的、多层次的园林景观空间。

建成后,李渔文化园将把神策门与玄武湖融合为一体,梳理神策门至火车站区域的环境及交通,使得玄武湖龙蟠路火车站一侧的入口空间进一步打开,形成玄武湖景区的北部重要入口节点,成为具有鲜明玄武特色的景观城市窗口。

【观点】

我在2008年牵头编制南京首个老城南总体规划——《南京城南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复兴规划》时就把芥子园的复建项目融入了其中,当时群众要求复建的呼声十分强烈。李渔对南京文化的意义十分重大,芥子园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研究更是意义非凡,芥子园要建,更要探究。

——赵辰(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芥子园建与不建、建在哪里,圈内一直有不同看法。大家不妨把芥子园建在内心深处,让物质的芥子园变成精神的文化家园。

——叶兆言(著名作家)

(注:本文写于2011年,南京芥子园已于2017年在秦淮区老门东三条营32号复建并对外开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溪芥子园
读书、刻书、印书、藏书 古都南京有部千年阅读史
《芥子园画传》中的古典家具掠影
行吟水浒之五十五——纪念李渔先生逝世340周年
学国画从这本书开始准没错
《芥子园画传》“山石谱”教你画出山石的怪石嶙峋、万壑千岩之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