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虹|让尘世悄然退去,体味宁静无价

伴随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乡野,失去了与自然的连接,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忍受没有电源插座和屏幕的生活,成为作家三毛口中的“塑料儿童”。

中国自然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程虹曾在其著作《宁静无价》中说,人类内心的风景是由自然的风景养育滋润的。

她还说,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常使她心中驻有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描述的感觉:

希望像只鸟儿,栖在心灵的枝头。

程虹教授现任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多部自然文学译著及研究专著。《宁静无价》通过讲述十几位英美自然文学作家的生平和著作,与我们分享宁静之乐、自然之趣。

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说:

宁静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阅读《宁静无价》,我们可以感受到:宁静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属性,也是人与大自然沟通、相融,寻求自我本真的过程。 

梅布尔·奥斯古德·赖特《布朗森路上的羊群》,约1900年

新英格兰的五月天

——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梅布尔·赖特

文 | 程虹

本文摘编自《宁静无价》,有删节,完整内容见图书

程虹,文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教授。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多年,出版有关于自然文学的专著《寻归荒野》《宁静无价》《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以及译著“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心灵的慰藉》《低吟的荒野》。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声称:

文学始于地理。

当我们谈起美国文学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新英格兰地区:梭罗的《瓦尔登湖》、霍桑的《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屋》、斯托夫人笔下的新英格兰乡村、西莉亚·撒克斯特描述的海岛花园……

新英格兰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文学的发源地以及美国文学的精髓所在。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要谈谈另一位鲜为人知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女作家梅布尔·奥斯古德·赖特(1859—1934)以及她的代表作《自然之友:新 英 格 兰 地 区 的 花 鸟 记 趣》(The Friendship of Nature: A New EnglandChronicle of Birds and Flowers,1894)

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女作家梅布尔·奥斯古德·赖特(1859—1934)

赖特既是一位自然文学作家,又是一位保护自然的行动者。她一生著有二十五本书,以小说、散文及自然科普读物的形式教育人们如何以自然为友她精心打理自己的花园,讲述“花园的故事”,让人们从花园入手,培养与自然的友情,体验自然之美丽;她创建了当地旨在保护鸟类的奥杜邦鸟类协会并任会长达二十六年之久;她帮助组建了美国第一个私人拥有的鸟类禁猎区,将鸟语花香的自然氛围留给后人。

赖特的一生都在做着一件事情:把人们对自然的欣赏转变为对自然的保护。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表明怎样才能成为自然之友,怎样才能永久地留住“新英格兰的五月天”。

花鸟情结

赖特对自然的兴趣及文学气质与其父塞缪尔·奥斯古德(Samuel Osgood)有着密切的联系。身为纽约市弥塞亚教堂牧师的奥斯古德,曾是美国作家、伦理学家及牧师威廉·钱宁的学生。

除了履行教职之外,他还是一位作家、演讲家及多本神学及文学刊物的编辑。作为美国游吟诗人威廉·布赖恩特文学圈的一员,奥斯古德与19世纪美国文学界的名人雅士过往甚密,但唯一能与他的精神追求相媲美的是他对园艺的迷恋。

1857年,奥斯古德在位于康涅狄格州的费尔菲尔德购置了八英亩土地,在那里建成了有十八间房屋的夏季别墅“苔绿林”。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里,他在主宅周围又盖了多处小别墅,并在那片土地上扩展了一片片花园草地、曲曲小径、池塘睡莲以及名人雕塑。在这片夏季别墅的园林中,奥斯古德还种植了大量的树木。据说,每逢他做完一次洗礼或主持一次婚礼之后,都要亲手种一棵松树。

赖特拍摄的费尔菲尔德田园风光照

当然,在园林中,他还充分巧妙地利用了岩石。古朴的石墙、壁龛、洞室、凉亭及纪念碑点缀于花草林木之中。在许多岩石上,还刻有《圣经》的片段和文学作品的名句。文化与自然在这片城郊的交界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1859年1月26日,奥斯古德的小女儿梅布尔出生了。时逢他的夏季别墅“苔绿林”刚巧完工。尽管梅布尔·赖特儿时的多数时间都居住在纽约市的格林威治村,但是真正令她刻骨铭心的教育却是从“苔绿林”开始的,因为那片园林给她留下了绝妙而难以忘怀的经历。她在《自然之友》中回忆道:

从我记事开始,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着种植与生长;松柏掩映着石墙,牛羊走过的小道渐渐拓宽,蜿蜒于小枫树、榆树及山毛榉之间。于是,在我的心中产生了一种爱的情结,这种爱仿佛使得花园成为一片与世隔绝的小天地。

赖特1900年绘制的《正式花园中的牡丹》

赖特婚后的第四年,其父病逝。她和丈夫拥有了“苔绿林”的使用权。世人很少提及赖特婚后最初几年的生活,只知道多病的经历和与世隔绝的生活使得自然成了她的同伴和恢复体力的护士。她开始写有关自然的散文。

当她把这些习作拿给丈夫看时,后者总是说:“梅布尔,你看,这些现在都是青苹果,等待它们成熟吧。”

婚后六年之后,梅布尔·赖特开始匿名在《纽约时报》等刊物上发表关于自然的散文。随后,出版商将这些散文编辑成书,于1894年4月发表。这就是赖特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她的代表作《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一经出版,便大获成功,大西洋两岸的评论家称赞它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及对当地风景逼真的描述。超验主义杂志《日晷》(The Dial)赞扬赖特“是爱默生观念中那种真正的诗人,即具有于平凡之中见奇迹的能力”。

赖特还收到了美国诗人及医生霍姆斯(OliverWendell Holmes)(霍姆斯在当时的美国文学界颇有影响,他不仅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演讲家,还为美国文学刊物《大西洋月刊》确定了刊名,并是它的主要撰稿人) 热情洋溢的来信,感谢她那本“极具魅力的小书”,并声称将《自然之友》与英国18世纪博物学家及作家吉尔伯特·怀特的《塞尔伯恩的自然史》并列放在他的书架上。

当然,还有报刊评述《自然之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亨利· D. 梭罗的情感。梭罗诞辰 | 《瓦尔登湖》与美国的民族性格

此时,赖特的丈夫与她本人一样高兴,因为在他的眼中,妻子的青苹果终于成熟了。

花园与鸟成为赖特毕生写作的主题。继《自然之友》出版之后,她出版了《观鸟》(Birdcraft,1895)。此书将鸟类的习性、鸣声及形态的描述与作者本人观鸟的经历及趣闻融为一体。

19 世纪博物学家及作家巴勒斯在于1895 年给赖特的信中把《观鸟》誉为“趣味横生,值得一读的书”,并感叹道:

真希望当初我开始研究鸟类时能有这样一本书来指点迷津。

约1914年,费尔菲尔德鸟类保护区的主楼视图。图源康涅狄格州历史学会

与《观鸟》相辅相成的是《花与蕨的家园》(Flowersand Ferns in their Haunts,1901)。它向世人表明,不受人为干扰的野外才是野花与蕨类自由生长攀爬的家园。

这两本类似野外活动指南的书籍将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魅力无穷。赖特还著有两部半自传体的小说——《通勤者妻子的花园》(The Garden of a Commuter’s Wife,1901)及《花 园 连 着 你 和 我》(The Garden, You, and I,1906),将自己与花鸟的情结展示其中。

赖特的作品及环保行为都是从花园起步,这与她独特的国土背景及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有“自然之国”之称。在19世纪美国边疆文化中,美国是“处女地”和“花园”的象征。美国还以“世界的花园”自诩,并使之成为美国文化史的主题。

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结束及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城市成为喧闹及污染的代名词。美国的中产阶级开始从城市迁移到市郊,让家人远离城市的尘嚣。随之而来的是理想化的郊区以及园艺美化和园林建筑业的发展。

当时著名的园艺美化家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是理想化的郊区与田园生活的倡导者。他将美学原理与自然保护的伦理道德观念结合起来,视郊区为提高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最佳地点,因为在田园风光中,人们可以避开城市的喧嚣与邪恶,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赖特在苔绿林门廊上

正是在上述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赖特把花园作为介乎荒野与文明之间的交汇点,作为连接自然与文化的桥梁。花园向人类展示了自然,但又不是“青面獠牙”的自然,从而可以使人们与自然保持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她从经营自己在郊区的花园做起,在园艺中与自然培养情感,并以亲身经历写了《自然之友》,倡导人们从自己的花园做起,与自然友好相处。

继而,赖特又把视野扩大到鸟类保护。她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博物学家。她的鸟类知识来自于林地观察、在自然博物馆的研习以及向鸟类学家的求教。

1898年初,赖特被推选为康涅狄格州奥杜邦鸟类协会会长,并担任此职达二十六年之久,成为护鸟行动的中坚力量。奥杜邦鸟类协会旨在劝阻买卖及使用鸟类的羽毛作装饰物的行为,制止滥杀鸟类、捣毁鸟巢及鸟卵的行为,鼓励大众学习自然史,了解鸟类的林地生活及鸟类保护法,并促使在康涅狄格的州立学校设立“护鸟日”等等。赖特还编辑了《鸟类知识》期刊的“奥杜邦专栏”,并亲自撰文支持保护鸟类活动,介绍不同鸟类的特征及习性。

赖特的另一个护鸟举措是建立鸟类禁猎区。她先是从当地的墓地做起。赖特深受美国19世纪园艺美化家唐宁的影响,认为墓地应当是优美宁静的所在,应当具有田园的风光和公园的景致。在那里,逝者的亲属不仅可以寄托对死者的怀念,还可以与自然的景物交流。把墓地用作鸟类禁猎区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爱扩展到对上帝所造的万物之爱中,使人们感受到短暂的人生与永恒的自然。

约1914年,费尔菲尔德博物馆鸟类保护区入口的石门。图源康涅狄格州历史学会

1907年,赖特就向费尔菲尔德墓地管理者倡导上述观念。1914年,她又劝说费尔菲尔德一位富有的女士购置了一块十英亩的草地,随后立契转让给康涅狄格州奥杜邦鸟类协会,使之成为鸟类禁猎区。

由于这片地就在赖特的夏季别墅“苔绿林”的附近,她可以监督禁猎区的营建细节:从围栏到石标,从林中的小径到供鸟戏水的水盆,从不同的鸟舍到鸟类博物馆。她还指导人们种植了当地的树木及灌木,形成了有益于鸟类生长的生态环境。鉴于赖特的贡献,这个鸟类禁猎区以她的著作《观鸟》而命名,成为“观鸟禁猎区”。

“观鸟禁猎区”成为美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样板。1923 年 9 月,正在寻求为已故丈夫建立纪念馆的美国前第一夫人伊迪丝·罗斯福来到费尔菲尔德与赖特共进午餐并详细询问了“观鸟禁猎区”的细节,随后在长岛建成占地十二英亩的西奥多·罗斯福禁猎区。

1934年7月,赖特逝世,享年75岁。1993 年,“观鸟禁猎区”成为美国“国家历史文物建筑”。她的代表作《自然之友》成了自然文学的名著,是这位在自然研究及鸟类保护方面建树颇丰的杰出女性最好的纪念碑。

via:agbfoundation.ca/beinn-bhreagh/

自然之友

翻开《自然之友》,弥漫着大自然的气息,展示出四季景色的篇章映入我们的眼帘:《新英格兰的五月天》《仲夏之歌》《秋色朦胧》《冬日心境》《玫瑰的传奇》《花园的故事》。赖特的一本《自然之友》用十一章的篇幅把故土费尔菲尔德的春夏秋冬、自然景貌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诚如继赖特之后,任康州奥杜邦鸟类协会会长的约翰·霍尔曼所述:

没人能像她(赖特)那样对费尔菲尔德了如指掌。对她而言,那里的每一条小路、每一弯林间小溪、每一处荒郊僻野、每一道山坡及每一片草地都是令人心醉神迷、永志难忘的地方。

承袭了梭罗等美国自然文学先驱以四季为框架的写作方式,赖特的《自然之友》有着强烈的自然节奏,但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瓦尔登湖》是以春天结尾,以万物复苏来暗示四季的轮回。《自然之友》则是以春季开始,继而带领读者听过“仲夏之歌”,赏过“朦胧秋色”,最终,领悟“冬日心境”。

《新英格兰的五月天》是《自然之友》的开篇,是春的颂歌。赖特出手不凡:

今年,4月睡过了头,结果使3月唐突地撞上了5 月,使得后者在困惑之中接下了4月的活儿,而把自己的职责留给了6月。

她继而解释道:

在我们新英格兰地区,没有大自然的日历,也没有死板的季节规律或生长的规则。

她敦促读者

到花园里来看看吧!北方吹来的风依然凛冽,积雪未融,乌云低垂,然而,却是五月天了,连灰猫嘲鸫都在凉亭上放开歌喉了。

©www.christies.com.cn

随后,我们跟着赖特观看一对乌鸦在绿色的松树顶上筑巢、观赏树下一片片紫罗兰顶着寒风开放:有她祖辈喜爱的白色紫罗兰、英国的花园品种深紫色的紫罗兰,还有俄罗斯的三色紫罗兰。在具有新英格兰特色的古朴石墙边,是一行行挂满了花铃的风信子,一群蜜蜂在花朵中采蜜。

由花园走向草地,欢迎我们的是众鸟的音乐会:金顶鸫、东林绿霸鹟、菲比霸鹟、知更鸟、模仿鸟、歌带鹀、隐身鸫等等,那是一片歌的海洋。在此章的结尾,作者劝我们该走上回家的路了,因为“我们已经采集了紫罗兰和水仙花,我们已经听过了隐身鸫的歌喉”。

栗背山雀 ©Louis Agassiz Fuertes

对于赖特而言,春天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季节,而夏季则带给人们一份满足的平静。在 7 月中旬的一天,赖特带着两条狗上路,去树林探索鸟的秘密,倾听小溪冲过树根唱出的“仲夏之歌”。我们的视线随着赖特越过开着野花的山坡,长着裸麦的田野,飘浮着清香的草药地,来到橡树、刺槐、白桦及山毛榉的领地。如赖特所述:

夏日走进林地,似乎另一个世界的思想、语言及感觉展示于你的眼前。那种神秘的林地之声,树枝的摩擦声、细枝的断裂声、树叶的拍打声可被视为一种讲述树的生命与愿望的语言。

金顶鸫的歌声在河边的林地中回荡,林鸫试了试歌喉,又陷入了沉默。夏天正在唱着它的歌,我们随着赖特依在树上倾听。

今日,让尘世悄然退去,让我们生活在仲夏之梦中。

大地与太阳成亲,生下春夏秋冬四个女儿。

赖特笔下的秋季,是个任性的女儿,忙碌的织娘。白天,她从大地中纺出丝线,夜晚,她用梭子织成漂亮的织锦,所以,每天拂晓,我们看到的都是不同的画面。秋季的风景是美的盛会:林地每天都更换新衣;小河里漂浮着叶的小舟;草地上的落叶,不知何时穿上了花的衣裳。各种色彩的藤蔓耐心地攀爬在粗犷的石墙上,形成了新英格兰地区独特而壮观的路边风景。然而,花却要睡眠了,但她已经给那些孤独的心灵留下了欢乐的记忆。鸟儿也要飞走了。不过,如赖特所期盼的,

如鸟儿一样,我们会在内心深处珍藏着下一季节的歌。

赖特于1900年绘制《德威特博士的干草场》

冬季往往是万物隐退的季节,它象征着死亡。而在赖特的心目中“没有死亡的季节”。她写道:

黑与白的冬季,你是无花又无歌的季节吗?似乎是,但冬季也有音乐及色彩;因为,冬季的色调确实像其他季节那样鲜明。如果你如同在春夏秋季那样每天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一种别样的美丽,一种新的惊喜。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冬的图画:一场瑞雪覆盖了路面及石墙,但是穿过皑皑白雪露出的是一枝金灿灿的黄花,几丛干巴巴的野生红萝卜。门前的伏牛花藤闪烁着珊瑚色,门上栖着几只鹌鹑。随着小径举目望去,野蔷薇的藤红红的,像是重新注入了新的血液;覆盆子粉红色的蔓上则开着珍珠似的小花;带斑点的白桦树直冲云天,灰树干的橡树林延伸向远方;在果园那铁黑色的树枝上,几只松鸦在叽叽喳喳地寻找着冻苹果……

赖特还特意提醒我们,走过冬之风景时,

在靠墙的阳光下暂停片刻,看看金缕梅吐出的金丝缕,听听它冬季开花的故事,那是一个返老还童的故事。

所以,由此看来,没有冬季,只有浓缩的壮观景色以及超越现时的大自然的力量。

赖特的花园通着人性,有着灵魂,因为大自然造就了它,人的智慧、勤劳及爱心培育着它,使它从一片荒地成为一处鸟语花香的所在,使它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见证。这个花园就是“苔绿林”的所在地,建造于那八英亩起伏的原野之中的园林。

赖特于1900年绘制《约翰·德威特夫人的沉没花园》

尽管在《自然之友》之中,赖特专门写有一章《花园的故事》,但实际上,在整本书中她讲述的都是“花园的故事”:那些由绿草、花卉、青苔、鸟类及树木形成的风景组成了一幅无穷无尽的织锦画,其中,人与自然、城镇与乡村融入一片难舍难分的生态环境。而且,这个故事的范围,扩展到费尔菲尔德,甚至整个新英格兰地区,因为它折射出浓郁的乡土风情。

新英格兰还以其美丽的海岸而著称。在赖特的心目中,那是大海的花园。在海边,是一片片的湿地,一条小径缓缓而下,渐渐地迷失于无边无际的绿色沼泽之中。

你看到了什么?一片温暖柔和的绿色延伸向大海,一层层银浪翻滚的海水,围绕着大海的是形态各异、明镜般的池塘。池塘边上是阴暗的橡树林;你的眼前是一簇簇的海草,还有在蓝天下显得灰暗的矮树,远处,可见几艘船只在闪烁着金色的雾中穿行。

拂晓前的岸边格外宁静:没有一丝风,甚至也没有一道涟漪,停泊的小船一动不动,宛若沉睡的天鹅。一个渔夫在溪水中撑起他的小船,惊起了芦苇荡中的一只苍鹭。

赖特感叹道:

美在这里停滞不前,大海在低声讲述着它的花园,浪花飞起,迎接着归来的海鸥。

赖特于1900年绘制《船上三人》

或许,读者已经注意到使用第二人称是《自然之友》独特的写作风格。赖特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种作者与读者、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氛围。

看看你眼前的远景,让目光越过林木覆盖的原野山坡;那里有开花的苹果园,像是白色的花海,又如曙光女神的指尖。花、鸟、人,这繁花似锦的果园象征着多么密切的三重奏;因为人的住所总是靠近果园,而果园又总是众鸟光顾的地方。

我们从这亲切的语调中,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与友情。然而,赖特让我们领悟这个道理的途径又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用一种诗一般的语言,一种梦一样的意境:

水鸫的宁静与歌声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们安抚着心灵;果园、阳光及归来的牛群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们温暖着情感。红鸫栖在高处,吐出一串串清脆的歌;紫丁香依着石墙,摇曳着花影;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一棵榆树上荡秋千的金莺;他是一只鸟、一朵花、一片云,抑或是三者的转世替身?

赖特的语言绚丽多彩,具有如诗的魅力,她的追求执着不凡,她的名字及精神遗产长留人世。即使在她逝后多年的今日,人们对她的兴趣还是有增无减。她的《自然之友》于1999年再版。她作为唯一的女作家被载入2004 年出版的《环保的词语》(Conserving Words)一 书 (此书堪称第一部评述自然文学作家及作品与环保运动之间密切关系的专著。它以在美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五位作家及其作品促使了环保组织的建立及环保运动的发展为例,说明文学是如何向社会传递环保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了人类正确的行动,显示出文学与词语的力量。)之中。

赖特的成功之处在于,她以言行使我们意识到,保护那些崇高、健康、美丽的事物是当今社会人类最迫切的需要。

相关图书

《宁静无价》

程虹 著

活字文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1月

让疲惫的心灵洗去倦怠

让永恒的宁静滋润心田

中国自然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程虹教授经典作品

全新增订版,新增作者近年研究成果,彩色插图,跟随近二十位自然文学经典大师,让宁静赋予心灵深沉的幸福,重获与自然初遇的感动。


🔚

程虹 | 寒山何以成为美国人最尊崇的中国古代诗人?
程虹讲“美国的孔子”爱默生:大自然是心灵的地图
程虹 | 《瓦尔登湖》与美国的民族性格
卢梭:我们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
远离自然的“塑料儿童”错过了什么?
到自然中,寻找心灵最深沉的幸福
程虹:人一旦离开自然,精神就会枯萎
孩子与自然接触,才能与人联系 | 春季书单
土里不土气,还有点治愈,中秋要去山里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虹的书单:替人类保存了荒野形象的21本书
自然之美
自然中的鸟类
程虹与自然文学
《诗歌的审美特征》
暴雨来袭,除了看海还能做什么?数百志愿者两年前就开始,用4000小时在北京做出了海绵城市花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