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更新理念,贯彻《纲要》

更新理念,贯彻《纲要》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今年暑期,我抽空阅读了朱慕菊先生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新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感到新课程关键在于理念新颖,思路明晰,可行性强,合乎历史趋势,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

本书由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作序,并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走进新课程丛书目录》。全书由8个章节组成,分别为: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的;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新课程评价;新课程的管理;课程资源;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与我们一线教师关系最密切的是第34567五个章节。此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书籍,是课改实施者值得细致圈阅和深入领会的理论读本。此前,平顶山学院杨欣教授曾谈到,这本书应多多揣摩,认真品赏。浏览之后,颇有此感。而品味鉴赏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功夫。这主要在于:

其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娇生惯养的当下,传统教育威力减退,惩戒教育置之一边,应试教育又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社会反响聚焦于分数,轻视德育涵养的情况下,显得十分重要。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亮点,包括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体系。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其二、清楚了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即“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三、理解了教学改革的三大主要任务: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其四、懂得课程改革将促进广大教师教学观和学生观发生空前的转变。1、教学观:教学不仅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教学既关注学科又关注人,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2、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努力方向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果的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其五、一方面明了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变化: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的教师。另一方面,清楚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其六、认识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即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转变。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我要学;独立性——我能学;独特性——鲜明的个性、针对性;体验性——直接经验;问题性——问题意识。

其七、较深刻的理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在于:以“分数”为本,盛行分数管理;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以“权”为本,权力至上。这种弊端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就特别强调且致力于: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以上是有关课程改革学习的重点罗列,是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关键所在。这些点之间也许有密切的关联,也许是孤立的个案问题。但站在课程改革的发展大潮看问题,它们都是我们一线教师乃至教育教学管理者应积极面对和冷静思考的问题。积极面对和冷静思考是一种姿态,实践和落实以及在落实中的反思,反思中不断总结与探索才是真正的课改勇士。

新课程的实施是落实国家颁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走进新课程》一书的编写给我们提供了理解《纲要》的有力支撑。通过学习,哪怕是粗浅的学习,都会给我们以课改理论支持的勇气。最好的学习,应是悉心阅读,精心领会,耐心落实。且这只能算是一个开端,《走进新课程丛书目录》以及课程改革这本大书,时刻待我们去“用心阅读”。

由于自己认识浅显,所学粗陋,错误难以避免,望读者见谅!

 

 

 

 

 

 

 

 

 

 

 

平顶山市一高     张新玉

20131130星期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深化与反思》培训学习纲要
谈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成尚荣
仙居中心小学落实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特稿|日本学习共同体发展进入新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