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齐娄睿墓和墓中的国宝级壁画
userphoto

2023.10.15 上海

关注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壁画

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山西壁画特展中有这样一幅作品。作品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骏马神采奕奕,情趣盎然,可见画师十分熟悉草原牧场的生活。观看者站在任何位置,都有身临其境之感。马队中,或骑或行,有的悠然前行、有的回首翘望。如果你翻开200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首批禁止出国(境)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这幅壁画就列在23位,毫无疑问是国宝级的。这便是出自北齐娄睿墓的鞍马图壁画。






发掘时存照

北齐娄睿墓在历史上长期被误认为北齐的斛律金墓。如明嘉靖《太原县志》上记载:“斛律丞相墓在县(指太原县,今南郊晋源镇——以下同)西南十五里。”,清道光《太原县志》也记载着,“丞相斛律金墓在县西南十五里,光之父,封咸阳王。” 1979年春,山西省、市文物部门的发掘报告中,也是依照斛律金墓组织发掘方案的。






墓志铭

待发掘结果出来之后才发现是北齐娄睿墓,始证方志之误。娄睿,鲜卑人,本姓匹娄,简改称娄,墓志说他是“太安狄那汗殊里”人。太安郡届朔州,原是北魏北方六镇之—的怀朔镇,治所在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从《北齐书·武成纪》,《娄睿传》及出土墓志来看,他的姑母娄昭君是高欢的嫡妻,他即为北齐武明皇太后的内侄。






残金配饰

自随高欢“信都起义”,先为帐内都督,曾平定叛乱,收复炽关,为北齐建立军功,先后封东安王、司空、司徒、太尉,天统二年(566)封为大司马统领全军,三年(567)为太傅、太师,兼录并省尚书事、并省尚书令,成为“坐而论道”,“总领帝机”的宰辅重臣。在东魏,北齐之世,他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以外戚而贵幸,也有纵情声色,家敛无厌,滥杀无辜等劣迹,史书都有记载。他卒于武平元年(570)二月五日,葬于此。






鸡首壶

整座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甬道中部有青石门。墓室为砖构单室,平面呈方形,四壁外凸略呈弧形,四角攒尖顶,高6.8米,墓道到墓室南北总长约35.2米。娄叡墓历史上曾屡遭破坏,但尚存随葬遗物八百余件,其中陶俑超过六百件,还有低温釉陶的二彩盂、捏塑镂孔宝装莲花灯、堆塑釉瓷花瓶、螭首柄鸡首壶等。






贴塑釉陶莲花灯

当然,其宏伟壮观的壁画,是发掘这座大墓的重大收获,影响遍及国内外。娄睿墓壁画,大部分保存完好。内容与布局继承汉魏以来的传统,组成古代神话和佛、道、儒合流的天、人一体的绘画体系。依据构图、布局与内容,大致分为七十一幅画面,残存壁画面积约为220平方米,并可归纳为两大部分。






彩绘墓门

一部分表现娄睿生前的戎马生涯和显赫的官宦生活,主要位于墓道东西两壁、天井、甬道和墓室四壁的下部;另一部分反映墓主人死后升天、回归西方极乐世界虚幻境界的情景,主要位于甬道与天井上部、墓门、墓室内第二层和第三层,还有位于墓室顶部的天空星象图。

而鞍马图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墓道西壁二层《鞍马导引图》,左骑灰色马,右前蹄前伸,左前蹄遂弯后止步,挺胸昂首,张口长嘶,顶鬃竖起,项鬃似震颤摆动,展现出剧烈的后蹲状态,全身重力压向左后腿上,右后蹄也在全身压力下,滞步不前,后蹲的臀部猛力扬尾如帚,颗颗粪粒相继落地,灰马出恭的形象遂跃然壁上。骑主在此猛烈剧动中疑是有警,即扭身往后。

右骑赤马,则在骑者弛缰纵辔下,信步前行。此图与唐代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图》相比,难分高下,而后者臀部却逊于前者之剧烈。再看前者臀部一笔而成,'少不可逾'之说,便于此可见,在灰马身上最浓密处,是尾与项鬃。挺起的马尾如果变为稀疏透光,则不见其剧烈用力之势,项鬃若将浓密处减疏,其因长嘶震动而形成的明暗透视,便不可见,'多不可减'也就充分表达了'密'的一面。

墓道西壁二层的《鞍马游骑图》中,八人三马。正中长者,长面短须,端庄稳跨马上,双手持缰,凝目沉思,任马缓行。当为描写墓主征途筹思军国要务的图像。

左侧备骑扬尾随后,右后侧从者六人静静执殳扬旗,步行随后,就在这一四籁无声,唯闻瞪噔蹄声中,似乎突然有警,

右前侧从骑随声勒转马头,侧身望后,坐骑赤马,双耳前竖,两目凝视,观察动静,最后二人也回首张望,呼应了警信的强烈。

如此紧急的事件并未打断墓主的思绪,充分表达了他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冗杂事务的大将风度。整幅画面,显示了作者构思奇特,生动表现了动静对比强烈的绘画才能。

墓道西壁三(下)层的《四马四部曲鼓吹图》,前四人两两相对站立,高举长号对吹,四马静站其后。

前右侧白色黑斑五花马三蹄站立,左前蹄抬起,作刨地状,马头微屈向下,两耳前倾,凝目垂视,似听视号角长鸣与马蹄刨士踏节的形象。构思别致,立意奇特,静中寓动,动又似静。

墓门外东侧的《门官图》,可能摹自旧有的画样,犹如唐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但皆比前代显得疏朗,并于面部之眼外、鬓角、颐下、唇周、颈项、囟门等较低凹处,施以淡红晕染,表现了富有立体感的形象,即所谓'疏派'画法。

'疏派'是萧梁时张僧繇吸收了印度笈多派艺术风格,加以变化创新而自成的体系不过阎立本的晕染更加细腻,更近生人。两画都沿袭汉、魏'褒衣博带'的画法,但衣纹更显流畅,疏朗自如,不像洛阳朱村东汉墓《饮宴图》那样厚重繁琐。

那这些精美的壁画到底出自谁的手笔?杨子华便是一种可能性。杨子华在北齐高湛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他善画鞍马人物,在北齐画坛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帝王的重视,'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

高湛崩于天统四年(568年)12月10日,娄睿卒于武平元年(570年)2月5日,此时杨子华当还健在。北齐时期佛事兴盛,皇家画事频繁,以杨子华誉高南北之位,在北齐别都也当有一批师从杨子华的杨派画家,为高层官员服务。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及魏晋到隋唐期间绘画上的关键人物时,曾说:'其间有中古可齐上古,顾、陆是也;下古可齐中古,僧繇、子华是也;近代之价可齐下古,董、展、杨、郑是也。国朝画可齐中古,则尉迟乙僧、吴道玄、阎立本是也。'

说明顾、陆代表了晋宋以来的传统,而张僧繇、杨子华则代表了南北朝晚期的南北画风,他与顾、陆、张、吴一样,是代表一个时期绘画风格的画家。又被时人号为'画圣'。

杨子华继承中原绘画传统而有所新创,对隋唐绘画有较大影响。张彦远认为初唐的二阎就曾师法杨子华。

初唐评论家裴孝源曾曰:'历观古今,法则巧思,唯二阎、杨、陆,迥出常表',在唐人眼中,杨子华在绘画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且有不同一般的绘画风格。

他曾画过《斛律金像》《邺中百戏图》《北齐贵戚游苑图》《宫苑人物屏风》等,而且还为邺中、长安等地的寺观作画,但都没能流传下来。






《北齐校书图》宋摹本局部

关于杨子华的画迹,唯一可供参考的是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北齐校书图》的宋代摹本。此画虽表现出较晚的笔墨因素,但在基本风格上仍保存了唐以前的气息。

今天,我们在娄睿墓壁画中,终于可以看到这种画风的再现。

正如美术大师吴作人先生评说:“北齐东安王娄氏墓的发掘,使千百年来徒恁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如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派,空缺得以证实。……不独因为它是文物,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它是重要的一个历史时代的见证”。这一幅幅填补了我国美术史上空白的画卷,形象地反映了南北朝晚期封建意识形态的一个侧面,除了在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外,对当时意识形态的研究,更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关注古董圈

认识一帮专业人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探微|壁上乾坤:山西古代墓葬壁画
禁出文物(023)|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怡心斋展讯|“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
1500年前的北朝墓葬壁画 首次大规模齐聚山西博物院
“壁上风神,惊世华彩”:两百平方的北朝壁画昨起山西展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