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写意花鸟画郄视

中国花鸟画,自中晚唐形成规模,到北宋的繁盛,大致还是工笔写生着色的阶段。南宋因文人画发展的影响,以墨代色的工笔花鸟画成为新的趋势。元代的王若水、张子政的创作,则是由工笔着色到水墨写意的过渡。进入明代,林良、林郊、王偕继承了王、张二人的水墨写意的创作手法,但尚未成熟。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形成,得力于沈石田和唐伯虎等画家的挥洒。而真正丰富水墨写意花鸟的表现技巧,并提高其艺术水平的大家,则为陈道复(号白阳)、周之冕、徐青藤、孙克宏、陆包山等人。其中最具代表性,堪称集大成者,非徐青藤莫属。可以这样说,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皆冠绝于世的徐青藤,是中国水墨大写意花鸟的第一位大师,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不拘绳墨,注重物象的概括取舍,追求神韵与抒情的艺术特点,绝不仅仅在于技法的高超。而是将作者的人格天赋,学养性灵,美术思想,以诗书画印的形式,完美而集中地结合在统一的画面上。澄怀观道,戛戛独造,难矣哉。这就是数百年来,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大师稀若星凤的原因所在。为此,试将大写意三字掰开揉碎,以期探骊得珠,更加深刻地领会其中丰富的含蕴。

大。大写意之大,并不是说画幅大小,笔画粗细,而是指画家的浩大的心量、博大的胸襟、宏大的格局、伟大的气魄……“夫艺事之极,方与道通。衡鉴之微,惟以神遇。”(张大千语)画家在作画之时,心驰万仞,神游八极,造化在手,不为万物所驱,而是在创造一个新的天地。宇宙生命无限丰富与广阔,一个艺术家必须与广袤的天地产生心灵感应,与自我主体的性灵旨趣沟通、共鸣,才能创作出传世的精品。

大,不是大而无当,大言欺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当以深厚的笔墨功夫,整体的素质秉赋为前提,积健为雄,在宣纸上对自己的心迹,做极其鲜明精微地记录。这些心迹,又是画家人格、人品、天赋、性灵的真实反映。唐人朱景玄曰:“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万类由心,画家在这里成为造物之主宰,穷天地,显日月,可谓大到极致。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寥寥二十余字,龙骧虎视,气势沉雄,是因为刘邦夺得天下,建立了大汉帝国的基业。如果只是一个衣锦还乡的暴发户,岂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作画亦然:一剑能敌百万师。大写意画家的笔墨,用的是减法,以简驭繁,少少许胜多多许。作品虽然简到极致,但以书入画,将书法艺术凝练的抽象美,融合在绘画中,这样就富有极大的容量和张力,淋漓尽致地发挥中国书画的笔墨之美。正如恽南田所言:

妙在平淡,而奇不能过也。妙在浅近,而远不能过也。妙在一水一石,而千崖万壑不能过也。妙在一笔,而众家服习不能过也。

大写意之大,还包括大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对西方的优秀艺术,现代艺术的某些手段、手法及构成,也应该有所吸收。这样做,才可能既有深厚传统,又有时代精神。

写。写意之写,在这里应该是倾泻,倾注,抒写,抒发。——“开心写意君所知。”(李白《扶风豪士歌》)

唐代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以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韩愈称道的不是张旭的用笔墨色,也不是布局章法,而是为张旭草书中喷发的感情所打动。天地万物,造化神奇,一切都包蕴其间。——“一寓于书”。

书画同源。在各自演变发展中,它们之间亦有内在的联系:使用相同的工具,有相似的表现手段,相类的笔墨技巧,相近的欣赏标准,因此它们也有一样的抒情功能。

宋代郭熙在《山水训》曾言:“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由此可见,画家的情感沛然从心扉中流淌,将高超的技巧融于精神之中,才能有绝妙的作品问世。

欧阳修论画以“萧条淡泊”、“闲和严静”为最高标准,推崇的是“古画画意不画形。”苏轼论画则强调“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认为作画不在形似,而在写其生气,传其神韵。“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他在《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中还说:“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他要求作画和作诗一样,直抒胸臆,传达情思。

元明之际的倪云林与欧阳修、苏轼一脉相承,他在《清閟阁集》中说:“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他直截了当道出画竹是“聊写胸中逸气耳”,至于似与非,繁与疏,直与斜,则是次要的。别人把他画的竹子视为麻或芦,也无所谓。

吴昌硕激赏徐青藤之画风,赞曰:“青藤画奇石,古逸不可一世,似其为人,想下笔时,天地为之低昂,虬龙失其夭矫,大似张旭怀素草书得意时也。”说得正是徐青藤借手中画笔,挥洒放逸之情的雄奇俊迈。

关于画家的创作过程,郑板桥的见解甚为高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眼中之竹”是自然界真实的竹子,由此而生画意。但怎么画?如何取舍?经过构思变为“胸中之竹”。一旦呈现于纸上,又会因笔画的短长肥瘦,墨色的浓淡干湿,自成格局,这就是画家的“手中之竹”,也正是画家人格的具体物化。

齐白石有段话说得好:“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易·系辞上》)大写意之写,是写神,是写心,写胸中逸气,写人之内美。是画家胸中丘壑的传神写照,厚积薄发的信手挥洒,天机气韵的自然流露,天道酬勤的感悟抒发。惟其如此,才能赋予中国水墨大写意崇高而又雄强的精神气度。

意。书画同源。卫夫人在她的《笔阵图》提出:“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这个“意”的涵义是什么呢?她的学生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文中说道:“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王羲之此处对“意”的诠释,就是在书写前对点划、笔法、章法所做的具体安排和布置,在书写过程中的法度与规则。

和王羲之同时代的画家顾恺之却明确提出绘画贵在“传神”。他在《魏晋胜流画赞》说:“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

“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他这里的“神”,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气质风度,尤其是人的眼睛所传达的和流露的内心情感。与王羲之的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欣赏,目的已有明显不同。

唐代的绘画与画论,也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重点强调:“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

在此之前,绘画理论的“传神”、“气韵”等等,皆是指绘画作品的本身而论。这里的意气,则说的是画家的性格、志趣、人品、学养,甚至挥毫作画时的情绪。

张彦远还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这个“意”,与卫夫人和王羲之的“意”,却不尽相同。应该包含了画家的创作激情、思想感情和一种精神状态。张彦远还说:“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他说的不正是写意么?意达即可,太过谨细,反而损减了作品的神韵。

其实,归根结底,画家所追求的就是他心中独有的意境。清方士庶《天慵庵随笔》曰: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景也。因心造景,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说得精彩。这段话,道出了中国画的真谛。

本栏目文章著作权,属牛宪纲所有。

已授权襄阳快线独家刊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渭:“写意”,我有四点主张!
青藤白阳:开辟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新天地
繁花似锦丨孙晓斌花鸟作品欣赏
画家刘龙刚先生艺术简介及优秀作品欣赏!
浑然厚重大写意 遂心应手蓄精神——著名花鸟画家邓鸣湖作品欣赏
行走在齐派大门里的忠实门徒张连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