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维绘画中的诗意与禅趣


王维绘画的艺术特色

诗画合一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因官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在母亲崔氏的影响下,从小习佛,初宗北禅,后皈依南宗禅。

右丞共兄弟四人,其中尤以王缙名气最大,做过代宗朝的宰相。王维早慧,九岁知属辞,十五岁便远赴长安谋求仕途发展。开元九年(721) 擢进士第,本来官路坦途,却因伶人舞黄狮事件坐累贬官,谪济州司参军。而他再次迎来仕途的转机则要到十余年后,遇到张九龄的提携而晋升。然而好景不长,张九龄罢相后,李林甫主掌朝政,王维游走于政治旋涡之中。即便此时诗人已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依然躲避不了政治社会大环境变故的影响。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王维未及随玄宗出逃,被安禄山囚禁,迫在其阵营下任职,但他仍心系李唐旧主,并赋诗以表。后安史之乱平复,他便凭借此首《凝碧诗》和弟王缙的极力营救而逃过一劫。

除去可圈可点的政治身份外,王维可谓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典范。他在诗文、绘画、书法、音律各方面的全才式表现,尤其是因他亦官亦隐的生活态度折射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风格,使他成为后代文人艺术家心中的经典形象。这种独特艺术风格通过视觉艺术呈现出来,即其绘画的最大特色——诗画合一,意境深邃。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评鉴中多有此言,如“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苏东坡又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亦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善于把诗与画有机结合起来,因而用“诗情画意”四字概括其艺术特色十分妥帖,其绘画作品中出现的淡泊抒情意境,更是诗人艺术的独特风貌。

禅趣盎然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歌常常能够与绘画的空间意象相互呼应,诗文极具画面感,而绘画作品又常常能呼应其诗意情思。他留存下来的诗篇近400 首,如《山居秋瞑》《终南山》等,诗风清新自然,描绘雨后深山、寺院等的幽邃景致,写景之余更流露出闲逸萧散的生活情趣,后代学者亦称其为“诗佛”。从史料来看,他的绘画涉及山水、松石、花卉及写真等题材,目前存世的绘画作品多后代摹本或托名之作,即便如此,在诸多摹本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王维绘画作品的核心精神气质——“诗韵”与“禅趣”,如名作《辋川图》《雪溪图》《江干雪霁图卷》等。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对“意境”的追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亦是中国古代画论中品评作品格调的重要标准。王维之所以能立于文人画之祖的地位,正是因为他作品展现出的空灵淡远的视觉趣味,以及由这种趣味营造出的静谧淡泊的意境之美。如他在居辋川别墅期间所作五言律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正可与其《辋川图》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将自然界的生机乐趣一一描绘,不仅展现了云淡风轻的景色,更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禅意。另外一些名篇名句,《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等,皆充满了空灵之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王维笔下经常出现的“空山”景象,实际上是在为“人”的活动埋下伏笔。这些诗句里,无论是“看不见的人”,还是“避于一隅静观风景的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在场”的,人与景是相互交融的。

其次,就绘画技法而言,王维曾跟随享有“画圣”之誉的吴道子学习,吴氏“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风格多少都会给他一些影响。另外李思训的技法也为王维吸收借鉴,融众家之长而开新局面。他将单纯的水、墨材料用于山水画表现,形成雅致、淡远的水墨画风,与其“空灵”的诗风如出一辙。

王维诗画禅意艺术风格的成因

禅宗风行的时代

王维的山水诗以及与其相呼应的山水画,在历代理论家那里都获得推崇。他的诗画崇尚写意精神,追求韵味、情感和空寂悠远的艺术境界,尤其受人称道。作为享有“文人画始祖”地位的王维,以水墨写山水,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那富有独创性的水墨渲染技法,更来源于其画面表现出来的空寂意境,及其“字字入禅,笔笔入禅”的功力。“禅味”“禅境”实乃王维绘画的一大艺术特色。

禅宗,约于公元5 世纪末年由印度和尚达摩传入中国。后渐次综合了佛家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之精华,发展成一种特殊的宗教修行方式,主张明心见性,强调“以心传心”。此外,禅宗哲学又引发了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潮,尤其对视觉艺术而言,它激发了追求禅境、笔简意赅绘画作品的诞生;而这样一种追求平淡天真、画外之意的美学趣味,逐渐形成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方式,融入东方美学的血脉之中。同时,这种美学趣味在历代绘画视觉实践中不断发展并融合壮大,在文人画的名号之下,它既成为一种视觉符号,又是一种艺术理想甚至生活理想,随着时代的更替不断创发新生。

从大的时代文化背景来看,盛唐前后一股新的社会力量渐渐浮现,中国社会旧有的士族门阀虽然还有一定实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新兴庶族地主阶层逐渐取而代之登上历史舞台。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他们都有着积极的表现。财富的积累为官僚士大夫们纵情山水自然、陶冶情怀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此一时期,围绕着京城近郊修建了大量庄园别墅,辋川别业,正是王维在长安附近购置的一处别院。爱山好水,亲密大自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这种社会趣味的转变也必然对艺术创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在经历前朝历代辅以政教的发展后,自魏晋以来便日益开启了艺术独立之路。到了唐代山水画,各种创作技法已经相对发展完善,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说,为倾向于“表现”的笔墨语言之诞生奠定了基础。

王维生活的盛唐阶段,中国的佛学已经由道佛合流、禅宗勃兴而发展到全面成熟的阶段,理论体系已然完备,高僧辈出、佛教鼎盛,南禅的核心思想已经相当成熟;同时,在士大夫之间也流传着很强的信佛风气,参禅成了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尤其对被贬的士人而言,参禅独居正合其避世的心境。甚至有人专门营建了禅居,以供礼佛习禅之用。王维就曾应禅宗七祖神会之邀,作《六祖能禅师碑铭》,可见其与禅宗相交之深。

来源:爱尚美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水墨画与禅道思想 >> 正文
中国画的禅味
论王维的诗与画
中国古典艺术:与哲学相伴,同文学齐飞
山水画境非画景
1.3 总序 | 宋朝士人对于意境的追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