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你以为的循循善诱都是错的


Momself歪歪姐:

春节期间回老家,总担心平时给孩子立的规矩,一夜就回到了解放前。

你想啊!老家的亲戚一见到孩子肯定热情到不行,一下子给糖吃,一下子出去买零食吃,零食一吃多了,饭就不吃了。晚上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想几点睡就几点睡,太无法无天了。

活泼一点的孩子呢,就会被亲戚说成是熊孩子。

内向一点的,就会被说没礼貌,都不跟大人打招呼。

因此,大年初一的今天,为了帮助父母们在老家更好的给孩子立规矩,我们拿出《极简亲子沟通》中关于立规矩的课程,以音频 课稿的形式免费公开出来,希望能帮助父母们在春节期间好好跟孩子沟通,消除破坏规矩的无形大魔王。

现在很多人抱怨熊孩子的问题,一个安静的公共场所,有些小孩子一来,大家都皱眉头。因为真的太没有规矩了,又是大吵大闹,又是跑来跑去,拿别人的东西,打扰别人做事,很讨厌。这些孩子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人们讨厌熊孩子,其实是讨厌孩子背后的父母。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有的父母说:「他是个小孩子,不懂事,你们不能让他一点嘛。」父母这种纵容,真的是在拿孩子的前途往火坑里送。——千万不要做这样的父母。

这些父母为了追求看似良好的亲子关系,什么都顺着孩子,不去给孩子立规矩,但这种教养方式叫溺爱。未来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麻烦。一段健康的关系,一定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这节课,我们就聊一聊怎么给孩子立规矩。

毕竟是孩子,怎么让他们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呢?

大多数的父母,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说:「规则就是规则,没有什么好说的!你必须遵守!」

人的大脑对于【你必须】这种说法,是非常敏感的。它把外界的要求变成一种指令,强硬地施加到这个人身上。

这个人就会很抗拒:

爸爸:别吵!爸爸怎么跟你说的?在图书馆应该怎么做?

孩子:要保持安静。

爸爸:对啊,你看大家都看着你。你再吵,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你听,这个爸爸为了贯彻他的规则,用了两种力量,一个是图书馆里的人,大家都看着你,还有一个是警察。警察代表的是权威。

这种方法,在心理学里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权威投射】。除了警察之外,常见的权威还有长辈和老师。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说:「快吃,不然我告诉你们幼儿园老师!」

你仔细琢磨一下,这句话其实很危险。因为它把老师捧到了一个特别的位置:你为什么吃饭?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因为老师有要求。老师让你吃,你就得吃。相当于爸爸妈妈在为老师的权威性背书。

这就给孩子植入了一个信念,让他觉得规则必须遵守,是因为【权威】的意志。什么是规则,老师就是规则。

这个信念的害处是什么?

你可能已经想到了,万一权威是坏人,怎么办?

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啊,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中学,老师是有可能做坏事的。

不是所有的老师,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老师都是好人,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老师是坏人。遇到这种老师不就惨了吗?新闻里经常报导,有的夏令营会发生性侵的案件。

孩子觉得很不对劲,但是她不敢反抗。老师让我好好吃饭,哪怕我不想吃,我也必须吃。那老师让我脱衣服,我脱不脱?

所以,【权威投射】的逻辑是一把双刃剑,它强化了规则,但它也很危险。

你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警察说不可以。

你想玩,不想写作业,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老师说不可以。

你跟长辈说话没大没小,不可以。为什么,因为长辈说不可以。

想一想,这些逻辑,是不是我们平时经常在用?

我们以为是在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但其实也在培养他们对权威的盲从。

所以这节课我要教你一种新的方法,既让孩子遵守规则,又不借助于【权威投射】。

这种方法叫做:把规则变成约定。

约定的意思,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大家共同遵守。规则之所以是规则,不是因为长辈或者老师的权威才成立,只是因为我们共同想要遵守。父母向孩子说明这个好处是什么。然后,让孩子以自主的动机,加入这个约定。

同样是在图书馆的例子,你看,父母可以这么说:

爸爸:(小声地)你知道吗,在图书馆有一个约定,大家要小声说话。

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约定?

爸爸: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环境,每个人都可以安静地看书。你要不要加入这个约定呢?这样你在这里看书的时候,别人也都不会吵到你。

孩子:好!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它有三个优点。

一、我们上一节课强调了自主动机。

孩子更愿意做自己想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别人强制要求他做的事情。

现在孩子可以选择,不是天然就必须遵守规则,它是一个约定。他可以选择加入这个约定,享受它带来的好处。或者他也可以拒绝。这时候,权威就变成了孩子自己。所有的选择都由他自己来做。

二、它颠覆了传统的权威概念,孩子不会盲从。

三、它其实还隐含了一个假设。

既然规则是一种约定,它并非永远不可动摇,必要的时候就可以打破它。当然你要为此承担代价。

所以孩子学习规则的时候,学到的不是僵化,刻板,服从,他心里种下的是变通和创新的种子。

培养一个面向未来社会的孩子,这三点是至关重要的。独立、变通、不盲从。

一开始用这种说话方式,可能会不太适应。多练习几次就好了。

我们换一个例子,教孩子讲礼貌,用传统的【权威投射】,我们以前是怎么教的呢?

妈妈:对别人要有礼貌,找人帮忙要说请,谢谢。

孩子:为什么?

妈妈:大人让你说你就说,哪来那么多的为什么!

很糟糕是不是?如果我们把规则换成约定,就可以说:

妈妈:对别人要有礼貌,找人帮忙要说请,谢谢。

孩子:为什么?

妈妈:这是人们约定的一种说法。一个人这么说的时候,就代表他真的很感谢,别人就会高兴,会更愿意帮他的忙。你想不想让别人多帮你的忙?

孩子:想!

你的感觉怎么样?虽然有点绕口,效果还不错,对不对?

这种沟通方式有一个前提,在于孩子和大人要有相同的认知。他们对事物的因果关系有着大体一致的判断。

有时候困扰我们的,恰恰是我们的判断不一致。比如不写作业,父母觉得后果很严重,孩子觉得没那么严重。这时候我们就容易回到【权威投射】的老路上,大喝一声:「老师让你写,你就得写!」

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要点回顾

1、规则意识很重要,但是用【权威投射】的沟通方式来贯彻一项规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对权威的恐惧或依赖,甚至为将来埋下隐患。

2、规则是一种约定,约定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得到好处。

3、当孩子愿意遵从一项约定的时候,他就会以自主的方式遵守规则。既规范了他的行为,同时也保留了他的自主动机,更有利于他的长远发展。



不要害怕规矩崩塌,其实这恰好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好时候。

当孩子在家族聚餐大哭大闹不肯吃饭的时候,我们正好可以抓到这么一个时机,跟孩子好好玩一个约定游戏。譬如:

「今天我们大人都在玩一个好好吃饭的游戏哦,我们要是好好吃了今天的饭,我们晚上就可以每个人多玩一会儿,大家都在遵守这个约定哦,你要不要也加入啊?」

「你要是加入,妈妈晚上可以多给你读半小时的绘本小故事哦~」

想必一听到晚上可以多玩一会儿,宝宝肯定会愿意加入这个约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权威型的父母,究竟可以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一张照片引起的往事
抓住“规则教育”的黄金时段,不用父母权威,照样带出有教养的娃
这5个行为正在毁掉你为人父母的权威感,难怪孩子不听你的
“凭什么爸爸能喝可乐我不行!”怎么立规矩孩子才会听?
男孩当众死掐妈妈脖子:别在该管孩子的时候和他做朋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