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积极思考,系统思考,创造性思考--思考之上

积极思考,系统思考,创造性思考--思考之上

思考决定命运,力量源自批判。我们都背负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包袱。因此,我们更需要强调我们的思考力,还有促成改变的构想。
人是会思考之芦苇,因其草木,所以孱弱,而唯有思考,令其强大。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考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学会思考,沉淀思想,相信你会找到属于属于这个世界的答案。生当恰如其分,情义、名利如此;死则达观平静,生命不过进入下一个时段耳。
生命不可选择长度,但可选择宽度; 凡人不能选择容貌,但可展现笑容…自由原来在你自己手中,未来更是自己的掌握。

所谓心态,就是寻常、自在的思考方式,它不仅能引导决策,也能代表人建构自身世界的秩序。而其中一个优先要务,就是在改变思考上运用创意;例如,克服二元对立的思考习惯。对富有想象力的对策来说,这种习惯是十分常见的障碍。
人生最大的意义是系于能否让生命安顿于情上。生活简单,才能称心而行、言说无碍。

如何积极思考,如何系统思考,如何创造性思考?思考力、创造力究竟是什么?野心、知识、执著心、乐观、理性的思考还有对美的感受是培养创造力的六大条件。
形成批判性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是要持续一生的。
成功学里有许多观念,是比较适用,振奋人心的。积极思考的观念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可以抽出这个观念,加以总结整理,深入挖掘,可以用它来指引创业、生活里的许多方面,相信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积极思考的三个步骤是:

试,真正的试,

想,真正的想,

信,真正的信。

这其中贯穿着一种冲劲儿,一股蓬勃的行动的力量。凭借着积极思考的观念,只要我们深入去做,任何目标都能达到,任何境界都能企及。致富创业的理想也能逐步的达到。这就要看我们在实践中执行的是否深入切实了。

A 试,真正的试

生活本来就是一系列的尝试,没有谁能够允诺成功,没有什么事事先就能得到保证。本来这就是一个不断尝试、试验的过程,在试验中摸索经验,总结教训,选择正确的道路,就能达到成功。要敢于拿出行动,迈出第一步。不要只是在口头上说,泛泛的想,而是要拿出行动来,冲出原来封闭、停滞的状态。先要走出第一步,然后通过不断的试,逐步深化行动。要勇于冲破自己的惰性,冲破疲劳、厌倦的层面,不断的开掘自己的潜力,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在外部,要努力拿出行动,不断深化,不断达到新的境界,不断突破;在内部,要冲破自己对自己的犹疑,限制,突破自己的弱点,突破自己的疲乏和厌倦,自己为自己加油,强力发动自己的力量,深入开掘自己的潜力。内部和外部相辅相成,既推动了自己的事情,又开发了自己的潜能。这样,不但改变了外界,做成了事情,也改变了自己,体会到自我激发、深入行动的乐趣,使自己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在发挥潜力的情况下更加的肯定自己,对自己有信心。

B 想,真正的想

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激发自己探索、创造性的思考

二勇于想象、设想,创造积极光辉的心像。

一对于自己的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人云亦云。要勇敢的探索,深入的思考,使自己的思考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也就是说,要时常记得积极的思考,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判断,来寻求别人未曾达到的深入认识,来作为自己进一步推进行动的资料。真正的思考总是很难的,自己想出一个想法,难于接受别人的十个想法。但如果自己习惯了做创造性的思考,批判性的思考,那么也许会得到简单接受别人想法的人,想都不曾想过的智慧、洞察力、判断力,以这样的成果来帮助支持自己的行动,那么自己的行动就将会如虎添翼,有了智慧的行动,就像有了罗盘的航船,结合着行动的冲劲和动力,将会取得一个个的胜利。思考本身也是一种行动,思想也是一种实践。“行之明觉精察处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是行”,如果思想足够的真切周密,足够的深入,将能像钥匙一样解开行动中的难题,将能像电梯一样把行动提到更高的地步,关键就在于头脑思索的功夫。

真正的想,就是把思索的功夫做深做透,充分开动脑筋,有一句话叫“想破了脑壳”,非常的形象,就要把思维的潜力充分的调动起来,把一个个问题当成一次次机会,破解开一个个的难题,层层深入进去。有时候前进的路不在别处,就在自己的心里。虽然在心里,却不能发挥出来。因为只有用思维的钻机深度的钻探,才能开掘出宝贵的想法、思路。思路有时候就是真正的路,比真正的路还要真切深远,因为行动总是顺着思路前进,生活的道路在思路中展开。

二想象是行动、生活的开路先锋,对于生活的期许必要先设想出来,在心中有了具体的形象,在心中有了精神的构架,并把自己的设想、想象赋予独特的色彩,独特的感觉,使之丰满鲜活,呼之欲出,这样能够在无形中影响潜意识,使潜意识相信这些设想、想象,是真实的东西,如果潜意识感受到这些想象、设想,并且完全接受和相信,那么潜意识的自动服务机制,就会在深层意识里帮助完成这些设想,帮助达到这些目标。这是激发欲望和自我暗示的过程。这里不仅是要树立清晰具体的目标,而且还要使之形象化、真实化,使之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这样使你的目标加上了色彩、温度、感觉,使理智的目标和感性、感情相结合,就会有助于达到目标。这就是西尔的重要原理:在心中设想和想象的东西,就能通过积极的心态来达到。既要有积极的心态来行动和实践,也要使设想和想象生动有力,使潜意识能够完全接受、相信,进而激发潜意识的能量,使之推动和帮助行动达到成功。如果我们在心中创造了积极光辉的心像,那么在无形中,现实就会慢慢接近心像的图景,直至能够达到心像的整个设想。

C 信,真正的信

一首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你认为你行,你就行”。这不是泛泛的说说而已,在平常没有阻力的时候,说说很容易;只有到了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的时候,才能真切的试验这句话是不是能够做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找不到前进的方法,在这个时候,有没有信心,效果会很不相同。只有在这个时候,真正的相信自己,那才是对自己有信心。凭借这种信心,可以在没有思路中找出思路,在困境中向前突破。如果这个时候,丧失了自己的信心,自己也不再相信自己,那么也就没有精神支持自己向前突破,那么即使有潜能也没有机会发挥,未来的发展也就成为幻影。“信心是永恒的特效药,她赋予思想以力量和生命”,信心是种神奇的东西,凭借着信心,诞生了许多奇迹,而且在信心的指引下,还有许多奇迹能够创造。信心是一种深远、本能的精神力量,顾名思义,信心调动的方法就是你要彻彻底底的相信,相信自己,相信潜能,相信自己背后无限的力量,相信了这些,就打开了能量的阀门,就打开了希望的天空,于是一切就有了新的可能,有了新的超越。

二相信自己的心像,自己的设想,能够通过积极的心态达到实现,这也与相信自己密不可分。在相信自己的情况下,发挥出了潜能,同样也相信自己对未来的期许设想,必将会实现,相信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你的设想,你的信心,就会引领着你,积极冲创,你相信那个会实现,那个就一定会实现,最终使心中的图景变成了现实。

有了积极的心态,只能说你成功了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马上行动。因为没有行动,其他一切事情将毫无意义。

“积极思考是一个残忍的骗局。”在一封读者来信里,我读到了这句话,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些人感觉积极思考是20世纪60年代的旧想法。一些人感觉这个观点很好,不过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没有实际效果。但是,多数人认为我们的思想强烈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我们从来没听到有人说积极思考是一个残忍的骗局。

积极思考能帮助你恢复健康、快乐生活并成为胜利者吗?有时候的确如此。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有关积极思考的建议,巴里说,让我们告诉人们积极思考如同汽油:如果不踩油门来启动汽车,一满箱油也没有什么用。积极思考让行动成为可能:行动将良好想法变为现实。因此,要积极思考,也要积极行动。

真正的积极思考
积极思考时常被宣扬为解决所有人生问题的答案。

“只要积极思考” 有一种论点认为, “你就将摧毁所有你前行路上的障碍”

这种观点对错各半。如果你曾经尝试过使用积极思考的技巧,你会在你付出的代价中找到这种论点不那么正确的例证。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破除的精神障碍。有些障碍可以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保护我们,但是现在却使我们停止不前。有些障碍来自我们的自我怀疑、消极地自我对话以及缺乏对我们所拥有的真正技能、能力和经验的自我认知。是的,有些障碍的确妨碍了我们去获取我们应得的幸福和成功。

然而,在一个简单的水平上,有些事情就是“不可能”。在另外一个水平上,你将会有许多可以实现的良好机遇。

所以,可以用现实来检验你的积极思考,那就是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一个天生的积极思考者)?我们其实可以表现得更好,做得更出色。但是积极思考必须与行动相结合,比如计划、准备和实践。
我们在这里来看一下一些可以帮助你更积极地行动的步骤,不仅要积极思考,而且要积极行动。首先,我们来看” 思维意识”,一种可以帮助你理解你的恐惧和消极思想的技巧。我们然后来看一些作为抵御消极思想的方法:理性思考和积极思考

  思维意识

当你恐惧你的未来的时候,压抑你自己,批评你自己犯了过多的错误,怀疑你的能力或者期待失败的时候,你正在消极思考。消极思考可以摧毁你的自信,危害你的效能,瘫痪你的精神技能.

不幸的是,有一种趋势是,消极思想会飞入我们的意识中,搞完破坏之后又飞走。我们很少注意到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因为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些消极思想, 我们很少适当地挑战他们,而有些消极思想是完全错误的。这样是不能不能阻止消极思想进行破坏的。

思维意识可以用来观察你的思维并警觉什么思想正在经过你的大脑。

为了使用这种技巧,你在你思考任何你想到达到的事物的时候,观察你的“意识流。不要压力任何思想。相反,你所要作的只是在意识到这些思想的同时,让他们自行其事。

当你意识到你的消极思想的时候,把他们写下来,然后让他们去吧。

这里给出了一些你在做主题报告的时候可能会经历的典型的消极思想:

* 担心你的表现或可能会干扰你表现的问题;
* 担心观众或者新闻媒体会对你作出如何的反应;
* 担忧你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尤其是在重要的人物面前;
* 沉溺于一个糟糕的表现所带来的后续的消极后果而不能自拔。;
* 自我批评的时间多于排演和练习
* 感觉准备不充分.

思维意识是消除你的消极思想的第一步: 因为你无法和你甚至都不知晓的思维做战斗.

理想思考 (积极计划)

处理消极思想的第二步是处理你用思维意识写下来的消极思想.

眼睛看在你写下来的每一条消极思想上面,并挑战它!问问你自己,这个思想是不是够理性?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或者反对这个思想?你的良师益友会同意这条思想么,还是反对?

再来看上面的例子, 以下的理由可以用来挑战这些常见的消极思想:

* 表现的质量: 你本应该训练你自己么?你确实曾经训练过么?你时候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并且在事件之前充分地准备过?你时候进行了合适数量的排演?如果答案都是“是”,那么你已经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做了足够的准备。.

* 分散注意力的问题和超出你控制的事件: 你是否考虑到了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这些情况发生,你将如何做?你需要别人为你做什么?

* 担忧人们的反应: 如果你把你最好的程度表现出来了,那么你应该完全地满足了。如果你表现地很好,公正的人会相应地给出好的反响。如果人们不那么公正,那就超出了你可以控制的范围了。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忽略并且超越任何不公正的评论

* 练习过程中的问题: 如果你的一些练习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那么你要提醒你自己练习的目的是发现问题,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类似地,问问你自己,期待在任何时候都达到完美的表现是不是够理性?你只要达到你需要表现的程度就可以了。.


现在是时候来确保你的积极行动正在进行: 通过上面的做主题报告的例子,确保你完成所有必需的练习和准备。确保你在精神上已经进行过演练了,并为可能发生的意外事项或问题做过了准备和计划。.

  积极思考
到现在为止,你可能已经感觉到更积极的情绪: 你的一些消极思想将被你的准备和计划所减轻。要达到真正的积极思考,最后所要做的就是准备理性、积极的思想并且抵抗任何残留的消极性的决心!

现在运用思维意识和理性思考练习结合你的积极计划,准备积极的自我断言来帮助你建立自信和改变消极的行为模式。你的基于你运用理性思考作出的清晰的、理性的自我评估的自我断言,,将会减免你的消极思考可能对你造成的上海。

继续上面的例子, 积极的自我断言可以像这样:

* 表现的质量: “我已经为这件事刻苦训练了。我已经积极准备并且完全地演练过了。我准备好了做一个绝佳的主题报告.”

* 分散注意力的问题和超出你控制的事件: “我已经细细地想过每一件可能会发生的事并且做好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我将灵活处理每一件事。”

* 担忧人们的反应: “公正的人们会给出良好的反响。我将能够以一种成熟和专业的方式来处理任何不公正的批评”

* 练习过程中的问题: “我已经经历了并且从我的练习中吸取了教训。这使我能够作出一场伟大的报告。我将表现良好并且享受这件事。”

* 表现的质量: “我已经为这件事刻苦训练了。我已经积极准备并且完全地演练过了。我准备好了做一个绝佳的主题报告.”

* 分散注意力的问题和超出你控制的事件: “我已经细细地想过每一件可能会发生的事并且做好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我将灵活处理每一件事。”

* 担忧人们的反应: “公正的人们会给出良好的反响。我将能够以一种成熟和专业的方式来处理任何不公正的批评”

* 练习过程中的问题: “我已经经历了并且从我的练习中吸取了教训。这使我能够作出一场伟大的报告。我将表现良好并且享受这件事。”

结论

传统上,人们几乎不顾一切地宣扬积极思考,似乎这时所有事情的解决方案。但是,积极思考在运用的时候也要结合常识:没有积极思考会使得一个人成为一个奥林匹克马拉松冠军。(虽然通过积极思考,伴随这艰苦的训练,一定会帮助增长某人的天赋和潜力)

理性地决定你什么是你可以通过艰苦奋斗确实可以做到的,然后为艰苦奋斗做计划,最后运用积极思考来“摧毁任何障碍”! 

系统思考不是那种充满学究气、象牙塔中的活动,它是极其实用而且务实一种思考工具,可以应用到各种商业和组织管理活动中。

系统思考就是以整体的观点对复杂系统构成组件之间的连接进行研究。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认识到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正是因为系统各个组件间的联系。如果想要理解系统,就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 系统思考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集合;是一套适当的、用来理解复杂系统及其相关性的工具包;同时也是促使我们协同工作的行动框架。

如果我们希望了解一个系统,并进而能够预测它的行为,就非常有必要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将系统各部分割裂开来,很可能会破坏系统内部的连接,从而破坏系统本身。 如果你希望影响或控制系统的行为,就必须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采取行动。 在某些地方采取行动并希望其他地方不受影响的想法注定要失败——这也就是连接的意义所在。 因此,系统思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它周围的事物。 只有拓宽视野,才能避免“竖井”式思维和组织“近视” 这一对孪生并发症的危害。 当然,视野的拓宽不能够以忽视细节为代价,要适当划分系统的范围。

系统思考又被称为"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引导人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从字面上看,系统思考是一种思维方式,实质上系统思考更重要的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它要求将组织看成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并且不断变化着的系统,考虑问题时要整体而非局部、动态而非静止、本质而非现象的思考,就象中医疗法,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五脏六腑气血脉相通,任何一个部位出现异常,都有可能是其它因素引起而不仅仅是该部位问题所致的。

整体思考、动态思考、本质思考。

何谓系统思考?
按照系统思考去研究处是事物,就应把所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要处到其中的组成部分(元素或子系统),还要看到这些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因此按照系统思考的方法观察、分析、近年、管理、协调某一个事物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应该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因此为了真正有效地研究解决包括企业管理在内的各类实际问题,应做到既有分析,又有综合;陈有分解,又有协调。在实践中,人们用系统思考求解实际问题通常有三个方法,即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局掌握局部,看动态把握静态。

对系统思考的基本要求?
1、应防止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这与辩证唯物论所提倡的要全面看问题,切忌片面性是一致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的问题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如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对历史人物作出评价就应该是不看一事一时,而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全部工作。这样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应防止静止思考,要动态思考。按系统论的观点,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件改革的事项都是在一个动态系统中运转的,即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运动和变化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同时具有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竞争,而不再是以前常说的人才的竞争。因为今天人才是与“学习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名词。没有学习力的人才很快会变成庸才,没有学习力的组织(企业)终究要被淘汰。高学历只能说是准人才,比具有低学习历的人有更快成为人才的优势,但若不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充电”,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和掌握最新信息,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或保持人才的优势地位。

3、应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系统的运转速度有快有慢,尤其是对某些运转速度很慢的系统,我们必须有耐心地拉大时空了解其全貌,才能准确掌握它的本质。如果仅在一时一地观察这个系统,你看到的仅仅是这个系统丰富多彩全貌的一个小小的侧面,有时这个小小的侧面所反映的现象与事物的本质差距甚远,甚至完全相反。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现象都与本质无关,有些现象是本质的反映。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这就要求人们把现象看做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才是科学的分析方法。

什么是系统思考?

在解决任何一个问题之前,一般都需要对这个问题作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思考。不应该总是让事情出现"意外"情况,到最后只能看天吃饭,靠运气成功。"意外"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分析不透,考虑不详,计划不同。

提高自己对问题系统思考与分析能力的又一高效训练方法,就是习惯性地按"多杈树"模式思考与分析问题。

"多杈树法"是"影响力训练"的一个著名的问题分析方法。它是灵感来源于大学一门计算机专业课《数据结构》。当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会习惯性地说:"让我们先来画个多杈树吧。"

"树根"代表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或解决该问题应该达到的总目标。

每一层"树枝"代表要解决上一层树枝所代表的目标的全部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以及辅助条件。

分解"多杈树"时,同一层树枝所代表的各个条件之间应满足两个核心条件:

1、彼此互相独立
每一个条件之间,尽量不要出现逻辑交叉。即同一层条件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不同层次条件之间也不要出现重复或重叠现象。

2、条件完全穷尽
检查多杈树分解是否充分、完全时,只需反过去,从"叶子"到"树枝"再到"树干",不断问:如果这些小目标均达成,那么大目标一定会达成吗?若"是",表示分解已完全;若"不一定",则表明所列的条件还不够充分,应继续补充被忽略的"树枝"条件。

以制定目标系统为例。在"多杈树"中,大目标与小目标的逻辑关系是:
1)小目标是大目标的条件;
2)大目标是小目标的结果;
3)小目标的实现之"和",一定是大目标的实现。

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多杈树"的分析技巧。

写下一个大目标,然后自问:要实现该目标的条件是什么?列出所有必要条件及充分条件。这些条件,其实就是达成该大目标之前必须首先达成的小目标。画出每一个小目标,它们就是大目标的第一层"树杈";接下来,继续自问:要实现这每一个小目标的条件是什么?列出达成每一个小目标的所有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变成各个小目标的第二层"树

如此类推,直到画出所有的"树叶"(即时目标)为止,才算完成该目标的多杈树分解。每一个目标最后都可以被描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多杈树"思考法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稍加留意,不难发现现实中无数事例的内在结构都呈"多杈树"分布。

例如:一个公司的组织构架;一本书的大纲;业务指标分解。

生活工作中,不管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用多杈树来辅助自己理清思路,找到系统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何嫁一个如意郎君?

特别提示:不要轻信"婚姻是因为缘分"的观点。"缘分"就像机遇与运气一样,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意愿、方法、计划、准备、能力(包括判断力)等各种自身因素的综合结果。

还有许多案例,亦可画出多杈树。如:
·一套目标计划书;
·"如何升职"计划书;
·"如何激励部属"方案多杈树;
·一份市场策划书;
·公司档案管理系统;
·WINDOWS软件的文件窗口;
·工厂车间流水线设计;
·财务报表结构;
·一份报刊的结构……

怎样才能做到系统思考?我认为,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统筹兼顾。系统思考的第一要求是总观全局,统筹兼顾。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因此,我们必须用系统的眼光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重新审视世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对全局的掌控能力。

二、学会找问题。系统思考要求我们有整体观念,防止片面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推动事业的发展。在管理中要提倡发现问题,而要在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找准问题,则需要敏锐的眼光、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准确的分析判断。各级领导干部、管理干部,管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应切实从发现问题入手,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推动整体工作的进步,提高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学会排序。要做到总观全局、统筹兼顾,就要分清轻重缓急,就要对工作进行适当的排序,这也是领导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华罗庚在《统筹方法》中提出“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这样的工序将是最节省时间的”。他用非常简单的生活例子讲了一个重要的科学道理,这就是排序是我们系统思考的基本方法。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我们每天面临的是十个、几十个任务,在千头万绪中,运用系统思考理论处理问题至关重要。管理学上有一种时间管理理论,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提出了时间管理的四象限工作法:第一象限是重要又紧急的事,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按照这样的排序安排工作将有条不紊。

四、学会见微知著。系统思考不是让人思考问题大而空,过于注重宏观而忽略微观问题,而是要求把宏观和微观看作一个多层次的系统,联系在一起来看待,而且因此可以发现微观和宏观之间的微妙联系,可以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例如在政法工作中,对于一个个别的纠纷事件,如果你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恰当处理,就很可能不断升级,引起更大规模的矛盾,最后导致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导致这样的问题,如果从思维方式上找原因,就是有关领导缺少系统思考能力以及相应的预见性。但是,系统思考并不是要每一个领导事事都注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事实上只有一部分细节能够“决定成败”,领导就应该能够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找到并且高度重视这样的细节。由此可见,系统思考就是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好、处理好大问题和小问题的辩证关系。

五、学会优中选优。系统思考要求我们具备最优化选择的能力。要求我们在研究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时,要做到统筹兼顾、多中择优。要本着多利相衡取其重、多害相衡取其轻的精神,综合优化和系统筛选,达到整体最佳。现在的决策是复杂的决策,个人拍脑袋决策的方式已经过时,一个领导的知识再丰富,也不能保证不出现大的决策失误。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决策时候,不要武断地确定一种方案,而是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要设计多种方案,并且充分发挥专家和其他人的才智,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最后领导完全弄清楚利弊之后再作决定。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1、概念
择在创造活动中产生的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观念的思维。
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一个特点;但另外还必须有社会价值,否则就不是创造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
吉尔福特认为可以通过测量发散思维来体现创造性思维。
·流畅性
指单位时间内发散树目的数量。
如组词游戏,用所给词组的最后一字组词,“人民”、“民间”、“间隔”……,组的词越多,说明流畅性越好。
·变通性
指打破定势,发散思维的范围。如尽可能多地说出“笔”的用途。答案的范围越广说明思维越灵活、变通。
·独特性
产生与众不同的答案和见解的能力品质。
个体所想出来的大,答案越独特越有创造性。如可以通过看图说话考察人的独特性思维。
·敏感性
及时把握住新颖独特观念的能力。
新的思想、观念、念头是否能及时把握住就是衡量思维创造性的一个标准。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心理学家沃拉斯土出了创造性思维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1、准备期
主要是熟悉问题、搜集信息、掌握必须的技术,为创造性思维作准备。
这一阶段的时间往往相当长。
2、酝酿期
经过深入探索和思考后难以产生有价值的想法后,不是靠自己努力,而是等待有价值的想法、观念自然酝酿成熟。
这一阶段可以去休息或干其它事情。
当然头脑中的各种信息知识会自动地聚合加工,进而产生新的观念。
3、豁朗期
又称灵感期,由于某种机遇产生灵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些科学家甚至在梦中产生灵感。
4、验证期
新观念并不一定正确,还需要进一布验证。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的创造的前提,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有好奇心就有知欲,就会积极思维去寻找答案。
2、发挥想象力
(见第六章第一节)
3、培养发散思维
创造思维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思维发散能力强。
4、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先导,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
5、培养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还受人格(个性——因素影响,独立性、自制性、幻想性都是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人格倾向。

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呢? 或者说, 怎样进行思考呢?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思维方式或思考方法.

·步步追踪·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根据这些不引人注意的线索步步深入地追究下去, 从已知到未知, 从现实到可能地加以思考, 最后就容易产生出创造性成果。例如, 伦琴发现了X 射线后,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立即由此追踪, 提出X 射线可能伴随磷光现象而存在的问题, 最后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居里夫人沿着“除了铀的放射性外, 是否还存在其类似的放射性元素”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入追踪, 终於发现了钋和镭.著名科学家戴维从伏打电池追索到分解一些化合物, 於是发现了新元素钾;继续追踪, 又发现了新元素钠。随后, 他的思考层层深入, 通过步步追踪, 从石灰里得到了钙, 从苦土中得到了镁, 从锶矿石中得到元素锶, 从重晶石中得到了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 他连续宣告发现了7种新元素, 取得了一连串赫赫有名的成果。

步步追踪的方法要求不满足於已有的发现与发明, 要求善於抓住一些常被人忽视的地方, 通过仔细观察与思索, 在现有发现发明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连续向前探索, 一步一步地搞清, 紧追不舍, 直至创造成功.例如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张锐在同伴郭新发明的“高压控气两点式传感器”的基础上, 步步追踪, 进而发明了“高压控气连续式传感器”, 完善了这项发明, 获湖北省首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竞赛二等奖。

·由此及彼·

这种“由此及彼”的思考方式与联想有关, 又可称为移植思考, 即将某一事物中所发现的新原则或新方法,通过类比思考应用到对其他事物的研究中去,而且在创造中应用较广。

由於直观的材料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前面的和后面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一个侧面反映着另一个侧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往往暗示着新的途径和新的思想,这就为由此及彼的思考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现代“仿生学”就反映了“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已在创造发明中显示了重大作用。例如在早先研究潜艇速度时发现潜艇速度总不能提,由此人们想到了游得极快的海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海豚有那么高的游泳速度呢?经研究发现其关键之一在於皮肤的特殊结构, 於是人们发明创造了类似海豚皮的潜艇蒙皮,便很快地提高了潜艇的速。又如福建省福州市台江路第二中心小学肖晖发明的“电热改写器”就是从烧红火柴杆产生的热联想到电流也能产生热,而引发了创造性的构想。

· 原型辐射·

原型辐射指的是以一个事物(或原型)为中心, 联系它的各种关系或变化形式, 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发散性思考,打破并丰富关于该事物的个性规定,获得认识的飞跃。例如围绕“回形针的用途”这个问题,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它在通常情况下有什么用途?变形后有什么用途?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健康分别有什么用途?对男人有什么用途?对女人又有什么特殊用途?对老人、成年人、小孩又分别有什么用途等。这种思考方法使人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通常我们不会去这样想问题)。其实发明中的变一用为多用, 如两用沙发、三用落地扇、多用剪刀等都是这类思考的产物。如山西省长治市的张军以普通教学用三角板现有的用途为基础,发散思考,力图扩展它的用途,终於经过三次变化改革扩展了它的用途,发明了多用三角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获全国科技发明奖(叶季龙老师指导)。

[附]:多用三角尺是教学三角板的改型。现在通用的教学三角板画平行线或有一定角度要求的角时必须有另一三角板或量角器配合,使用很不方便。作者巧妙将一个角度盘装在尺上,用装在盘中央的重锤指针显示三角尺的倾斜角度,这样就可以画任意倾斜角度的直线,画平行线、画二维、三维坐标系或画角平分线,还可作量角器等。

·引向荒谬·


所谓“引向荒谬”就是对已有的结论进行还原思考后, 充分暴露其中的谬误。这种思考方法对於”小人物”冲破旧的世俗偏见、建立新的学说较为适用。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伽利略在思考落体运动时,首先假设亚里斯多德的说法是正确的, 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然后他想,若把一个较重的物体A 和一个较轻的物体B 捆在一起,那么它们下落的速度应该比A快,因为捆在一起更重了,但又应该比A慢、比B快。因为一个快的与一个慢的合在一起,速度应介於其间的值,这就产生了矛盾的或是荒谬的结论。巴斯德也曾用这种思考方法否定了长期影响人们思想的生命自然发生说。

·反面求索·

“反面求索”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提出问题展开思考的,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思考方。相反是可以相成的,很多事实表明,达到某一个目的地往往有两条方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例如人们在进行数学运算时,都习惯从低位数算起,我国快速度计算法的发明者史丰收则从反面考虑,先从高位数算起,不列算式,也不用任何计算工具,一次报出答案,把繁琐的中间运算过程一概省去,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创造往往需要人们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考,反面求索常常是成功的捷径之一。又例如克服皮球内部的气的外泄现象,必须用气筒通过气针给它补足,但是对於硬的网球却不能用这种方法充气,长时期这个问题使许多人大伤脑筋,很难找到一种能够保持球内空气或者不用气针也能给它重新充气的方法。有人从反面来思考;球内空气之所以外泻是由於球内压强比外界大的缘故,既然如此,假若把球置於比球内压强更大的环境中,那么空气不是也应该泄入球内而达到充气的效果吗?於是真的发明成功了网球等压容器,在不用气针的条件下给网球充气。又如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朱隽同学从反面来考虑变以往太阳跟踪器被动跟踪为主动跟踪所具有的优点,终於发明成功性能优良的太阳跟踪器。

·极端激发·

极端激发思考就是设法将事物推向极端,然后观察研究它有无特殊现象, 从而进行分析思考。这种方法常常把不明显的现象明显化、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在思考上真正起到一个“放大镜”的作用,使人极易洞察到事物的本质所在。例如,人民日报曾以“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这样极端化的标题批评重男轻女的错误倾向,立即加深了人们对问题的了解。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有一种假想推测的思维训练,就与这种思考方法有关。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它的名著《怎样解题》中说到: “极端情况特别富於后发性”。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哈里特·朱克曼女士非常善於运用“极端激发”进行采访和写作,她“相当趋於极端的措辞提问或发议论”,作为获取对方详细回答的技巧。她在专著《科学界的精英》中常用“极端的但是有意义的例子”说明问题。诸如,人人都知道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这样第一流的科学家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在把诺贝尔奖授给爱因斯坦的决定上,这项奖金是授给他在光电效应上的研究工作, 而并非赫赫有名的相对论等,以此极端的例子来说明颁发诺贝尔奖的不尽合理之处,当然很能说服人。

· 广开思路·

广开思路就是要求人们越出所谓的“功能固定论”束缚。在此仅举一例说明“功能固定论”的危害。第一个测出电磁波的是德国人赫兹,但他并没有看到电磁波的实用价值,甚至当他的朋友——工程师胡布尔提议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时,赫兹却回答说:“如果要用电磁波通讯,大概得有像欧洲大陆那样大的巨型反射镜才行。”由此可见赫兹的思路被电磁波的原始定义紧紧地束缚了。这种“功能固定”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他创造能力的发挥,因而没有进一步完成无线电讯号传递的发。

广开思路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不要老是重复过去的思路考虑问题,特别是不要机械地重复过去成功的思路,否则也容易走上歧。如自流气压保温瓶的发明,一反常人增大气压瓶气以增大出水量的老思路,在出水口套接一根虹吸管,只需压一次水就能源源不断流出来,按一下装在虹吸管顶部的止流按钮,空气进入虹吸管就中止了水流。

·“忘却”有利于创造·


为了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在有的情况下,已知的东西往往会形成前进的障碍,科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的障碍是已知的东西, 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句话对於创造也很适用。所以只有善於忘掉已知的东西才可能更多地得到未知的东西。美国加州门罗公园的“创造性思考”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罗杰·冯·伊区曾强调说:“我们有能力忘掉已知的”,否则“我们脑海里必定塞满了既定的答案,那就不会有机会问一些能引导新方向的问题。由於这些心智枷锁都是学习得到的, 打开心智枷锁的一个关键就是暂时忘掉它们——把我们心智的杯子空出来。”

知识是创造的必要材料与基础,然而仅仅从知识本身来说并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需要灵活运用已知的知识,创造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在“突破”时就不能受原来框框的限制,这才是“善於忘却”一些已知的东西的真实的含意。因此善於忘却是十分重要的。

·不可盲目服从於群体思维·


人们一般都有服从於群体思维的习惯。应该肯定地说,在一般情况下,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它对於完成普通的工作、执行常规的任务,都是很有利的。但是在创造活动中,对於一个创造者来说,不由自主地赞同或屈从於某个群体的意志,就容易在无形中使自己的思路沿着他人的轨道运行,继而限制了自己的思路,减少了“新主意”产生的机会。因此要克服群体思维的消极作用,就要开阔思路,敢於怀疑别人不敢怀疑的东西,善於思考别人不善於思考的事情,学会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各个方位上去思考问题,独立自主地把握创造的契机,尽量减少“模仿他人”,减少与众人雷同的思想与活动,从而克服群体思维的束缚,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古今中外的伟大发明者、创造者,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屈从於群体思维或盲从於他人思维的。

·强化创造意识·


所谓创造意识, 就是创造欲望, 是指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强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如何强化自己的创造意识呢?


①增强自信心

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这一条看来容易,其实很难做到。不少人一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创造力。有些人虽然不大怀疑,但一旦在创造中遇到某些困难或挫折,就会反过来问自己:“我能行吗?”这些都是创造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所以要真正相信自己有创造力,仅仅在口头上“承认”、“相信”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应该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确有一定的创造力。只有在这种强烈信念指导下, 才能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实践证明,创造力特别强和特别弱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具有中等程度的创造力,即人人都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发明。


② 明确创造目标

为了激发创造思维,头脑要经常处於思维的活跃阶段。例如应该经常地、反复地问自己“我能创造什么?”、“什么东西需要我去创造?”、“我怎样进行创造?”等。只有大脑经常处於这种激发状态之下,一旦遇到机遇和可能,有些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会进入脑海而不会轻易地溜掉。换句话,要激发创造思维,人们的头脑中就要经常地思考与创造有关的事情。牛顿在谈到他成功秘诀的时候说:“我一直在想,想,想……”有的人善於抓住偶然机会并大有成效、步步成功,而有的人却坐失良机、节节败退,究其原因,有无创造意识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如果没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即使知识很渊博的人,也只能起到一个知识库的作用,而很难会有什么创造成。有人把强烈的创造意识看成是创造活动的必然催化剂和强大的驱动力,是很有道理的。

“假说”是探索和创造的先导


为了发挥想象力、发挥创造思维,经常提出一些“假说”的课题来激发创造性不但是有效的,而且也是有趣的。这里的“假如”并不要求合乎逻辑与事实。例如可以这样提问:假如人有7个手指将会怎样?假如没有太阳将会怎样?假如没有电将会怎样?假如人不会老将会怎样?这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很有帮助。

荷兰有一个城市过去曾发生“垃圾问题”,即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卫生局为此大伤脑筋。他们曾提出许多方法与设想如罚款,乱丢垃圾者罚款25~50元, 但收效甚微;增加巡逻进行监督仍不理想……后来有人提出,假如人们把垃圾投入桶内可以得到钱呢?比如说在垃圾桶上装一电子感应器,“一次将垃圾倒入桶内可拿到10 元钱”,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荒唐之举,然而正是在这种可笑的“假如”的启示下,卫生局设计了一种装感应器的电子垃圾桶,每当垃圾投入桶内,就会自动播出一则事先录好的笑话或一段音乐,不同的垃圾桶中笑话或音乐不同,每二周更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人们都自觉地将垃圾投入桶内了,哈哈!

“假说”是探索和创造的先导(续)

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方法, 是把自己经常扮演为思想上的“傻子”, 并由此提出一系列不合逻辑的事情与想法,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人认为打电话时应注意礼貌,开始应该谈些礼节性的客套话, 然而,装扮成傻子的人却说:“这简直是开玩笑, 讲究礼节势必徒然地占用电话线, 耽误时间, 增加公共关系部门的工作量......”等, 这就很自然地给人们一个启示:客套话不可不说,但也不可多说。

· 劳逸结合有利于创造·

要激发创造性思维,适当地游玩是应该的,甚至是必要的。很多人有一种偏见,似乎搞发明创造应该专心致志,而不应该劳逸结合。好像发明创造者应该天天做实验、日日翻书本、时时想问题才能搞出成果来。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知道,从生理上看,一个人如果连续工作的时间过长,就会减少头脑的清新程度,从而降低头脑的工作效率,也就会极大影响创造力的发挥。这时与游玩相关的娱乐或度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游玩,特别是经过紧张工作和思考后的游玩,不仅使人浑身轻松、精神舒畅, 而且还往往会诱发灵感。导致新的创造意识,会激发潜意识思维、产生创造性设想。有人在研究了游玩在创造中的作用后发现, 有时游玩也会直接导致创造性思维产生,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在游玩过程中无拘无束,不必要实事求是、墨守成规,也不必要害怕犯错误,因此思想是处在自由奔放的状态的,这十分有利於创造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对於青少年来说,适当的劳逸结合还有利身体和脑力的健康发展,可以增长多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集思广益,还可以陶冶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因此,青少年对劳逸结合应当适当地把握与控制,使它为激发创造性思维服务.
古往今来,人类所有文明成果都来源于人脑的创造性思维,就是人脑思维的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可以做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人类思维方式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所有哲学、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各个学科发展中最关键、起主导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方式从方向性的角度看,可分为顺向和逆向两类。顺向思维方式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常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强调逆向,例如道家中的“顺则人,逆则仙,其中全在颠倒颠”,就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式方法。

从效果速度的角度看,创造性思维方式可分为渐悟和顿悟两类。渐悟指的是循序渐进的思维方式,通过比较长的量变积累过程,逐渐取得质变的思维方式。顿悟思维又可以称为跳跃式思维,灵感思维方式,可以几乎不通过量变或在很短时间完成量变,直接达到新的质变的思维方式。佛家说的“世界本有法,法有定法,渐悟为法。世界本无法,法无定法,顿悟为法。”。前一句讲循序渐进,后一句讲跳跃式思维或灵感思维。

无论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渐悟还是顿悟都要靠每个人的悟性,所谓悟性就是思考能力、即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知识贯串思考的整个过程,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要素。知识可以作为思考的原材料,也可以为思考提供动力,也可以作为思考的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思考的成果和产物。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武装头脑,人就不再恐惧,不再迷信,就可以充分开发人脑潜能,促进知识创造知识,知识创造圣人的生产过程。

思考的目的是开发自己的大脑,在思考过程中关键是不能受任何思想的限制,可以任意发挥。我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出无数个修炼的绝妙法门,无数个功法。可以想吸收宇宙的真气和能量,吸收音乐中能量,吸收古人思想,吸收当代人的思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变为自己的能量、知识和财富储存起来。理中寓法,法中寓理。道理悟透了,法自然就有了,这就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理中生法、无中生有。从理中可以生出无数的法来,法中又蕴藏着无数的理。

创造性思考要进入良好的状态,它的基本特征来自于四个方面:

流畅性——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怎样才能达到一种恰当的状态呢?流畅性,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而是一个句群乃至语感向外流动。这时候我们的状态才意味着大脑被激活了。我不知道各位的思维类型是属于百灵鸟型或是猫头鹰型的,有人夜深人静时浮想联翩,可有人清晨思绪万千,思维活跃的类型不一样。虽然类型不一样,但思维的流畅性是进入状态的特质之一。

灵活性——思维的转换非常灵活,呈现一种不断跳跃的状态,对于相关的和不相关的、相对的甚至相反的事务形成多角度的透明,产生奇妙的灵感和创意。

描述性——不管是流畅的还是灵活的思绪,都必须能够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出来,如果无法描述出来,那你的创意思维就无法落地,飘飘忽忽地似乎能够意识到什么,但描述不出来,那就还没有达到很好的思维状态。这个描述性的特质体现了你的创造性思维的其质量。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经常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遇到这样的情况:都说这个人的文笔好,都说他能写。仅仅是文笔好吗?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很多人没有说清楚、没有写清楚,其实关键是因为他没有想清楚!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点”上去,所以这不全是一个文笔好不好的问题。虽然有文笔的要素,同样的表述,可能会有风格上的差异,但是能否表述出深邃的思维出来,他的思维质量究竟如何,在于他的描述性发挥如何。

独创性——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此不赘言。

当我们在进入创造性状态的时候,有了这四个要素的感觉,应该是状态比较好的。

当我们围绕着某一点进行思维开掘、进行思维发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创造能力是很大的。但是随着年轮的增长,我们变得越来越谨慎,掉进了自己设定的陷阱:这可能吗?会是这个样子吗?你不要着急着判断是否合理,而是迅速往上罗列,只需一会儿就可以列出很多平时难以想象的对策或主意。我们在发散训练开始的时候,特别是在面对一个难题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的思维space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努力寻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而不要去想我这种方法可不可行—— 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在常规思考时,往往难以摆脱所处周边环境的制约,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影响我们的发散性思维的质量——尤其是思维习惯的束缚。有的时候你自己在做一个创意的时候,要反反复复想出一个就马上限制住它,然后再想下一个,这实际上不妥,首先需要尽快想出无数多个创意,然后再做具体分析,而不是停下来,终端发散的过程去直接寻找答案。

换言之,首先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个阶段之后才是可行性的思考。没有可能性,哪里来的可行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才的思维方法
学习写作需要进行思维训练
面对棘手问题?尝试整合思维方式
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
最高思维境界
思维方法篇(二)创造性思维方法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