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宗仁回归祖国始末

1965年7月,周恩来在机场上举行仪式,热烈欢迎李宗仁的归来。

李宗仁是中国现代史上风云人物,有“北伐名将、抗日功臣”的赞誉。但在国共和谈中,妄图以江南半壁江山,与共产党讨价还价,直至晚年,寓居美国时才如梦初醒,幡然醒悟,叶落归根,回归祖国。

划江而治成为南柯一梦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在与蒋介石的争雄角逐后,终于逼蒋介石下野,自己登上了“代理总统”的宝座。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外有大军压境,内部分崩离析。李宗仁困坐愁城,举目四顾,除汉口及远在西南一隅的广西外,不能调动一兵一卒。蒋介石的党羽遍布要津。美国新任国务卿艾奇逊在回忆录中说:“我就职那天,委员长辞职了,把那个共和国的总统职位交给了李宗仁将军。但是他在辞职以前已把中国的外汇和货币储备金全部搬往福摩萨(台湾),并要求美国把预定运往中国的军事装备改运福摩萨,这就使李将军既无经费又没有军事装备的来源了。”

1949年4月1日,李宗仁组织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前往北平。李宗仁对黄启汉说的一番话,道出了他真实的意图,他说:“我要做到划江而治,共产党总满意了吧?只要东南半壁江山得以保全,我们就有办法了。”

显然,这只是李宗仁的一厢情愿。殊不知,三大战役后,国共双方已是强弱异势。他的“划江而治”只能是一种幻想。4月5日,毛泽东发表《南京政府向何处去》,正告李宗仁的南京政府:“不管你们签字与否,人民解放军总是要向前进军的。”

蒋介石虽然下野,可他仍以国民党总裁的名义,暗中遥控,幕后操纵,给和谈设置了所谓“国体不容变更”,中共不可过江,“双方就地停战”等先决条件,甚至说如中共不接受这些条件,则“政府立即召回代表,并宣告和谈破裂之责任属于中共”。此时的李宗仁面临着困难的选择,而他的选择又不外乎《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中所指出的,“一条是靠拢美、蒋,一条是靠拢人民”。

中共中央极力做李宗仁的工作,周恩来让黄启汉转告李宗仁:中共对蒋介石及其死党,不存在任何幻想,倒是希望那些错跟蒋介石走的人,应该认清形势,猛醒回头了。解放军完全有足够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扫除和平的一切障碍。李宗仁、白崇禧不应再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应该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坚决向人民靠拢,这才是唯一的光明出路。

李宗仁自是心知肚明,但他仍以为可以凭借长江天险,与中共武力对峙,况且桂系中的另一员大将白崇禧更以为手握重兵,可以与中共直接交锋,拒不接受和谈的条件。尽管中共就南京和谈代表团所提意见,对协定草案作了40余处的修改,南京方面仍然坚持“就地停战”和“划江而治”。中共代表团不得不提出最后修正案,并以4月20日为期限,签字也罢,不签字也罢,解放军都是要过江,“划江而治”也就注定是南柯一梦。

与白崇禧分道扬镳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4月23日凌晨,李宗仁怅然离开南京飞往桂林。他说:“思维抵桂之后,对大局将何以自处,深思熟虑之后,忽有所悟。自觉在今日情况之下,只有两途可循,一即决心引退下野,以谢国人……另一可循途径,便是与蒋先生公开摊牌,要让他如实履行诺言,保证绝对不再干预政治、军事和人事,交出国库中的金银和外币,好让我尽心尽力挽狂澜于既倒。”

可来到桂林所闻所见都是一片“和平”的气氛,这对他很有影响。在桂系“主和”人士的促使下,他也拿定主意,不去为蒋介石的内战陪葬,继续以“和平”号召西南,再也不愿把“这害国害民的内战坚持到底”,他自忖:“在目前局面下,蒋先生既不肯放手,我断然无力起死回生。蒋先生最后必凭借他优势的海空军,退保台湾一隅,建立一个小朝廷。到那时,我们在大陆全部溃败,恐怕想进入台湾谋一枝之栖也不可能。现在我既然在内战中失败,倒不如拿出体育家风度干脆承认失败,把军政大权让予中共,以免内战继续,生灵涂炭。”

桂系重新和议,又谈何容易呢?因为,这首先要得到手握兵权的白崇禧的首肯,而白崇禧以坚决反共著称,当“和谈”破裂时,他不惜与主和的黄绍竑反目,扬言:“凡再言安抚中共者,应首先杀之”,态度十分蛮横。5月20日下午,在李宗仁公馆召开桂系骨干会议。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主和派占了上风。白崇禧不便说什么,只是撂了一句话:“和战取决于德公”,可会后却放言:“以后谁再言和,给我抓起来。”李宗仁不得不又缩了回去。

更陷他于困境的是美国政府的态度,当初美国对他持扶持的态度,如今却难以捉摸。美国对蒋介石失望至极,但对“代理总统”李宗仁,也是难以下“赌注”。

美国政府不做蚀本的买卖,看着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南进,又频频暗送秋波,可又脚踩两只船,不愿与国民党政权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又许诺李宗仁:“美国政府以后不再援蒋”,只要李宗仁“在广州组织一个与蒋氏截然分开的政府”,“美国必乐于出面援助”。

美援幻想破灭,重新组阁失败。李宗仁在桂系中招来许多怨言,威信一落千丈。白崇禧认为他“抓不起,放不下”。1949年11月20日上午,李宗仁乘飞机由南宁往香港。下午,白崇禧也从南宁飞往重庆。30余年患难与共的李、白,从此分道扬镳,纵横中国政坛20余年的新桂系集团也走到了末途。

侨居美国

李宗仁刚刚抵达香港,蒋介石便派来了几名说客,劝说李宗仁返回重庆。李宗仁表示“出国意志已决,不能更改。”他们见难以劝驾,便又转告了蒋介石的另一意见,那就是希望李宗仁可以“副总统”,而不是“代理总统”名义赴美考察,争取美援。出国护照由外交部代办,出国费用,可以全额报销。李宗仁对此断然拒绝,并向新闻界公开表示,自己没有考虑辞去“代理总统”,任何对于中国的美援,都必须要经由他而不是蒋介石。

李宗仁已明示了与蒋介石决裂的决心,12月7日,乘专机飞抵美国,以“赴美就医”的名义,以图争取美援,桂系东山再起。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对台政策声明”,明确表示美国目前对蒋介石政权将不作任何援助。李宗仁就此更有信心了,美国不援蒋介石,自然就援李宗仁了。此时,台湾屡屡来电催逼其返台,李宗仁理直气壮地回复:“病体尚需休养,未能即返。”“赴美就医未废政务,接洽美援,仍可遥领国是。”

台湾给李宗仁摆明了两条路:要么返台,要么辞职。同时,蒋介石的所谓“复职”也正紧锣密鼓。美国在蒋介石与李宗仁的选择中,仍然迟疑不定。3月2日,杜鲁门在白宫会见了李宗仁,虽然给予的是国家元首的礼遇,可在涉及实际问题时,又闪烁其词。美国人十分清楚,蒋介石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李宗仁却徒有其名。李宗仁回忆说:“在小客厅,杜鲁门和我倾谈很久。他说他是一切都了解,只是来日方长,劝我务必暂时忍耐,并与他保持接触。”开的是敷衍其事的空头支票。

恰在此时,美国的大选之年将至,民主、共和两党为竞选都在争取和利用李宗仁。共和党希望他提供执政的民主党对华政策失误的材料,可他却不买这个账,坚持国民党失败的责任归之于蒋介石,而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误。共和党对他很不满意。民主党让他提供攻击共和党的材料,他倒无意间提供了不少材料。谁曾想,共和党大选获胜,李宗仁因此而遭到非议,备受冷落。

1954年1月22日,李宗仁发表了《致蒋公开信》,痛斥蒋介石自行复职的卑劣做法,指出台湾的现状是“特务横行,人人自危”。3月10日,国民党在台湾召开所谓“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罢免了他的“副总统”之职,李宗仁也就成了侨居美国的一介平民。

当有人提议由他出面号召所谓“第三势力”时,李宗仁明确表示“无丝毫领导任何政团之欲望”。他说:“美国本想撇开蒋介石另行支援新兴力量,而蒋介石却有本事玩美国政客于股掌之上,使美国讨厌他们却仍不得不支持他那独裁反动的政权。”所有的尝试都成为遗憾后,他已经心灰意冷。

叶落归根

李宗仁的生活自此平静了许多,能以平常心审视过往历史的是是非非。他承认“大陆上的中共政权,十年以来已渐趋稳定”,新中国“百废俱兴,建设规模与成就之速,皆史无前例。国势日振真可说举国瞩目。”孙女李雪诗撰文回忆说:“祖父终于明白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重新建立是决不可能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件事情,对李宗仁的震动非常大。一是抗美援朝的胜利,二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三是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他对朋友说:“中国有了原子弹,形成了原子大国的新的三角平衡,这是多大的变化!我们统治国家多少年……科学生产落后得不像样子。”

1963年7月14日,《欧洲周报》记者采访了他,在谈到当年美国没有给他提供援助时,李宗仁庆幸地说,如若得到了美援,如若“划江而治”,中国就“无法求得真正之独立……民族所受的创伤恐怕几代也无法治好了。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在我们敬爱的祖国未来的历史上,我会成为什么样的罪人呢?”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就台湾问题等发表了声明,其中说到“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美国造成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李宗仁对此激动不已,在给老朋友程思远的信中,表示出对周恩来声明的欣赏和共鸣。

同年8月,李宗仁在美国就台湾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他批评了美国的对华政策,要求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要求“美在撤走其第七舰队的同时,实现台湾地区非军事化。”

周恩来注意到李宗仁的声明,此后不久,秘密邀请他的老友程思远来北京。周恩来在与程思远的谈话中说:“爱国一家,不分先后。”高度评价了李宗仁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并邀请李宗仁方便的时候回来看看。国庆十周年前夕,程思远又被邀请回国。10月25日,周恩来会见程思远,程思远转达了李宗仁想回国的意愿。周恩来对此表示欢迎,建议李宗仁先去欧洲走一走,然后选择成熟的时机回国。

据程思远回忆,周恩来叮嘱程思远,一定要向李宗仁转达他对李宗仁回国的四点意见:(1)李先生可以回来在祖国定居;(2)可以回来,也可以再去美国;(3)可以在欧洲暂住一个时期再定行止;(4)回来以后可以再出去。如果还愿意再回来,可以再回。李宗仁得此消息十分激动,向往祖国,归心似箭。

1965年7月17日,李宗仁克服重重困难,乘专机由巴基斯坦卡拉奇飞抵广州,在有生之年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20日,李宗仁由广州飞抵北京,受到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热情欢迎。他在北京机场大厅宣读了他的《归国声明》,表示:“宗仁老矣,对个人出处无所萦怀。今后惟愿尽人民一分子之责任,在祖国颐养天年,别无他求。”这是他的由衷之言。(张家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5年,李宗仁回国,提出要担任副国级职务,毛主席的做法真高明
李宗仁提出想回祖国,周恩来顾虑重重,毛主席一句定音:来去自由
1965年7月,毛主席宴请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 见面时,毛主席一脸
假如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会得到什么职位?周总理的许诺轰动国际
1965年国共第三次和谈在即,蒋介石提出六个要求,毛主席:同意
1969年李宗仁病逝,周总理在治丧报告上删了4个字,毛主席:同意: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傅作义主持葬礼”改为“由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葬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