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东·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图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庄小龙摄

巧妙融入镰刀锤头元素 风格与周边建筑基调协调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于2006年7月对公众开放,由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组成。2013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改扩建后,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占地面积为668.4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05平方米,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两倍,能够详实完整、鲜明生动地展示中共三大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同时,纪念馆的接待参观服务能力可达到70万人次/年。陈列馆的改扩建设计巧妙融入党徽镰刀和锤头元素,以抽象元素与建筑体量的巧妙组合,构成突出的建筑语言;而榫卯结构的交织形式,表达了榫卯共握、工农同心的设计理念。

经改陈后推出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览亮点极多,无论是展览的展陈面积、展线长度、展出的文物展品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21年入选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名单。

108件(套)展品四大板块 展线串联室内外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览的展陈面积为133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320米,展出的文物展品为108件(套),立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聚焦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突显关键人物,挖掘历史细节,全面生动准确地展现中共三大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展览更新主题立意和展陈定位,把中共三大放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发展历程和中国革命等多维度中,明确国民革命为党的中心工作,全面评价中共三大的历史地位。展览主体时间上限为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下限为1925年中共四大。

图为纪念馆展品。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展览以中共三大会议的发展为线索,以专题组合的叙事方法,分为“上下求索——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凝聚共识——中共三大的召开”“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理想之光——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三大代表”四部分,叙述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与成果、会议影响与贡献、代表理想的升华,体现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感悟革命信仰的力量。

展览还同步优化了展览布局和参观线路,将展览的空间从室内延至室外,同时串联起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和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

展览融合了最新数字科技手段。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从“8个首次”到“至少40名代表”

改陈后的展览融入了大量新研究成果,比如展示了“中共三大在党史上的8个首次”:首次修订党的章程;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通过党史上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首次在党代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这项传统延续至今;中共三大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唯一一次共同出席的党代会;中共三大是李大钊唯一一次参加过的党代会;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

关于中共三大代表的相关表述也是展览中重点呈现的部分。据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共三大代表的完整名单尚未发现,根据马林笔记、代表回忆等资料,可以确定与会代表至少有40名,可查实姓名的有38名。

马林关键档案首次亮相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展览中引入了近年出现的新史料,展出的文物展品从78件(套)增加至108件(套)。展出包括从中央档案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等机构组织复制的珍贵藏品,如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马林的关键档案,中共三大代表罗章龙、徐梅坤用过的眼镜、大衣、皮箱,《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手写稿,《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稿件,20世纪30年代广州东山一带鸟瞰照片等。

图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任命马林出席中共三大的德文任命书。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数字技术嫁接历史叙事 “沉浸式”增强观众体验

展览融合了最新数字科技手段,将现代科技与历史叙事相结合,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法,制作数控联动全息幻象演绎大会会址寻觅故事,利用三折幕虚实结合全息影像沉浸式场景模拟大会召开过程,使用激光蚀刻结合白描创作光影视听空间讲述代表的理想与信念,打造沉浸式参观场景和互动式观展平台,增强观众观展的体验感、参与感和仪式感。比如,观众可以在展厅中戴上耳机,点击屏幕,聆听瞿秋白版、萧三版、法语版或俄语版的《国际歌》;或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聆听中共三大代表中18位烈士的革命故事。

图为展厅浮雕。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艺术手段展现革命往事 增加众多重头展品

展览还以雕塑《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红色广州 革命之城》,油画《春园·1923》《毛泽东与〈农民问题决议案〉》等艺术展品,将历史事件用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其中,序厅浮雕《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通过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艺术手法刻画了工农商学兵等人物形象,展现了思潮澎湃、慷慨激昂的内在情感,再现了中共三大召开后,以广州为中心,工农商学兵等“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形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尾厅浮雕《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刻画了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七大会议会址和天安门共8处历史建筑,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到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所走过的伟大历史征程。《红色广州 革命之城》刻画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中共广东区委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共8处历史建筑,生动呈现广东广州在大革命时期的重要红色革命史迹,书写了广州英雄城市的辉煌一页。(记者卜松竹 申卉 通讯员张琳)责任编辑:秦丹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期待!上海这些红色景点将焕新亮相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实践
红色之旅 开心一刻
亲历者讲述:中共最早党员之一赠予中共一大国际代表的礼物,是如何回归上海的?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全新亮相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