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吟潮骋怀8 徐重芳:渔民画家的精神苦旅

补网时节

                        (一)

金塘镇大丰卫平有个叫苏家店的小弄,弄堂不深,陪同的镇干部把我引进了一间正在弹棉花的二层民宅。

“徐重芳刚刚出去。”弹棉花的是徐重芳的妻子,她说:“料不准他会去哪里,说不定找人下棋去了,说不定上山看风景去了。这个人不到吃晚饭时间是不会归家的。”

要不,先参观一下他的画室?徐妻放下手中的活,带我来到楼上的画室。这是一间从卧室直接分出来的不到10平米的空间,没有任何隔离物,一张简单的木床,一张陈旧的方桌和一只老式幢箱橱,水粉画颜料、画笔和几张宣纸杂乱无章地铺在上面,我从床板上翻出几张半成品渔民画,线条粗糙、结构散乱,无任何章法可寻,就象眼前的所谓画室,让我想起郑板桥、徐渭等古代生活落泊而性格不羁的画坛怪杰。

在外面的小饭店简单充饥后,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又踏进了这条渐渐暗淡下来的小弄。徐家的人还在灯下弹棉花,徐重芳一个人蹲在煤炉旁,把一团糊状的粉食边热边吃。没有菜,没有调味品。我眼中有点涩,这是你的晚餐?习惯了,挺好吃的。徐重芳笑笑,领我上楼。

这是我2006年采访徐重芳时的情形,一直挥抹不去。

那也是1983年夏天舟山开始兴起渔民画以来,我第一次接触舟山渔民画。  之前听说,1987年“舟山市现代民间绘画展”曾亮相于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1988年,舟山市的四个县(区)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但面对一个民间画家,我是第一次。


                      (二)

徐重芳1943年出生于金塘岛,祖上世代为农,父母和兄弟姐妹没有任何画画爱好,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从小就爱好绘画,展露了画画的天赋。由于生活所迫,要到农村生产队里挣工分,根本没有太多时间从事画画。只有农闲时,以绘画自娱。

直到1979年春天,徐重芳36岁,大丰人民公社的文化站长张鸿方发现了他,并把他送到定海文艺创作班培训,开始在蔡鼎文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画画。他在创作班创作的第一幅习作《梅》马上就在当年的《定海文艺》上发表了。处女作的发表,立刻把这个压抑了30多年创作欲望的业余画家的激情点亮了。在舟山地区庆祝国庆30周年征文活动中,这位来自海岛农村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以一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和美好象征意义的国画《三牛图》获得美术类二等奖。

1979年,是徐重芳艺术生涯的第一个春天,尽管这个春天来得有点晚。我知道,生命中的任何一个机缘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与人擦肩而过,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但是对于一个土生土长、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民来说,这种机缘其实更多的只是一种类似“天上掉馅饼”的精神幻想,它让你更加疯狂而执着地追求艺术的境界,甚至义无反顾地牺牲掉很多东西,却始终让你在艰苦的环境中修炼,接受孤独的心灵煎熬,所以,千百年来中国特别是农村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艺术守候者,很多却只能寒酸一生、落魄一生。这是中国式的艺术悲剧!我想,徐重芳也许比我体验得更深!

1979到2006年,徐重芳又是驮着怎样沉重的生活负担在继续他生命世界的精神苦旅,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艰难地完成他艺术海洋之中的心灵泅渡?我已经不用问了,他脸上的那份无奈,他朴素得没法再朴素的衣着已经印证了一切。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一份无奈和朴素让他在抵达64年生命轨迹的今天,一切变得豁然与大度。

丰收时节


                      (三)

1983年徐重芳有机会到上海金山参加农民画展。农民画展使他眼界大开,也引起了他很深的思考,如何在绘画上再下功夫,不断突破自已,不断提高自已的绘画水平。

回来后,他在王兆平老师的辅导下开始创作现代民间绘画。自此,徐重芳的民间绘画加进了许多现代绘画元素。“我尝试着画了一此作品,其中有几幅作品参加浙江省第一届工农画展,并获了奖。”徐重芳回忆说。

1985年到1998年,徐重芳在定海水产局管了13年门岗。水产局出出入入的大多数是渔民,徐重芳在与渔民的攀谈中,获取了大量的关于渔民生活和劳作的故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想象力。徐重芳利用工余时间和在定海工作的便利条件,多方拜访、讨教当时定海的画家朋友,创作一系列渔民画。

在他捧出的多得没法数的各类获奖或收藏证书中,我随意翻出了几张——

《渔家忙》被选送“中国浙江省农民画展”并编入《浙江省首届工人农民画展图录》,1985年赴日本静冈县展览,1988年送往民主德国展出;

《月满江》参加1987年赴美国蒙大拿州“中国浙江省现代民间绘画展”,1988年—1989年赴澳大利亚西澳州美术馆展出;

《海岛之夜》入选1987年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美术展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览》;

《渔翁》等十幅作品参加1988年“首届浙江省现代民间绘画十人联展”;

《渔家乐》1989年赴西班牙巴赛罗纳“世界博览会·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

《岛上人家系列之二》2005年为浙江省美术馆收藏;《岛上人家系列之三》2004年为嘉兴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收藏;《岛上人家之四》获2003年颐景园首届中国舟山渔民画艺术节新作展金奖;

……

鉴于徐重芳在绘画上的出色成绩,他先后被吸收为舟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第七届艺术节上被评为“2004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2005年他被评为舟山市定海区十大民间名艺人;2009年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农民画家。2011年3月,徐重芳的渔民画组画被评为首届定海区文艺成果政府奖银奖。

这是徐重芳在创作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的见证,这是美术界、文化界和政府部门对他一生热爱绘画并坚持创作的最好肯定。他说,自已作为一个文化不高的农民,在民间绘画上能有些成绩,是与美术界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支持、关心分不开的。

渔汛

理鱼


                     (四)

我在记录这些证书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记录徐重芳创作的每个日日夜夜。山魂水魄海精神,生生息养的渔民画家,以大海般的天真纯朴和无限的想象,传承着久远的民间审美情趣;以近乎狂幻的稚拙图画,真挚的情感,勾画一张张丰富奇趣、充满夸张造型、怪诞抽象和奇特、神秘、深沉、艳丽的生活画卷。在充满海腥味的海边,在随波摇晃的渔船上,甚至在并不明亮的灯光下,徐重芳选择画笔去叙事、去造境、去言语,不受学院派规范的约束,又摆脱了传统民间美术平实中庸的表现手法,以大海的自由随意纯情流露最原生态的真、善、美。有人曾经挖苦,这种渔民画,没有生活内容,乱涂乱画就可以。徐重芳一笑嗤之,没有亲身经历,没有生活感受,脑中空荡荡的,凭什么在画里表现丰富的内涵?如果这样,真的连白痴都可成为画家。

徐重芳虔诚地捧着这些记录他生命足迹的证书,我感觉那是一种充实和满足。他如同其他平凡的小人物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就像这房间里的灯光,一点也不亮丽。“年纪大了,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伴着这些,心里踏实,这就是归宿。”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叠又一叠厚厚薄薄的纸片,纸片不能置换金钱,荣誉不能置换实惠,对此,徐重芳有自己的看法:

 “画画乐在其中,不能与金钱混为一谈。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当观画者在画前流露快乐的时候,就是我最大的精神满足。富人以赚钱为乐趣,我以画画为乐趣,方式不一,实质一样。金钱再多,只要自己没受用过,那等于不属于自己。而艺术作品永远属于自己,且永不过时。”

艺术的本质是心灵的再现,绘画等艺术形式是表现人类主体精神存在的一种语言形式。精神通过艺术形式的存在,即取决于艺术创作者个性气质,也取决于时代特征。但是不管什么方式,精神永远无法为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取代,也永远无法用诸如计算机之类的现代高科技去衡量。也许这才是艺术的独特,生命的独特!

有人曾说:渔民画是美术人在海岛土壤中种下的一颗芽,再过几十年,它会渗入到每个海岛人的骨子里,真正成为海岛独有的区域文化资源。

金塘岛,丰厚的人文历史和群岛新区时代的开发热潮完美地相遇在一起,稻花的芬芳和海洋的腥味奇异地揉和在一起。这里养育生息着像徐重芳这样足踏泥土、眼望大海的富有才情和想象力的渔民画家。这里需要更多的大海之子,以奔放和激情表达出海岛现实生活与理想梦幻自然结合的浓郁的大海情结。

徐重芳已迈入古稀之年,而渔民画家的朴实心灵和执着的精神苦旅,永远让人感动!

(2006年1月20日初稿,2013年3月在编写《金塘印迹》时与白马兄略加补充)

 

晒鱼忙

暮色

拢洋

(图片翻拍自《徐重芳绘画作品》明信片)

 









孙和军海洋历史文化工作室

微信号:159058016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人物最多的农民画
纪事|“海洋文学”与岱山的故事
范曾、刘大为都是这位出身农民画家的徒弟
民间绘画也精彩!
怀念徐启雄先生
江南农民画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一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