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用摄像机拍摄技巧
一、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两手来把持摄影机,稳定度绝对比单手把持来的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而不是卯起来就边走边拍。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二、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後,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後开机录影。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来变化景物的大小及景深,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站後面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站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也是许多DV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照以上的说法,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请参考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三、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於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後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著观景器或是液晶萤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影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著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後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於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如此一来焦距就不会跑来跑去了。
四、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影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当然也可以像静态的照相机一样,做为画面大小的取景工具。例如:想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来取景,当推到你想要的画面大小时,才按下录影键,摄取你想要的画面。就像固定镜头拍摄方式一样。那么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什么时机来运用才恰当呢?当你要表达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时,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後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烛的蛋糕。这个动作让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说明,你可由画面的变化看出,拍摄者所要表答的内容及含意,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如果反之以推近的变焦拍摄,用意在说明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後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後镜头就跟著他。这种拍法就像在告诉你,这个小孩就是我儿子,用意在引导观看者你在拍什么。以上这两种常用的拍法各有意义,运用的恰当,则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反之则不知所云,漫无目标的像一只无头苍蝇,镜头到处乱飞。滥用变焦镜头,画面忽近忽远重复的拍摄,这是目前许多V8族常犯的禁忌,记得推近或拉远的拍摄动作,每做一次後就暂停,换另外一个角度或画面後,再开机拍摄。从现在开始改变拍摄方式试试看,享受拍摄的乐趣,欣赏拍摄的成果。 
五、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
  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许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身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犹豫不决,没有一气呵成。
  比较正确的作法,就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时左右观望是否有来车,只有头在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甲点扫摄到乙点,首先将身体面向乙点後下半身不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此时摄影机是对著甲点的方向,接著按下录影键先原地不动录5秒钟,然后慢慢扫摄回到乙点,到了定位时不动继续录5秒后关机。
  许多人会问到,扫摄的过程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配合你所要扫摄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例如: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但要以看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是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如此才能清楚的看见内容。以上提供这些方式,作为拍摄时的参考,最重要是要实际的练习及体会。(先决定要拍摄什么才开机拍摄,而不是开著摄影机到处找目标。)
  人类的视觉会因眼前的景物不同,而产生心理上不同的感受,因此当你所拍摄的画面呈現出來的景物,也會讓觀賞者因某種不同程度的視覺所影響。例如:將人物或物體用全景畫面及特寫畫面這兩種不同的画面大小來拍摄,給人的感受绝对截然不同,同样的以不同角度的拍攝,也會給人一种不同的感受。
  在平常的拍攝中,一般還是以平視的角度拍攝居多,不過在畫面上過於缺乏角度的變化,所以看多了就會感覺平淡乏味,如果再拍攝中適時的變換一下拍攝的角度,這樣會讓整個影片更有變化及可看性,雖然只是一些很平常的家庭紀錄片,但由於拍攝者的取景變化豐富,同樣也能讓觀看者不會感到乏味。
  當我們用一個低角度以仰拍方式來拍攝一個人物,讓原本矮小的人看起來挺拔許多,如果換成以高角度用俯拍的方式來拍攝,便覺得其渺小可憐。雖然主角是同一個人,但是用不同的拍攝角度,卻呈現出不同的感覺,這就是拍攝角度應用的奧妙之處。一般我們在拍攝體型較胖的人,就盡量避免鏡頭靠太近以仰拍的方式來拍攝,因為這會讓他顯得更胖,尤其對於在拍攝女孩子的時候更是要注意,因為女孩子最怕讓別人感覺她胖。如果讓鏡頭遠一點用仰拍來拍攝全身景時,反而會讓人物感覺高挑及修長,雖然同樣是用仰拍來拍攝但結果卻不相同,如果改用較高的角度俯視來拍攝女孩子,例如;人物坐著而你是站著拍攝,其畫面效果又截然不同,如果我們用這種角度來拍攝特寫或胸上景,如此可以讓被拍者的臉部下八的輪廓看起來較修長,對於拍攝女孩子的效果會比較討好一點。當我們要表現女孩子楚楚動人、惹人憐愛的感覺,以全身景俯拍來拍攝也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這就是拍攝的位置與角度的變化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感受。
  拍攝角度的差異會帶給我們視覺不同的感受,至於如何運用就要取決於你對眼前事物的看法如何了,當我們在平時的拍攝中只要稍加留意,多嘗試一下各種不同角度的拍攝,你會發覺畫面活潑了許多視野也跟著寬廣起來,這就是動態攝影的魅力所在。
  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
  人類的视觉会因眼前的景物不同,而产生心理上不同的感受,因此当你所拍摄的画面呈現出來的景物,也會讓觀賞者因某種不同程度的視覺所影響。例如:將人物或物體用全景畫面及特寫畫面這兩種不同的畫面大小來拍攝,給人的感觉絕對截然不同,同樣的以不同角度的拍攝,也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受。
  在平常的拍攝中,一般還是以平視的角度拍攝居多,不過在畫面上過於缺乏角度的變化,所以看多了就會感覺平淡乏味,如果再拍攝中適時的變換一下拍攝的角度,這樣會讓整個影片更有變化及可看性,雖然只是一些很平常的家庭紀錄片,但由於拍攝者的取景變化豐富,同樣也能讓觀看者不會感到乏味。

结婚录影拍摄技巧 

  结婚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终身大事,当然希望能將整个婚礼的过程,完整的记录下來,做为日后的美好回忆,因此照相及录影这时就成了最佳的记录工具。所以拥有摄影机的朋友,常常会面临到举凡亲戚朋友只要有人辦喜事,不是自告奋勇就是友情徵召,帶著摄影机就客串起摄影師,相信这是許多朋友共同的经验。
 许多人认为拍摄"结婚录影"是很轻松愉快的一件事,在我看來确是一点都不轻松。依我个人晕去五年來,约七百余場职业"结婚录影"的经验,对我來讲每一場都是新的挑战,因为每次要面对不同的人物、場景、过程,每一場都是全新的挑战,每一刻都不敢松懈。从事前的沟通与器材的准备,每一样都不能马虎,因为我知道一但有所闪失,將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因為婚禮不可能因為拍攝出狀況,而NG重拍一次,因此確保拍攝過程的完美,不但是要经验丰富,器材狀況更要良好堪用,才足以堪此重任。如果你有以上的條件及心理准备,大可拦下這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否則还是建议当事人找一位经验丰富的事业摄影师较妥当。
  本單元既然是要指导我们"結婚录影拍摄技巧",怎么又要我们找专业摄影师來拍,这不是互相矛盾嗎? 其实这也是"拍摄技巧"之一,毕竟你们不是专业摄影師,技术及经验上就差上一大截,拍不好是难免的。还有在摄影器材上也是差上一大截,找一位专业摄影師做全程的记录,确保摄影的品质与完整,而你呢?
  則是做为2号攝影師,一方面做預备部队,一方面也可就专业摄影师顾及不到的地方,做一些较机动性的拍摄,如此一來整个結婚录影的过程就会更加完美及萬无一失,而你的責任也減轻了大半,所以你可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來拍攝,也沒有心理上的压力。要如何扮演好2号攝影師的角色呢?以下有几項拍攝的注意事項与重点,只要你谨记这些原则,保证你拍摄出來的作品,绝对具有可看性及趣味性。

拍摄注意事项
  器材的检查与准备
  常常見到一些DV族的朋友,每次到了拍摄的重要关头,不是电池沒電就是不明原因的当机,这都要归咎於沒有做好事前器材的检查与准备。尤其结婚录影是一项重要的录影,因此在拍摄前一天,你尘封已久的攝影机,拿出來看是否有发霉,通个电看看是否可动作,放入空白帶试录一下,并放影看看有沒有暇疵。在灯光不足的室內場所,小型灯光正是最佳的輔助工具,如果有以上所列举的各項充份准备,相信你已经是成功了一大半。

 夜间摄影技巧

  使用DV摄影机拍摄夜景是一件十分头痛的问题,相信有许多人都有慘痛的经验,眼前灯火輝煌的美景,拍摄起來确是完全走样,问题不是在摄影机,而是你不知如何运用手动调整的功能來对应,以下將我的拍摄心得給网友们分享。
  大部份家用攝影机的人,在攝影時都是將攝影机设定在全自動的狀態下,如果在大白天的室外或灯光充足的室內都还能应付自如,但是若碰到反差大如黑夜中的灯光,如才过不久的圣诞节灯飾及国庆日总統府周边建物的灯飾,那就沒輒了。不但一顆顆的灯泡成了一片光團,且金黃的燈色也变成了白光,細节全不見了,顏色也不對了。
  再看到在同样的場景,同一部摄影机拍攝出的效果卻完全不同,这不是运用影像特效,而完全是由摄影机本身的手動調整功能所完成的。图中灯光的顏色与肉眼所見差異較小,主要是攝影机本身的"白平衡功能(White balance)"也就是主掌拍摄时针对不同的光源調整出正確顏色的重要功能,它的職責就是將光源在一定範圍內儘量調整到接近白光。
  這下問題來了,金黃色的燈光也就是在 (太陽剛下山時以自動白平衡,手動光圈拍攝) 這種情況下給做掉(如圖A),沒辦法它無法分辨美醜,它只是忠於它的工作,所以我們要以手控來下指令給它,如何下呢?
  首先將全自動功能切換到手動調整功能上,找到白平衡功能 (White balance)。一般大都以圖案來表示,如:太陽表示室外晴天,一朵雲表示阴天,灯泡狀表示室內钨丝灯,或有得是有夜景模式。將功能选择在[室外晴天],如此就能锁定在此位置上。至于为何要选此模式,非三言两语可道尽,往后在研讨中会针对白平衡功能(White balance)详加說明。      
  解決了顏色问题后就是亮度的问题,一般是以縮減光圈或亮度來因應,找到亮度調整鍵,看著攝影机的觀景窗或LCD,以目視來調整,直到可分辨出一顆顆小灯泡为止。
  由以上的结论我们了解到,要拍好夜景"白平衡功能(White balance) 光圈或亮度調整"是成敗與否的關鍵。就我所知无论新旧款的DV大都可手动调整这两项功能,不妨現在拿起你的V8/DV找看看是否有这些功能,并亲身体验印证一下。
良好的构图决定于画面的平衡

   A. 人物的水平与头上空间
  我们常看到一些別人拍摄的DV影片,你会发觉有些人拍摄的画面中,无论是人像或景物感觉上好像斜斜的不是很正,让看者有不舒服的感觉。
  还有就是拍摄人物时,把人物的头上空间压得很低,也就是画面的上边非常靠近人物的头部,让人感觉压迫感很重。反之就是头上空间留得太多,感觉非常的空洞不协调。另外就是人物面对方向的视线空间是否足夠,例如画面中的人物是面对左边的人在讲話,结果画面的左边紧靠著人物的视线方向,結果造成画面中的人好像貼著牆壁在讲话,那種感觉实在是很差。
  以上举出的例子是DV摄影入门者,有关拍摄人物构图时常犯的毛病。
  那么要如何取得画面的平衡呢?首先要习慣以取景的画框四边为一个基准线,也就是以我们观景器或液晶显示器的框框为基准,当你拍摄人物时注意一下画面中的人物有沒有与你观景器或液晶显示器的垂直边框线呈平行,如果沒有就修正一下摄影机的角度,让人物与你的摄影机画面平行。
  至于人物的头上空间要留多少,是沒有一定的准则,因此在取景时先將人物头部贴齐画面的上线后,再將镜头往下移露出一點空间,让人物不致有被压迫的感覺。最后就是留出人物的视线空间,当拍攝人物側面对著左边方向讲话时,以画面中心线为基准,将人物放置于中心线偏右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让人物右边的空间騰出多一點的空间,如此一來整体的画面就协调多了,各位不妨参考一下日常的电視新闻中有关于人物致詞或演讲的画面,就更能感受到畫面平衡的重要。
 B. 风景中天空与地面间的平衡
  当我们在拍摄戶外風景之类的景物时,最常会碰到的情況就是天空与地面景物的場景,因此如何让画面看起來协调,天空與地面的比率就要拿捏的恰当,不同的比率有不同的感受,這是許多V8拍摄者所忽略的地方。
  如果想让画面感覺更开阔明朗,可以將天空的比率加大,我们可以从許多有关介紹海边风光的影片及电视节目中看到这类的画面,是不是令人心旷神怡呢?反之如果你要表現一片花海或草原狀观的景像,那就將地面比率加大,如此更能表現出辽阔一望无际的感受。
  但如果地面景物频繁用如此的比例可能会造成画面压迫封闭的感觉,当然这些画面表現的方式是取決你对眼前景物的看法去表現。
  照一般专家的说法,天空与地面在画面上的比率大約是5比3,据说这是看起來最安定的构图。
 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
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如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則背景光亮,后者卻是黑暗中灯光一片糢糊,在此不探计原理,针对以上的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時按下逆光補正功能鍵,如果沒有这个功能,那就將全自动模式切換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調整鍵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形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是直接看著觀景器或是液晶螢幕上的画面調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當你在购买摄录影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導你如何使用這項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況,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如:隔著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糢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攝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來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焦焦切到手动,將焦距鎖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調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如此一來焦距就不会跑來跑去了。

 摄影机动态拍摄技巧

   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無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來,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許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画面常常搖來搖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來非常不順暢。这些問題主要发生在身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猶豫不決,沒有一气呵成。
  比较正确的作法,就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時左右观望是否有來车,只有头在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
  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從甲點掃攝到乙點,首先將身體面向乙點後下半身不動,然後轉動上半身面向甲點,此時攝影機是對著甲點的方向,接著按下錄影鍵先原地不動錄5秒鐘,然後慢慢掃攝回到乙點,到了定位時不動繼續錄5秒後關機。
  許多人會問到,掃攝的過程到底要多快呢?其實並無一定的準則,配合你所要掃攝的範圍內,景物的豐富程度而定,例如:拍攝的是靜態的景物,則速度可稍快一點,但要以看得清楚內容為原則。如果是取景內容是動態的物體及內容相當豐富,則速度可稍慢一點,如此才能清楚的看見內容。以上提供這些方式,作為拍攝時的參考,最重要是要實際的練習及體會。 (先決定要拍攝什麼才開機拍攝,而不是開著攝影機到處找目標。)
组合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将要拍摄的主題,以幾几个不同的拍摄镜头来表現,而不是拿著攝影机漫無目标的拍摄,这是目前国內許多DV族的通病。
  組合镜头最基本的組合是1.全景 2.中景 3.特写这三个镜头。可能有許多人还不了解什么是.全景.中景.特写,在此先简单说明:
  全景:
  就是将摄影机镜头拉到最寬廣的畫面,也就是將变焦按鍵W 的位置按到底。其用意是在表達拍摄目标或人物所处的大环境。
  中景:
  画面比全景視野窄,其用意是在凸顯拍攝目標或人物的 位置。
  特寫
  画面視野更窄,但目標物突出,其用意是在表达拍摄特定的目标或人物的表情動作。
  将一件事物,经由几个不同画面的組合,而不需拍摄冗長的画面,这就是組合镜头的用意。例如:当旅遊时参观博物馆或紀念馆时,我们要如何以組合镜头來拍摄呢?首先一到了目的地,以固定鏡頭全景畫面先將建築物外觀拍攝下來,如果一个镜头无法函蓋的話,可以用扫摄的拍法,将外观整个入鏡(用意在表現主題的環境及位置)。接下來用中景鏡頭,也就是比全景畫面較窄的画面,來攝取大門的景觀(用意在凸顯主題位置)。然后用特写镜头将该馆的名牌拍攝入鏡(用意在告知主題的內容)。以上這三个画面各拍攝約十秒即可,如果其外观确实很丰富,當然可多拍几个固定的中景镜头。如此简单几个镜头不拖泥帶水即可將主題表达,接下來的拍摄,只要掌握上述的重点,以固定镜头为主,动态画面为輔,保证一定可拍出相当水准的作品。
旅游录像片的拍摄技巧

  在拍摄旅游录像片时,首先必须对人物、事情、景物作交代;此后,还有必要交待时间、地点。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摄像机大部分都设有时间日期装置,这在拍摄时就用得上了。地点的交待可以用画面直接来表达,例如你到了北京火车站,可以由北京火车站站牌的特写拉出火车站全景。当你摇摄北京站的大全景时,则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现场录音器录下自己的声音。"这里就首都北京站!"
  名胜古迹是拍摄旅游录像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旅行时,人是穿行于景物之间边走边观赏的。这时候,拍摄就要灵活机动,善于变化,既要拍景,又要摄入,由景物的空镜头摇向人物,让人物走入空镜头画面,由人物的欣赏视线或行走方向再摇出景物,或是由全景人物推向景物结束录像,以使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拍摄出来的录像片将会意境深远,充满诗情画意。当然,在拍摄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穿插拍摄一些纯景物的镜头。
  在拍摄一些美妙绝伦的景物时,画面的节奏应该富有抒情性,要应用推、拉、摇、移,镜头变化要慢。如果摄录机具有叠影过渡的功能,此时就正好派上用场。若是要表达壮观、雄伟、险峻的景像时,可以用一些短镜头切、推、拉、摇,镜头的变化相对要急速,从而形成紧凑的画面节奏。这当中,假如能够熟练地运用高仰、倾斜两种角度的拍摄技巧,画面就更能增强雄浑、壮美气势之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以静制动的“固定镜头”
  
大部份的初学者总认为,使用摄像机就是为了要拍摄动态的影像,因此在拍摄中,就不由自主的让摄像机动了起來,一下子把镜头推近又拉远(ZOOM IN / ZOOM OUT),不然就是来个80度的环景拍摄,卯起来就边走边拍,把摄像机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结果呢!拍摄出來的画面却是一塌糊涂。以上的情形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身上呢?我举的这些都是一般初学者最常见的毛病,为了让你拍摄的影片更具可看性,不会让人看得是头昏脑胀。其实只要用最简单的拍摄方式,就能得到最好的拍摄效果,那就是「以静制动」,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镜头不做任何的动作。
  什么是固定镜头呢? 也就是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将摄像机镜头对准被摄物,将画面调整在一个固定的尺寸后,所进行的拍摄动作,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摇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摄像机。有点类似照相机的拍摄方式,不同的是相机是捕捉定格的画面,而摄像机却是能捕捉动态的画面,这种拍摄方式我们称它为“固定镜头”。
  要如何运用固定镜头呢? 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也就是对同一目标物,以分段切割(CUT)的方式拍摄,以几个不同的画面大小与角度来拍摄,以表现被摄体的位置、环境、动作、主题。例如:当我们以全景画面在拍摄全家聚会的情形,如果要特別拍摄其中的某人时,一般我们习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就直接ZOOM IN 到他的特写,如此一来画面的准确度及稳定性就大打折扣。如果改用两个或三个不同大小的固定画面来表现,无论是准确度、稳定性、及画面的节奏感上,就精彩了许多。因此拍摄时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而画面的变化,则利用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来拍摄,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太靠近被摄体,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后才开始摄像,而不是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也是许多初学者常犯的毛病。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取景拍摄,一定要多变换拍摄的角度来呈现被摄体的內容,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照以上的说法,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像机的使用方法
DV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
DV摄像教程 [论坛存档] - CGTOP FORUMS
摄影摄像教程:拍摄角度
人像摄影构图(上)
影视作品分析基础:视听语言之拍摄角度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