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养是书法的灵魂
                    文 |武文俊 韩安民

   汉字是中华国学的载体,中国文化的主根,炎黄子孙的名片,华夏文明的结晶,当然也是中国书法的书写对象。不论是汉语文学还是书法艺术,都是以汉字为表达的,没有汉字就谈不上汉学,就没有中华文明,中国书法也将是无根之草。如果把汉字比作华夏文明的肥田沃土,那么国学就是扎根其中、拓展其上的秀木成林、百花齐放的文化艺苑,书法就是艺苑中的一株根深叶茂、花繁果硕的参天大树,一朵盛开绽放、永不凋谢的瑰丽奇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学艺术,书法就是以一定的笔法、墨法、章法、笔意把汉字词句加以鬼斧神工的艺术处理,转化为形式、内容完美融合的艺术作品。那些艺术化了的可观、可赏、可品、可感的书法作品,既能满足人们的视觉欣赏,又演绎了世间万象的广奥哲理,它是书家文化学养、慧心灵感、人格品位、风神气韵的多元素结晶。一幅书法精品,人们在欣赏其技法具象之美的同时,自然要审视作品内容,品味精神美食。因为书品的内容,一般多是前贤往圣的名言,鸿儒硕彦的雄词,治国理政的要道,经世济时的哲思,千古传诵的诗句,与时俱进的时文,立身处世的格言,敦品励志的楹联,展现着书家的学养才情,放射着华夏的璀灿文明。书家在书写中德艺共荣,受众在观赏中品位提升!所以书法绝不只是停留在视觉层面的单纯表象艺术,更重要的是其“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丰富内涵,淳风化俗的社会担当。每次书展,都会使观赏者眼界开阔、灵府净化,学养加增、人品升华!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文学史、思想史、教育史!
   史实和现实反复证明:书家的学养深度决定着书品的审美厚度,书家的人格品位决定着书品的艺格层次。深厚的学养,高尚的人品才是书家纵情挥翰、出神入化创造精品的原动力。回望中国书法的历史星空,一座座光芒四射的书法巨星无不都是学养深厚,人品崇峻的饱学之士,一件件传世书法精品,尽皆展现着精湛的书写技法,厚重的文化积淀,蕴含着发人深省的精气神,催人向上的正能量。书法史上被追捧为“三大行书”的书法圭臬: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就是三位大家娴熟精到的笔墨技巧和知识学养,睿智哲思、交融互动的结晶。

   王羲之出身在“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官宦名门,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在其家族和卫烁夫人的影响指导下,他涉猎和吸收了大量的书法名迹,并能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汲古出新,创造了笔法遒劲流美、文雅洒脱的宏逸风格,开启了震古烁今的王羲之书法时代,被后人尊为“书圣”。智者有言:书法是书家学养的产物,精品是学养的“骄子”。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独步古今、雄视天下、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成就,其深厚的学养功底实与有力,功不可没!他从秘书郎至刺史到右将军之要职,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其学不富何以“优则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虽为即席挥毫,应时之作,但文翰俊秀、意韵宏阔,不失为一篇叙事抒情、写景寄怀的优美散文,它词藻华丽,文采浓郁、运笔酣畅如行云流水,风神俊朗似三秋明月,状物抒怀心神与山水共远,意在笔先高情可大化宣流。他所表达的人生修短,生死悲欢,看破放下,超迈等伦的精神境界,如闲云出岫,悠然自在毫无雕饰造作之痕,尽显才识学养的优渥敦厚!
   颜真卿,开元进士,唐代重臣,书法巨擘,其学养毋庸叨絮。他的“无意于工而工”的《祭侄文稿》被后世评定为“天下第二行书”,奠定了他在书法史上仅次于王羲之的地位。《祭侄文稿》是他得悉侄子颜季文在“安史之乱”中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欣慰激愤,情何以堪?援笔而书,“导达心志”,祭悼亡侄,痛斥乱匪,无意于书之工拙,激愤之情发于毫端,忠义之气涌于纸上。狂放纵逸之笔墨,释放了悲愤激昂之真情,彰显了颜鲁公事君竭忠,报国尽命的凛然大义,展示了他人文学养之浑厚,人格品位之崇峻。
   《黄州寒食帖》元朝鲜于枢称其为书法史上的“第三行书”,作者苏东坡更是名标青史,妇孺皆知的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雄才,诗文书画无所不擅的文豪。他因散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因书法居宋代“四大家”之首。他的文化学养,有他的诗、词、赋佐证,这在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中可谓一枝独秀,难有比肩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专门形容书法作品)等传世名句都是东坡先生的杰构。词作《念奴娇》(大江东去)更乃千古绝唱,为后起书家挥毫书写的首选内容。他“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藉,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见曹丕《典论·论文》语)。这足以说明东坡是难以企及的文学巨匠。《寒食帖》就是在他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以诗体写成:“空厨”“破灶”“途穷”“死灰”“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以率真奔放,直抒性灵的笔触,写出了自己当时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穷困潦倒,心如死灰的窘境窘态!深度表现了由他开创的“意”为中心,不趋时媚、突出书家主体,以及字外功夫,妙然天成的宋代“尚意”书风。
   以上三者,从书法角度看是“三座高峰”,从文学角度讲则各有千秋,堪称字里乾坤大,字外功夫深,学富润书,书美显学,艺道互动,相得益彰的典范。这就告诉人们:仅有艺术层面的具象质感,没有精神范畴的学养内涵,只能叫“书写”不能称“书法”。

   当今之时,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多彩的情况下,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渐趋高档,就书法而言,在古代只是文人学士,官僚仕宦的“专利”,能与“书法”结缘的寻常百姓基本阙如。今天,在文化兴国,文化惠民的政策引领下,“书法”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也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书法下基层,入社区,进军营,助“三农”活动,方兴未艾。人民大众逐渐成为书法艺术的爱好者、创作者,书法展览的参与者,鉴赏者,这种:书法走向大众化、大众书法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必须肯定!但是,同时衍生出来的问题是书法的技法要素尚可过关,书法的精神内涵则日见弱化,淡化。具体表现:其一,没有自我,有乖现实。书法创作、书写,历来强调:意在笔先,有感而作,我手挥我笔,我笔书我情。但在眼下,能直抒胸臆任情挥洒的书家少之又少。就每次书展的入展作品书写内容多是重复抄写古典诗文,不是“大江东去”就是“黄河西来”,不是“白娘子”便是“水仙子”,没有时代气息,现实烙印,很难引起受众共鸣!缺乏书家个性、自我特色,只见墨法色彩,难觅气韵神采,可看而不可读,可观而不可感,入眼而不入脑,目视而神不遇,严重的乖时背道,自我缺失。这能称书法吗?其二,学养不够,低级谬误。表现在书法作品中,摘抄名家贤哲的名句、名言、名段时,错字病句,触目皆是,一看就可断定:书家所书内容,书家也似懂非懂,把握不准,这种错误就是因书家文化不高,底蕴欠厚所造成。比如说,启功先生的名联“若能杯水如茗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有的书成“如名淡”,显然是把全句误解为“名利淡如杯水”了,所以把“茗”的草头给割了,这还堂而皇之的悬挂在“茶”店的正门框上。又如妇孺皆知的启蒙读物《千字文》,有书家整篇书写入展书法大厅,细看内容,句与句上下颠倒的,段与段前后换位的,我这样戏评:“离家出走的,婚床独守的,举家搬迁的,乱搭配偶的,虫入凤窝的,鸟被挤走的”,错误之低调,一看就失笑。有的抄《老子》的名段,竟有足上首下,本末倒置,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最终是词不洽句,言不达意,离道叛德,大伤元气。有的临摹行草书名联,由于对原意的不甚了了,所以按照原作点线照猫画虎,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书品不成成笑言。其三,炫技过分,衣冠优孟。书展是推动书法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但评展奖励也诱发了一些书家或书法爱好者追逐名利,投机取巧的欲念。为了追求展厅效果,视觉效应,倾心于技巧,忽略了书法的文化内涵,人格情操。当代书法家王学龄指出“书法无处不在地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离开了文化的书法就像失去灵魂的躯壳,难称艺术。”唯“笔技”轻“笔意”,徒有其表,没有内涵,失去了书法所以是书法的本质的内在的基因。书法作为一门文化艺术,每一幅成品都要表达书家情趣的,而且要“意在笔先”以意运笔,这个“意”就是书家的生活激情,人生感悟,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文艺观、价值观。只有这种技道并进的作品,才能称为书法。自古迄今,娴于技法,输于文采,没有哲思,缺乏学养的翰墨游艺,配不上“书法”之称。书法史上的名家巨擘,无一不是学富五车,才储八斗的文学大家,正是他们的文、史、美、哲、诗词歌赋的功底,才成就了他们“精气骨肉血”共存共荣的书品精品。当今的急功近利的炫技时风,重“骨、肉”在笔法结体上奋力挣扎,而忽略“精、气、血”的精神之钙,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形式表象,为在各种书展中入展、获奖,“一举成名”,视觉主义主宰了创作行为,不惜在颜色配搭,纸张拼贴,字体混杂上,绞尽脑汁,费尽心血。至于可读可感的书品精神内涵,基本罔顾(包括书法功力,个性特质,文化养分)。这正是“言之无文,其行不远”,书之无文,同归一路!好比《人说山西好风光》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唱,为什么郭兰英歌唱家的歌声余音绕梁、百听不厌,根本区别就是在于歌唱家把歌词、韵律化作自己的心声,融自己的真情于歌词的意境之中,声情并茂地纵情高歌,这才叫唱歌的歌唱家,歌唱家的唱歌。书法何尝不是形式和内容的融通,技法和意念的契合呢?如果因学养不厚,而“略输文采”还有情可原,如果为了名利,而出乖“炫技”则不敢苟同!
   上述不难看出:书法作为一种格调高古典雅的文化艺术,学养则是其安身立命,卓尔不群的根本所在。鉴于当前,书法走向大众化,大众书法法度化的大环境、大趋势,面对书法学习创作中暴露出来的知识品位不高,学养储量不厚,显摆炫技有余,思想内涵不够的现实问题,程度不同地制约了书法事业的正常发展。笔者认为,目前努力提高书家的学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厚积书法专业知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学习者,就要夯实书法专业知识的功底,读书则是最佳选择,读书包括读碑、读帖、读古、读今。展卷与贤哲请教,披涉与智者交流,登高临远、会古融今、潜心研阅书法史、文字学、书法理论、鉴赏评论,从而弄懂文字的始创源流,各种字体的时代特征,字体之间的演变发展。厘清书法艺术的本体特征,书体之间的历史沿革,各代大家的盖世精品,以及关于书法品鉴的精典宏论,这对我们选取正确的书学走向是大有裨益的。所谓“读破万卷书如意  ”是也。
二、力追古贤,多临碑帖。要下一定的功夫,有针对性的多读,多临碑帖,从技法源头学起,达到启智开悟,深入碑帖堂奥的境界,从而在技法和理念上为书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临尽千帖笔随心”是也。
三、师从传统,钻研国学。中国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汇通思想学术,荟萃文化精华,蕴含国魂国本,传承华夏文明。学习国学,我们可以领略意韵丰赡的诗,流光溢彩的词,诙谐滑稽的曲,铺张扬厉的赋,意境深邃的散文,经国济民的韬略,立身处世的良方,修行养性的义理。可见,国学是我们全方位增加文化素养、品德修养的学问,走进国学是我们增厚学养的必由之路和不二捷径。
四、书法组织或相关部门要有计划、有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办书法专业理论研讨会、国学大讲堂,把学员的学习体会、论文择优遴选编纂成集,必将有力地激发书家学专业理论、学国学知识的热情,从而不断提高书法队伍的文化学养。
   我们相信,只要重视书法内涵,抵制浮躁之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悉心钻研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书法规律,在传承古人的同时,融入时代精义,我们就能在书法艺术之路上步入既有时代性又有艺术性的新阶段。
  
 (本文发布于大众书法期刊 时间:2017-01-20 作者系乌海市书协主席,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圈子丨作为书法主体的书家及其观念变迁
沈延毅的艺术成就
姜寿田 | 关于当代名家书法批评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栏目访谈——高远
“匠”与“家”的距离
腹有诗书气自华——孟云飞书法艺术管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