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人物的名字为何大多为单名?王莽:双名是下等人用的

熟悉三国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国人物的名字大多为单名双字,如刘备字玄德,诸葛亮字孔明,极少见有双名的,当然也有例外,如戏志才、周不疑等,但毕竟是少数。《三国演义》共有1255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双名的只有寥寥数人。那么,汉朝人物为何要取单名呢?

这个现象还得从春秋时期说起。当时周室衰微,孔子为鲁国司寇,目睹礼乐崩坏却无能为力,于是作《春秋》,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略,但每句话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春秋》中记载了一件事: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这句的内容是鲁国的两位大夫季孙斯、仲孙忌率军包围了恽城。这种事在春秋时期再正常不过,但是《春秋》写错了仲孙忌的名字,本应为“仲孙何忌”,却少写了一个字,可能是传抄的时候漏写了。

汉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春秋》是儒家六经中唯一一部由孔子亲笔著述的典籍,被奉为必读的微言大义,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由于孔子的春秋笔法深入人心,汉朝文人认为,仲孙何忌的名字一定是孔圣人故意写错的,在暗示着什么。

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给出了解释:讥二名。二名非礼也。孔圣人故意写错名字,是在讽刺两个字的名字,因为两个字的名字是不合礼法的。东汉大儒何休在《公羊传》注解中解释道:为其难讳也。古人讲究“为尊者讳”,取名时要避免与君父重名,两个字的名字会给避讳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孔圣人要讥刺这种现象。

《公羊传》在汉代儒学体系中有重要地位,故而汉朝士人取名多取单字,但也不是严格执行的,比如霍去病、李广利等。王莽篡汉后,主张恢复周礼,仿照周朝制度推行新政,包括起名,硬性规定双名之人去字改名,今后不得起双名。

后来王莽败亡,新政被废,取单名的硬性规定虽然也被废除,但起单名的习惯却一代代传了下来,社会上开始自觉地避免双名。除了女子和底层百姓,其余均起单名,如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羊祜的姐姐羊徽瑜、黄巾军首领裴元绍等。

汉朝灭亡后,魏晋承袭汉制,南北朝时期汉制崩坏,取单名的传统也渐渐废止。到后来,人口繁衍越来越多,单名极易重名,故而多起双名。传至今天,几乎已经没人起单名了,双名成为普遍现象,甚至还出现了三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三国时期的人名字大多是单字?
趣味姓名学: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人姓名都是单字 司马俊飞
三国时期的名字为什么只有一个单名?
三分钟读懂古人的名与字
三国时期的人名为什么都是单个字?
《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名字为什么都是两个字的而且没重复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