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在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两汉没有南阳县,不等于没有南阳城。荆州牧所襄阳可以称荆州,南阳郡治宛城自然也可以称南阳,否则习凿齿《襄阳记》中“乐宅戍,南阳城南九十里”就和习凿齿《汉晋春秋》中“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一样,又是鬼扯了。。。襄阳说鼻祖习凿齿把宛城叫南阳城,直接让那些试图以“此南阳彼南阳”论蓄意剥离古今南阳之间历史传承,进而割裂《出师表》“躬耕于南阳”与今南阳卧龙岗历史渊源的襄阳说徒众破功。

2、《后汉书.志第十.天文上》:“四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这里昆阳(今平顶山叶县)是南阳郡属县,如果把这个“南阳”又按襄阳说的鸭霸逻辑解释成南阳郡而不是南阳城(宛城),这句话就无法解读了:汉兵从南阳郡(南阳郡何地?请襄阳说大神们帮忙定位一下)发兵到(南阳郡的)昆阳——狗屁不通。所以这里的“南阳”也只能是指宛城。

3、《出师表》“躬耕于南阳”的“南阳”指南阳郡还是南阳城?客观地说都可以,因为诸葛躬耕地位于南阳郡治宛城(南阳城)西八里卧龙岗(也称隆中)之上。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咏到:“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按照诗仙李白的理解,孔明号卧龙先生,是因为其躬耕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人以岗名。在明末清初朝代更替纲纪混乱之际,躬耕地争议开始甚嚣尘上,官员、诗人彭而述(1605~1665)以《卧龙怀古》一诗表达了对隆中伪说的愤慨与不屑:“忧时还抱膝,遇主起南阳。躬耕原此处,更莫向襄阳。”

4、习凿齿《襄阳记》记述“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这与同期多种文献典藉记述相符,是为信史,南阳之邓县自然也在汉水以北;但习凿齿《汉晋春秋》又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又把“南阳之邓县”抻过汉水放在了襄阳城西,明显与自家的《襄阳记》记述打架,直接把隆中置于一个在东汉地图上并不存在的位置上,这属于孤证(或者叫鬼扯)。也难为襄阳说们,为了给“躬耕襄阳隆中”打补丁,弃信史而重孤证,跪求某泰斗改地图、为古隆中题字背书——有用吗?此地无银、自我麻醉而已。

5、北师大语文教科书一直把“躬耕于南阳”的“南阳”注解为“今河南南阳”;现行人教社语文教科书《出师表》对“躬耕于南阳”的注释为:“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古属南阳郡”,对《隆中对》中“隆中”注释则是:“地名,一说在今河南南阳,一说在今湖北襄阳。”——这意味着《隆中对》的隆中并不特指襄阳古隆中,南阳卧龙岗也是隆中之一;换言之,承认历史争议,躬耕地回归两地说。南阳还是那个南阳,“隆中”归属则在两可之间。某地挖空心思试图独占诸葛躬耕地文化遗产的美梦又一次打了水漂。

诸葛亮《出师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谦抑也是写实。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是“躬耕南阳”这一华夏文明史印记的历史载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文学: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考|益见
诸葛亮躬耕地有襄阳南阳之争,为什么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则没有?
韩瑞平: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新野初探
从史料上来看,诸葛亮躬耕之地应该属于现今的南阳还是襄樊?
古隆中到底是在今天的襄阳还是南阳?一不小心卷入了中国历史名人、智
臣本布衣,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南阳!南阳!南阳!南阳!南阳!南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