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塞北四朝——西夏篇

塞北四朝

西夏

“党项”与“西夏”

“夏”这个国号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我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十六国中赫连勃勃的“大夏”、隋唐之际窦建德的“夏国”、元末农民战争中明玉珍的“大夏”,都使用“夏”作为国号。

两宋之际,也有两个“夏”。后世为了区别,依位置关系把女真人蒲鲜万奴在东北建立的政权称为“东夏”,而党项人在黄河上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就叫“西夏”。

“党项”同“女真”一样也仅是族名,西夏亡国后,党项族人失去了共同生活的地域,不得不与其他民族间错杂居,从而渐渐为藏族、蒙古族、回回族等族所同化。

西夏与东夏

正文开始

在宋元民族文化大融合时代,我们可以把宋朝看作是中原农耕文化的代表,辽金是东北森林文化的代表,蒙元是西北草原文化的代表,而西夏从源起地等诸多方面,也可以部分作为西南高原文化的代表,他们共同参与了这个时期中华文明的建构。

党项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它的起源历来就有争议,一说党项是羌人的一部,最早唐朝的汉文文献记载中,就将党项人称作“党项羌”,就其文化来说,党项人也具有其他羌族族群的许多特点。

另一说法认为党项人是鲜卑族拓跋部迁到青海地区的后裔,后来记载的党项首领确实姓拓跋,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也自称是鲜卑后代。

汉朝时的羌人地区

党项族虽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型,聚居在今青海和四川西部的广大地区,但直到隋朝,党项人还没有离开原始社会。在与中原王朝的冲突与交流下,已经有党项族首领率族人内附。

唐初,大将李靖率唐军征讨吐谷浑,中间就要经过党项人的领地。当时党项拓跋部酋长拓跋赤辞作为吐谷浑王的姻亲也参与了战争,在与唐的作战兵败、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归附了唐朝。唐就党项族原地分设32州,任命归附的部落首领作刺史,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受松州都督府节制。

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以后迅速扩张,党项人的旧地尽数被其占领,仆固怀恩之乱中也有党项人为其策动叛唐。唐朝听取了郭子仪的建议,将党项大部迁到了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以北、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以东一带居住。因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后来党项人反在当地逐渐发展兴盛。

唐末宋初的定难军

唐末宋初以来,党项拓拔部和被称为平夏部的部落首领,接受唐、宋封授的官职,并且入居州衙通过贡赐的方式,接受了汉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因为替唐朝镇压黄巢暴动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为李。以后李家世代领有定难军。这个“定难军”就是西夏的前身。

宋朝初建,定难军即附宋,并助兵对北汉作战。宋朝亦对夏州李氏政权实行羁縻统治。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因李继捧入京献土一事,党项人内部发生分裂。继捧弟李继迁率部分贵族出逃,抗宋自立。宋朝派先后派李继捧和李继龙与之对抗,但李继迁依辽的支持实力日强,不仅收复了故地,夺取了西北重镇灵州,还又向四边进行攻伐,李继迁自称夏王。后继迁在对吐蕃的战争中中吐潘罗支之计,伤重而死。西夏建国后,尊李继迁为夏太祖。

夏太祖 李继迁

李继迁的长子李德明继夏王位,根据李继迁的遗言,李德明向宋请和,暂时与宋朝休战。李德明采取“依辽和宋”的策略,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夏军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

李德明对内也专注于经济建设,使夏辖区内农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020年,李德明把政治中心由西平府迁至怀远镇,改名兴州,即日后西夏的国都兴庆府。

1032年,五十一岁的李德明病死,他在位期间基本完成了西夏脱离宋朝建国的准备工作,后被其子李元昊尊为“夏太宗”。

夏太宗 李德明

李德明生前,就已立儿子李元昊为太子。李元昊自幼聪颖,喜读兵书,在语言文字、法律等方面广泛涉猎,又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宋边帅曹玮驻守陕西沿边,派人暗中偷画了李元昊的图影,见其状貌不由惊叹:“真英雄也!”并且预见到他后日必为宋朝边患。

李德明奉行的“依辽和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但李元昊对父亲的睦宋政策很是反感,因此他继位后,不仅试图在各方面激怒宋朝,挑起事端。还为自己正式建国称帝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在他的亲自主持下,西夏文字创立,夏国礼乐制度简化,又仿照宋朝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建设。

1038年,李元昊在国都兴庆府南郊筑坛,建国大夏,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夏景宗

夏景宗 李元昊

次年正月,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遣使到宋给宋仁宗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关系及其功劳,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宋朝当然不干了,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李元昊闻此,向宋朝送去“嫚书”,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腐败无能,故意激怒宋朝。宋夏战争拉开帷幕。

从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二年(1042年),李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以及定川寨之战,皆以宋军惨败,李元昊的夏军大获全胜告终。李元昊踌躇满志,有声称“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之语。

但是整个宋夏战争基本都有一个规律,即使西夏军总能在战场上获胜,但最后主动求和却也是它。因为西夏的经济实际上不能独立于宋之外,一旦开战停止两国互市,西夏就会陷入各种生活必需品急缺、民怨沸腾的困境。

宋夏好水川之战

另一方面,李元昊奉行倚辽抗宋之策;辽则利用宋夏对立,向宋讨价还价,从中渔利,甚至以牺牲西夏利益从宋朝得到实惠,这引起了李元昊的不满。1044年,夏辽关系极度恶化,辽兴宗率10万骑兵,分三路渡过黄河,进攻西夏。李元昊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出其不意打败了辽军。

元昊深知西夏国力难以再战,立刻遣使同辽讲和,同时又向宋朝献俘,辽金夏之间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宋仁宗赐元昊姓赵,可是李元昊不姓赵,他便改回李姓。

李元昊生命的最后时光很有趣,在接班人问题上,他有的儿子病死了,有的儿子行刺他被淹死了,还有的儿子竟因练气功走火入魔而死。最后李元昊选了自己觉得长的最像他的宁令哥为太子,却又把人家妻子霸占了。宁令哥找他老爹拼命,后被处死,李元昊被砍下了鼻子,医治无效也死了,他的小儿子李谅祚继位,是为夏毅宗。

夏毅宗 李谅祚

李谅祚即位时才一岁,由其母没藏氏掌握朝政,外戚没藏讹庞及其家族控制了朝政。谅祚成人后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毅然诛杀舅父没藏讹庞,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可能因此叫他毅宗)。

李谅祚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引用汉族士人景询等任职。他废行蕃礼,改从汉仪;调整监军司,加强军备,并控制军权,使文武互相制约。又增设汉、蕃官职,充实行政机构。短暂的和平过后,西夏又不断侵扰宋边,还向当时已经衰落了的吐蕃出兵,先后收降了吐蕃首领禹臧花麻及木征等,巩固了西夏的南疆。

1068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李谅祚去世(西夏前几位皇帝大多迷之早逝,因此经常幼子继位太后专权),其子李秉常继位,是为夏惠宗。

夏惠宗 李秉常

这个“惠”字实在不是什么好词,我们知道最早的汉惠帝刘盈,被母亲吕太后把持朝政一辈子,二十三岁抑郁而终,《史记》上都没有他的本纪。这个夏惠宗李秉常也是好惨一男的,他们的境遇惊奇相似。

李秉常继位时只有7岁,由其母梁太后执政,舅舅梁乙埋为国相。理论上,李秉常16岁开始亲政,但他推行汉化,与外戚势力的意见相左,只过了四年就被妈妈和舅舅关了起来。三年后由于将领的反对,梁太后又不得不让李秉常复位。但梁氏势力很大,不能轻易翦灭,因此他仍然不能亲政。

在这样的折磨下,李秉常忧愤而死,时年二十六岁。他和他的表姐(史称小梁后)生的儿子李乾顺继位,是为夏崇宗。

夏崇宗 李乾顺

李乾顺即位年仅三岁,同样面临母党专政。大小梁后统治期间,西夏政治腐败,军队衰弱,北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自幼雄才大略的李乾顺看到了这一点,在他16岁时灭梁氏而亲政。

李乾顺整顿吏治,确定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累朝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西夏政治制度也日益完备。在李乾顺的励精图治下,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当时正是女真崛起,辽、宋日益衰落,李乾顺先联辽侵宋;又在辽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

他在位54年,是西夏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少有的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李乾顺使得西夏中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避免了随辽宋一起被金人吞噬的命运。其子李仁孝继位,是为夏仁宗。

夏仁宗 李仁孝

李仁孝十六岁继位,是除了李元昊之外第一个刚上来就能亲政的。他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实行科举,尊崇儒学,大修孔庙,重视礼乐,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又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西夏进入全盛时期。

李仁孝在位中期,宰相任得敬专权,胁迫仁宗分国土之半归其统治,好在李仁孝在金国的帮助下将任得敬诛杀。因为这次事件仁宗对武官失去了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致使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

1193年,李仁孝驾崩,享年七十岁。其子李纯祐继位,是为夏桓宗。

夏桓宗 李纯祐

纯祐即位后,竭力奉行仁宗时期政治方针和外交政策,对内安国养民,对外和金附宋。此时蒙古已突起于漠北,严重威胁西夏国的安全。但由于西夏内部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不断,加速了西夏由盛转衰的过程。

李纯祐是第一个(也是除了李元昊)没能正常传位的皇帝,他的叔父越王仁友去世,仁友子李安全上表请袭爵位,纯祐不允,还降封安全为郡王。李安全愤恨,在罗太后支持下发动政变废掉了纯祐的帝位,自立为帝,是为夏襄宗。李纯祐被幽禁起来,三个月后暴死,年三十岁。

夏襄宗 李安全

历史上像李安全这种方式继位的一般都是在位期间要把这个王朝送进坟墓的。李安全弑君自立,又昏庸无能。当时成吉思汗已经统一了草原,发起了对西夏的入侵,夏向金求援。当时的金国皇帝正是大昏君宣宗完颜珣,拒绝向西夏提供援助。于是李安全在与蒙古人媾和后,附蒙攻金,两国在相互的攻伐中更加精疲力尽,从而为蒙古的灭夏、灭金创造了条件。

1211年,齐王李遵顼发动政变,李安全被废,并于一个月后不明不白地死去,终年四十二。李遵顼是为夏神宗。

夏神宗 李遵顼

李遵顼曾经考取了西夏进士廷试第一名,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状元皇帝。他虽然废李安全自立,但他任内全盘承袭襄宗自取灭亡的政策,依附蒙古帝国,继续破坏金国与西夏关系,令人民家破人亡,民怨四起,经济严重破坏,国力直线下降。

即使不断有忠良之士直言进谏,但一一被李遵顼痛骂。其子李德任以放弃太子位、出家为僧为筹码,进行力谏,却被神宗囚禁在幽州。1223年,神宗在蒙古人的压力下传位于子李德旺,为西夏仅有的一位太上皇。1226年病卒。李德旺即为夏献宗。

夏献宗 李德旺

王朝到了末年,总会出一个励精图治希望力挽狂澜的皇帝,李德旺也是如此。他一改前朝政策,决心与金国修好,又改国策附蒙为抗蒙。

然而,西夏经过襄宗、神宗两朝的亡国政策,人民早已生活于水深火热之困境中,经济疲弊,李德旺根本没有回天之力。当时金都也被蒙古包围,西夏精兵早于夏金战役中消耗殆尽,无力抵抗蒙古军。

1226年,46岁的李德旺在蒙古人入侵的沉重打击惊忧而死,其侄李睨继位,是为夏末帝。

夏末帝 李睨

李睍即位时,就面临亡国的危局,率领军民展开抗蒙救亡的最后搏斗(然并卵)。

1227年二月,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南下渡黄河攻入金积石州,随后攻破临洮府及洮、河、西宁三州。其时西夏正处于“春寒,马饥人瘦,兵不堪战”境地。李睍被围困在国都中兴府中,眼看城被攻破,国势濒危,仍拒绝投降。

六月,西夏发生强烈地震,宫室房舍塌毁,瘟疫流行。被困已坚守半年之久的中兴府,已是粮尽援绝,完全丧失抵御和作战能力。李睍献城出降,,行至萨里川时被杀害。蒙古军进入中兴府,西夏至此灭亡。

夏、金、宋在夏仁宗、桓宗朝时代,三国修好,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直至蒙古人崛起南下,此面临亡国危险之际竟发生金不救夏、夏反攻金、金莽攻宋、宋又与金开战,三国打成一团,国力都各自耗尽。蒙古人坐收渔利,最终将三国各个击破。倘若当时夏金宋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蒙古,未尝不能延其国祚,避免蒙古人铁蹄下生灵涂炭,哀鸿遍地的局面,实乃读史之一痛。

本系列的最后,我们就再把目光放回北方草原,感受最终威震亚欧、统一中国、建立元朝的蒙古人的故事。

图文:王锦鸿

观乎人文     化成天下

北化人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夏史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王朝
神秘的东方金字塔,向你揭示一个古老民族的覆灭
西夏历任皇帝
西夏
凉州文化 | 凉州(西夏)李姓述略(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