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 | 朱煜: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朱  煜


一、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的研究背景分析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作文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的一种形式。学生学习了字、词、句,必须通过经常使用,才能真正掌握。写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练习机会。每篇文章的完成都离不开遣词造句,谋局布篇。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也就是在不断地巩固已学的字、词、句,并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作文是他们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作文是生活实践(观察事物)、思维(分析事物)、语言(用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

由于作文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难”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费时许多,效果不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三个问题则较为突出且急需解决:

第一,学习作文起步不扎实。

虽然现在各种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一年级就有了作文教学的内容,但是教师往往对此重视不够。殊不知,语言发展的规律表明,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一、二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对于简单的说话、写话练习不精心备课、教学,必然影响学生正确的语感和良好的作文心理机制的形成,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不少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表达不清,继而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第二, 小学作文教学序列不明确。

现在的许多教材都是将阅读和作文二部分编在一起的综合型教材。这样的教材一方面有读写结合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也有其弊端。一本小学语文课本中,阅读教材的数量要大大多于作文教材。于是,阅读教材便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数个系统的教学单元。而作文教材则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样的情况首先造成作文教学序列不明确。作文能力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样的,都有其客观的规律。需要经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反复实践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教学序列,就可能使作文教学在一个个单独练习中循环往复,无法前进。其次,造成学生对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的内容(如各种文体,各种体裁等)特点不能形成清楚的认识。小学生作文中常出现偏题、中心不明等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此。经常出错,又不知如何改正,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大受影响。再次,教师面对这样的教材常会不自觉地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阅读教材上。原本作文课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力气去钻研才能上好,可这样一来,作文教学时间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练习机会少,其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 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互动不够。

在日常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给出材料让学生写,另一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写。两种方法都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二、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的基本内涵

(一)分段

“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中的“分段”是指,将小学里的作文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来进行。每个年级段都编订出相应的教材。每个年级段的教材都由若干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中又包含着若干的学习点。学习点就是各个年级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如低年级中有看图说句子,用动词写句子,记录一小段对话,展开想象写句子等。中年级中有《美丽的校园》(学习如何写景),《老鹰捉小鸡》(学习如何写活动),《一只苹果》(学习如何状物),《招待客人》(学习如何有条理地记事)等。高年级中有《小麻雀》(续写作文),《可爱的鹦鹉》(学会细致观察,精心描写),《妹妹的故事》(学习加工材料的方法)等。各个学习点的表现形式因各年级段的不同要求而灵活多样,有概念型的(偏重于指导方法),有材料型的(给出材料指导写作),有自主型的(给出一定范围,自由写作),比较型的(偏重于范文比较学习)等。

(二)互动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以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审视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赋予新的含义。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师和学生不只是教和学,他们还在课堂生命中涌动和成长。”课堂教学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的过程。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实现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呢?我认为,采用互动式教学是一个好办法。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中的“互动”除了指在进行课堂作文教学时要实现互动外,还应随着作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努力实现家校互动、学校与社会生活互动、家长与孩子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生活更了解、更热爱,将作文当作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的需要。而教师、家长亦可通过互动实现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作文教学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开发作文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教学形式。

三、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整体性

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时间长达五年。这五年虽然被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而且各年级段都有不同的目标,但是它们仍属于一个整体,阶段目标的达成必须为总目标(通过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使小学生具备相应的观察、分析、判断、表达能力,养成动笔的习惯和真实表达自己感受的良好品质。为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美好的精神家园打下基础。)服务。各年级段学习点应该系统安排,难易度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二)讲究阶段性

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将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三个年级段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

低年级段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观察、想象能力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鼓励学生尝试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中年级段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习作习惯,获得通顺地描述事物、事件的能力,使其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其书面表达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习作的乐趣。

高年级段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习作的能力,树立书面表达的目的性意识,学会自主积累写作素材,并在习作过程中实现个性发展和获得良好情操的熏陶。

(三)发挥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任何轻视、低估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做法都是错误的,它将导致教学的无政府状态,最终失却教育的价值。但是,同时我们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那么究竟怎样认识和处理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它们并不是那种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统一关系,即教师通过他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进入主体地位,释放出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意志的力量,学习运用语言。教师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的最佳途径、主要方法就是教学的生活化。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对教材的精心选择,而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他们作为生活主体的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把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更是生活的主体;学习既是学习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既是自然而然、自由自觉的生活形式,又是受到一定目的要求引导、渗透、规范的学习形式。这样的作文学习才真正是内部动力驱动之下的内部学习。我们常讲的“作文就是做人”即是这个意思。

(四)重视情感性

作文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无论采用什么教材、教学方式,都不能单纯地进行写作基本能力训练,还要利用和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这样,学生对作文才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出写作热情,写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文章。

1、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

教师的良好情绪、情感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能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它能开启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它能增强作文教学的艺术效果,使学生被深深吸引住。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酝酿良好的心境。坚决不把与教学无关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教师在命题时应该充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对学生情感的诱发。在指导时,教师一定要戒除急躁,努力做到态度亲切,循循善诱。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充满热情,要善于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

2、 创造最佳的写作环境。

小学生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所感动。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条件下作文,学生很乐意,往往能写出一些意趣横生的文章来。因此,作文教学要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个与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情境,通过切实可行的手段,如使用声像媒体、组织表演等,强化学生内心体验,使学生自始自终处在情感的氛围之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关注差异性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合理的。因此,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们得到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良好教育的结果是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正如杜威所说:“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的集体。”

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针对差异采取旨在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教学策略。命题时,应该尽量出示多个题目,给不同的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讨论时,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指导时,应该充分采用基础好的学生的习作,举例、分析。这样既可使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荣耀,调动其积极性,又可为基础不佳的学生树立榜样。讲评时,应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积极发现学生的进步、长处,使其获得成功感。对于个别学生还应该经常进行个别辅导,使其能不断缩小与同学的差距。

四、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的主要教学过程

(一)低年级段主要教学过程概述

低年级段的作文学习分为生活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三个单元。生活作文主要记述生活中的见闻或感受。通过这一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懂得如何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描写句式。想象作文是指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编写、续写各种童话、故事。因为低年级儿童开展形象性思维活动的主要心理过程是想象。喜爱想象是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他们学写作文的需要。应用文单元则主要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应用文写作。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这一阶段的每个学习点的都应该先创设情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牢牢地吸引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作文的状态。其次,应安排听的活动和观察活动。因为按照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最早获得的语言就是听来的。听懂了,再运用,语言就完成了内化的过程。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特别注重听的练习。而且要形式多样,如单纯的听,记忆的听,带着疑问听等等。在练习听的时候,辅以观察画面或情境的练习,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通过听来促进阅读,培养兴趣,实现语言的内化,方法的迁移。此外,句式练习和想象练习也应该贯穿于教学之中。通过句式练习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并理清观察到的内容,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写句子或写段落打下基础,铺平道路。想象练习一般可安排在学生对观察到的情况较为熟悉的时候进行。想象练习给学生以较大自由思维空间,根据现有的内容合理发挥。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又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这样,在学习作文时,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的状态。良好的作文心理机制得以逐渐养成。这将有利于今后的作文学习。

在进行想象作文的教学时,教师不必“扶”得太多,但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讨论、想象,在师生平等互动的活动中,使学生充满乐趣地编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一点对于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学生尤其重要。教师应尽量使学生初学作文时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应用文的教学,则以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仿写为主。各年级段方法相似,只是教学内容的难易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提到的听、说、观察等活动可根据各个学习点的内容和要求自由组合运用在教学中。另外,教学中不能将练习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应该要求、鼓励学生尽早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最合适的时间内学会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我曾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过一堂想象作文课。先给学生看一幅图。图上画着一只大兔子和一只小兔子。我先请学生观察,再组织学生讨论画上的内容,并及时将其想象到的故事梗概写在黑板上,适当点拨,帮助孩子理清思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作。在师生互动合作的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书本上读到的故事,电视里看到的动画片和自己的幻想揉和在一起,创造出有趣的故事,并享受着其中的乐趣。从下面两段习作就可以看出学生创作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的成效。

小兔和雪孩子

一个冬天的夜晚,雪花纷飞,慢慢地撒落在大地上。转眼间,大地一片白茫茫的。

第二天早上,小兔发现地上有厚厚的积雪,高兴地叫道:“妈妈,妈妈,我们可以堆雪人喽!” 兔妈妈一听,马上拿出两粒纽扣和一根胡萝卜,拉住小兔的手就奔出屋去。她俩忙了一会儿,堆了一个大雪人,瞧,雪人正朝她们笑呢!

一阵风吹来,小兔感到冷极了,她怕雪人冷着了,又跑回屋去,拿来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给雪人戴上,雪人笑得更欢了。

过了一天,太阳出来了,雪人慢慢地融化了,她的笑容也渐渐地消失了。过了一会儿,地上只留下了他的“眼睛”、“鼻子”和帽子围巾。

小兔见了,难过得哭了。妈妈抚摸着小兔的头说:“别难过,以后我们还可以堆一个更大的雪人呢!”



小兔感冒了

今天,小兔起床时,感觉有点头晕。兔妈妈摸摸小兔的头,大叫:“不好啦!小兔感冒啦!”这下可好,妈妈急得团团转,爸爸急得直跺脚,他们最心爱的宝贝感冒啦!

爸爸情急之下,赶忙跑药店。妈妈又是拿温度计又是拿水,嘴里不停地说:“怎会呢?昨晚还好好的,肯定晚上踢被子了。现在的孩子,唉,体质差,容易感冒,家里得注意预防。”说着,就在桌上摆了一碗醋,顿时,房间里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爸爸回来,一进门就冲到小兔的床边,忙着喂药,可他仔细一看,糟糕,拿错药了!怎么会是胃药呢?我真是老糊涂了,刚坐下来的爸爸又风风火火去换药。妈妈一边埋怨爸爸,一边翻箱倒柜,想找找以前留下的感冒药。还不停地拿出冰毛巾敷在小兔的额头上。转眼间,爸爸拿着感冒药回来了,鞋都顾不上脱,便给小兔吃。整整一天,兔爸爸,兔妈妈守在小兔的身边忙进忙出。晚上,小兔的感冒好了,可爸爸妈妈却感冒了。爸爸苦笑着说:“只要我们的宝贝好了,那就比什么都好。”刚说完,兔爸爸便连打了五个喷嚏……

(二)中年级段主要教学过程概述

中年级段的作文学习分为记叙文、应用文二个单元。记叙文单元含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不同内容的学习点。这样能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各种体裁的作文的特点,掌握不同内容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中年级段的每个学习点的教学仍应有情境设计,教师要更细致地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因为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念思维过渡。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地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

中年级段的教学对句式练习应更为重视。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提笔就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孩子对许多语言文字的掌握常常停留在似懂非懂的浅层次上。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其写作文,他们就会因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正确使用了字、词、句而感到焦躁不安,从而影响作文学习。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文之前应先让其进行一些口头的句式练习。这些句式是与作文的主要内容有关的。练习时先出示关键词作为提示,由学生讨论,说句。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进行了句式练习后,学生对将写的作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对字词、语句的运用更规范了(这是句式训练最主要的目的),作文的难度也就降低了。这样的练习得以材料作文为载体。

材料作文即组织学生针对作文要求开展选材讨论,教师从学生发现的材料中选取一个,加以指导,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写作。由于教师讲解的材料是学生找到的,学生听讲时就多了一份熟悉和亲近,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通过对材料的扩写、续写,学会一些基本的作文方法。(这是一种特殊的范文学习,一种符合学习规律的模仿学习。)当然,学生如此写出来的作文可能有雷同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不必担心。教师可在教学之后安排一些与之相关的题目提供给学生,或者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自己选材定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完成作业时,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课堂中学习过的材料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相关的题目自由写作生活作文。这样,不同层面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形成,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充分表现、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特别是自己的得意之处。对那些写材料作文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尽量通过别人的材料使自己得到启发,从而早日学会根据自己的生活来写作文。

我曾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过《会咬人的“小鲨鱼”》一课。先是通过情境引入一段比较简单的描写鲨鱼玩具的话。再让学生观察该玩具,对其进行口头描述。然后引导其懂得如何有条理地观察叙述。接着请学生玩玩具,边玩边说感受。最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并与例段进行比较。

这堂课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如何状物。课上的口头描述练习和玩玩具的实践是师生之间十分重要的互动活动,它使得学生在动笔前对作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于是作文的难度被降低,写作的兴趣则得到增强。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如何有条理地状物,并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高年级段主要教学过程概述

高年级段的作文学习也分为记叙文和应用文二个部分。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和各项能力逐渐增强,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后更愿意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除了利用有关的材料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审题、处理材料、细致描写等方法之外,应该留出时间给学生,引导其自由写作。教师则及时帮助学生将文章修改得更好,并使其懂得如何修改。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把握好“收”与“放”的度。“收”得多,学生个性无法展现,兴趣无从培养。“放”得多,教师的指导性无法体现,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将成为课堂里的听众。

在高年级段,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都知道,广泛地阅读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在低、中年级也有阅读方面的要求,但因为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重点在于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到了高年级阶段,教师则应该逐步教会学生发现所阅读的作品中的长处,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读物。一旦学生掌握了这种能力,那么一块极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将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思维、表达都将随之获得解放。于是,写作文就可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表达感受的需要,而不是别人强加于他的任务。

 三个年级段的教学内容、方法虽然各有侧重,但将它们放在一起,其中是有着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的。即作文教学应从低年级抓起。起步阶段应以培养兴趣为主,以听优秀的范文,说、写简单的句子、段落,培养语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为主。第二阶段应将材料作文和生活作文结合起来教学为主。从中学习审题、选材、描述等基本写作方法,加大培养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力度。第三阶段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教师只在一旁加以点拨、引导、修改。如果将这条思路用最精炼的话来概括,那就是“起步宜早,兴趣先行,重视辅导,敢于放手”。主要教学方法概括地说,即以听、说为先导,以读、写为手段。仔细观察,练习句式,启发想象,组织比较。各有侧重,相互渗透。收放结合,螺旋上升。其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以记叙文为主,应用文为辅,材料作文与生活作文有序组合。

五、结语

虽然我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在该领域的理论探索还刚刚起步。因此,对于小学作文分段互动教学的研究还显得不成熟。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摸索、前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立岗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朱作仁主编:《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郑国民著:《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5、王尚文著:《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朱作仁、祝新华编著:《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选自《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2013.9)



卓越名师简介

朱煜,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上海市写作学会会员。

他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最佳仪态奖,上海市园丁奖,首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海选拔赛特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他出版有专著《讲台上下的启蒙》《教书记》《赵清遥的作文故事》。主编有《新语文参考古诗文卷》《学科有效学法指导·小学语文》《迷人的阅读》等。参与编著出版有《轻轻松松学作文》《新语文作文》《亲近作文》《小学生作文快速提高》等作文教学书籍十余册(套)。另外,他在《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等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写作教学论文多篇,他提出的“启蒙语文”和“分段互动作文教学”等观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他致力于小学写作教学研究和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研究,在全国各地讲学,上示范课近三百场,影响越来越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应从起始阶段抓起
帮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
小学作文教学自能序列训练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探讨
带教老师心得体会3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