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世黄封,一家碧血
userphoto

2022.05.04 湖北

关注
我的外公汤寅(1876-1958),字东父,是民国画家, 精于人文山水和金印, 他出生于书画世家,举止作风很有老式文人的儒朽。解放初,马叙伦(马氏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和革命家,小时候托孤在我外公家)推荐他给上海市长陈毅,邀其加入文史馆,我外公给陈毅过目的作品封条上竟然有如下语句:”外行不得阅”. 如此的傲慢和天真在常人看来简直不可理喻. 陈毅不仅是刚刚上任的上海市长,一个刚刚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共产党将领,而且也是一个谙熟中国书画的大家, 自然也没有因为如此乖戾的老朽派头而拒绝我外公首任文史馆员的新任,以便他可以在靡靡之年对上海的文化艺术有所贡献。而在我外公的眼里, 陈毅是谁都还是一个问号,更何况他所谓的”内行”!

我外公的爷爷是更为著名的清代大画家, 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
汤贻汾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他的诗词一样为时人尊重,《清史稿》中这样说:“尚气节,工诗画,政绩文章为时重”。
在南京寓所的墙上有他的题诗:
“醉翁之醉,狂夫之狂,四十年旧雨无多,屈指谁为三径客;
南岭以南,北海以北,千万里闲云自在,到头还爱六朝山。”

那种豪迈,到今天依然掷地有声。也许和他的武将的身份比较相配,古代武将能写诗的还算多,但是能像汤贻汾那样能词的就是凤毛麟角了。

在题其夫人董琬贞(清代著名女词人,画家。 请阅附文)所作梅窗琴趣图词云:
冷泠泠瘦玉纤纤指。深深残幕悠悠思。画了眉山,烧残心字。百花头上春先至。江南本是藏春地。高楼早筑香云里。冰雪聪明,漆胶情意。应惭愧梅花阶。
很有江南词人所特有的聪慧和轻灵。

又有衰柳长亭怨慢云:
更谁向、灞桥攀折。万里关河,一天风雪。古陌人稀,几丝犹向、马头拂。萧萧短鬓,正顾影、同凄绝。盼断七香车,还只当、听莺时节。休说。赚高楼翠袖,望眼欲穿天末。浮萍散了,怕流水、也应消歇。最苦是、落叶江城,一笛、风前幽咽。算梦里腰肢,难解眉头千结。
就算南唐后主也会敬佩如此的不可言传,只得意会的愁绪,在汤贻汾的笔下仿如一曲幽歌在你的心头美丽地开始缠绵。

汤贻汾不仅工于诗书画,着有《琴隐园诗词集》、《画筌析览》。并且对乐律颇有研究,制有《梯仙阁三种》。 自己创作《墨林今话》让自家婢女吟唱,曼妙的乐声常常相伴在他绘画的古琴台。在他因为身体的原因告老寓居南京时,自己建造的宅院就以他最为钟爱的乐器古琴命名“琴隐园”。南京园林志有如下记载:园中有十二古琴书屋、琴清月满轩、画梅楼、还读我书斋、吟改斋、延绿山房等主体建筑,内设商彝周敦汉瓦晋砖。园中有琴台、百步廊、黄花径、梅树丛、紫藤架、薜荔柏、戏鸳池、渡鹤桥、凌云峰、十三峰、七贤峰、狮子窟等园林胜景及幽篁修竹。
令人痛心的是,在1937年全园尽毁于日军炮火。 常有人问我为何游历颇多,独不尝举步东瀛? 所谓'国仇家恨',此生不愿之地也。
汤贻汾的诗画作品常以“琴隐老人”落款,难怪我的外公称黄陂北路住所为“小琴隐园”,落款常常是“琴隐后人”。

汤贻汾因为祖上为国蒙难战死的原因世袭 “云骑尉”的爵位,官拜三江守备,历官粤东、山右、浙江等省,“历官治军捕盗有声”。1853年,太平军声势逼近南京城下,《清史稿》记载:汤贻汾语人曰:“吾年七十有七,家世忠孝。脱有不幸,惟当致命遂志,以见先人。” 及城陷,从容赋绝命词,赴水死。事闻,文宗咸丰以其三世死事,特诏优恤,加一云骑尉,谥号贞愍。

汤贻汾在南京殉节后,有挽联云:
孤忠祖父子 三绝画书诗
后人论及此联曰:此联如天造地设,古今无第二人足当此联者矣。
又有联曰:
三世黄封 一家碧血
有评论语:真古今罕有之奇烈矣 。

汤贻汾的三绝,世人多少知之。然而其祖父汤大奎、父亲汤荀业,以及他本身三代,都以忠节报效国家,世人大多不知。
汤大奎(1728─1787 )字曾辂,号纬堂,江苏武进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二十八年进士,三十一年以试用知县署理河南永城县知县,四十八年授凤山县知县。五十一年冬彰化天地会林爽文起事,其党庄大田起凤山应之。时大奎已秩满候代,见乱势蔓延,乃率僚佐募乡勇,日夜守御。而县并无城,仅土垣三尺许。党人数千来攻,参将瑚图里以兵三百御诸北门,兵溃。党人遂入县治纵火,大奎与典史史谦力战殉难并丧其元。事平后方得改殓,并赐祭葬,世袭云骑尉,入祀台南昭忠祠。长子荀业从之官,当乱事初起,先以父诗文稿与其戚,令远避,身佩刀蔽父不去,同遇害。嘉庆五年(1800)凤山知县吴兆麟、典史谈为立「忠节流芳」碑于城隍庙檐口东壁。而常州人以其父子忠孝,亦建祠祀之。大奎工诗,尤长七言长句,着有《纬堂诗略》二卷、《炙研琐谭》三卷。其《竹居诗》则仅存半卷。(按,本节内容来自台湾记忆网站,台湾人物,作者张子文)。

高雄县文化局的官方网页在介绍风山历史文化的页面上有如下描述:
在凤山市城隍庙后殿左侧前壁,有一方斗大的勒石,碑文:「忠节流芳」四字居中,两侧上下附字:「乾隆五十有一年,岁次丙午,林逆倡乱,贼党庄大田攻陷半屏旧城,邑令汤公大奎率子(荀业)、典史史谦守城殉节。嘉庆庚申孟秋,凤山县知县吴兆麟、典史谈?立」等字。
以上碑文道出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发生林爽文事件,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孟秋由知县吴兆麟等立「忠节流芳」碑,乾隆五十三年乱平,距立碑年代,已相隔十六年。这是目前唯一在清代凤山县林爽文事件中,追念殉国官员留下来的纪念碑。

台湾人因为历史的原因有许多不同于我们的想法,我可以理解。然而,依然也是历史的原因,我的祖先曾经为了那片土地为国捐躯的事实足够可以让我对所有的台独分子不耻。因为,台湾,不光有今天身在台湾的,更有把生命留下的!

谨此纪念我的祖先。

附录:
清代才女传·董琬贞

作者:吴足道


        董琬贞(1776-1849),字双湖,号蓉湖,因其“生长蓉湖家澈湖”故自号双湖女史,海盐澉浦人。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书画家。董琬贞原籍江苏常州,其祖父董潮入赘海盐陈氏,因而占籍海盐。董潮擅长诗文,亦善绘画,为当时嘉禾文坛“八子”之一,居海盐澉浦。琬贞自幼受祖父诗文书画熏陶。成年后嫁汤贻汾为妻。汤为当时艺坛高手,工诗词、擅书画。自此,董琬贞诗文书画益进,山水花卉,书法篆刻,靡有不工,尤善画梅。
汤氏夫妻在当时常州地区,其子女亦擅书画,子绶名(字封民)、楙名(字右民)、禄名(字乐名)、女嘉名(字碧春)、紫春均擅长绘画,其中乐名擅画仕女、花卉,有一定名声。有一家合笔之作传世,一门风雅,同以书画闻名,为艺坛佳话。
一年寒冬,董婉贞思夫心切,画了一枝雪梅,寄给远在九江为官的汤贻汾,并在画上题了一首“卜算子”词:“折得岭南梅,忆著江南雪。君到江南雪一鞭,可是梅时节。画了一枝梅,没个谁评说。抵得家书寄与看,瘦人今日。”以雪梅的坚贞高洁抒发自己对爱情的忠贞,清丽秀雅,当时传为艺坛佳话。
董琬贞有四幅山高水长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其篆刻所见有“隐园琴侣”、“董氏琬贞”、“贞不绝俗”等,皆圆润逸秀、清雅高洁。
董琬贞著有《双湖诗文集》传世,中有一篇《寄汤贻汾书》,抒写对远戍浙西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自己关于志向与感情相互关系的看法,希望丈夫早日归来,隐居家山,过一种夫唱妻随的桃源生活:“诗言其志,亦言其情。情之所至,志为之坚。君有其志,妾有其情。有时志为情移,情为志转。君为志而移其情耶?夫志在功名富贵,则其志渝;志在流水高山,则其志笃。君渝其志而转其情欤?抑移其情而笃其志欤?”全信写得情真意切,自然生动,而且句式整齐,词藻清丽,琅琅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董琬贞词
贞愍配董双湖夫人[琬贞],同郡东亭太史[潮]女孙,娴雅通文,先公卒。自题梅窗琴趣图青玉案云:“梅花不作瑶琴主。更绝塞,霜笳苦。画里韶光如梦度。朱阑池氵,绿窗花雨。旧是藏春处。如今并命天应妨。无限春消碧烟缕。恐人梅同老暮。芦帘纸阁,思量归去。试听冰弦语。”词殆作於公宫灵邱都阃时,故有绝寒霜笳语。
 

梅花绶带
设色绫本 立轴
款识:姗姗仙骨谁能近,字与林家恐未真。陇首只今春意薄,山中自有故人稀。仿两峰道人大意,董琬贞。
印鉴:董氏、琬贞

汤贻汾 1816-1832年作 画梅楼图第二卷 手卷 设色纸本
作者: 汤贻汾
备注: 钤印:伯冶、骐、程荃之印、蘅衫作篆(题跋者钤印繁多,从略)
引首∶画梅楼图第二卷。道光十有四年岁次甲午夏月,古真州程荃题皖江篆隐园之花邬读书楼。
题识:嘉庆丁丑孟丽堂在桂林为雨生世叔作画梅楼图,未竟,道光戊子冬骐过常山补成并记。
题跋:于克襄、蒋敦复、崇家鏊、吴兰修、方淑仪、汪正瑁、黄文涵、庄缙度、庄淑兰、孙麟趾、江有兰、王廷癸、徐廷华、严廷中、蔡世松、侯云松、钱符祚、陈逢衡、牧侨、杨大墉、朱福田、袁起、蔡宗茂、陈方海、冯启蓁、高彦槐、孙若霖、邓显鹤、罗士琳等三十二人题跋,文均略。
说明:此卷从命题、绘画到完成,前后历十六寒暑,经过孟觐乙、张骐、汤贻汾、赵螳四位画家之手,过程十分曲折。此卷原是1817年时,孟觐乙受红雪楼主人蒋氏所托绘制,因未竟,请汤贻汾补成,因汤氏宦游南北,无暇完成,其间又有张骐补笔,直至1832年时,汤贻汾始与赵螳合作最终完成。惟人事皆非,画名亦改称《画梅楼图》。画卷完成后,汤贻汾的亲朋故旧、方外闺阁共32人在其后题跋,一时以为胜事,画后的题跋亦是嘉道期间文人唱和之风的缩影。汤贻芬(1778-1853),号雨生,江苏常州人。精山水,为时人所重。而且他全家皆擅画,曾与妻董琬贞、女汤紫春合绘《画梅楼图第一卷》。孟觐乙,字丽堂,号云溪外史,江苏常州人,曾与宋光宝同客桂林李秉绶环碧园,授画艺予岭南居巢、居廉,开启岭南画风。后来居廉在所作花卉中常钤“宋孟之间”一印,以示渊源。张骐,字伯冶,江苏苏州人,画山水、人物用笔缜密秀雅。赵螳,字兰舟,浙江兰溪人,山水古雅苍润,似黄公望。曾入汤贻汾幕中,间曾为汤氏代笔。
 

汤贻汾(款) 仕女 立轴
 

汤贻汾印章

丙午嘉平月双湖女使董婉贞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惇|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卷赏析,时年董其昌已七十四岁
清代宰相董诰行书录文卷
明 赵左《溪山无尽图》卷
从著录题跋识古代书画——试析倪瓒《梧竹秀石图》
离合之间,脱去习气 --董其昌书画观展手记
明代书圣董其昌面面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