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旬教授玩收藏月收入达十万
userphoto

2023.03.20 广东

关注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罗义)69岁的华科外语系老教授热爱收藏,在别人还在愁温饱问题的上世纪70年代,他通过在外代课、翻译等“外水”,用于收藏投资。多年来坚持“快乐第一”的收藏心态,藏品数量以仓库计算,以藏养藏现在月收入高达10万。

  以藏养藏月收入达十万

  在徐东收藏品市场内一家20来平米毫不起眼的商铺,想走进去穿行是件很困难的事,与其说是艺术品店,用收藏品仓库来形容更为贴切,字画、瓷器、玉器、木雕,几乎收藏门类都包含其中,藏品跨越多个朝代。

  与其他商铺不同,该店基本只在周末营业,用69岁的店主蒋坚霞的话说,“这里只是我存放藏品的仓库之一”。

  蒋坚霞为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学院退休教授,自上世纪70年代末接触收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那个人们忙于解决生计、温饱的年代,从事外语教学的他在校外开办起了英语培训班,通过为其他高校代课、编译教材等增加额外收入。

  “当时上一堂课的薪水是5块钱,可以买三斤牛肉呢。”拿着超出普通工薪阶层上十倍的月薪,蒋坚霞的藏品也随之丰富。不过蒋教授的保密工作可谓一流,直至退休前,许多同事都不知道他的这一爱好。

  他称这一爱好家人并不支持,不过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项原则,绝不动用家庭收入来购买藏品,而是以藏养藏。仅9月,他出售藏品的营业额就达10来万,“但有时候入手一件要花掉几个月的收入”。

  玩收藏半辈子“快乐第一”

  数十年的收藏生涯,蒋教授也吃过不少苦头,起初买到赝品也是常有的事,也曾上过拍卖公司的当。他称,自己的收藏途径除了人际关系,更多的是对前辈的感情投资,从那里学来鉴赏知识。“相信自己的,不听专家的”,蒋教授说,目前许多鉴赏活动,专家1分钟就下结论的做法他极不赞同,自己的藏品也从不找专家把关。

  因为收藏爱好和专业关系,蒋教授结识不少海内外好友,这也为他的收藏带来便利。最令他自豪的是2005年,与台湾一位同行交流时,发现对方对玉尤为喜欢,他通过一组精品和田玉换来了一幅张大千的山水作品,随同的还有张大千本人与该画的合影。

  而令他至今最为遗憾的是,价值百万的世界珍邮之一“全国山河一片红”也曾是他邮册内的藏品之一,但被同样喜爱邮票的女儿,在读小学时拿出去换回了十几枚价值不高的邮票,“等我发现时已是半年后的事了”。

  “玩收藏最讲究的是心态,盲目参与及期待'一夜暴富’的心理最要不得。”蒋坚霞称,自己玩收藏半辈子,始终将快乐放在首位。

  蒋坚霞教授在自己位于徐东古玩城的仓库内,整理展示自己的藏品。

  本报记者 孙辰 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念慈,小件木器玩出大乾坤 | 藏拍•人物
收藏八忌
刘益谦再出手5116万港元拍清乾隆双龙耳瓶
收藏感悟
【中华论坛】詹兆雄:闲话收藏
13316:2017年全国第十一届理论研讨会征文(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