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计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起头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归入国家计数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别、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益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陆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草棉、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可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略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吞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本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二、技术:

1)大量先进的入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常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 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重价值性、稀缺性、难仿照性和不可替换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贸易顺差额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贸易顺差额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于困境,市场单一,不克不及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2008年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

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中国大部分市场被那些90%在中国制造的品牌所占领,服装企业竞争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4、设计:

1)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难堪真相,设计能力较弱,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裁缝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继续往前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

5、品牌:

1)我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还处在品牌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美,缺泛运作的人力,品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杉杉、雅戈尔、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但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国际服装品牌在世界品牌10X0强中有7家服装品牌入围,中国服装只有2家进入中国品牌100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品牌,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时尚"

2)国际品牌的进驻、企业的结构、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中间的管理、综合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被动市场型、青果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

6、营销:

1)竞争:较早推行市场多元化的企业、企业会调整市场策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增长潜力大的新兴市场。资金优势、品牌和产品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竞争格局与国际大佬同台竞技,中国品牌能否打赢"平价战",向二线都会扩张、高调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国际平价快速时尚、快速的反应体系、国际大牌拼时尚和价格。

2)市场细分:新生代崛起,市场如何再细分,对于分场合着装和时尚的需求大大增加。在寻觅市场空白点和差异化竞争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市场细分向纵深发展,从产品品类、档次、功能、营销模式,到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方面更加细分。

3)矛盾:服装企业的快速崛起与信息化相对滞后产生的尖锐矛盾,服装老板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和落后传统管理的尖锐矛盾,就是服装行业当前的基本矛盾

4)产品:季候性产品怎样冲破"冬夏魔咒":冬季热销的羽绒服、软黄金"羊绒"服装在春、秋、冬三季,丝绸和亚麻服装企业则喜热怕冷。做品牌的单品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单品品牌拓展四季化产品、开创了四季化格局、多品牌经营、拓展产品品类。

5)供应链创新:国际品*河蟹*工日趋细化,供应链利润中比较小的那10%,中间设计服务环节

很少,跳出单纯的生产环节,从设计到采购,再到提供物流配送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学会运用设计、成本、渠道的要领论。

7、战略:

1)服装业的世纪战略就是:必须当即走向以信息化动员工业化的道路。

2)上市大军、吞并重组、产业转移、商业模式新潮、产业格局、上市军团扩充:服装行业的上市大军中"福建军团"。吞并重组大潮中:服装企业的整合,通过企业本钱、品牌的实质性整合,联动上下游产业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团,并通过本钱纽带逐步整合国际资源,形成中资控股的服装跨国集团。

a)杉杉集团与日本伊藤忠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和谈;

b)由8家温州民企投资组建的优衣派衣饰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c)波司登5月收购了从事男装业务的康博公司,9月收购"娇点女装"

d)最重磅的收购莫过于中国企业"吃进"皮尔卡丹。

二、中国服装业经历三个阶段

1、以生产为中心;是典型的卖方市场

二、以需求为中心,产品供过于求,为买方市场。

3、以品牌为中心;由于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形态由独占、寡占发展到多占,名牌观念越来越强。企业间由产品销量的竞争转向市场份额的竞争。

三、中国服装业革命80至90年月,中国本土服装业经历了两次革命,

1、首届洗牌初步完成,由产品品牌、品种、花色紧张短缺,质量低劣转向百化齐放。代表品牌:皮尔卡丹、金利来。

二、第二次革命:主题是如何打造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无差异营销的牌洗牌已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国产品牌,代表品牌:红豆服装、三枪内衣、杉杉、雅戈尔、顺美、罗蒙、红豆、海螺。

四、中国服装三大特征

1、价格持续走低

二、品牌意识凸现流行趋势导向作用增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州女裤重塑市场形象
内衣周刊 | 汉亨实业出席潮汕服博会,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彰显领跑实力
新兴品牌崛起,大胆“预见”服装行业的未来【中国服装圈·914期】
2019​武汉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武汉开展
婚纱礼服行业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定制服装行业全景速览:产业规模逐年增长,本土定制服装品牌培养力度不断增强[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