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玉敏的工笔淡彩人物画
 


 
 

超越——读孙玉敏的工笔淡彩人物画  编辑/雨浓
 
唐代孙过庭论书法造诣,主张由“平正”而追“险绝”,再由“险绝”而复归更高层次的“平正”,这先后提升的三个境界,也可以用来概括孙玉敏的创作历程。孙玉敏是很有才能的工笔淡彩人物画家,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多年来,她怀着真挚的人文关怀,沿着在发展中继承传统吸收新机的道路,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上世纪80年代,她多画抒情的写实人物,宁静而清新。80年代末她进修于中央美院以后,画风一变,潜心于描绘颇有历史感和精神深度的肖像,笔简而形变、神完而静穆。新世纪初她调入清华美院任教以来,更多画大气阳光中的肖像,画风走向祥和、虚灵、淡宁而意远。2008年她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个展,有人物、肖像,也有速写,反映了她近30年来的精进不息和与时俱进,她那越来越富有文化底蕴的艺术,更加引起同行和受众的关注。
    
孙玉敏最早的风格是写实而抒情的。融合西法的写实风格,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突出建树,而鲁迅美院一向是写实的重镇。上世纪80年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在“拨乱反正”中,大多着力恢复被歪曲的写实传统,反映时代的变化,而孙玉敏却借助中国传统的意趣和诗情探索着工笔写实人物画的新突破。她摆脱了主题先行的感受匮乏,把握了来自现实的真情实感,发挥了女性观察的细腻精微,减弱了人物的体量感,弱化了空间的纵深,推出了一批新颖的人物画。画中严格的造型隐现着从容的笔法,染高不染低的头面手足吸收了传统肖像画的精诣,构成了人物精神内美与特定环境的交融,形成了写实、抒情、宁静而清新的风格。《天天向上》(1981)、《银色的世界》(1982)、《春蚕》(1984)、《早雾》(1988)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的《天天向上》,生动地赞颂渴求知识的乡村儿童,无声地呼唤着希望工程。《银色的世界》把美丽纯洁的扫雪少女描绘在洁净无尘的琉璃世界中,充满了热爱生活的诗情画意。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喻之为生活诗情的深情吟诵。
    
她上世纪90年代的风格,是工笔而尚意的。此前的85’美术新潮,既传播了西方现代美术,又开阔了美术家的视野,由此引起的中国画悲观论,更鞭策着有为者的积极探索。于是在中国人物画领域,出现了坚持风土写实甚至注入纪念碑精神者,有回归文人画“不似之似”的写意抒情者,有远溯汉唐重彩雄风者,有引进西方现代派表现与构成者,有吸取日本岩彩的丰富与装饰者,孙玉敏则在肖像画中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她画个体肖像,也画群像,画身边的人物,也画影响近代历史发展的英杰,寥寥数笔,创神阿堵。她似乎有意拉开画像与摄影的距离,求简、求变、求平面、求强烈,画工笔而追求写意效果。画法在写实的基础上夸张变形,大多以极简练又颇肯定的线条、接近几何形的布白色块、“随意赋彩”的手段,在空白或简明的环境中,突出造型的特点和不同的精神意态。从中可见莫迪里阿尼的夸张,西方平面设计的构成,明清肖像画的“传神”、“肖品”,文人画的题跋衬托,还有古代埃及艺术精神的单纯和静穆。
    
这一批作品,以简洁生拙的风格,个性鲜明的形貌,给观者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可谓拙而藏工,形变神完,形疏意密。其中单体肖像《兰子》(1989)的朴实、《祥子》(1989)的壮悍、《凉茶》(1994)的娴静、《老夫子》(1994)的迂雅、《潘兹》(1994)在敦煌壁画前的老骥伏枥、老年盲人在《内视的云》(1989)中的心底光明,都在写照传神中注入了世态万象的沉思,悠然有“象外意”。组画《三位女性——秋瑾、宋庆龄、赵一曼》(1991),选择不同时期的女性英杰,刻画鲜明个性的同时,概括了历史记忆,歌颂了不朽国魂,表现了女性对中华奋起的伟绩。《清茶》(1994)描绘静坐的三位女性,画得如见其人,又上升为更具普泛意义的老少群像,在显现文化积淀的室内,深情地歌颂了三代知识女性的慈祥、娴静、文雅、淡泊和睿智,耐人寻味而发人深思。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称之为传神肖像的画外沉思。
    
新世纪以来,孙玉敏的风格在写实与写意之间,简淡而虚灵,却在品格境界上长驱猛进。最著名的作品是人物画《求》(2004)。这幅荣获“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金奖的作品,单纯而含蓄,明洁而灿烂,画出了内美,画出了品格。作品以三联画的形式,描绘了自觉投入训练的女排队员,她庄重地举球至头,似乎准备投球,又正在低头沉思。由于没有画出面孔,反而给观者以充分的想象余地。中轴线对称的构图,满地滚动的错落排球,腿上的护膝和双手关节的胶布,凸显出忘我苦练的坚韧顽强。一丝不苟的工笔画法,弱化线条而强化色块,把写实的造型和装饰的用色在近乎平面化的处理中巧妙地结合为一。圆形的乌黑的头发、带有红线的白色球服、略呈立体的白色排球、浑圆健康的双腿肤色,被似乎洒满阳光的金黄色的底子衬托得充满活力,半隐半显在排球下篆书的“求”字,赞颂着追求者金光灿烂的前景。这件画训练、画追求、集内美与张力为一体的工笔重彩作品,却有着工笔淡彩的效果。
    
这期间,她更多的作品是风格与《求》不同的肖像,工笔淡彩,讲求境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托颌沉思,有的端茶漫步,有的掩卷而闻花香,有的呆坐而恍然若失,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都市中的一员,心态平静,气氛祥和。这些肖像大多恢复了写实,有些微夸张,却不再变形,而且几乎薄如蝉翼,平平的,丝毫不呈现体量感。似有若无的笔法是更讲究了,色彩淡化成微妙至极的灰调子,仿佛沐浴在强光下,隐显在大气中,是实体,又像影子,清澈无染,虚静空明,微妙祥和,人与自然完全地融合了。那悠长的诗意,就像晚明竟陵派的诗歌一样:淡远又淡远。值得注意的是,除去《霍英东》(2007)和《华先生》标题道出了像主,其余分别题为《烟云》(2006)、《初冬》(2008)、《闻香》(2008)、《百叶窗》(2008)、《木马》(2008),这表明作者分明更关心像主平淡天真的生存状态,就像田黎明的人物画那样,歌颂着心目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过,田黎明的人物是普泛的,不强调个性的,孙玉敏的作品,却是神态动作性格各异。在肖像画中表现画家憧憬的天人合一境界,是前所未有的创造,也是肖像画在传统文化涵义下的升华,更是孙玉敏对民族个体融入历史文化与和谐境界的衷心期许。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称之为品格境界的心灵之歌。
    
虽然,这两种作品在风格上并未完全统一,还给他留下了继续探索的空间。然而回顾孙玉敏20多年来的艺术历程的几大阶段,可以看到,她一次又一次的超越,固然来自对民族命运的人文关怀,对当代视觉审美经验的感知,对民族文化精神感悟的深化,但始终没有离开传统、造化、思想与技巧诸多方面的刻苦努力,而联系传统、造化、思想与技巧四者的,则是她持之以恒的速写。自古以来,中国画的两种基本功就是写生与临摹,20世纪摆脱晚清陈陈相因的摹古风气,也得益于西式写生的中国化,特别是以线条为手段的速写。速写要求更迅疾更敏感地把握对象,捕捉转瞬即逝的动作、情态、机趣,记下画家最强烈的感受。
    
孙玉敏像重视速写的前辈一样,以速写恢复古代师造化的传统,以速写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美,以速写的感知修改世代相袭的“既成图式”,也以速写去体会以线造型的古意今情和中国画线描的文化内涵。她甚至把速写当成创作,在收集素材的同时,就全身心地去感受、去理解、去提炼、去升华,到了在画成国画的时候,已经是再创作了。近些年来,不少中国画画家在探索语言,为此在继承笔墨传统上用力多,甚至为了逃脱素描观察方法的束缚,一心“走出写生状态”,无意中割裂了写生与创作,割裂了心源造化与笔墨互为表里的关系,孙玉敏坚持速写,以速写带动选择传统、师法造化、提升思想和锤炼技巧,无疑是她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薛永年)
  
 
 
 
 
 
 

 
 
 

  
 
 
 
 
  
    
 
 


孙玉敏,女,1954年生于吉林四平,198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孙玉敏,女,1954年1月出生于吉林四平,汉族,198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市女美术家联谊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作品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青年美展、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中国体育美展等二十多次全国美展,并赴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展出。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孙玉敏工笔画艺术展》。获得中国青年美展、中国体育美展、国画中华杯大奖赛、中国建军六十周年美展、94新铸联杯国画、油画精品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加拿大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艺术大赛金奖等十多次奖励。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画研究院、中国奥委会、加拿大水墨画研究会、国际奥委会等收藏。多篇论文发表于《国画研究》、《中国美术家通讯》、《美术大观》、《美苑》、《东北国画理论讨论论文集》等刊物集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玉敏:简洁传神 独树一帜
北京师范大学王鹏工笔人物画欣赏
唐勇力素描作品
美术家:何斌工笔人物画
彭连熙工笔古代仕女图
当代吕思明中国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