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瓜蒂散,茯苓甘草汤

《伤寒论》瓜蒂散方有关条文 张仲景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55、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大千老师
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伤寒论》
  
大家记住,身体弱的,不要用瓜蒂散吐,吐完了正气一伤就更坏事儿了。咱们有尝瓜蒂的,知道瓜蒂的厉害,岂虚言哉,这些药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虎狼之药,劲儿大,包括巴豆甘遂,都不要小瞧。瓜蒂散服了,刺激肠胃就导致吐。以后大家在看病当中,什么人易吐?一是身体壮实,二是确实有邪结在胸中,第三他确实有想吐的意思,这三条全了,你可以顺势让他吐一下。如果邪结的很深,身体壮实,没有想吐的意思,强让他吐,你就要多加留意了。
 
你看《儒门事亲》里面,张戴人用吐法、利法,大家看的很痛快,多年沉疴,一吐一利就好了,但是应用在现实当中,不是那回事儿。你看他治的病大多是实证,虚证有几个?虚实夹杂的有几个?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你看他能吐好吗?都吐不好,他记录的病案都是自己治实证治好的;虚证的,虚实夹杂的都没怎么记,大家在现实中应用在临床要小心。对于《儒门事亲》应用在临床,一定要瞅准,不能是人你都想吐一吐。肝气郁滞的,你吐吧,吐完还郁在那儿,长期郁滞的解不了,只能图一时痛快。它结在那儿了,有痰饮了,痰涎了,阻遏了阳气的输布了,吐一下,暂时缓解一下,再慢慢调治于里
 
下也一样,看下的很痛快,如果在临床上大量用下法,就会大批地误治病人,根本经不住下,你下药稍微狠点儿,他还天天拉稀,越拉越虚,身体天天不舒服,这些我不只是说说,都是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
 
所以大家最终学的就是真气,元真,这个东西你把握好了,跟元真的步调,状态,性情来走,你就找到了根本,啥是根本?汗和吐下温清消补八法,怎么用这个八法?都要根据元真来用八法,道嘛,元真与道相合,你知道了道就知道了元真,知道了元真就知道了道。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 赤小豆一分(味酸温)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服瓜蒂散感言 盈霞 玄藏佛医 

今天是8月2号,星期天。空腹。

一大早我就为服瓜蒂散药做准备:倒了两碗水,包上药粉,加入豆豉15g同煎,大火温火煎了大约20分钟,一碗催吐药汁完成了。

过了一会药能喝了,我喝了多半碗,呀!真苦!刚喝下胃就不舒服了,直往上撞,想吐,我想药向下走走药效会更好一些,就尽量不活动不去想它,拿书看看吧。终于坚持了半小时,净吐了一些黄水,没有饭渣,又过了15分钟,这次翻江倒海般,吐得黏糊糊的,很黄,象开水冲的蛋一样,吐时一身汗,吐完好受点了,坐在沙发上咪了一会,醒了喝了点早就准备好的姜汤水。下午睡了一觉,醒后头有点沉,晕晕乎乎的,肚子还咕噜咕噜叫,口渴了喝点水马上就出汗。四点多了肚子感觉饿了,就问李博士怎么办?他说让我喝点藕粉,没藕粉咋办?喝点小米粥吧。一碗温度刚好的小米粥我一口气就喝完了,能吃饭真爽呀!晚上肚子舒服,偶尔咕噜两声我依然睡着了,夜里两点起床一次小便

第二天起床后大便一次,很粗,颜色黄,象香蕉便。(以前大便颜色深,成形时细,有时散)。上午身体还是感觉有点虚,出汗多,下午好多了。

现在胃口和精神都不错,有空就出去走走锻炼身体,想写点东西时就提起笔来写写,我觉得保持乐观精神、有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好心态,人生的路很长,人生的意义何止一般?

这里再一次感谢李博士。我服药过程中,不懂就问,他不厌其烦一点一点解答,耽误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他细致耐心地和我沟通,使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宋孝志教授运用瓜蒂散案 经方家园  


瓜蒂散资料 《伤寒论》:
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②《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宋孝志教授医案
某女,38岁。
眩晕,不胜劳作,历时7载,伴胸中烦满,时时欲吐,多年来屡治罔效。
宋老详审病历后发现,病情每逢春末夏初为甚,初秋至冬减轻
诊其寸口脉滑,症见眩晕欲吐,说明病在上焦,为痰阻之证
根据「大法春宜吐」、「其高者因而越之」的原则,因势利导,改用吐法,方用瓜蒂散1剂,服后令其大吐痰涎,7年顽疾,一吐获愈。以上内容转自网络。
附其他医案:
【组成】
瓜蒂3g                赤小豆2g
【用法】
上药捣为细末,每日清晨一次,温开水送服,得吐后停服。
【主治】
实热顽痰蒙蔽心窍,阻塞胸膈,发为癫狂、胸中痞满等。
【方义体会】
方中瓜蒂味苦至极,其性涌泄,有催吐作用;赤小豆味酸,香豉轻清宣泄,共助瓜蒂。本方体现了“酸苦涌泄为阴”之意。
【临床应用】
治疗狂躁型精神病
        例一:薛××,男,34岁。患精神病,半年后发展成为“狂躁型”。患者时而狂躁妄言,登高弃衣,不避亲疏;时而吼叫怒骂,狂奔乱跑,哭笑无常。脉象滑数而无力。舌尖红苔黄腻。此为痰火上扰、蒙蔽心神。随疏以“瓜蒂散”加减:甜瓜蒂8克、赤小豆2克、郁金6克,捣为细末过箩。令其次日晨,温开水冲服。约服后二小时,患者烦满不适,涌出大量粘性很强的顽痰,吐后精神疲惫,狂燥顿减,安睡二日。余又以自拟活化汤、温胆汤加胆南星调治月余而告愈,至今已十五年未复发。
        例二:贾××,男,40岁。初患病时,思想焕散,神志痴呆,言不由衷,继而出现狂躁,失眠,两目怒视、骂詈号叫、逾垣上房,甚至毁物伤人。诊其脉数而有力,唯寸独滑,舌红而苔黄,此乃痰火上扰清窍。急当“引而越之”,与瓜蒂散加郁金6克。一服后吐出涎半盂,发狂止,诸症见轻,后又用越鞠丸汤、安神定志丸汤、血府逐淤汤调治而愈,一直工作至今。
治疗胸中痰痞
        例:张x,女,32岁。自觉胸中满闷不舒,头昏目眩,心烦不安,同时欲呕则呕,脉滑疾,舌苔厚腻。此痰阻胸中,投以甜瓜蒂3克,赤小豆2克、郁金8亮,栀子8克,捣为细末冲服。得吐后,诸症自除。
治疗痰热头痛
        一齐姓男子,28岁。近月余自觉头痛昏蒙,两目眩眩,胸膈痞闷,体乏纳呆。诊其脉弦滑,舌苔白腻。与服“瓜蒂散”加郁金(甜瓜蒂3克,赤小豆2克,郁金8克)捣为细末冲服。一剂则得吐,吐后诸症若失,唯身体疲惫,静息两日而解。
【运用体会】
本方立意在涌吐顽痰,清心解郁而开窍,故在仲景“瓜蒂散”的基础上又加入味苦性寒的郁金,以行气解都,清心开窍,祛化痰浊,从而起到了助瓜蒂去除实热顽痰之功,使久蔽之心胸得以开扩而心神得宁,胸阔得畅则癫狂、憔躁、痞满自除。
【使用注意】
本方苦寒有毒,易伤人体正气。若素体虚弱,实热之象不重,以及痰涎不在胸膈者,禁用。

论老何中毒瓜蒂散后的心得 劣者——静言 释道医书友会

瓜蒂散并不陌生,但我没有试过。3月与成都好友聊天,他说我经常久思气滞应该用用瓜蒂散去去胸中的郁气,我也觉得很有道理。次日去药房去研磨瓜蒂100克炒微黄 赤小豆100克 打粉。回家后我先试了3克。我的个乖乖,吐了3次 实在痛苦。老何见状也来试试,他先试了10克没有反映,之后又试了30克,也没有反映。我们就去打了一小时高尔夫,回来后我去书房学习。突然老何喊救命。我立马赶了过去,天啊,老何上吐下泄 呕出很多浓痰 一直止不住,他整个人都虚脱了 我立马先用针灸封住他的穴位,开车去药房买生甘草60克人参50 大枣100克 首先我立马想到老何肯定是伤到津液 赶快补充  回到家立马熬水给他喝下 过了半小时他整个人清醒过来 但一直出虚汗 我立马又去拿了点炮附子 这样必须先固住表。老何晚饭没吃,可是!
   第二天 他整个人活蹦乱跳特别有精神 我知道这药效不得了 突然有了灵感 我又去那了50克薄荷混合瓜蒂散中 这次我自己吃了8克 又吐的一塌糊涂 吐完后很舒服 气机很顺畅。通过这次老何中毒,收货很大 瓜蒂散加薄荷 效果很好 比原方的药效更帮 ,更能升发木气。所以在临床上用此方治疗 抑郁等问题特别有效。
    感恩老何 为了众生 他呕吐出大医精诚的气概 泄出执业的大爱。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之一 再学《伤寒论》笔记之十 原创 王东晓 东晓医话  

原文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前言五苓散是降阳的阴方,今汗出亦是阳浮,渴者一则水不上承,二则上焦火旺灼津,也是上的热下寒。不渴者,应该是汗出而不渴,不渴说明津液能够上承。脾阳未伤水停在胃里。水停在胃里,脾阳去运化。只不过,水多了,超出了脾的运化能力,所以,胃里就有水了。早晚是要运化完的。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的区别,是前者用了白术,后者用了生姜。白术入脾,生姜入胃。白术运化脾湿,脾者土也,一身肌肉都是脾土,土里水多了,用白术燥之。生姜针对胃里停水,胃里面鼓楼鼓楼的响,气过水声,这个用生姜,一次45克。这两张方子,再加上苓桂术甘汤,要区别白术、生姜的用法。五苓散证,是脾虚湿盛。白术燥湿健脾,桂枝是木能舒土,其余利下湿浊。湿邪在经络肌肉。五苓散的作用范围比茯苓甘草汤要广泛得多。

 原文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与其说水逆,不如说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喝下水去,不消化。水都不消化,更别说食物了。白术、桂枝,舒肝健脾,余药利下湿浊。有四君子、五味异功散、六君子等方剂的样子。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之二 茯苓甘草汤各家论述 360个人图书馆

1.《普济方》;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 

2.《内台方议》:今此汗出而渴者,为邪不传里,但在表而表虚也。故与茯苓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为臣辅之;以桂枝为佐,生姜为使,二者之辛而固卫气者也。

3.《伤寒附翼》:此厥明伤寒发散内邪之汗剂,凡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后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此方本欲利水,反取表药为里症用,故虽重用姜、桂,而以里药名方耳。厥明伤寒,先热者后必厥,先热时必消渴。今厥而心下悸,是下利之源,斯时不热不渴可知矣。因消渴时饮水多,心下之水气不能入心为汗,蓄而不消,故四肢逆冷而心下悸也。肺为水母,肺气不化,则水气不行。茯苓为化气之品,故能清水之源;桂枝、生姜,则从辛入肺,使水气通于肺,以行营卫阴阳,则外走肌表而为汗矣;佐甘草以缓之,汗出周身,而厥自止,水精四布,而悸自安。以之治水者,即所以治厥也。伤寒心悸无汗而不渴者,津液未亏,故也用此方大发其汗。用姜、桂与茯苓等分,而不用芍药、大枣,是大发其汗。佐甘草者,一以协辛发汗,且恐水渍入胃也。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之三“水胃”(水停在胃里)的中药治疗:用茯苓甘草汤  

 现在胃病很多,多是胀,疼,堵。有人不敢喝水,喝稀的,水停在胃里。也叫“水胃”,在伤寒论中说是心下悸,指胃里有悸动,就是胃里有振水的声音。茯苓甘草汤就是治水停在胃里的(水饮引起的)。

1、茯苓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组成。生姜要后放入生姜是温胃散水的,治胃虚水停。尤其生姜皮散水好,如果平时一喝水就堵,要吃生姜。

 2、还有个治水病的方子叫茯苓甘草大枣汤(含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是治奔莼病(意为奔跑的小猪)的,其症状为:腹胀如果鼓、冲动心胸、冲动咽喉、眩晕甚至昏倒。病人感到有一股邪气从小腹向上冲,到某部位就有症状,到胃时会胀,冲到心脏就胸闷,气短,心慌,还会冲到喉、头。

这个病西医认为是神经官能症,中医认为心肾不交。中医有个心肾相交理论。心属火,肾属水,心肾要相交,就是水火要济济,心脏在上面,心火要下去温肾水,肾水要上来,滋养心火。奔莼病是心虚,心火少了,不能下温肾水,肾水就很寒,寒到一定程度,水就往心这儿冲,就形成奔莼,心脏阳气越虚,下面的水向上冲的越厉害。这时就用茯苓甘草大枣汤。大枣健脾,养心。

3、脾虚或心脏功能不大好,可以喝大枣粥(将大枣、粳米淘洗干净后往往锅加水适量,煮稠熬成粥,加往往冰糖搅拌均匀即可),建议用小米。一次十几个大枣,去皮效果更好。
4、心慌,可用下面的方法,做大枣桂莲粥(将糯米、大枣、去芯莲子一同往往锅,先用旺火煮熟至浓稠后,加往往桂圆肉和适量冰糖,大枣稍煮一会即可食用)有养心的作用,助睡眠。注:不宜吃大枣的人:湿气盛,经常腹胀,舌苔厚腻的人及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食大枣,易结石。

 5、平时胃里总有水,可吃生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食厥之瓜蒂散证
中医十大名方
心悸?头痛?何庆勇教授教你经方3剂愈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胸部不适的治疗(二)
中医方剂学
《古今医彻》夹食夹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