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柔玄镇走笔/张志军

柔玄镇走笔

张志军

 冀西北坝上地区的尚义县境内,有一处北魏时期的遗址,被称为土城子遗址。近年,随着文史学者的考证和考古资料证实,土城子遗址被认定为北魏柔玄镇遗址,该遗址已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朝)。

北魏是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雄踞北方一个半世纪。尚义县境一直被认为是拓跋鲜卑的“龙兴之地”,境内的大青山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弹汗山、东木根山,《后汉书》载鲜卑部落首领“檀石槐乃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资治通鉴》载“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魏书》《北史》载东晋太宁二年(公元324年)惠帝拓拔贺傉“筑城于东木根山,徙都之”。北魏复国初期的道武帝(拓跋珪)皇始年间(公元396-398年),为适应其扩张的需要,防止北部柔然(蠕蠕)等民族南侵,就开始在京师北部一线筹划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六个军镇,柔玄镇为其中之一。

土城子现为三工地镇的一个行政村。三工地镇原来叫哈拉沟乡,乡政府搬迁到张商公路边的三工地村后,由乡改镇而为三工地镇。在县里工作的时候,我多次来过这里,但不知道辖区内的土城子是个旧城遗址,更不知道竟是大名鼎鼎的柔玄镇遗址。这次回县里,特意去了土城子一探究竟。

土城子距张商公路也就十几公里,沿张商公路西行,在三工地镇南拐,不到二十分钟车程就到了。

远远望过去,土城子遗址的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四周断断续续有约半米高的土垣,呈一片初春的土黄色。站在遗址北的土梁上看,南面是耕过还未完全解冻的耕地,间有未耕的庄稼茬子,北面不远有一条斜斜的河床,由东南而西北,已干涸,细看阴凹处留着不多一点残雪。城垣呈不规则方形,边长约2里有余,西北、东北各有一弧形内凹,东北角的内凹外凸部分是一高于地面的建筑基址。沿着城垣走一圈,发现城内不时有高于地面的台基,墙基上还不远不近分布着几个土墩。台基疑为角台遗迹,土墩或为马面遗迹。在城内北部偏东略高于地面的建筑台基周围,散落有不少筒瓦、板瓦的残片,地表也有多处散落着泥质的灰陶、红陶、黑陶残片。在之前看到的资料中说,遗址内的莲花纹瓦当证明了遗址的北魏属性,还有征集到的敞口束颈瓜棱灰陶罐,也属于北魏的标准器物,这足以说明这是一处北魏遗址。从周边采集到的青铜箭镞、剑首又证明了其军事用途。正如资料所载,柔玄镇筑于二龙河阴隆起的的台地上,居高临下,军事战略地位突出。遗址出土了不少金代的钱币,证明此处最晚在金代还在沿用,而路边的老人告诉我,“在十来年以前,土城子村就在圐圙子里,地底下有好多瓷片子、瓦片子。”从阔大的遗址面积、精美的建筑构件以及史料中显示庞大的人口规模看,柔玄镇在当年确是塞外不多见的繁盛之地,不乏铁马金戈,鼓角铮铮,也不乏街巷纵横,市井繁华。

柔玄镇的设置与当时的边境状况有关。

史载,道武帝(拓跋珪)皇始年间“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北魏政权建立后,经过不断征战,其统治范围持续向四外扩张,为有效控制广袤的占领区,实施了军镇制度。六镇的设立,不仅承担起拱卫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的重任,同时也用于安置归附人员,是军政合一、兼具军事与管理双重功能的地方防御机构。据此推算,柔玄镇的设置时间距今已逾1600年,今尚义境内有建制的历史也由此往前推了1500多年。

柔玄镇之柔为怀柔之“柔”,玄为玄武之“玄”,意指北方,柔玄即为怀柔北方。随着战略地位的变化,柔玄镇在历史上经历了由辉煌繁盛到废弃蹋圮的命运。

军镇设置之初,其军事战略价值巨大,六镇将领全部由鲜卑贵族担任,戍防军人主要是鲜卑人,也有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魏书》记载,道武皇帝之玄孙元继就曾担任“抚冥镇都大将,转都督柔玄、抚冥、怀荒三镇诸军事、镇北将军、柔玄镇大将。”被征服的柔然、高车等先后有数十万人内附,牛羊不下百万,也被安置在六镇地区,分屯边境。此后百年,六镇当是最为辉煌时期。史载,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癸丑,幸怀朔镇。己未,幸武川镇。辛酉,幸抚冥镇。甲子,幸柔玄镇。乙丑,南还。所过皆亲见高年,问民疾苦,贫窘孤老赐以粟帛。丙寅,诏六镇及御夷城人,年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终身给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斛。”由此可见六镇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政权着重经营中原, 六镇的军事战略价值不再如前。特别是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令北魏空前强大,但门阀制度的建立,使文官地位提高,而传统军事贵族受到排挤。到北魏后期,朝廷对于六镇将领的选派已不再严格,派往六镇防戍的也多为流犯或死囚,称为“府户”、“兵户”,与六镇将士统称为“镇户”,被视为地位低贱的“北人”。这些镇戍将领与强制徙边的各族豪强、部酋因待遇骤降,进仕无望,产生不满,并将这种不满转嫁于镇兵,克扣粮饷,盘剥欺凌,残酷压榨,导致镇民生活穷困,矛盾日趋尖锐。而史料中也再无帝王巡视六镇的记载。

此后的北魏宣武帝朝(公元500-512年)多有“以北镇大饥,遣兼侍中杨播巡抚赈恤。”“诏尚书左仆射源怀抚劳代都、北镇,随方拯恤。”“以六镇大饥,开仓赈赡。”等记载,但矛盾并未从根本上缓和。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蠕蠕主阿那瑰率众犯塞……诏骠骑大将军、尚书令李崇,中军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元纂率骑十万讨蠕蠕,出塞三千余里,不及而还。”此后,柔然、高车等内犯不断。这一年,柔然南侵,怀荒(现河北张北)镇民要求开仓赈饥,遭到镇将于景拒绝,镇民杀于景造反。在此前后,地理学家郦道元任职河南尹,孝明帝肃宗曾下诏,“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储兵积粟,以为边备。”但是由于朝廷的措施已晚,郦道元也因“诸镇叛,不果而还。”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率众起义;孝明帝孝昌元年(公元525年),柔玄镇民杜洛周在上谷(今河北怀来)聚众起义;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怀朔镇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于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起义……此起彼伏的起义让北魏统治集团疲于应付,只好借柔然兵镇压起义军,柔然在攻下六镇后,大肆掠夺破坏,致使六镇二十万兵民被遣到河北定、冀、瀛三州就食,六镇遂告废弃。六镇虽废,但“六镇起义”最终敲响了北魏灭亡的丧钟,柔玄镇也没于历史的滚滚尘烟。而以高欢(出身于怀朔镇兵户之家,杜洛周义军首领)、宇文泰(武川镇人,鲜于修礼义军首领)为代表的北方军事集团直接主宰了北朝后期的历史,对北魏之后的历史影响深远。史家评说:“魏自宣武已后,政纲不张。肃宗冲龄统业,灵后妇人专制,委用非人,赏罚乖舛。于是衅起四方,祸延畿甸。”

后人在回看北魏兴亡时,评价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但常常也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和六镇起义作为导致北魏消亡的直接原因。但以今天的视角仔细审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发展,但其后的北魏统治集团对守旧势力的低估,对民情民意的漠视,以及吏治松弛,官员腐败,恰恰是引发六镇起义的导火索。

家国旧情迷纸上,兴亡遗恨照灯前。

当我站在柔玄镇的遗址上,望着脚下的二龙河和几十里外的大青山,既心潮澎湃,又怅然若失。

柔玄镇所处的二龙河畔历来是漠北草原直通中原的通道,北魏曾多次从此东出,远击柔然。处于这样一个风口浪尖之地,柔玄镇对于北魏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也必然在自己的历史烟云中辉煌过,繁盛过。一墩墩的台基彰显的是一首首历史壮歌,而累累黄土下又掩埋着一阙阙历史悲歌。繁华也罢,悲凉也罢,柔玄镇的地面上、土层中,分明留下了历史的磕绊和蹒跚。今天,我们之所以要站在这里,在这里盘桓,在这里流连,在这里凭吊,说到底就是要透过这荒凉与蹒跚,探究其背后的兴盛脉络和消亡轨迹,并从中有所思考,有所启发,有所汲取。

如此,才不枉了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不枉了在这片广袤土地上曾经兀立千年的柔玄镇。

但愿有更多的人能走近这片土地,走近柔玄镇,走近它的雄奇与壮阔,也走近它的落寞,和落寞背后悠远苍凉的历史悲歌。

                         (原载《尚义文化》)

作者简介:张志军,男,河北省尚义县人,业余时间以诗怡情,以文会友。有诗文见于各级报刊及部分网络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镇起义
北魏六镇之乱 造就汉化的北齐、鲜卑的北周
北魏六镇起义的原因和启示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却为隋朝统一华夏作嫁衣裳
六镇起义爆发的原因 六镇起义有什么影响
你好,我叫鲜卑(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