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一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一

一、读课文明学法: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什么文章啊?

生:《春》、《背影》。

师:是的,七八年级时,我们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和《背影》两篇经典美文。在他的笔下,春天是那么美好那么生机勃勃,父亲的背影是如此温暖如此感人。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他的经典佳作《荷塘月色》,借机也向朱自清先生学习一点写作方面的知识。老师为这节课命名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荷塘月色》。

师:先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积累几个字词:幽僻 蓊郁  弥望  袅娜 凝碧 2.用“五看法”品析本文写作之美。3.体会作者从幽美的荷塘月色中获得片刻宁静的喜悦心情。

师: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这篇美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这几个生字:幽僻:yōu pì  蓊郁:wěng yù  弥望:mí wàng  袅娜:niǎo nuó  凝碧 :níng bì

生:(齐读两遍生字,加强记忆。)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一遍文章,请大家推荐一名朗读高手为大家朗读一段,展示一下我们的朗读才华,来吧!

生:(选读课文第四段,读得一字一顿,缓慢沉情。)

师:读得很投入,既顺畅又有感情,果然是高手啊!请问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感受?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荷塘的喜爱之情。作者心里不平静,走到荷塘看到这里的美景之后,心情变得平静了。

师:看来读得很用心啊!你的感悟也很深的,不仅读出了作者对月下荷塘的喜爱,还读出了作者的感情变化。

师:好文章就需要用心来读,走心了才能读出真感情。《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美文,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同学们读经典美文的一种方法:“五看赏读法”: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

二、用“五看法”赏读美文:

(一)看篇——明线索知结构

师:我们先来“看篇”,进入学习的第一环节——明线索知结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行踪变化和情感变化的语句。

生:我看出了作者的行踪变化:“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师:找的真全面。总的来说,作者的行踪就是从“家”沿着“小径”走到“荷塘”,再从“荷塘”顺着“小径”走到了“家”,出门转了一圈儿又回到了家。这是本文的明线。在书上批注一下。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思考一下,作者半夜里不睡觉,为什么要去“荷塘”?大家从文中能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吗?

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从这句中我读出了作者不平静的心情,他走出家门是想散散心。

生:“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读出了作者在月下自由想象不受限制的一份轻松与自在。

生:“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我读出了作者享受荷塘月色的愉快心情。

生:“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从这句中我读出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生:“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我读出了作者很享受这时的美景。

生:“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从这句中我又读出了作者内心的一份孤独之情。

生:“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我从这句中读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大家的发现真好,看来是真的读进去了,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我们会发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心情变化也是很复杂的。大家看这个图(出示PPT),作者由于心里“颇不宁静”走出门去想“寻求宁静”,经过“小径”走到荷塘欣赏了幽美的荷塘月色后从中“获得宁静”,可是想起了采莲事又引起了思乡愁绪,心情又回到了“不宁静”,这样的感情变化是不是也等于转了一个圈儿?作者的情感变化成为本文的一条暗线。大家在文中批注一下。

师:通过整体感知文本,我们知道了本文共有明暗两条线索,即作者的行踪与情感变化,同学们细细思考,如果把这篇文章的结构比作一个图形来说,大家说这种结构像什么图形呢?(教师做手势提示。)

生:圆形结构。

师:这种圆形结构是朱自清十分爱用的,在他的散文《背影》与《绿》中用的就是圆形结构。这样的结构显得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我们来总结一下“看篇”:圆形结构好神奇,行踪情感双线明。首呼尾应结构谨,构思独运文路清。

(二)看段:理层次知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这篇美文的篇章结构特点之后,下面我们来看文章的段落是如何展开的,时间所限,我们不能一一来研究,大家挑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读这些段落是如何铺排展开的。

生:我喜欢第四段。第四段先写荷叶,再写荷花,接着写荷香,然后还写了荷波,最后写荷叶下面的流水。

师:读得真仔细,你给大家读一读,注意要读出层次感。

生:(很有感情的读课文第四段)

师:读得真好!这一段写月下荷塘景色,写得真是美妙!这位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我们再深入研读一下,这段描写除了层次清晰之外,在写景顺序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看出了这段写景是由近及远的在写景。作者先写近处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再写远处的荷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师:先近后远,我们的视野也随着作者的视野在延伸。

生:我还看出了作者的写景还是由上到下的,先写水面以上的荷叶与荷花,再写荷花下面的流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师:由上到下,读得真仔细。

生:我还读出了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这两句写的是动景,在它们前面描写的荷叶与荷花用的是静态描写。

师:你的发现更珍贵,能够看出整段文字中作者描写方法的前后变化。

师:同学们,大家只要用心读书就有会惊喜的发现。这篇文章共有十个段落,每一段的写法都有不同,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这篇美文的段落铺排之美,因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只研读这一段,其他段落的写作妙点,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再读。这就是“看段”,老师给大家总结为:段落展开有妙招,写景层次铺排精。定点观察布局巧,动静结合添风情。请大家齐读一遍加深印象。

生:(齐读“看段”。)

(三)看句:赏佳句悟情感

师:品读了段落铺排妙点之后,我们再来欣赏本文精美的写景语言。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实如白话,精美如诗画。我们今天重点学习他的诗意语言。大家先看这张(出示一张月下荷花图),欣赏之后如果我们也来写一段文字来表现荷塘之美,大家会怎么写呢?

生:(看思考中)

师:如果让你写一段关于荷塘景色的文字,你会怎么写呢?

生:老师,我会写上一些描写荷花的一些诗句,比如“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语言会生动些。

师:你的构思真好,可见你很注重平时的积累,为你点赞!

师:老师在今年夏天曾游了一次老家村西头的荷塘,回来后也仿着朱自清老师写了一段文字,同学们“鉴赏”一下,看看老师比朱自清先生差了多少。(PPT出示):“荷塘四周都是树。荷塘上面,是又圆又大的叶子。叶子露出水面很高,在叶子中间夹杂着一些花儿。白色的荷花开得不多,有的开了,有的没开。微风吹过来,能闻到香味。叶子与叶子之间紧挨着,叶子底下是被遮住的流水。这样一来,叶子却更好看了。”

生:老师,您的文字写得也很有层次,但是语言就不行了,你的语言太直白,没有本文作者的语言生动。

师:你很有“鉴赏力”啊,我的语言怎么就直白了,你评价一下。说的好你就是我的老师!

生:老师你看,你的这段文字里一个修辞方法也没用。都是平铺直叙,层次虽然清晰,语言却太乏味了。不像朱自清先生,他描写荷塘月色用了好多个修辞方法,语言就生动多了!

师:啊呀,真是了不起的评价,高手在民间啊。你真是我的老师!(学生们笑了起来)

师:我们来看一下原文(深情朗读):“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师:这样一比读,同学们就会很容易看出来这段文字写得真是美!我们一起看看朱自清先生都用了哪些方法把荷塘月色写得这么美。

生:有比喻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在这里,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又高佻又柔美的姿态。把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和美人,写出了荷花明亮闪烁的情形,又写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

师:真会赏析!这里的比喻句很有特点,一个本体连用三个喻体来比,这样的比喻我们叫——

生:?

生:排喻!

师:可以这么叫,也叫博喻。朱自清很善于用这种修辞,在他的好多写景文章里,博喻有例子很多,最典型的一个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就是博喻,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再找几个事例来体会。

生:这段中还有拟人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一句写出了荷花很娇美的姿态。此句也写出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师:孩子,你的表达力很强!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大家读读这个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比喻?

师:是因为有“仿佛”二字吗?有这两个字也不一定是比喻呢!

生:通感!我们老师以前提到过的。

师:这位同学真有心!对,这个句子就是用了“通感”的手法,它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其实我们以七年级时学过的《紫藤萝瀑布》一文里,就有这种修辞手法:“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想起来了吗?

生:(恍然大悟似的)是的,这是“通感”的手法。

师:补充一下“通感”小知识: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生:老师,我明白了!在这篇课文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把嗅觉变成了听觉来写,写出了荷花的香气带给作者如痴如醉的美好感受,作者已完全陶醉在荷塘月色里了!

生:老师,下面还有一句,也是用了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写了月光下的各种景物的影子,也写出了作者沉醉其中的美好感受。

师:你们的语感真强!同学们的“鉴赏力”果然很强,老师太喜欢与“高手”们交流了!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比喻”“拟人”“博喻”“通感”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荷叶荷花月影如诗如画让人着迷的美景。同学们想想看,在如此幽静的夜晚,作者心中烦闷睡不着觉,走到荷塘发现了月下荷叶荷花如此动人美妙,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想作者此时肯定会摆脱烦闷的心情,心灵上获得了宁静的美感。

师:看来你是读懂了作者的文字,可谓是作者的知音了!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品味句子,读出了作者复杂的心情。这就是“看句”的魅力,老师也用小诗的形式进行了小结,大家来读一下——看句:月夜荷塘醉朦胧,博喻通感意丰盈。精描细绘诗情浓,巧用修辞显奇功。

(四)看词:看词语品情韵

师:同学们,我们下面走进文章的“微观世界”,品味本文词语的魅力。我给文章中一些句子作了个“小手术”,大家来看我的“手术效果”:

1.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都是叶子。

2.叶子出水很高,像舞女的裙。

3.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4.正如一粒的明珠。

5.微风过处,送来一缕清香。

6.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

7.叶子底下是流水。

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在第一句中,您把原文中的“曲曲折折”换成了“曲折”,把“田田的”给去掉了。

生:老师,您把第二句中的“亭亭的”也给删除了。

生:还有第三句中的“层层的”也没有了!

生:……

师:呵呵,同学们的眼睛果然很“毒辣”!老师做的这些小手脚都被你们发现了!同学们说说,“手术”之后的句子有什么味道?

生:很单调平淡。

师:与原文一比啊,还真是乏味。大家再看看,我删除的都是什么词啊?

生:叠音词。

师:判断真准!去掉句子里的叠音词读起来少了些什么味道?

生:不生动了!

生:没有韵味了!

师:同学们的语感真是太强了,大家一读就读出了乏味单调没有韵味。这篇散文读起来为何如此吸引读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用“叠音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朦胧世界,轻柔美好,丝丝缕缕的美感溢出心房,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一点点地被这幽美宁静的荷塘月色融化。这些词语里凝聚着作者对荷塘月色深情的爱,我们一起来找找文章里的叠音词,读一读,体会其中的美感。

生:我找到了以下词语:一粒粒  阴森森 渐渐地 悄悄地 淡淡的 轻轻地 田田的 亭亭的

生:我找到了以下词语:层层的 密密地 脉脉的 静静地 薄薄的  淡淡的 弯弯的 阴阴的 迷迷糊糊

生:我找到了以下词语:蓊蓊郁郁 曲曲折折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隐隐约约 日日走过 缕缕清香 重重围住

师:这就是叠词之美,大量的叠词,增添了文章的韵味和诗意。

师:这篇美文的语言中除了大量运用“叠音词”之外,其中动词的使用也很准确,同学们再看下面几个句子,我扣除了其中哪几个词?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______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过一样;

又像______着轻纱的梦。

生:老师,你去掉了“泻”“ 浮”“ 洗” “笼”四个动词。

师:你的发现真快。想一想这四个动词用这些句子中,有什么好处?生:这里用“泻”字增强了动感,表现了月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师:表达有力。

生:这个“浮”字写出了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托月光,表现了月光朦胧淡雅的美。

师:回答真是专业,可见训练有素啊!

生: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的情景,荷叶与荷花更美了。

师:你的回答画面感很强,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妙醉人的月下荷花图。

生:这个“笼”字用得很好,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的美,读来让人很陶醉。

师:你的回答就让人我很陶醉。同学们,这就是用词之妙,古人写诗善于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朱自清先生这篇美文虽是散文却充满了诗情画意,读了之后让人产生美好的享受。我们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作者真是“匠心独运”。我们从这些动词中是不是读出来朱自清淡淡的喜悦之情?

师:作者“不宁静”的心情,当看到美妙动人的月下荷塘景色后定会放下烦恼,“偷得浮生半日闲”了。美好宁静的荷塘月色不仅给作者带来暂时的精神疗愈,也成就了一篇绝世美!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谓一词一句皆关情啊。

师:这就是“看词”。我们再来做一个小结——看词:叠词增强音韵美,动词传神巧绘形。文章自然本天成,妙手偶得在自清。

(五)看意:知作者悟情怀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用“看篇”、“看段”、“看句”、“看词”,从宏观到微观欣赏了这篇美文在写法上的技巧,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按说到这里可以结束本文的学习了,但是“学无止境”,我们还可以再向前走一步。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篇美文呢?我们回到文中再来梳理一下作者的心情变化: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3.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4.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5.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6.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7.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8.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生:(读课文,按老师提示画出文中表不心情变化的句子)

师:读读这些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心情也像这方“曲曲折折”的荷塘一样“曲曲折折”起伏不定。作者为什么会一连几天心里面“颇不宁静”?俗语说“知人论世”,老师为大家找了一些背影资料,相信可以帮助大家解开疑惑: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师:这就是作者心里不宁静的原因。朱自清在写这篇《荷塘月色》时,还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和历史上许多追求高洁品格的文人学者一样,也有过苦闷和彷徨。然而,朱自清先生却一直把真理和进步作为自己的追求。所以,20年后,一旦将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的时候,他就毅然融入了时代的潮流,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散文评论家佘树森在《中国现代当代散文研究》中说: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他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正所谓:高洁映荷当皓月,怎一个“清”字了得!

师:同学们,这就是“看意”——现实苦闷无处寻,漫步荷塘 彳亍行。情景交融心灵动,莲香月影片刻宁。

三、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朱自清的美文,走进了一个“清幽”的荷塘世界,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老师也教给大家一种品读经典美文的方法——“五看法”。用这种方法可以从宏观到微观,抽丝剥笋般层次清晰地走进美文深处,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此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几乎任意一篇经典美文的解读。同学们,让我们清清楚楚读文,清清白白做人!下面我们再总结一下“五看赏读法”:

圆形结构好神奇,行踪情感双线明。

首呼尾应结构谨,构思独运文路清。

段落展开有妙招,写景层次铺排精。

定点观察布局巧,动静结合添风情。

月夜荷塘醉朦胧,博喻通感意丰盈。

精描细绘诗情浓,巧用修辞显奇功。

叠词增强音韵美,动词传神巧绘形。

文章自然本天成,妙手偶得在自清。

现实苦闷无处寻,漫步荷塘彳亍行。

情景交融心灵动,莲香月影片刻宁。

师:下课后,同学们可仿照本文写一则小随笔:《初雪后那方草坪》。希望今天的课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下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荷塘月色》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乐乐课堂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朗诵:珍惜
【朗诵欣赏】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朗诵:珍惜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朗诵:珍惜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感受清华(二)追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