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人赚的钱为什么老板看不到?附成本管理程序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为确保与要求一致而作的所有工作叫做POC,以及由于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代价叫PONC,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根据国际标准(ISO)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或工作质量成本,或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1.运行质量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它又分为四类,即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等。

①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

企业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等。

②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复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以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

③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附加费等。

④外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成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折旧损失费用和产品责任损失费用等。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

(1)为提供特殊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所支付的费用。

(2)产品的验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3)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

那么成本应该如何评估和计算,今天我们总结一下具体的操作流程。

相关培训教材:《【推荐】质量成本 Quality Cost》

一:目的

有效、正确地掌握公司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为质量改进计划及质量策略规划提供参考,以便能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做到以预防为主,处理为次,并为经营决策者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提交给顾客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

三:引用文件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四:术语和定义

质量成本:是一种动态成本,是总成本和商品成本的一部分,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效成本、外部失效成本组成。

预防成本:为调查、预防或减少不合格或缺陷所支付的成本费用。

鉴定成本:为评估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和检查、试验的费用

内部失效成本:产品或服务在交货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产品/服务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成本损失费用。

外部失效成本:产品或服务在交付后因未能满足规定的产品/服务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成本损失费用。

五:职责

5.1各分厂、质量部、经理部、技术部门、采购部、财务部:收集产品各项的质量成本。

5.2财务部:汇总产品各项的质量成本。

5.3财务部:编制质量成本报表。

六:工作流程和内容

七:附件

附件1:预防成本之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

附件2:鉴定成本之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

附件3:内部失效成本之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

附件4:外部失效成本之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

附件1:预防成本之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

1、质量计划及其工程:为策划和规划整体质量计划、检验计划、可靠度计划、数据系统等质量保证工作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质量计划的策划和规划、编制及实施之人工时;

b)、质量保证体系的策划和规划、审核评价之人工时;

c)、市场质量调查之人工时;

d)、产品策划和规划(包括产品质量规格之制定与评审)及评审之人工时;

e)、可靠性工程计划的策划和规划、编制之人工时;

f)、质量信息、数据分析及纠正措施之人工时;

g)、设备管理之零部件(包括:备品备件)采购成本和设备管理的人工时。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其主管和幕僚人员的薪资);

b)、设备管理之零部件(包括:备品备件)采购金额;

c)、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用;

d)、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e)、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2、新产品开发和评估:评估新产品开发和评估工作所需之检验、测试、实验程序、评审和检讨改进等工作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新产品开发和试作之人工时及其材料、设备成本;

b)、新产品检验和实验之人工时;

c)、对新产品开发和试作之结果进行的评审、检讨与改进之人工时。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其主管和幕僚人员的薪资);

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用;

c)、新产品开发和试作所用的材料费用;

d)、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e)、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3、产品/过程设计:设计及选择适当生产过程、生产程序,以使产品符合产品/过程特性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产品/过程设计(包括产品/过程特性之制订和评审)及其评审之人工时;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其主管和幕僚人员的薪资);

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用;

c)、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d)、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4、可靠度试验: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可靠度试验之工作人员的工时;

b)、进行可靠度试验所损耗的材料及相关费用。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其主管和幕僚人员的薪资);

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用;

c)、可靠度试验所损耗的材料及相关费用;

d)、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e)、 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5、质量控制和管理之教育和培训:指包含产品发展、准备、实施、操作和维持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正式教育和培训之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质量控制和管理之教育和培训的工时(包括公司内部教育培训和外部培训);

b)、质量控制和管理之书籍、报刊、外训及其交通/住宿/差旅等成本。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

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用;

c)、质量控制和管理之书籍、报刊、外训及其交通/住宿/差旅等费用。

6、供应商评估、管理与辅导:为了避免产品出厂后之早期失效,评估供应商质量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供应商评估、考核之人工时(包括新供应商的认定)

b)、产品进货质量问题点辅导改善之人工时;

c)、质量水准评估之人工时。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及交通差旅住宿费用;

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用;

7、质量管理人员之薪资: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质量管理人员之工时。

B)、核算方式:

a)、质量管理人员之薪资;

b)、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c)、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8、测量仪器/设备之设计与发展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测量仪器/设备之设计、制作的人工时;

b)、测量仪器/设备之制作、购买材料及相关成本费用。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 ;

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用;

c)、对测量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制作、购买材料之费用。

附件2:鉴定成本之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

1、进货检验:在进货阶段检验/试验产品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成本,包括产品寿命试验、环境测试及可靠度试验,以及有关检验/试验材料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外购/外协件零件、材料的检验之人工时(包括:平时/节假日加班时间);

b)、进货检验场地的检测设备折旧成本、水电气之成本;

c)、进货检验人员的薪资成本;

d)、进货检验所必须用到的办公用品、纸张等成本。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其主管和幕僚人员的薪资及平时/节假日加班费;

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

c)、进货检验场地的检测设备折旧、水电气之费用依比例;

d)、进货检验所必须用到的办公用品、纸张等费用依比例计;

e)、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f)、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2、过程检验:在过程阶段检验/试验产品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成本,包括产品寿命试验、环境测试及可靠度试验,以及有关检验/试验材料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过程检验人员检验产品之人工时(包括:平时/节假日加班时间);

b)、过程检验人员巡回检验之人工时(包括:平时/节假日加班时间);

c)、过程检验人员的工资;

d)、过程检验场地的检测设备折旧成本、水电气之成本;

e)、过程检验所必须用到的办公用品、纸张等成本。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其主管和幕僚人员的薪资及平时/节假日加班费用);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

c)、过程检验场地的检测设备折旧、水电气之费用依比例计算;

d)、过程检验所必须用到的办公用品、纸张等费用依比例计算;

e)、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f)、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3、出货检验:在成品出货阶段检验产品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成品出货检验人员检验产品之人工时(包括:平时/节假日加班时间;

b)、出货检验人员的薪资;

c)、成品出货检验所必须用到的办公用品、纸张等费用。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其主管和幕僚人员的薪资及平时/节假日加班费用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用;

c)、成品出货检验所必须用到的办公用品、纸张等费用依比例计算;

d)、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e)、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4、材料、成品因试验而产生的损耗(即实验):指在破坏性试验(材料分析)、零件/产品功能/性能试验过程中所消耗材料而产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材料分析、零件/产品功能或性能试验之人工时(包括:平时/节假日加班时间);

b)、实验场地的设备折旧费用、水电气之成本;

c)、实验人员的薪资;

d)、实验所必须用到的办公用品、纸张等成本。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其主管和幕僚人员的薪资及平时/节假日加班费用);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用;

c)、材料分析、性能/功能试验所用的材料费用依比例计算;

d)、实验场地的设备折旧、水电气之费用依比例计算;

e)、实验所必须用到的办公用品、纸张等费用依比例计算;

f)、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g)、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5、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维护(即维修)、校正、购置之费用和其折旧费:指定期和维护检查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测量仪器/设备人员(包括实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之薪资;

b)、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检定、校正成本;

c)、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维修所更换零件之成本;

d)、新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购置成本;

e)、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折旧成本。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其主管和幕僚人员的薪资);

b)、协助参与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工时费;

c)、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检定、校正费用依比例计算;

d)、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维修所更换零件之费用;

e)、新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购置费用;

f)、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折旧费依分摊年限计算;

g)、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h)、每月定期依据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单据作固定比例之分摊。

6、检验和试验人员的薪资:包括在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材料、成品因试验而产生的损耗(即实验)等活动的成本费用中。

7、委外检验和试验:指因公司未有该产品、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能力而委托外部机构进行产品、材料检验和试验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产品、材料委外检验和试验的成本;

b)、产品、材料委外检验和试验的损耗成本。

B)、核算方式:

a)、产品、材料委外检验和试验的实际所产生的费用;

b)、产品、材料委外检验和试验的损耗实际费用。

附件3:内部失效成本之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

1、报废:由于不合格品所发生的报废而产生的人工、材料等的损失。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经加工后因产品质量不良无法修复的半成品、成品的制造成本(须扣除其剩余价值的金额)。

a)、半成品、产品不合格所产生的报废数量成本;

b)、制造/生产半成品、产品报废数量所需的人工时。

B)、核算方式:

a)、半成品、产品不合格所产生的报废数量之金额;

b)、制造/生产半成品、产品报废数量之工作人员的薪资;

c)、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d)、正常加工必须损耗的材料之成本费用不列入报废成本中。

2、返工/返修:指返工/返修不合格品(包括:重新包装)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半成品、成品经检验后未达到质量要求,重新加工所产生的材料费用和所使用的工时。

a)、对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进行返工/返修包括:重新包装)人员所需的人工时(包括:平时/节假日加班时间);

b)、对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进行返工/返修(包括:重新包装)人员所需消耗的水、电、气等成本。

B)、核算方式:

a)、对进行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返工/返修(包括:重新包装)所消耗的水、电、气费用;

b)、对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进行返工/返修之工作人员的薪资(包括平时/节假日加班费用);

c)、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d)、对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进行返工/返修所损耗的零件、材料费用。

3、重新检验:指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经返工/返修后重新进行检验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经返工/返修后,需要重新进行检验所产生的人工时之成本费用。

a)、对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所消耗的水、电、气等成本费用;

b)、对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进行重新检验之检验人员的人工时成本(包括:平时/节假日加班时间)。

B)、核算方式:

a)、对不合格之半成品、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所消耗的水、电、气等费用;

b)、以上活动之检验人员的薪资(包括平时/节假日加班费用);

c)、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4、怠工:指由于质量问题造成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合格,使生产设备怠工(如:停机、停产)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由于质量问题造成材料不合格,使生产设备怠工(如:停机、停产)之损失人工时;

b)、由于质量问题造成半成品不合格,使生产设备怠工(如:停机、停产)之损失人工时;

c)、由于质量问题造成成品不合格,使生产设备怠工(如:停机、停产)之损失人工时;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所产生损失的人工时费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薪资;

b)、对以上活动之人工时和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附件4:外部失效成本之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

1、顾客抱怨(包括:顾客退货)分析、处理:指产品在交付顾客之后,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顾客抱怨(包括:顾客退货)而进行不合格品处理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顾客抱怨所产生的原因分析、调查处理人员的人工时(包括纸张费用、电话沟通费用、传真/E-mail费用)费用;

b)、顾客退货所产生的原因分析、调查处理人员之人工时(包括:纸张费用、电话沟通费用、传真/E-mail费用)费用。

c)、顾客退货所造成的产品搬运之人工时和交通运输之费用;

d)、顾客退货所造成的产品报废数量之成本;

e)、顾客退货所造成的产品不合格而重新返工/返修所产生的人工时;

f)、顾客退货所造成的产品不合格经返工/返修后,而进行的重新检验所产生的人工时。

B)、核算方式:

a)、进行以上活动处理所产生的纸张费用、电话沟通费用、传真/E-mail等费用;

b)、进行以上原因分析、调查处理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

c)、顾客退货所造成的交通运输费用;

d)、顾客退货所造成的产品报废数量之费用;

e)、顾客退货所造成的产品不合格而重新进行返工/返修之工作人员的薪资;

f)、顾客退货所造成的产品不合格经返工/返修后,而进行的重新检验之检验人员的薪资; g)、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2、售后服务之人工、材料费用:指产品交付顾客后,顾客要求的各项服务(如:免费更换的零件、材料和免费提供的服务工时)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产品交付顾客后,顾客要求的免费更换零件、材料、培训之成本;

b)、产品交付顾客后,顾客要求的免费提供服务的人工时成本;

c)、产品交付顾客后,顾客要求的免费提供服务人员的交通差旅住宿成本;

d)、产品交付顾客后,顾客要求的免费提供服务人员的薪资成本。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免费提供顾客更换零件、材料、培训之费用;

b)、以上活动免费提供顾客更换零件、材料、培训之人工时费用;

c)、以上活动免费提供顾客更换零件、材料、培训之服务人员的交通差旅住宿费用;

d)、以上活动免费提供顾客更换零件、材料、培训之服务人员的薪资;

e)、对以上活动之工作人员的薪资作合理之分摊。

3、责任赔偿成本:指因逾期交付或产品交付顾客使用后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产品责任诉讼所产生的赔偿成本。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

a)、逾期交付对顾客所作的合同、订单之违约赔偿;

b)、产品交付顾客使用后,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产品责任诉讼所产生的赔偿。

B)、核算方式:

a)、以上活动之违约或产品责任诉讼所产生的赔偿费用(包括:律师、法庭所支付的费用);

4、延期交付之交通运输超额费用:指因公司产品交付延期所产生的交通运输超额费用(如:海运变成空运)。

A)、成本分析方法说明:产品延期交付的交通超额运输成本。

B)、核算方式:以上活动所产生的交通运输超额费用。

编辑:质量教育学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的简单回复
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区别是什么?
制造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就必须注重成本控制管理
改善后产能提升20%,收益一般怎么算合适?【精益通】
工业会计成本核算步骤及成本费用审查方法
成本会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