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厦门科考千年无状元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大业二年(606年),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结束,一共坚持了整整1300年,产生了592 名状元,再加上其他短命朝代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女状元,据说多达777人。而探秘过往千年科举时代会发现,古同安(包括今日厦门与金门县)共出了文武进士225人,其中3个榜眼2个探花,却没有出过一个状元。

古代状元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一系列大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在紫禁城内举行的殿试中考取第一名的方可称状元。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1300年,为何千年里厦门都没有出过一个状元?“状元未必都是最有才华的,毕竟他是在众多进士中挑选出来的部分‘优秀分子’,再由皇帝钦点的。不少历史事实证明,这其中既有文章著述的水平因素,也有部分比如相貌是否出众、名字是否起得好等偶然因素。”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颜立水称,不少未被评为状元的进士同样才华横溢、功绩斐然,比如同安县蔡厝人(现属金门县)蔡复,虽然未及一甲前三名,但《明史》里却有他的传。同安县后湖人(现属金门县)许獬28岁中举,4年后会试第一(会元),殿试再举二甲第一名(传胪),有“会元传胪”之誉。他在京为官时,思路敏捷,每有文章出,内外争相传抄,被推崇为同安第一才子,甚至被直呼为“许同安”。闽南文化研究专家何丙仲认为,厦门千年未出状元,与闽南文化积淀不如江浙等其他区域有关,虽然古同安尊崇朱子学,但毕竟缺少书香门第的传统世家,而世家是国学沉淀十分重要的载体。此外,明清以后闽南港口贸易发达,也让年轻人甚至读书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古同安的三个榜眼,两个在宋代,分别是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第二人刘逵和乾道五年己丑(1169年)的石起宗;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廖金城殿试一甲第二名。遗憾的是,关于他们的记述很少,甚至连生卒年月、家族渊源等,均少有线索。两名探花之一林某,为同安县金门瓯陇(今后陇)人,他是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的文探花。另一名探花是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钦点的武探花叶时茂,同安县岭下(今瑶头)人。

叶时茂探花第位于同安瑶头

古同安最早的进士直到宋淳化三年(992年)才出现,名叫陈纲,是金门阳翟人。《同安县志》记载,陈纲为建州(今南平市建瓯市)观察推官,“率丁夫数万采茶,奏请以北苑茶供御,余皆赋民”,建州人民对他感恩戴德。巧的是,厦门历史上最后一个文进士也叫陈纲,嘉禾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进士。这个陈纲后来当上了驻菲律宾总领事。225名进士中,官位最大的是宰相苏颂。苏颂是同安城内人,庆历二年(1042年)与王安石同榜进士。元丰八年十一月,苏颂以宰相奉诏研制“新浑仪”,费六年之功,终成“水运仪象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老匾额「连载二」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这几位先后排名是什么?
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几品官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排名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你都清楚吗?
状元、榜眼、探花的来历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榜眼、探花是什么关系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