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旗记忆 | 钟声悠扬
原创平台

钟声悠扬

作者:马守喜

每次回老家经棚镇,走到东小井路上,我就会想起那口老钟。

共和国刚一成立,我就来到经棚一小读书。学校设在天帝庙内,土桌土凳,唯有那口发号施令的钟是金属的。那是庙里和尚用的,后来庙变成学校,钟声就成了师生上下课的号令了。那钟声非常响亮,而且余音缭绕,悠扬悦耳。

当年经棚一小的校长是宫玉衡,教导主任是刘承咏,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是刘希真老师,敲钟的师傅是宗师傅,后来是袁师傅,袁师傅之后是回族师傅张德发。张师傅是多面手,敲钟、烧水、做饭都会。“文革”时一小改成了工农小学,张师傅不但负责打钟,还得为被揪出来的一小撮“牛鬼蛇神”做饭。他很同情这伙人,每次饭菜都是热呼呼的,让这些“坏分子们”有个回家的感觉。

当年经棚回民小学校长是德高望重的白凤庭老师,他对人热情,爱护师生。“文革”中没写过一张大字报,没整过一个老师,他是受人尊敬的回族老校长。当时回民小学敲钟的是李洪波师傅,他是转业军人,十分勤快,除了敲钟外,烧水、做饭、砍柴,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我们尊称他为李大哥。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告别了母校的钟声,来到林西中学念书,每天仍听到那余音缭绕的钟声,打钟的是回民灶师傅杨振华先生。那时林西中学分前院、后院,前院是教学区,后院是生活区,大钟就挂在教学区。每到吃早、中、晚饭的时侯就要敲钟,每到这时,学生听到吃饭的钟声,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生活区。因千余名学生要排队打饭,谁也不愿意排在后头,所以拼足劲往后院跑。当时同学中有个顺口溜:听到钟声往前冲,落到后头饭变冷......

想不到的是我在呼市学习了几年后,来到经棚一中教书,每天听到的仍是那钟声。一口大钟伴着师生们上课下课、跑步做操,打钟的是老转业军人张维功。一次他对我说,在部队每天听军号声,现在每天听钟声,啥时告别老钟,咱啥时就退休了。

“文革”时期,我最怕听到钟声,钟声一响,就到了我们弯腰请罪的时候,上午四堂课,就要挨着个到每一个教室去挨批斗......这钟声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幸福、美好、苦涩的回忆。

在全国学农的时期,我领着学生到农村生产队去锄地、收割。当时的农村正是极左时期,把鸡叫和良心挂了起来,形成大榆树下的一口钟。

当时小队长是村里最大的领导,当地的小队长姓兰,管着二、三百亩土地、一百多人口,还有几十头牲口。最重要的是管着大榆树下的那口钟,有了这个权,可以主管人财物,谁当饲养员,谁当车老板,谁当会计,都是他说了算。每天早上走到钟前,双手拽着钟绳敲,钟借风威声音愈显得大,等到他黑着脸敲二次钟时,三三俩俩的社员不紧不慢的走来,有的嘴角叼着旱烟袋,向地里走去......

兰队长对我说,这群懒汉懒娘们,钟都敲了三次了还不愿出工。进了地里,一些社员躲在树荫下闲聊,有人说:兰队长,“懒队长”,“懒队长”手下才出懒汉呢,如果她姓“勤”,也许大家还勤快点......

尽管这样,但还是要混点工分年终好分粮,农活还得干。当时的农村每人每年七八十斤粮食四五两油,把那口钟敲成破锣声,也调动不起积极性来......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很难再听到钟声,但电影《地道战》里的那口老钟,日本鬼子进村时的钟声,让我们难忘历史,不由想起那句成语“警钟常鸣”。

老钟,注定将成为我青涩记忆的温暖底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明钟
悠扬的钟声
古刹新僧
梦见这梦小心点,最近可能会有麻烦事出现!
用来敲钟的木头叫什么?
校园里传出美妙的歌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