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学校讲座四

家长学校讲座四  

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人说,天底下最平等的称谓是“家长”,无论你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在孩子眼中都是家长。厂长好当,科长好当,可是“家长”并不好当,尤其是今天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待孩子成功,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对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因为我们不能像过去的家长那样,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另一个,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每位做家长的都感到输不起,也因此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因此,家庭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一、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她们的心理特点有其特殊性: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开放性与闭锁性并存,情绪的两极性比较明显;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仍然比较片面;自我控制力、挫折耐受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较差。同时,由于它们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增强,他们开始变得不那么顺从,不那么易于管教。他们的逆反心理特强,又特别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这些特点决定了她们是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近几年,报纸杂志上有关中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人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这一时期孩子的心里非常复杂,也难以管理。有人说:“12----17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让父母衰老二十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在座的各位都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家长,一定深有体会。现在许多家庭面对越来越不服管教的孩子,不只如何是好,总感到自己的权威在日益缩小,原因就在于没有较好地把握住孩子心理发育的特点,在教育方法上出现了误区。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误区之一:期望过高,唠叨太多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条腾飞的龙,成为一株遮天蔽日、挺拔雄伟的参天大树。但孩子的成长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家长看不到这一点,往往对孩子要求太多,挑剔太多。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就着急,就爱说:你看谁谁怎么样,你就那么笨,就那么不争气等等。这种方法不仅不解决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并把孩子的自信心也给比下去。有一位学生就对家长说:“您再说别的孩子比我好,我对自己就没有信心了!”。有的家长还特别爱唠叨:要听话呀、要好好学习呀、要争气呀、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路拉等等,听得孩子耳朵都出茧子了,可效果怎么样呢?还有的家长缺乏冷静,孩子一有错,就气不打一处来,什么说服教育都不存在了,一股“无名火”涌上来,对孩子非打既骂。可打能打出什么结果呢?往往是越打越不成器,这就是教育方法不当,进入了教育的误区。  误区之二:家长的语言中给孩子的负信息太多  家长们常常指责自己的孩子“太差了!”、“太糟了!”、“太不争气了!”、“太没出息了!”等等,整天生活在负信息的暗示下长大的孩子,她们的才能被忽视,她们也会在无形中给自己下个定义“我不行”,于是,她们就真的不行了。如果我们不丢掉“你不行”的负意识,便会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  误区之三:以成绩论英雄  在众多家庭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孩子成绩好,家长往往对她们百依百顺;孩子成绩差就会受到批评训斥。这种态度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调查表明,有两类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一是学习尖子,二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学习尖子,出人头地的思想比较严重,因为他们处处受宠,处处引人注意,既使有什么缺点,也会被学习成绩好的光环遮掩过去,对一些不好的习惯、性格,甚至一些小小的错误,家长、老师似乎也都能容忍,而很少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由于它们经受的挫折少,并总是生活在表扬声中,故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经不起失败、经不起批评,一旦处于逆境,则会产生出比普通孩子更大的心理困扰,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并采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挫折。981011日《中国教育报》上登载了这样一件事:1995317日下午120分,一名年方20岁的少女字南京鸡鸣寺古塔7层处坠地身亡。自杀者是南京某大学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噩耗传到校园,老师、同学没有一个人能相信这件事发生在她的身上。人们不能相信是因为在拥有一万多名学生的学校,全校只有八个三好学生标兵,她是其中之一;她还是刚刚发展的预备党员;从小学到大学,她一直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多次获奖学金,六级英语也刚刚通过;她人缘非常好,平日里从没有和任何一位同学红过脸。她为什么会自杀呢?家庭、学校过高的期望,过高的定位,变成了她心头的压力,她唯恐自己哪一天不再优秀,唯恐自己哪一天会辜负了家长、老师的期望。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得他的心理危机日益严重,最后断送了她如花的生命。  成绩差的学生,在家庭中经常受到冷落,他们得到最多的是批评、是训斥,实际上,成绩差的学生是最让人心疼,也最值得同情。谁都希望取得好成绩,谁也不想做一个差生,由于个人的、家庭的、环境的因素而成为差生,他本人也是痛苦的。成绩差的学生心理压力很大,自卑感很强,他们干什么都缺乏自信,并且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果家长、老师教育方法不当,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做出撒谎、逃课、结帮、打架的事来,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偏激行为。有这么两个例子:其中一个是河北某中学的一个男生,因考试成绩差,不敢回家,浪迹街头,结果被坏人以招工为名骗到乡下一个“地下血库”和其他几个孩子天天被逼去抽血。数日后,几个孩子面黄肌瘦,十分虚弱。幸好其中一个孩子逃了出来,叫大人来,才得救。出来时,几个孩子已奄奄一息。这些孩子,许多人在心灵上、肉体上受到极大的伤害,而这些伤害往往是难以补救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东北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逃课,就在一次逃课在家的时候,巧遇爸爸妈妈回家,他怕爸爸妈妈发现他逃课的事,用斧头将自己的爸妈砸死。  以上这些事例在让人震惊的同时,也让人深思。对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们应该适当地、有意识地让其遭受一点挫折,同时抓住他们受挫折的机会进行引导,以提高他们的挫折耐受力,不能老是让他们生活在表扬声中。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只狐狸的故事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1)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心态,能把人推向成功,也能把人引向失败,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这就是“心理的力量”。  大家知道世界两大名人:拿破仑和海伦.凯勒。  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利、财富——可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  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美好。”她的一生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著作。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一生快乐,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挣一笔财产,不如培养孩子从小有个积极的心态,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因为,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心理品质教育应放在首位。  怎样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态呢? 请家长记住这么两句话:1、当孩子面对失败和困境时,要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态。 2、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家长要善于说:“你能行!”  “太好了!”就是培养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特殊情况,首先要有一个信念,就是“太好了!事情并没有太糟。”培养孩子带着微笑看世界的心理品质。  人有两种心理网络。一种是恶性网络,遇到任何问题,心理上反应出来的都是“太糟了!”、“糟透了!”、“真倒霉!”。另一种是良性网络,遇到什么问题都抱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太好了,我又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这种人,常常能把负效变成正效,由弱势变成强势,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永远有一种成功感。因为,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有一位父亲就说是“太好了”三个字让他的儿子由班里的最后一名进到全班第一名。事情是这样的,他说,过去因为儿子学习差,他和妻子常常吵架。每次儿子考坏了,两个人总是互相埋怨,还要训斥孩子是“笨蛋”,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差,有一天终于考到了全班最后一名。他想,心烦也没有用了,不如换一种心态试试。他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就不用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老爸,您是不是有病了?”他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担心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肯定会有进步!”  儿子大受启发,一想,对呀,龟兔赛跑,乌龟还能跑第一呢!于是他心里高兴起来。第二次考试,考到全班倒数第19名。爸爸拿过

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比上次已经前进十几名了!”儿子很高兴。第三次考试,儿子考到全班第五名,爸爸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还差四名了。”“后来,我儿子的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名!”这位父亲说,他脸上洋溢着胜利、自豪和幸福的微笑,他用“太好了”三个字教育孩子,获得了成功。当然,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心态,关键是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现在许多家长的心态不是“太好了”而是“太糟了”,整天对孩子这也不满意,那也看不上,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有了缺点,往往气急败坏,多是指责、训斥,只允许孩子成功,不允许孩子失败;只告诉孩子要去和别人竞争,要比别人强,却不告诉孩子竞争的结果会有输有赢。一个人一生中失败要比成功多得多,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要对他说“太好了!”,即使你的孩子失败了,你也要说:“太好了!你的成功又有了新的起点。”  各位家长,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当成绩摆在您面前的时候,家长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孩子的成绩理想了,心理自然高兴,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也难免伤心,或许有的家长一开始已经窝了一肚子火准备回家的时候去“教训”自己的孩子。当您听了上面的例子后,您是否也想到回家以后用“太好了”三个字去评价孩子呢?如果真能那样,我要说那就真的“太好了!”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的溺爱中变得胆小懦弱,让他做什么事,想都不想,“我不行”三个字顺口就出来了。这种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孩子,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呢?因为“我不行”是一种负信息,是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总是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了。  “我能行”是一种正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总用正信息来调控自己,一种“我能行”的形象也就被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了。  “我能行”与“我不行”,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者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她们失去的是成功的重要支柱——自信。那么,要让孩子面对困难,敢于说“我能行”,家长平时就要常对孩子说“你能行!”“这件事你一定能做好!”“只要你尽力了,你一定能成功!”“这次没考好,找准原因,相信下次你一定能考好!”等等,这样的言语会激起孩子的自信,会把他引向成功之路。  (二),家长要注意与孩子进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  做家长的不应单单在生活上给孩子以细心的照料,学习上严格要求,更应注意精神情感上的交流。作为家长应该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孩子,孩子情绪上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不应逃过家长的眼睛,家长既要当好孩子的保护神,又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也就是说,家长要善于观察、了解并及时掌握孩子的细微变化,防微杜渐。家长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起居饮食、睡眠、言谈举止等多方面的点滴变化,察言观色,及时准确地做细致的工作——比如爱唱歌的歌声没有了,爱说笑的笑容不见了,善谈的寡言少语了,不爱发脾气的气大了,不爱哭的悄悄流泪了等等,当家长的一定要在问题出现以前,帮助孩子

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发现问题后,要问清楚并耐心冷静地帮助孩子正确处理。  (三),家长要做孩子的楷模  一个孩子3岁之后就带上了家庭的烙印,孩子就是在渐渐积累从成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我。家庭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则孩子肯定会骂人、有攻击性行为。而很多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像浙江金华市杀害母亲的中学生徐力,性格内向、脾气暴躁,而他的母亲也正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家长万不可忽视自身心理素质而去教育孩子。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念书去,不准看电视时!”,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吗?  当我们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停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行为习惯。  劳累一天或心情不佳的父母,为了未成年的孩子,回到家时请打起精神,你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  (四)、要教育孩子“先学会做人”  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市我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家长教育孩子,也应该让她们“先学会做人”。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在采访60多位高考状元时,曾向他们提出“父母对你们最注重哪方面的教育?”孩子们几乎众口一词“父母教育我们做正直的人!”大连文科状元黄晓庆说“我在学习上失误,父母从不责备,但在做人上出现错误,父母却绝不含糊,管教极严。”这些状元家长认为“人做好,其他就好办。”“学习好只是一时的,而人做好却是终生的。”他们不但对子女做人教育严格,而且大都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浙江文科状元陈春仙说:“父母的人格力量感染了我,她们勤劳、善良、正直,他们是我的楷模。”甘肃文科状元张丽采一致佩服她的父亲。她父亲是一个大厂的人事干部,从不收受别人的馈赠,他还教育女儿也要做正直的人、无私的人。他总是对女儿说“做人要有志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直的家长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尽头很足,他们就比较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五)、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  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这并不说明父母就一定是孩子最贴心、最密切的人。要想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父母就要与孩子交朋友,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家长要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的情感、他的意愿、他的选择甚至他的隐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才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与你交流思想,而你的话才能让孩子听得进去,并与你产生共鸣,只

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有效的实施教育。  前面,给各位家长简单谈了一些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家庭教育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欢迎各位家长经常与我们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我们的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规避的三种情况
自己很优秀孩子就差不到哪去?“高知”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藏着对教育的偏见与误读
孩子问题多在家长身上 专家:家庭教育注意三误区
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长教育孩子需避开7个误区|家长教育|孩子会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