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苍生大医自风流——踏访药王山【恽尧】
外针五异多解玉真之术,丹守九炼鼎守四明之方----后人的赞颂也就是孙思邈的自白:“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碑》)。儒学的博爱、佛学的慈悲、道学的超然兼收并蓄,精妙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集于一身,使苍生大医伟岸亮丽的形象光彩照人,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孙思邈不仅深受百姓爱戴,也为朝廷所看重。终其一生,他曾三次婉拒封官授爵,归隐五台山,以行医治病、救死扶伤践行济世之志。
  史籍记载,杨坚任北周辅政大臣时,曾慕名征召孙思邈入朝为官,他“称疾不起”。“(唐)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视听聪瞭。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新唐书·孙思邈传》)。公元541年即西魏大统7年,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依此推算,唐太宗在京都长安召见孙思邈时,孙思邈已是耄耋之年的老翁了。但他年老而不衰迈,神采奕奕,鹤发童颜,耳聪目明,行动敏捷,唐太宗甚至以为他就是羡门,广成一类仙人,十分惊奇,大发感慨:“真是富有养生之道的世外高人啊!”眼前分明是:
  身历北周隋唐三朝代,
  年逾古稀再度一仙翁。
  李世民敬服孙思邈,绝非出于十分赞赏孙思邈酷类仙翁:“视听不衰,神采甚茂”(《旧唐书·孙思邈传》)。因为孙思邈不仅以类似现代的心理疗法,治好了他头晕呕吐之疾病,而且以“悬丝诊脉”结合针灸之法,医治长孙皇后的难产之症,使她顺利生下了太子。所以,唐太宗龙颜大悦,赐官晋爵,命孙思邈掌管太医院。可是,孙思邈志在四方,普济万民,意不在朝堂。其松竹风操感动了一代英主,只得应允,礼送出城,听凭他踏遍名山大川,悬壶济世。后来,唐太宗驾幸铜川玉华宫,途径五台山,轻车简从,专程拜谒孙思邈。药王山上的“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赐真人颂碑》至今犹存。那些已经风化的古迹,其深层是否还残留着当年的烟尘?
  苍生大医的风采不因为时光的消磨而失色,富贵尊荣对孙思邈情有独钟,总是向他频频招手:“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因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新唐书·孙思邈传》)。这一则史料,足以明心见志,将孙思邈“劲节千年依古洞,高风四海重名山”,“澄神宽裕大医体,慈悲恻隐药王心”之精神风貌具体化,使百代之师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5
  
  一代宗师重济世,千金玉律照宇寰。
  孙思邈“称疾还山”那是他淡泊名利,沉醉于山林秀色的托词。五台山就是他心仪已久的理想之地。南庵的松柏翠竹,目睹了一代宗师的品节风尚。这里是孙思邈的隐栖之处。最早的建筑是北宋嘉佑年间所建的真人柌,崇宁时敕封静应庙,金代改静明观,元时改静明宫。清朝人宋梓庵到此游历,留下《静明宫歌》一首:
  “五台之南静明宫,
  此台遥望势杰雄。
  纷纷老柏凌霄汉,
  宫殿参差入云中”。
  此诗意境壮阔,描摹出了静明宫的浩然气势。它既是身怀绝技的孙思邈之心声,又是身困疾患的百姓之呼声。静明宫的砖砌地面,覆盖了古人曾经走过的足印,却无法遮盖后人永久的追念。敦实古朴的金殿是孙真人座殿,始建于宋嘉佑10年(1059年)扩建于金大定9年(1169年),原貌未变,刻线流畅、粗犷、豪放的浮雕和圆雕,可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相媲美。元殿是孙真人寝宫,风韵犹存。殿内元代壁画《帝后出行图》,武将威风,文臣矜持,帝后尊贵,与敦煌壁画、乾陵地宫壁画相比亦毫不逊色。这幅壁画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议不休的一个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还有南庵西南位置一棵主杆扭曲的古柏,当年笔直挺拔,翠华如盖,枝叶繁茂,在百姓眼中是一棵极有灵性的神树。不知何年,附近一个残暴的将军打算锯倒这棵柏树,给他所宠爱的小老婆做寿材。孰料一夜之间,柏树忽然扭曲腰杆,成了现在这般摸样。树犹如此,何况人乎!此后再也没有什么恶人敢于冒犯“药王手植柏”,因为,孙真人的魂魄依附在唐柏之上。清朝人杨在阶在唐柏之下,写下《攀转柏》诗一首,咏叹这桩奇事:
  “暮色苍苍起石璘,
  虬枝伛偻已千春,
  时邀夜月闲柏诉,
  似恨当年轻转身。”
  其实,孙思邈的魂魄是在南庵西北方位的晒药场,人们说这里是他检晒药材的场地,杨在阶又写了《望检药场》一首:
  “突兀高台引望长,
  人言检药此为场。
  松风隔岭传幽静,
  想象当时杵臼香。”
  尽管孙思邈来回行走的足下尘埃早已深埋地下,然而,恰恰是这些细碎的尘埃风化而成的坚硬青石,支撑着一位医学巨人,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写下了《千金方》这一部医科巨著。
  孙思邈古稀之年动笔写书。第一部医书652年出版:《备急千金要方》30卷。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序》里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为之名也。”说明了书名的寓意。30余年后,百岁老人又著《千金翼方》30卷。“翼”者,补充之意。两部著作合称《千金方》。全书包含233个门类,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300多个药方,有述有论,图文并茂,是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后,对中国药物学的又一次全面总结,被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它凝结着往古名医的经验智慧和孙思邈的毕生心血,极大地丰富了历代医学家的药物知识。
  松柏苍翠漆水长,千金妙术百世芳。明朝人把孙思邈所著医书,刻成碑文,名为《千金宝要》和《孙真人海上方》安置在孙思邈家乡五台山壮阔的药王大殿,称作医方碑。从此,五台山改称药王山。
  药王大殿高踞五台山北洞之顶。
  可能是民间附会孙思邈寿龄141岁之数,北洞正门---“一天门”之前曲折回环的石磴正好是141个台阶。“一天门”门前,两旁高耸“铁狮驮旗杆”,铁旗杆上分别书写:
  铁杆铜条耸碧霄千金不朽,
  铅烧汞炼点丹药一匕回春。
  玩味画龙点睛式的精辟联语,观赏庄重、肃穆,玲珑之中透出雄健的景致,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跨进“一天门”,步入药王大殿,明朝人所立的10余通医方碑就闪入眼界。医方碑的题额是《千金宝要》和《海上方》,其铭文大多编成歌诀,文笔简洁,便于背诵记忆。宋代以后历朝都有雕版刻印,广为传播。
  《千金宝要》碑石分作6卷,录入《千金要方》900余首。方药简单有效,疗法简便易行,包括方药法、外治法、针灸法、急救法、预防法等,涉及妇、儿、内、外、伤诸科不少急、重、危病症。
  《海上方》久负盛名,众口相传:“小单方能治大病,海上方启示名医”。《孙真人海上方》碑石(隆庆本)有歌诀121首,刻着125个常见病的单方、秘方。所列病症及临床各科多为常见病、多发病和久治不愈的痼疾。该碑所列的个别药方仅见于《孙真人海上方》。据说,《海上方》是孙思邈因搭救龙王太子从龙宫里获得的。此类神话故事版本较多,内容情节大同小异。因此,《海上方》又称《海上仙方》、《备急海上仙方》或《孙真人海上方》、《龙宫秘藏海上方》等。
  医方碑脱胎于《千金方》,一代宗师的心愿,在《千金方》之中实现。“大医精诚寿世人心光耀五洲,千金要翼寿民仁术风腾四海”(药王故里祠堂门联)孙思邈光前裕后的医德、医术和医风由《千金方》承载,被药王山收藏,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璀璨明珠,成为千古不磨之物。
  孙思邈贯通百家、师无门派、崇尚先贤、尊师重道,是中华医道之集大成者。他学究天人,通古今之变,师承从黄帝到南北朝时期诸多名医之学说,撷取精华,在《千金方》里保留了唐以前许多优秀医学成果。他自己说:“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30卷。”“幽求古今,撰方一部,号曰《千金》。”《千金要方序》和《千金翼方序》里所赞颂的十位古代名医,其塑像依次排列在药王大殿的献殿之内:雷公、岐伯、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王叔和、黄甫谧、葛洪、陶宏景。古代十大名医塑像重塑于清朝乾隆年间,与医方碑交相辉映,使药王大殿上正襟危坐的孙思邈彩色塑像更加光彩夺目。
  孙思邈的医学成就超迈前人。医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千金方》在25个方面创造了古代医学之最。
  要而言之,他是我国创建妇科最早之人。在丰富的临床实践中,积累和收集处方540多种,针灸法20余条。提出了综合治疗法,既善于投药,又擅长和重视针灸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他对药物学研究颇深,上山采药,行医四方,总结出一些特效药的用途。例如用白头翁、马齿苋、苦参子、黄连等药物专治痢疾;槟榔专治绦虫;用海带、海藻或羊、鹿的甲状腺作药物,治疗山里穷人的大脖子病;用猪肝、羊肝治疗夜盲症等等---这些医药问题,孙思邈无法从理论上精确阐释,但从现代医学来看,却解决了补碘医治甲状腺肿大,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1治疗夜盲症、脚气病等问题,足见他治病很有办法。孙思邈对方剂学有极大贡献,他认为治病不仅要熟悉药物特性,还要掌握组成方剂的配伍原则。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用这一句诗作为孙思邈的逼真写照,恰如其分。《千金方》不仅是流芳千古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而且是世界上第一部医学伦理书,备受当代国际医学界的推崇。
  
  6
  
  医参哲理千金贵,德垂史册百代尊。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和《千金翼方序》里,直言不讳编著医书的目的:“余缅怀圣人之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他引用了儒家的“忠孝”理念,展现出一种仁者爱人的博大胸襟,洋溢着纯朴的人道主义热忱情怀。这种理念、胸怀和情感,凝结成温暖千家万户、万物生灵的崇高医德,在《大医精诚碑》和《大医习业碑》之中臻于完璧,时至今日仍被现代化的医院奉为行医守则。
  孙思邈对《千金方》书名解释是孙思邈医德之核心。围绕这个医德之核心,他又作了精辟的阐述:
  其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是说身为医生,一定要深入广泛地研究医学原理,好学不倦,对医术精益求精。
  其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是说医生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无论贵贱贫富,身份高低,老少美丑,聪明愚笨,关系亲疏,国家民族,都要心怀怜悯,态度和善,把病人当作亲人。这样做就是“苍生大医”,反之,就是“含灵巨贼”。
  其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的病人,医生“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说医生要不避脏臭,细心观察病情,不能嫌弃疮伤溃烂的病人。
  其四,“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侯,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是说医生治病要严谨认真,诊断精确,药方准确,一丝一毫不得马虎。
  其五,当医生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名声,訾毁诸医,自矜己德”---是说医生要谦虚谨慎,尊重同行医家,不可自吹自擂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其六,“……医人不得持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是说医生不可凭借一技之长以给人治病为名,一心一意经营、谋求金银财物。
  其七,“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玄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孙思邈将儒家“忠恕”观念引入医道,谆谆告诫行医之人不要漠视患者疾苦,小病开出大处方,以珍贵难求之药谋求行医之利,要以宽厚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
  其八,“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是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名医,给人治病专心致志,无任何私心杂念。孙思邈引用了”大慈恻隐”、“普救含灵”这样的佛教术语,说明“大医治病”心肠慈善,对别人的不幸深怀怜悯之情,真心实意普救人类,即佛家普度众生之意。
  在古今中外的医学著作中,用一章的篇幅专写医德,专列一章的内容谈论从医的职业规范,孙思邈是第一人。因此孙思邈是医学伦理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道通天地术通圣,儒中隐逸医中真。孙思邈普照万物的医德,渗透着儒、佛、道等诸家学说的思想精髓,以优良的品质修养展现出中华医学的奇光异彩,精确诠释了苍生大医的人生境界和对生命诉求的庄重承诺。他的药葫芦里装的是天下苍生,他以心血凝结而成的《千金方》是对死神宣战的檄文。他一路蹒跚,走进了五彩缤纷的21世纪,在香烟缭绕,彩霞照耀的陕西药王山升上了神坛,神坛上的孙思邈,贵为“药王”,一派仙家气象,气象万千。晶莹透明的人心把万般景仰塑造成灵性十足的神像,顶礼膜拜,祈祷苍生大医的“神医秘术”和“医道”能繁衍昌盛于天地之间。
  
  7
  
  千金方使万人活,箫鼓年年拜药王
  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怀着与许多人同样浓厚、深沉的情感,在游历药王山时挥笔题诗,其中一首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史篇 第十三集 仙风道骨(下)
独辟蹊径游药王山
践行《大医精诚》做真正的中医
药王孙思邈长寿之迷(视频)-九牧林医家-搜狐博客
地名故事 | 都江堰太平场:见证药王孙思邈最后的传奇
医学漫谈:博大精深的古代中医医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