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厚朴———多用破气少通阳

 
  
 


【性味】味苦,性温,归于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消痰下气,除胀平喘,温中理气。

【药论】厚朴木高三四尺,其叶四季不凋,五六月开细红花,结实如冬青子,生时青色,熟时转红,其内有核。七、八月熟时,甚是甘美。此物皮厚,外皮白而内肉紫,药力亦尽在于此,故取其皮入药。

刘潜江说:“草木能四时不凋者,或得于纯阴,或得于纯阳。如厚朴则所谓纯阳者,故取木皮为用。而气味苦辛,色性亦赤烈也。夫味之苦者,应于花赤皮紫,是味归形也。形色紫赤者,应于气温,是形归气也。苦能下泄,然苦从于温,则不下泄而为温散。若苦从于寒,则直下泄,如枳实是矣。此物虽微苦,苦后觉有微甘,所以直归中土而散结气,可为治伤寒中风根于中土者之确据也。”

张锡纯说:“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故《本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金匮》厚朴麻黄汤,用治咳而脉浮。与橘、夏并用,善除湿满;与姜、术并用,善开寒痰凝结;与硝、黄并用,善通大便燥结;与乌药并用,善治小便因寒白浊。味之辛者属金,又能入肺以治外感咳逆。且金能制木,又能入肝,平肝木之横恣以愈胁下焮疼。其色紫而含有油质,故兼入血分。甄权谓其破宿血,古方治月闭亦有单用之者。诸家多谓其误服能脱元气,独叶香岩谓'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诚为确当之论。”

唐容川说:“同是降气,何以杏仁、葶苈归于肺,而枳壳、厚朴归于脾胃哉?答曰:葶苈、杏仁色白属金,枳壳、厚朴皆木之质,木能疏土,故归脾胃。枳壳木实,味比厚朴稍轻,故理胃气;厚朴木皮,味比枳壳更重,故理脾气。观仲景用枳壳治心下满,用厚朴治腹满,可知枳壳、厚朴轻重之别。”

皆因厚朴与枳实、枳壳功用相似,故前贤常以此二物相提并论。若论理气,大抵枳实、枳壳味苦而辛,厚朴内肉紫而外皮白,其用均是从血走气。至于区别,则厚朴的药力偏于向四周发散垂直体表,利于发汗所以常与麻黄配伍而不能与柴胡同用,而枳实、枳壳的药力偏于直导向下平行体表,利于疏通所以常与柴胡配伍而不能与麻黄同用。

此外,《伤寒论》第19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里面的厚朴、杏仁这一药对的配合值得细说。我们已经知道,《神农本草经》明确地说杏仁有“下气”的功效,故“主咳逆上气”,仲景用厚朴来和它配合,其实是为了给杏仁的“下气”开路,这个组合真是太妙了,因为肺以降为顺,咳喘是肺失肃降的表现,我们治疗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打通下面的道路。所以如果遇到实证的哮喘,我们还得用承气汤一类来为其开路。因大凡慢性哮喘,大多数都具有阳明里实证,这是由于肺气一虚,则与其相表里的大肠就不能很好地通畅,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药物的用量问题,因为尽管众人皆晓气滞腹满要用厚朴,但到底要用多大的量呢?在《伤寒论》里面,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枳实与厚朴组成,但后方厚朴增加六两,枳实增加二枚,大黄量不变。前方以大黄为君药,主治阳明腑实证;后方以厚朴为君药,主治气滞、腹部胀满、便秘。张仲景的用药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只是用厚朴来开气道打头阵,则用二两(30克)就可以了,但如果要用此物为君而主除气滞,疗腹部胀满的话,用至六两(90克)为其最佳药量。所谓“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这里的多用与少用我认为应以二两与六两为界限。但需要注意的是,小承气汤是分两次服用的,所以厚朴的用量就相当于一次只用了一两(15克),而厚朴三物汤则“以利为度”,其用量看起来挺吓人的,但并不是叫你一下子全部吃下去,而是根据病情来确定,六两为其上限的最佳药量,在这个范围内你就分多次服用,直到“以利为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圣张仲景最擅长用此药治疗哮喘和腹胀——厚朴在经方中的绝佳应用!
便秘论【原创】
便秘
第八章便秘
大承气汤治疗急重症验案
老爸痰湿自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