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歌诀详解——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
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
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
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歌诀总括】
当归四逆汤全方药物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组成。如果内有久寒,可加生姜、吴茱萸发表温中,通利经脉。一般不用附子和干姜之类,以免伤及阴血。
【歌诀详解】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营血不足,经脉受寒而致血脉凝滞不利的方剂。本证患者体质有阴阳两虚的特点,阳气、阴血均不足。本身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可致手足厥寒。阴血不足,导致脉道不充。加之感受外寒,寒性收引凝滞,进一步造成血脉不通,不通则痛,而致腰、股、腿、足、肩臂等部位的疼痛,阳虚无力推动血行,阴血不足无以充脉,故脉细欲绝。其舌淡苔白,也为营血不足且又感寒之征。
针对上述病证,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在阳气、阴血之不足又须补之。血脉瘀滞不通而痛还需通之。故本方从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来立法。本方组成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方中桂枝既可针对内在阳气不足而温助阳气,又可针对外寒而温经散寒。当归可养血活血,针对血脉瘀滞、血脉不充这种血虚血滞之证。二药在方中起到温养、温散、温通的作用。
本方还配有细辛增强桂枝的助阳和温散寒邪作用,白芍可与当归协同而益阴养血,并有缓急止痛作用。因有血脉瘀滞,又配通草通利血脉,且其性寒,合桂枝等药,有“去性存用”之意,还可防止桂枝、细辛温燥太过。大枣和甘草益气健脾以养血,甘草能调和诸药。总之,本方体现了温经散寒和养血通脉相结合,针对阳气不足,阴血也不足,又感受外寒,引起血脉凝滞而产生的一系列病证。
【应用点睛】
本方可用于末梢循环障碍、无脉症、小儿麻痹症、雷诺病、坐骨神经痛等,对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肩周炎、冻疮、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生儿硬肿症、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妇女痛经等属于寒凝经脉者也可用本方治疗。但如果是少阴阳虚寒厥之证,不可用本方治疗。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当归三两(12g)桂枝三两(9g),去皮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3g)甘草二两(6g),炙通草二两(6g)大枣二十五枚(8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月艮)。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方解】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因此,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温热暑疫全书》)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附方】
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当归三两(12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6g),炙通草二两(6g)桂枝三两(9g),去皮细辛三两(3g)生姜半斤(12g),切吴茱萸二升(9g)大枣二十五枚(8枚),擘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和中止呕。主治:血虚寒凝,手足厥冷,兼寒邪在胃,呕吐腹痛者。t,
2.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桂枝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4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者。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逆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2.方论选录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卷7:“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营气;以桂枝、细辛之苦,以散寒温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之甘为使,而益其中,补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回复'1' 查询“十四经全部穴位”

回复'2' 查询“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回复'3' 查询“常用中药药性”

回复'4' 查询“常用中药方剂”

回复'5' 查询“ 中医治疗常见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淤通脉当归四逆汤,通畅血脉还调经
当归四逆汤、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
精研经方当归四逆汤
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当归四逆汤临床
《方剂学》学习笔记13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