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立华老中医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病的危重阶段,祖国医学把心衰分见于心悸、喘证、水肿等病名中,而现代医学中华中医行业急重症诊断标准统称为“心衰病”。指以心悸、气短、浮肿、尿少并见的一种病证,或伴有胸闷涩痛、气喘不得卧、唇甲青紫等表现。

笔者跟随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刘立华主任医师学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瘀阻型心衰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5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48~78岁,平均65岁;病程为3个月到16.1年,平均5.6年。对照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41~81岁,平均67岁;病程为3个月到18.3年,平均5.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实用内科学》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心功能分级(NYHA)[1]。慢性心衰的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的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和心绞痛;Ⅱ级:轻度体力活动受限,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Ⅳ级: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可有心衰或心绞痛症状。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心衰病诊断标准[2]。阳虚瘀阻型表现为:心悸、胸闷、心痛、水肿、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重则喘息不能平卧,时有自汗,纳差,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白(腻),脉象细弱或脉涩或结代。

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 1日1次、依拉普利片2.5-5mg1日1次、安体舒通片20mg1日1次等。

对照组:中医辨证治疗心衰病。方选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桂枝15g,炮附片15g,熟地15g,泽泻10g,山药20g,丹皮10g,山茱萸10g,茯苓15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5g,丹参15g等。1日1剂,中火水煎约50分钟,1日3次温服,每次服150mL。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配合桂枝汤(桂枝30g、芍药30g、炙甘草20g、生姜30g、大枣15g,文火水煎约40分钟,取汁2000mL)腿浴。1日1剂,水温约40℃,每次泡20~30分钟,每日早晚腿浴2次。

以上两组均治疗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结果。

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水肿消退,心功能好转2级及以上;有效:患者症状好转,水肿基本消退,心功能好转1级及以上;无效:患者症状无好转,水肿无消退或病情加重。

4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显效14例(43.7%),有效16例(50.0%),无效2例(6.3%),总有效率93.8%;对照组28例,显效5例(17.9),有效19例(67.9%),无效4例(14.3%),总有效率85.7%。两组比较,虽然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5典型病例

张某,女,78岁,冠心病10余年,近3年反复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全心扩大、全心衰、房颤、心功能Ⅳ级。轮椅推入诊室,就诊时仅从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出院3天,不愿住院治疗求诊于中医。患者主要症状为心累、心慌、气促,,夜间不能平卧,近3月均半卧位入睡,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白色粘痰。双下肢中度水肿。平日在家卧床,稍一动则心累气促加重。面色黄白,消瘦,精神差,怕冷,时有自汗,纳差,大小便可。舌质淡紫,稍黯,苔白微腻,脉数、结代。中医诊为心衰病;辨为阳虚瘀阻型。方选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用桂枝15g,炮附片15g,熟地15g,泽泻10g,山药20g,丹皮10g,山茱萸10g,茯苓15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5g,丹参15g等。1日1剂,中火水煎约50分钟,1日3次温服,每次服150mL。另在腿浴仪中放入桂枝汤(桂枝30g,芍药30g,炙甘草20g,生姜30g,大枣15g)煎剂(文火水煎40分钟)2000mL腿浴,温度在40度左右,每次20~30分钟,每日早晚腿浴2次。治疗1周后心累、心慌等症状缓解,可下床大小便。自诉浴足后很舒服,有全身微热感和轻松感。继续如上治疗,3周后患者心衰症状明显好转,水肿基本消退,可下床在家里自由活动。

6体会

《金匮心典》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内病外治就成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阳虚瘀阻型心衰患者常有心悸、胸闷、心痛、水肿、形寒肢冷,重则喘息不能平卧。其原因为心阳不振,不能下温肾水或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液导致水饮凌心,心血不足推动无力出现心血瘀阻。人的腿足有300多处经络及特殊穴位,67个反射区,是人体的一个缩影,故双足被形象的比作人体之根,也有人体第二心脏的美誉。特别是足底的涌泉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肾乃心之母,心肾水火既济,阴阳互补,心阳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化生心血循行全身。用中药口服配合桂枝汤腿浴温暖腿足并不断按摩足部涌泉等穴位,对局部产生一定的刺激,通过经络系统信息传入内脏或至病所,刺激局部而发挥整体效应,达到舒筋活络,化气和阴阳,气血运行通畅,故能提高治疗心衰的疗效。

【参考文献】(略)

文/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余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名方------温阳通脉治痹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吴力
心衰导致水肿,中医怎样辩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真武汤合五苓散 +真武汤合五苓散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研究+《(原创)五苓散合真武汤案》
胸痹(贯心病心功能不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