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

 

 厌学生辅导

作者:老蒋 来源:云舟师苑(临沧市云县教师进修学校) 阅读次数: 1779 发表日期: 2008-11-5 8:45:23

 

 

35.厌学生辅导

 

 

 

如何对待学生厌学

 

 

 

【案例故事】          

从不言弃

 

每天710分我就来到班上组织学生打扫卫生,而学校规定早读的时间是730分。所以,当学生把所管辖区域的卫生搞好以后,我便让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打开,并按类别放在讲台上,然后回座位按要求早读。离学校规定的早读时间还差五分钟,但我们教室却已书声琅琅,其他同学也陆陆续续来到,并安静地把作业放在讲台,然后开始早读。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多么不容易啊!

 

但一把柔弱的声音,把我从陶醉之中惊醒过来。“老师,我忘记了带语文练习卷回来……”他可怜巴巴地说。我低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上一位一直学习成绩差、习惯不好、上课时又爱开小差的小晖(化名)。当我看着他,问他具体如何忘了,是不是把卷丢在家时,他却有意不看我的眼睛,低下头站在我的旁边。

 

这是一个比较贪玩的学生,下课时能玩得忘记时间,但一上课就怎样也提不起精神,总是心不在焉,闷闷不乐的样子。每次堂听,他不是东找找,西寻寻,半天也拿不出本子,就是只会拿着桌上的橡皮、尺子当玩具,不停地摆弄着。每次识字测验,他的卷也常常成了“花脸猫”(我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测,把对方不会读的字用铅笔圈起来)。而在最近两次批改他的作业登记本时,我却发现他总会“漏”记一两项作业,而且漏登记的这些作业往往是家听,或者是认读当天所学的生字,是每天作业中的主要部分,是学生消化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以及为第二天学习做好准备的关键。登记本上没这些作业内容,家长检查作业签名时自然也会疏忽,以为老师没有这些作业。所以,直觉告诉我他在有意不登记这些作业。而且今天从他的眼神中,再一次让我确定了自己的直觉。

 

开始我真的非常生气,认为他真是“朽木不可雕”,但当我静下心来细心想一想时,还是决定先与家长作沟通,把事情了解清楚再下论断。当天放学时,我找来该名学生的家长了解一下其在家的情况。通过沟通了解到,事情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坏。其实小晖(化名)每天一回到家,他妈妈就监督他进行复习、听写,但由于基础差,他做作业的进度非常慢,而且由于握笔姿势不规范,写出来的字总是歪歪斜斜,他妈妈又要求他重做。同时,家长还向我透露:在一次无意中,他跟妈妈说到班上有个同学取笑他笨,写的字又丑。事情终于被弄清楚:小晖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学都学不好,于是自尊心作祟,他开始厌学,故意不登记好作业,编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学习。

 

弄清情况后,我再次陷入了沉思:他成绩上不去,使他产生自卑感。但他成绩不如意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还与他学习方法不对,上课不认真,缺乏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有关。经过这一轮分析,我知道这位学生是可以学好的,并决定不把他有意漏记作业和丢失试卷的事情戳穿,好象当这件事从来都没发生一样,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并鼓励家长多表扬孩子,不要过多的责骂。

 

自此以后,我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前都要进行同桌互检作业登记,检查无误无漏后,要在对方作业登记本上签名,让他没有“漏记”的理由,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我每天都会在课堂上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他,如果他答对了,就在班上大力表扬他。课后,我常常带他到办公室“开小灶”辅导他,还给他讲一些关于做事要有恒心的故事。渐渐地,他学习的态度认真了,写出来的字虽说不算很漂亮,但也看得出他是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的。

 

一个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他再也没有一次漏记作业,欠交作业,丢失作业的情况出现。而且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欣慰的是,他在期中考试取得了76分。由原来每次考试测验都只能拿30-40分,现在一下子进步了几十分。我让他拿着试卷来办公室和我谈心,我跟他分析这张试卷中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并告诉每一道题所取得的高分与他平日专心听课,课后认真复习做作业,不耻下问,努力克服每一个学习上的困难是分不开的。他听着我给他的分析,眼睛一下子红了,他说:“老师,谢谢你上一次没有把我说谎的事情说出来!”“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有意惊讶地问。“不告诉你!”他冲我做了一个鬼脸,然后转身就跑了。望着他远离的背影,我的心甜得像蜜糖一样。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差异,董仲舒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性三品说”。同样,各个学生因其先天遗传素质、个性偏好、后天的努力、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出现显著的差异。可以说这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但生活经验尚浅的他们,当看到父母那焦急的双眸,听着其他同学各式各样的嘲笑……他们却无法释怀,到最后,甚至连自己也无法宽容自己。于是他们开始选择逃避。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他们,抓住问题的关键,对他们谆谆善诱,给机会学生慢慢去改正,我们就能看见“奇迹”!

 

(案例提供者  余春媛)

 

 

 

【分析与建议】

学生厌学不仅使家长痛苦、教师忧虑,它也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案例中的小晖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厌学学生,他学习成绩差、习惯不好、上课时又爱开小差,比较贪玩,一上课就提不起精神。他对学习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经常有意不登记作业、有时也以忘记带练习卷回来为理由,企图逃避或少做作业;被动地应付学习,缺乏学习责任感。

 

小晖是如何由学习不认真转变为认真,考试成绩也一下子进步了几十分了呢?

 

一、余老师做法中值得借鉴之处

 

小晖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既有爱心又具智慧的余老师。余老师既知道小晖的问题所在,也了解他智力正常,知道这位学生是可以学好的,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做法,结果取得了成功。

 

(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学习上连续失败,对学习丧失信心,产生厌烦感;有的是由于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方式简单重复、学习任务过重,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有的是由于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一提起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有的是由于自己受到了其它诱因如网络的影响,开始厌恶学习……小晖学习成绩差、习惯不好,还经常故意少登记作业内容,以达到少做作业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味地批评教育可能很难奏效,甚至还会导致师生冲突对立,因为他完全可能否认自己是故意的,自己确实不知道还有这些作业或自己确实忘记把作业带来,他来个死不认帐,老师也没有办法,结果只会是加剧师生之间的冲突对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地解决这类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针对小晖是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学都学不好,出于保护自尊心,故意不登记好作业,编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逃避学习,于是余老师采取了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前都要进行同桌互检作业登记,检查无误无漏后,要在对方作业登记本上签名,这样就让小晖没有“漏记”的理由,更重要的是逐渐使他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小晖学习成绩差、习惯不好,下课时能玩得忘记时间,但一上课就怎样也提不起精神,爱开小差的情况,余老师每天都会在课堂上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他,如果他答对了,就在班上大力表扬他;课后常常带他到办公室“开小灶”辅导他,还给他讲一些关于做事要有恒心的故事。余老师的这些做法很有针对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抓住关键、“标”“本”兼治。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很多,抓住根本才是取得成效的关键。余老师始终抓住自尊心的保护和培养这个导致小晖厌学的关键元素。小晖由于基础差,做作业的进度非常慢,写出来的字总是歪歪斜斜,妈妈又要求他重做;班上同学取笑他笨,写的字又丑。埃里克森认为,当儿童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时,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为了不致落后于众多的同伴,他必须勤奋地学习,但同时又存在着害怕失败的情绪,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便构成了童年的危机。如果孩子一直很勤奋、很努力,但自己一直认为没有“成功”,那么他很容易导致厌学、弃学。如何才能让小晖继续回到那种勤奋的状态,这就需要让他有成就感。勤奋的人总是会不断地为自己确立一些目标,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当他为了这一目标而专注于某一活动时,就能让他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给人以充实感,就不至于出现厌学。余老师不仅不把他有意漏记作业和丢失试卷的事情戳穿,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而且每天都会在课堂上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他,如果他答对了,就在班上大力表扬他;当小晖考试取得成功后,老师告诉他这与他平日专心听课,课后认真复习做作业,不耻下问,努力克服每一个学习上的困难是分不开的,以此来培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师爱永驻、从不言弃。对待厌学的学生,作为教师关键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当学生有厌学的行为表现时,教师一定不能有情绪化的冲动。有许多教师处理厌学问题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是教师遭遇学生厌学行为时的情绪化处理,一旦教师情绪化处理,不仅对解决厌学于事不补,而且只会为学生厌学再增加一条原因:师生冲突。许多研究认为,师生冲突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与老师吵了一架,老师肯定不喜欢自己,从此也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开始出现厌学或厌学更加严重化。余老师成功的处理至少有两点:当直觉告诉他小晖在有意不登记这些作业时,虽然开始非常生气,认为他真是“朽木不可雕”,但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做情绪化的处理,静下心来细心的想了一想,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许多老师的错误也在于太过于聪明,而此时却需要难得糊涂一点,这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事实证明,余老师静下心来细心的想一想,与家长作沟通是多么的重要啊!

 

余老师很成功地处理了小晖“忘记带语文练习卷回来”的问题,在我看来不仅是出于他的智慧,也是出于他的师爱。如果只是一种智慧性的解决问题,就不会有后来发生在小晖身上的精彩故事。余老师对小晖的爱,具体地化作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看到并鼓励他学习上的进步、帮助他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鼓励家长多表扬孩子不要过多的责骂等,这种不抛弃、不放弃从不言弃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二、余老师还值得进一步考虑的方面

 

余老师很成功地解决了小晖的厌学问题,思索之余,我觉得有些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关注。

 

(一)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案例中也提示“在一次无意中,他跟妈妈说到班上有个同学取笑他笨,写的字又丑。”出于自尊心,他选择了回避,开始厌学,故意不登记好作业,编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学习。既然人际关系与小晖的厌学有关,不知余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本案例没有做交代。本人以为,该问题的解决还是很重要的。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差异也很大,有的学生较孤僻,不善交往,在学校容易寂寞和受欺负,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他经常与同学有冲突,没有与同伴群体交往的需要,也没有形成集体的归属感;或者害怕同学,在学校受人欺负,这些都会持久地影响他学习,即使厌学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也可能会出现反复,所以作为班主任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关注,培养他与小朋友进行交往的能力,改进他对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

 

(二)作业问题。教育不是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而是应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案例从帮助小晖达到全班学生的要求方面做了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案例中的小晖学习成绩是比较差的,是使他符合全班的作业要求还是布置适合他发展的作业,可能是一个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是否需要布置家庭作业也存在一些争论。上海市的课程计划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当然有些地方规定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可否从作业的源头上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事实上,这也不仅仅是作业的问题,正如余老师所认为的那样,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因为作业影响了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得不偿失了。心理学研究认为,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再提出时间要求,只会加剧他的学习困难程度,所以,对他们而言,降低作业要求是有效的策略。如果过高地对一年级学生提出要求,还可能会使他对学校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不利于培养他的学习适应性而出现厌学。

 

(评析  王洪明)

 

 

 

 

留守儿童辅导

作者:老蒋 来源:云舟师苑(临沧市云县教师进修学校) 阅读次数: 917 发表日期: 2008-11-5 8:44:31

 

 

34.留守儿童辅导

 

                       

 

留守儿童――一群需要关爱的孩子

 

                          

 

【案例故事】              

真实地去爱留守学生

 

可怜的孩子

 

200691日,校长告诉我要给我们班新加一名学生,她是和姑姑一起来报名的。通过和姑姑的交谈我得知了她叫吴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妈妈在家带着她和妹妹,爸爸在外地打工。可是妈妈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家,带走了年仅3岁的妹妹,扔下了她不管不顾。无奈之下爸爸只好带着她一起到外地打工。可是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两个人在外生活,只好又把她送回了新洲。

 

不知为什么,我看到吴梦后的第一感觉是可怜,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她重新快乐起来!”虽然她个子比同龄人高,可是她的头却一直那样深深地垂着,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虽然对她一个人独自在家生活有很多的顾虑,我还是决定收下这名学生。并且告诉吴梦如果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老师。她有些不信任地看着我点了点头。

 

失败的号召

 

吴梦刚来到我们班的时候,不爱和别人一起玩,上课也不爱发言,总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我在周会课上把她一个人独自在家的情况告诉了其他的学生,并号召同学们给她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给她带点蔬菜什么的。第二天下午就有热情的同学带了一些菜,可是她怎么也不肯收下,还在日记中写道:“我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靠自己生活!”我看了以后批示道:“同学们不是外人,我们都是你的朋友,朋友的帮助为什么不能够接受呢?” 

 

过了几天,我决定自己带点菜给她。心里很是忐忑不安,生怕她也会拒绝,还好她迟疑了一下后还是在同桌的催促下收下了。当天她还就这件事写了一篇日记。

 

在我的带动下,她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近了,渐渐地也肯和大家一起玩了,脸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等到五月节我再送一盒绿豆糕给她的时候,她很开心地说了声谢谢就收下了。我想在她的心里我们应该都是她的亲人了吧?

 

    可是我发现她在学习上还是不够自信,不敢发言,上课总是低着头。每次提问后我总是耐心地等等她,并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终于她偶尔也会举手了。我知道她缺少的是自信。我不断地在她的日记中肯定她的进步。我告诉同学们,和大家相比,她也许是很辛苦,当同班同学们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她却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做家务,学习,没有大人的催促和监督,可是她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迟到,每天穿得干干净净地来到学校,作业总是比别人写得整洁,学习成绩丝毫也不比别人差……生病了没有人安慰,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忙,可是她通过锻炼拥有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她比我们班上的任何一位同学都更坚强!将来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够独自承受!同学们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她,她低下了头,又抬起了头,那一刻我看到了她心里的高兴和自豪!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吴梦,每节课都抢着举手,生怕老师不找她。

 

上学期结束时,我在班级开展一次“我最喜欢的同学”民意调查活动,结果班上喜欢她的同学超过了半数,这说明她已经和同学们融为了一体,而且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学生。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她的脸上也充满了笑容。

 

吴梦还邀请我在她生日那天到她家去,我一口答应了。这对我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可是在孩子们看来这却极有可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她曾经在日记中这样说“我没有妈妈,所以我就把方老师当作我的妈妈!因为她像妈妈一样地关心着我!”真的是很惭愧,因为我只是尽了班主任的本职,可是孩子们却以一颗颗真心来回报了我微薄的付出!

 

安全问题很重要

 

    从吴梦报名那天起我就一直在向她强调安全,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做饭时要注意液化气和电!幸好她是个挺懂事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强。这不我刚松口气,有一次改到她的日记,差点把我吓死!

 

那天中午她做饭时无意中将电饭煲的插头放到液化气上,结果炒菜时闻到一股焦味,才发现原来是电饭煲的插头给烧焦了!后来洗碗时又不小心把电饭煲的插头弄湿了。晚上回家做饭时,她也没注意插头上有水,直接就插到电源上,结果是火花四射!她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想用锅铲弄又怕传电,后来只好拼命地用手拉电线,总算拉下来了!最后她还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没事,以后我会注意的!

 

我在她的日记中留了言,请她把插头给她的小姑看看,然后确定是修还是换!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因为父母的缘故不得不一人呆在家中,什么事都得自己处理,她能应付得过来吗?最关键的是她的安全由谁来负责?如果那天晚上真不幸出点什么事,这后果由谁来承担?恐怕还没人会发现!她家连电话都没有!我真的很是担心!

 

理解妈妈

 

    然而对吴梦来说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最令她痛苦的是妈妈的离开。有一次我让学生自由写一篇作文,吴梦同学的作文题目是《狠心的妈妈》,她的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妈妈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我11岁那年妈妈就抛弃了我。让我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

 

我特别恨我的妈妈。在我童年里我最恨我妈妈的一件事就是我8岁那年的一天。那天我数学考试考了100分,她高兴地拿回家告诉妈妈,结果妈妈说“考了100分那么高兴干什么?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然后就把她的试卷给撕掉了。”

 

    最后她又写道:“妈妈,我恨您!恨您怎么那么狠心抛弃我?”

 

这件事可以说是吴梦同学的家事,我这做老师的也不应该插手管。可是我也是个母亲,我不能眼看着她的童年就这样在阴影中度过。要怎么跟她开口呢?我想了许久,眼看着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我再也不能等待了,于是我把她找到了办公室。

 

之前我心里最担心的是怕她一提起这事就要哭,让我惊讶的是她从头到尾脸上都带着笑容,看来生活的磨难已经把她锻炼成了一个坚强的人!我小心地斟酌着词句,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我问她妈妈真的撕了100分的试卷吗?她说是。于是我又问她,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是因为她骄傲了。于是我和她说起妈妈从前对她的好,妈妈为了她的学习也经常到学校来问老师,而且妈妈在家时很辛苦地做事,最起码那时候妈妈是爱她的,她是一个好妈妈!吴梦同意地点点头。然后我才说到妈妈离家出走肯定有她不得已的原因,实际上她还是舍不得的。而且就算她做错了,她现在肯定已经后悔了,她一个人带着妹妹在外面生活也很辛苦,我想她肯定会想你的,你想妈妈吗?吴梦又点了点头。于是我又进一步深入地说起,妈妈已经做错了,这件事一定给你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老师看得出来你很不开心,但是你想如果你一直不肯原谅妈妈,心里一直恨她的话,你的心里会好受吗?她摇了摇头。于是我问她,你能不能试着谅解妈妈,不再去恨她,或者忘了她,这样你不就不会再难过了吗?再说,我觉得妈妈离开你了,其实对你也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你看,现在你能独立照顾自己了,如果不是妈妈走了,你会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吗?吴梦笑了。最后她还告诉我,妈妈现在就在安庆,只是不知道在哪,于是我又说,如果有了联系的电话或地址,要试着和妈妈联系,她毕竟曾经是生你养的妈妈啊!吴梦点了点头。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它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在漫长的人生中也许你会经历磨难,也许你会遭遇挫折,但是如果你能换个角度看人生,那么这也未必就是坏事!因为磨难和挫折往往能够让你变得更坚强,它会逼着你去找寻出路,你的人生将因此更精彩!

 

    我多么希望在我的努力下,吴梦同学能早日找回幸福快乐的童年!

 

去年春节前,吴梦的妈妈回来了!我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因为虽然妈妈的离开曾给吴梦带来了很深的伤害,但毕竟是血浓于水,其实吴梦也一直在思念着妈妈。现在她的愿望总算实现了。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可是令我始料未及地是吴梦竟然拒绝喊“妈妈”,一直没有和妈妈说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又找吴梦谈话,在我的多次努力下,她终于解开了心结。现在我经常能从日记里看到吴梦和妈妈、妹妹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我觉得自己也跟着幸福起来!

 

我对真诚的理解

 

在班64名学生有45名是留守学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数字!她们也和吴梦一样,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们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他们也同样的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我会送给他们一张贺卡,和同学们一起唱唱歌,送上温暖的祝福;肚子疼的时候我会送上装满热水的杯子,必要带他们去医院;平时我总是多带几把雨伞放在办公室里,下雨时没有带伞的孩子知道如何在老师的抽屉里找到它们;不管再忙再累,孩子们在日记里反映的问题我总是一一耐心解答,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现在我们班学生们不管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告诉我,因为有困难时老师会和她们一起分担,所以有快乐时她们也乐意和老师一起分享!

 

    面对社会上有些关于留守学生的所作所为,我还想说的是:对留守学生的关爱要落到实处,不能搞形式主义。我个人一直认为我们应该从实际行动上来关心留守学生!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真实的爱,是对他们生活学习有利的帮助,而不是不停地采访和什么书面材料!我想还有很多和吴梦一样的留守孩子们,她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和爱护他们,这件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我愿意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我祝愿所有的留守学生们也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有更多的亲人注视着他们,在关心着他们!

 

(案例提供者  方小燕)

 

 

 

【分析与建议】

一、吴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吴梦作为一个家庭背景比较特殊的留守儿童,有着下列大多数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1.安全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监管的缺失造成了时刻存在安全隐患。据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儿童居多。本案例中的吴梦也是一个人独自居住,虽然她自理能力比较强,但是也出现了做饭时无意中将电饭煲的插头放到液化气上、洗碗时不小心把电饭煲的插头弄湿等危险的情况,吴梦无人同住的状态令人担忧,

 

2.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或接到打工的城市共同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吴梦也是如此,本来是爸爸带着她一起到外地打工、生活在一起的,但爸爸的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两个人在外生活,只好又把她送回了农村。儿童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可以想象吴梦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3.本人性格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经常会出现。这在吴梦身上或多或少有所反映,包括不爱和别人一起玩,上课也不爱发言,总是默默地坐在那里。在学习上也是缺乏自信心,不敢发言,上课总是低着头,在与同学交往中也是不轻易接受同学的帮助,这反映出吴梦性格上的内向、有点孤僻、缺乏自信的特点。

 

4.与家长的沟通问题

 

很多留守儿童是通过电话和父母沟通的,但在这短短的电话交流中,父母通常只是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怎样?学习成绩怎么样?短暂的交流时间里,父母大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以及健康状况,很少涉及到孩子们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困惑、需求、交往和兴趣。同时,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对父母的工作情况又所知甚少。因为长期的分离,在漫长的等待和期盼中,留守儿童和自己的父母在情感上又会出现了一种无形的隔阂,爸爸妈妈对许多的留守儿童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称谓,许多哭着喊着要爸爸妈妈的孩子,在见到自己的父母亲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却变得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吴梦也是如此,她除了爸爸外出打工外,最令她痛苦的是妈妈的离开。妈妈的离家,给吴梦带来了内心的痛苦,她认为11岁那年妈妈就抛弃了她。让她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吴梦感到自己特别恨妈妈,在她的记忆中也是妈妈的不是、对妈妈的怨恨,表达在作文里也是:““妈妈,我恨您!恨您怎么那么狠心抛弃我?”由于和妈妈的心结,所以吴梦在妈妈回来后拒绝喊“妈妈”,不和妈妈说话。

 

 

 

二、班主任值得肯定的做法

 

1.班主任没有把爱只是停留在“可怜”的层次上,而是确立了让留守儿童快乐起来的目标。

 

在刚看到身世特殊的留守儿童吴梦时候,班主任第一感觉是可怜,班主任的敏感和怜悯之心是关爱留守儿童很好的基础,怜悯之心激发了班主任内在的“母性”和“善良的心”,但光有可怜的怜悯之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合适目标的确立和方法的落实,有时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这里,班主任很快把可怜转化为真正的关爱确立在“一定要让她重新快乐起来!”的目标和行为落实上。

 

班主任通过告诉同学们吴梦“也许是很辛苦,当同班同学们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她却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做家务,学习,没有大人的催促和监督,可是她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迟到,每天穿得干干净净地来到学校,作业总是比别人写得整洁,学习成绩丝毫也不比别人差……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比我们班上的任何一位同学都更坚强!”,班主任的积极性的评价和鼓励,让吴梦感受到来自同学们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她,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高兴和自豪,被同学们所认可是吴梦真正的快乐之源,也是班主任目标的达成。

 

2.让吴梦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班主任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充分动员了班级集体的力量,通过号召同学们给吴梦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给她带点蔬菜,班主任自己送绿豆糕等方式让吴梦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呵护和帮助,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所以吴梦从对班主任老师的话有点不信任到最终在日记中真诚地写道“我没有妈妈,所以我就把方老师当作我的妈妈!因为她像妈妈一样地关心着我!”

 

3.努力为吴梦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生存环境

 

班主任从一开始就注意到独立生活的吴梦的安全问题,不仅一再强调和叮嘱,还让吴梦小姑也一起参与照看。吴梦上课时候在学习上也是不够自信,不敢发言,上课总是低着头。每次提问后我总是耐心地等等她,并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这样的鼓励使得吴梦从能偶尔举手,到每节课都抢着举手,生怕老师不找她。从班级开展的“我最喜欢的同学”民意调查活动中,喜欢吴梦的的同学超过了半数,说明吴梦已经和同学们融为了一体,班集体很好地给吴梦提供了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

 

4.有效地利用了日记沟通的方式

 

没有沟通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沟通是班主任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更好的沟通,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是班主任教育学生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很多时候,和青少年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是一个方面,但有时日记可能更符合部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沟通非常好的载体。班主任通过和吴梦日记的沟通,分享吴梦内心真实的情感,了解到吴梦的感受和想法,解答吴梦心理的困惑,肯定吴梦点滴的成绩、促进吴梦不断地进步。日记成为了班主任和吴梦交流的桥梁,很多时候起到了当面交谈无法起到的作用。

 

5.解开了吴梦和妈妈的心结

 

在吴梦和妈妈关系上,班主任没有停留在表面上吴梦怨恨妈妈上,而是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第一步:通过谈话让吴梦回忆妈妈从前对她的好,妈妈为了她的学习也经常到学校来问老师,而且妈妈在家时很辛苦地做事,最起码那时候妈妈是爱她的,她是一个好妈妈!;第二步:让吴梦理解妈妈离家出走肯定有她不得已的原因,实际上她还是舍不得吴梦的;第三步:妈妈的出走也锻炼了吴梦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吴梦今后的生活很有用;第四步:让吴梦尝试和妈妈联系;第五步:让吴梦能开口叫回家的妈妈,真正在内心重新接纳了妈妈。在班主任细致的努力下,吴梦和妈妈、妹妹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如果说妈妈的离开是吴梦内心最大的痛,那么班主任解开了吴梦和妈妈的心结是班主任真诚关爱最大的体现。

 

 

 

三、班主任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做法?

 

本案例中班主任对吴梦的安全问题需要更大的关注。

 

由于留守儿童吴梦是一个人独自居住,特别是留守女童,安全问题更要放在心上,尽管班主任也写道:“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因为父母的缘故不得不一人呆在家中,什么事都得自己处理,她能应付得过来吗?最关键的是她的安全由谁来负责?如果那天晚上真不幸出点什么事,这后果由谁来承担?恐怕还没人会发现!她家连电话都没有!我真的很是担心!”

 

虽然班主任很担心,但还没有看到班主任为这样的担心而采取的有效的措施,诸如建议吴梦和亲戚同住,或积极利用学校资源,能够让吴梦在学校寄宿等。安全的需要是人比较基本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是高于生理需要的第二层次需要,所以需要班主任花力气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叮嘱层面上。

 

进一步说,班主任还可以与当地社区或地政府沟通,建立“托管中心”,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托管中心”类似于功能更加齐全寄宿制机构,由政府主导设立一个“托管中心”,中心内能提供食宿,保证孩子们的身体能健康成长。中心配备心理辅导老师,能为孩子们提供心理关爱,同时指导孩子们如何花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做孩子们的“代理妈妈”。中心还得配备作业辅导老师,能为孩子们提供学习方面的辅导。(案例评析  沈之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感化造就和谐
中国教育连连看
中学生厌学心理面面观
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
“娃厌学,说一进学校就头疼”
这3件事, 才是孩子不爱学习的罪魁祸首! 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家长|兴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