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虾生物学特性考点知识汇总

对虾生物学特性考试题

——没全做对请不要说你真正了解对虾

一、名词解释

1、体长:眼柄基部至尾节尖端距离。

2、血窦:是器官与组织间的空隙,实际上是混合体腔,接收来自器官的血液,属于静脉系

统。

3、肾原细胞:也称足细胞,即为固定的吞噬细胞,具有卵圆形细胞核,细胞扁平状,存在于鳃中隔,鳃轴出血管和入血管以及分支的出鳃血管的内表面。具有分解血液中毒性物质,并转移血液中外界入侵物的作用。

4、X-器官:位于对虾眼柄中,是窦腺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综合激素的功能。X-器官与抑制蜕皮、调节色素细胞、色素迁移、抑制卵巢成熟、调节呼吸等生理功能相关。

5、Y-器官:位于对虾第二触角基部,能够分泌蜕皮激素促进蜕皮过程。

6、后联合器官:对虾食道后神经联合发出两条小神经,各自扩展成瓣状,此二瓣状物即为对

虾后联合器官。后联合器官分泌的色素可使色素细胞中的白色色素及红色色素产生强有力的效应。

7、胸动脉孔:位于第四对和第五对神经节之间,二神经干分离成一孔道,为胸动脉穿过的地方,其位置恰在第三和第四步足之间。

8、胃神经:起源于食道侧神经节。食道侧神经节发出两对神经称为胃神经的背根和腹根。背根和腹根各自在食道前方汇合后始成胃神经。胃神经单支向上延伸,在胃磨前方处形成膨大形成胃神经节;胃神经在胃磨顶部分成两支,延胃磨背侧面向后伸展,其分支分布于食道胃磨肌肉、胃磨壁与肝胰脏,控制前肠食物传送、研磨及过滤,也控制肝胰脏的消化和吸收。9、平衡囊:位于第一触角底节基部中央,眼窝下方。平衡囊内腔具有刚毛与囊内的平衡石接触,具有感知控制身体身体平衡的功能。

10、耗氧率:单位时间内的氧气消耗量。

11、SDA:动物在摄食期间均具有耗氧率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

12、Q10:表示温度每升高10℃所引起的耗氧率的变化率,Q10越大,说明该温度范围内引起的耗氧率变化越大。

13、大颚器:位于对虾大颚的背面,椭圆形实体,苍白至淡黄色;能够分泌合成甲基法尼脂(MF),它是保幼激素(JH)的前体。保幼激素具有调控变态和生殖的作用。

14、饱和储存点:是指蜕皮或孵化后立即给予饵料,到蜕皮周期的某一点,此时幼体积累了足够的能储,允许进入下一个蜕皮周期,而无论此点后有无饵料供应,该点即为饱和储存点。

15、不可恢复点:蜕皮或孵化后就饥饿,到蜕皮周期某一点时即便再给饵料也无法进入下一个蜕皮周期。该点即为不可恢复点。

二、填空题

1、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凡纳滨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种对虾。

2、南美白对虾原产地是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在1988年7月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从夏威夷引入我国。

3、对虾外骨骼在幼虫发育期随外胚层从口道及肛门向体内陷入,覆盖前肠(口腔、食道及

胃膜)与后肠(包括直肠和肛门)的内壁。

4、对虾的外骨骼主要组成成分是几丁蛋白(有机物)和钙(无机物),并还有少量的镁(无

机物)和磷(无机物)。

5、对虾骨骼分为表层和里层。表层又可分为外表层和内表层。外表层成分为脂类,内表层

成分为脂肪蛋白。因此,用Mallory氏法染色,外表层呈蓝灰色,内表层呈玫瑰红色。里层又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与外层之间的分界线是钙结晶层。

6、中国明对虾皮肤由表皮层与真皮层组成,表皮层来源于外胚层,真皮层来源于中胚层;

真皮层实际上是结缔组织层。

7、皮肤腺是由多细胞构成的球状腺体,大量分布于食道及后肠真皮层中,皮肤腺的分泌物

具有润滑体表、缠裹食物和润滑后肠的功能。

8、对虾色素细胞分布于真皮层,细胞体有胞突向四周伸展,胞突分支状;细胞质中含色

素。

9、对虾的肌肉属于横纹肌,由肌纤维组成。中国明对虾肌纤维分为三类:快肌Ⅰ、快肌Ⅱ

和慢肌。快肌Ⅰ收缩快耐疲劳,主要分布于腹部、背面及游泳足。快肌Ⅱ收缩快不耐疲

劳,主要分布于腹部和尾扇。慢肌收缩慢,耐疲劳,分布于步足。

10、中国明对虾食道横切面呈“X”形,内壁的前后左右各形成隆脊。四个脊分别称为唇脊、

口后脊和侧脊。食道脊的存在可及时闭合食道,防止食物倒流。

11、胃磨分为两部分,前部是研磨食物场所称为贲门胃,后部是过滤食物的场所,称为幽门

胃。

12、对虾中肠壁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分为分泌型和吸收型两种细胞。中肠壁向肠腔

内凸出许多褶皱,具有增加消化与吸收面积的作用。

13、肝胰腺核心部位是肝管,肝管壁是由分泌细胞、吸收细胞、纤维细胞、侏儒细胞及原始

细胞等组成。其中含量最少的是侏儒细胞,原始细胞可分化成各种细胞。

14、对虾中肠的蠕动受中肠神经丛的支配而具有节律性,每分钟蠕动3-5次,每次中肠收缩蠕动都配合着肛门的开闭。

15、对虾对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是在肝胰脏中进行的,中肠也有吸收作用。橄榄油-鋨酸(OsO4)检验养料吸收实验证实了中肠具有养料吸收作用,而前肠和后肠没有。

16、对虾的循环系统属于开管型,由心脏、动脉、支血管、血窦、围心腔及血液组成。

17、对虾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成多边形囊状结构。心脏单室具有四对心孔,心孔是血液从围心腔流入心脏的通道,具有瓣膜,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18、对虾心脏的神经分布分为两部分:自主神经系与背神经系。对虾的心搏率受心脏神经节干与背神经系控制。其中背神经系传导中枢神经冲动。

19、动脉是心脏血液流到器官组织的通道。中国明对虾从心脏发出的动脉管有七支分别为中央动脉一支、前侧动脉一对、肝动脉一对、背腹动脉一支和胸动脉一支。

20、对虾的三个主要血窦分别是背血窦、胸部血窦和腹部血窦。其中体积最大的血窦是胸部血窦。

21、正常状态下,中国明对虾血细胞平均量为1万个/mm3左右,对虾的红细胞分为三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小颗粒细胞,其次是透明细胞,最少的是大颗粒细胞。

22、与对虾血细胞形成密切相关的腺体是Y-器官和窦腺。Y-器官具有促进血细胞的有丝分裂功能,窦腺则抑制。

23、中国明对虾共有25对鳃,从形态上分为枝状鳃和肢鳃,其中枝状鳃19对为主要呼吸部位,肢鳃6对,有辅助呼吸功能。

24、创造呼吸水流器官是颚舟片(第二小颚外肢),十足目动物呼吸水流具有周期性逆转现象,这种现象的作用:利于颚舟片休息、利于生理调节、利于清除鳃丝污物。

25、对虾肛门和口有节律的吸水和排水现象。肛门吸水排水是为了伸张肠壁,吸入水作为灌肠剂。口吸水排水是为了将食物从中肠推入后肠。

26、甲壳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触角腺和颚腺。螯虾触角腺是由盲囊、绿腺、排泄管、膀胱及排泄孔等部分组成。

27、甲壳动物尿液的排泄机制与脊椎动物类似,触角腺或颚腺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肾脏,甲壳动物触角腺的盲囊和绿腺类似脊椎动物的肾小球,甲壳动物的排泄管类似于脊椎动物的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28、一般情况下葡萄糖不会出现在甲壳动物尿液中,当血糖含量超过100mg/mL时,就超过了排泄管的吸收能力,葡萄糖就会出现在尿液中。

29、甲壳动物的内分泌腺分为两类:神经分泌腺和器官分泌腺。前者为成丛的神经元特化而成,而后者不是。

30、甲壳动物的神经分泌腺分布于三个区域:眼柄的X-器官和窦腺,位于食道后神经联合处的后联合器官及处于围心腔壁的围心腔器官等。

31、对虾的器官分泌型腺体有Y-器官、促雄性腺、大颚器官及卵巢等。

32、窦腺系统包括X-器官和窦腺。前者有综合激素功能,后者则是储存于释放激素器官。

33、窦腺分泌物作用:抑制蜕皮、调节色素细胞、色素迁移、抑制卵巢成熟、调节呼吸等作用。

34、X-器官位于眼柄,Y器官位于第二触角基部。

35、低等的甲壳动物具有梯形神经系统,较高等的种类合并成链状神经系统,最高等类群则集中成胸神经团。其中对虾属于链状神经系统。

36、链状神经系统分为四部分:脑神经节、围食道神经环、食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链组成。

37、对虾有20个体节,但有19对神经节。

38、十足目感觉器官可分为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热感受器和视觉感受器四类。

39、对虾的复眼由很多个小眼作扇形排列而成,每个小眼都有一整套结构,包括角膜、晶状体、晶状体束、小网膜细胞、基膜及色素等组成。每个小眼角膜的外表面称为小眼面。

40、对虾卵巢位于身体背面,从胸部贲门胃开始向后延伸直到肛门附近。卵巢分为前叶、侧叶和后叶三部分。

41、在卵巢侧叶的第五小叶的卵巢腔,延伸出卵巢之外形成输卵管。输卵管呈乳白色,卵粒淡绿色。雌性生殖孔位于第三步足基部。

42、雌性交接器位于第四和第五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呈圆盘状。基部两侧各一凸起,中央有纵行开口,口内为一囊腔,称为纳精囊。

43、对虾精巢成对,位于心脏下方,紧贴肝胰脏之上;成熟的精巢乳白色,左右两侧各有9个细长叶。

44、对虾的主要消化部位是前肠(胃)。克氏原螯虾消化系统比较特殊,前肠的主要机能是摄食、碎化与过滤食物,并将其转运至中肠。中肠负责消化与吸收。

45、实验证明,对虾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可以起到促进淀粉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由此可推断维生素B具有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46、血淋巴蛋白主要是:血蓝蛋白、载脂蛋白、黏蛋白、卵黄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新鲜血淋巴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呈现特有的蓝色。这是因为血蓝蛋白是血淋巴的主要蛋白,约占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80%以上。

47、耗氧率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甲壳动物代谢水平高低和变化规律,常作为衡量能量消耗的重要生理指标。

48、甲壳动物的Q10值一般在2-3,并有伴随水温升高而减少的趋势。

49、虾蟹类最适盐度称为等渗点,处于该盐度时,不需要进行渗透压调节,呈现出良好的生长和最大能量转换效率。

50、甲壳动物对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3中主要最终产物:氨、尿素和尿酸。蛋白质和氨基酸讲解主要产生氨,核酸降解主要产物是尿酸,尿酸也可以转化为尿素,并最终通过尿循环转化为氨。

51、触角腺和鳃是对虾进行离子调节的器官。

52、第一触鞭是十足目特化的嗅觉器官,中脑的巨大神经纤维丛称为嗅叶。

53、切除对虾眼柄除了可以提早蜕皮外,还可以加快性成熟。

54、X-器官窦腺复合体释放的激素有蜕皮抑制激素(MIH)、性腺抑制激素(GIH)、高血糖激素(GHH)。

55、甲壳动物的鳃上皮分为呼吸型上皮和离子转运型上皮。前者主要进行气体交换和离子扩散,后者主要进行渗透压和离子调节。离子转运的调控主要通过Na+-K+转运酶来完成,其中Na泵大约占总酶活性的70%。

56、对虾的排泄器官是:触角腺和小颚腺。

57、无机盐离子浓度和氨基酸含量等决定了甲壳动物血淋巴渗透压的水平。

58、蜕皮周期内出现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如组织生长、形态变化、旧壳剥离、新壳形成等,这些过程均受内源性因子(神经内分泌、发育期等)和外源性因子(饵料、温度、盐度等)的共同调控和影响。

59、对虾在蜕壳时,老甲壳与新形成的外骨骼之间形成一层膜,称之为蜕皮膜。

60、精荚是十足目具有的特殊结构,成对存在于精囊中。对虾受精前,精荚具有传输和保护精子的双重作用。按其形态可分为柄状(异尾类)、管状(长尾类)、球形或圆形(短尾类)。精荚由精子、精荚基质、精荚壁三部分组成。

61、精荚的再生分为四个阶段:未发育阶段、早起发育阶段、晚期发育阶段、成熟阶段。每阶段持续时间与对虾种类、眼柄是否切除及精荚摘除方式有关。一般中国明对虾交配后精荚再生时间为3天,但部分雄虾交配次日就可生成新精荚。雄性斑节对虾精荚再生为7-11天。

62、精荚和精子质量评价指标:精荚重量和外观、精子总数、活精子百分含量;畸形精子百分含量。

63、形态学上,凡纳滨对虾成熟的卵巢呈橘红色,其它对虾呈灰绿色。

64、对虾卵黄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内源性卵黄和外源性卵黄。卵母细胞内合成的卵黄称为初级卵黄发生,把胞饮形成卵黄物质的过程称为次级卵黄发生。来自胞饮的卵黄物质被认为是卵黄原蛋白(Vg)。Vg在肝胰脏、脂肪组织和卵巢上均可合成。

65、虾类免疫器官包括:甲壳、鳃、血窦、淋巴器官、血细胞。其中淋巴器官是主要免疫器官,位于肝胰腺前方,半透明对称囊状结构,由被膜和实质两部分组成。对虾体长2cm开始出现淋巴微血管,4cm左右淋巴微血管中有小管产生。淋巴器官中的小管是实质部分,淋巴细胞在这里发生和增殖,也是淋巴细胞的聚集处,从切片中可以看出。

66、对虾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体液免疫包括:血淋巴溶菌作用、凝集作用、酶类溶解作用等。细胞免疫包括:血细胞吞噬、杀灭和排除作用。

67、凝集素在对虾免疫防御过程中的三种功能:清除杂物、参与识别-防御机制和促进血淋巴细胞活化。

68、溶血素是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其作用可能类似于脊椎动物的补体系统,可溶解破坏异物细胞,参与调理作用,并与体液免疫及酚氧化酶激活系统有关。

69、溶酶体是一种碱性蛋白,主要杀灭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机理是它能够破坏溶解细菌胞壁中的肽聚糖成分,从而使细胞破碎崩解。

三、选择题

1、与对虾体色变化相关的腺体为(B)

A、触角腺B、窦腺C、D、

解析:对虾体色变化受窦腺及后联合器官等神经分泌器官的分泌物控制,如窦腺分泌的A-物质能使红色色素颗粒集中;后联合器官分泌激素的A’-物质能使白色色素颗粒和红色色素颗粒集中,B-物质能使红色色素颗粒扩散。

2、下列关于对虾胃神经说法错误的是(C)

A、起源于食道侧神经节B、控制前肠食物传送、研磨及过滤

C、控制后肠蠕动D、控制肝胰脏的消化与吸收

3、对大多数甲壳动物来说,耗氧率随着盐度升高而(B)

A、升高B、降低

C、不变D、上下波动

4、对虾产的卵属于(A)

A、沉性卵B、浮性卵

C、漂浮性卵D、粘性卵

四、判断题

1、对虾的色素细胞具有三类合胞型色素细胞,即红、黄双色,红、黄、蓝三色,红、黄、蓝、白四色。(√)

2、中国明对虾的食道不含几丁质层。(×)

3、对虾心脏由心外膜、心肌层和内皮层组成,血液与内皮层接触。(×)

解析:对虾心脏不具有内皮层,血液直接与心肌层接触。

4、对虾心外膜是由单层单核结缔组织细胞组成的。(×)

5、对虾心肌是多核合胞体,属于横纹肌,具有明带(I带)和暗带(M带)相间排列的横

纹。(√)

6、对虾心搏率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心搏率与动物大小成反比。(×)

7、额心是多数十足目动物中央动脉末端膨大加厚形成,用以加强脑神经及复眼的血液供应,

对虾类动物也具有额心。(×)

8、对虾的眼动脉、大颚动脉、胃动脉及肝外动脉均是体侧动脉的分支。胸动脉是背腹动脉

的分支。(√)

9、对虾围心腔不具备收缩能力。(×)

10、对虾所有的静脉血都汇集于胸部血窦,然后从入鳃血管进入鳃进行气体交换。

解析:腹上血窦除外,腹上血窦有通道进入围心腔。

11、对虾的血液中运输氧的蛋白为血蓝蛋白,由Cu2+和1个约200个以上氨基酸的肽链结合而成,是一种含铜的呼吸色素,能与氧结合和分离来运送氧气,和氧结合后是淡蓝色的,而脱氧后是无色。(√)

12、对虾血清素是一种糖蛋白,溶于血浆中。它来源于造血器官内的基细胞,其产生步骤为基细胞演化成血清素细胞,血清素细胞分泌血清素。(√)

13、甲壳动物排泄器官主要是触角腺和颚腺,皮肤、鳃、肝脏也有排泄功能。此外,对虾蜕皮也是一种排泄功能。(√)

14、淡水虾类排泄管较为发达,海水虾类排泄管较退化。(√)

15、对虾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组成,内分泌腺具有分泌管,将分泌物释放进入血液,起到调节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作用。(×)

解析:甲壳动物的分泌腺特点是不具备分泌管。

16、对虾Y-器官属于器官分泌型腺体,X-器官属于神经分泌型腺体。(√)

17、甲壳动物能综合胆固醇转化为甾族化合物即蜕皮激素,并由Y-器官分泌。(×)

18、大颚器官属于二细胞型结构,Y-器官属于单一细胞型。(√)

19、中国明对虾的促雄性腺为半圆形柱状构造,从射精管上端起前行,紧贴于精荚囊的透明囊外侧。促雄性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蛋白质。(√)

20、对虾类既有促雄性腺,也有促雌性腺。(×)

解析:雌性软甲动物促雄腺不发育,故没有促雄激素的干扰而使得生殖腺发育成卵巢,这是在无促雄激素干扰下自动分化的结果。

21、促雄性腺具有控制精巢发育和维持雄性第二特征的功能。雄虾摘掉促雄性腺,导致精巢退化,第二雄性特征消失,精巢内出现卵原细胞。若在雌虾体内移植促雄性腺,则出现第二雄性特征,卵巢逐渐转化为精巢,雄性行为也会出现。(√)

22、对虾小颗粒细胞数量最多,具有吞噬及伤口修复等功能。大颗粒细胞具有启动凝血功能,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血小板。无颗粒细胞被视为前两种细胞的初级发育阶段,吞噬作用最强。(√)

23、罗氏沼虾血淋巴中3类细胞的比例依次为: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

24、血蓝蛋白是由多肽组成的六聚体或十二聚体,具有运输氧的能力,但与高等动物相比,对氧的亲和力差,载氧量差,鳃和心脏中氧的高水平释放补偿了血淋巴的载氧功能。(√)

25、对虾体内的自由氨基酸均来源于食物。(×)

解析:部分自由氨基酸来源于血淋巴的分解。

26、尿素极易溶于水,尿酸则难溶于水。因此尿素可通过鳃排出体外,尿酸可通过肠以存储和排泄的方式排出。(√)

27、夜行的甲壳动物一般都具有日节律和潮汐节律。(√)

28、对虾的体色变化受神经激素控制。(√)

解析:对虾的后联结器官功能是释放神经激素,调控甲壳动物体色变化。

29、蜕皮前,原有的外骨骼部分被吸收,用于构建新上表皮和外表皮,并且吸收水分用于增加身体的体积,血液体积也增加,蜕皮本身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能量,而蜕皮又需要合成内表皮并矿化表皮层。(√)

30、Y-器官是甲壳动物的蜕皮腺,若摘除Y-器官,则会使动物一只处于蜕皮间期。若将Y-器官分泌物与昆虫的胸腺提取物作用相同,不论注射Y-器官分泌物还是胸腺提取物,都能促进对虾脱壳。(√)

31、对虾的蜕皮一定引起对虾生长。(×)

解析:蜕皮只为对虾的生长提供机会。充足的饵料供应和优良的营养条件才能促进对虾的蜕皮生长。蜕皮与生长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是正相关的。

32、盐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对虾的蜕皮和生长,罗氏沼虾在低盐度下蜕皮周期短,生长快;凡纳滨对虾在低盐度下生长快,高盐度抑制其生长。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降低其盐度促进其蜕皮与生长。(√)

33、盐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可以引起对虾蜕皮,但如果波动范围过大则抑制对虾蜕皮。雨后的池塘常常漂浮大量对虾的壳,因此很多人认为是盐度突然降低加快了对虾的蜕皮。

34、虾蟹等十足目精子没有鞭毛,不能运动,保存困难,因此其精子质量好坏及活力判断缺少可靠的依据。(√)

35、精荚是一种细胞结构,其形成与蜕皮周期无关。(×)

解析:精荚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由输精管上皮细胞分泌物包被精子团形成。精荚形成与蜕皮周期有关,蜕皮间期精荚在输精管末端逐渐形成,夜间蜕皮时移到精囊。

36、对虾的精子发生的同步非连续的、从精巢中一次性排出。(×)

解析:对虾精子的发生是连续非同步的,可多次在精巢中排出。精巢中精子产生量远远多于形成一对精荚所需要的精子。雄虾具有多次交配能力,对虾的精荚可再生。

37、睾酮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精子数目和精荚质量,同时降低异常精子数,而孕酮没有此效果。(√)

38、小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为碱性,大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呈酸性。(√)

39、日本对虾属于封闭型纳精囊,在蜕皮不久甲壳尚软时交配。交配时,雌虾与雄虾平行抱对,交配时间在10min作用。凡纳滨对虾为开放型纳精囊,通常交配发生在傍晚6点。交配时间仅为2-3min。(√)

40、对虾的免疫系统中,甲壳的阻挡作用为第一道防线,血淋巴的过滤作用为第二道防线,最后血细胞、血清免疫因子联合作用杀灭病原属于第三道防线。(√)

41、无论对虾甲壳的机械损伤、病原的吸附作用还是体内感染都可刺激对虾提前蜕皮。(√)

42、淋巴器官是专门的过滤杀菌器官,鳃和血窦靠其较大容量来储存异物。(√)

43、异物被滤如淋巴器官的小管内,淋巴细胞进入管腔内进行吞噬和杀菌作用,吞噬后的残余物通过淋巴管被排入肝胰腺,肝胰腺分泌消化酶类进行讲解作用。肝胰腺是对虾最大和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器官。(√)

44、凝集素是对虾体内具有识别功能的免疫因子,作用类似于脊椎动物的抗体,其实质是一类糖蛋白,具有结构特异性和异物结合位点的特异性,对热不稳定,其活性需要钙离子激活。(√)

45、濒死的中国对虾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力高于正常虾,而中国对虾注射大肠杆菌、弧菌或酵母聚糖后,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活力迅速降低。(√)

46、对虾血淋巴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后,会产生呼吸爆发现象,释放有毒的活性氧,包括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和单线态氧等产物,具有强有力的杀菌作用。透明细胞是产生细胞毒活性氧的场所,小颗粒和大颗粒细胞不产生活性氧。

47、对虾素是一类抗微生物多肽,血淋巴是对虾素产生的场所,抗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机制是在菌膜上形成孔洞从而使菌膜裂解。抗真菌是通过抑制丝状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实现。(√)

五、问答题

1、论述对虾甲壳及表皮创伤修复过程。

答:当对虾外骨骼及皮肤创伤形成裂口时,血细胞会在伤口处密集。由于血液中的苯酚氧化

物与酪氨酸反应生成黑色素,因此会在伤口处形成一层黑膜。然后周围表皮细胞移入膜

下形成新的表皮层,新表皮层富含血细胞、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新表皮细胞从扁平形

态逐渐变为柱状上皮;之后由新表皮分泌的几丁质层,当黑膜及血痂脱落后,创伤修复

完毕。

2、概述甲壳动物血细胞生理机能。

答:①动物创伤时参与并诱发血液凝聚。

②吞噬侵入体内异物及自体损伤和退化的血细胞残体。

③合成、储藏及运送碳水化合物。

④调节血糖平衡。

⑤参与脂肪运输。

⑥血细胞自身有自由氨基酸池,可调节细胞内离子浓度。

⑦合成蛋白质。

⑧分解糖原。

⑨参与合成血清蛋白。

3、请画出中国明对虾血液循环模式图。

4、概述血液在鳃内流通途径。

答:入鳃血管→次级入鳃血管→三级入鳃血管→鳃丝(气体交换)→三级出鳃血管→次级出鳃血管→鳃围心腔血道→围心腔。

5、论述淡水鱼类、海水鱼类及海水甲壳类在排泄方式上的不同。

①淡水鱼类体液盐分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要高。按照渗透原理,体外水分将不断通过半渗透性的鳃和口腔黏膜进入体内。淡水鱼类是通过两方面进行调节的:一是肾脏方面排出多余的水分,因此淡水鱼肾小管发达,排尿量也比较多。另一方面肾小管上有一种吸盐细胞,使通过肾小管的过滤液中大部分盐被重新吸收回来,同时淡水鱼的鳃上有特化的氯细胞(又称吸盐细胞),可以从水中吸收氯离子,还有从食物中也能补充一些盐分。(排水吸盐)

②海水硬骨鱼类体液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低,按照渗透原理,其体内水分将不断从鳃和体表流出。海水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方式也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是通过各种途径补充渗透过程中损失的水分,除在食物中获得水分外还要大量吞海水。同时排尿少,肾小体数目减少;另一方面鳃上有特殊泌盐细胞,吞下的海水在肠壁渗入血液后,水分大多被截留,多余的盐分由泌盐细胞排出体外,使身体维持正常渗透压。(喝水排盐)

③海水软骨鱼类的渗透调节则是另一种不同形式。它们血液中所含盐分只稍高于海产硬骨鱼类,但它们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尿素(2%-2.5%),其体液浓度稍高于海水,属高渗性溶液,一般不会流失太多水分。其渗透压调节是依靠尿素来保持水分的动态平衡。

④海洋生活的甲壳动物,尿液与血液渗透压接近,具有相近相等的冰点沉降,同时液体与环境介质的渗透压液相近,因而海洋种类的产尿量较少。

6、请画出中国明对虾神经系统主要结构,包括各神经节及神经环,并加以标注。

7、什么是联立像?什么是重叠像?成像方式的变化与中国明对虾发育过程有什么关联?

答:在明适应状态下,每个小眼仅能接受物体上的一个点的光线,感觉到物体上的一个点,许多小眼感觉的像点联合在一起成为物体总像,这种成像称之为联立像。在暗适应条件下,物体上某一点光线可同时进入复眼中相邻的若干小眼,由于远端色素的折射作用,使接受斜行光的小眼将光线折射集中于一个接收垂直光的感光束上,各小点接收物体光点相重叠,形成重叠像。

中国明对虾幼虫期,生活于海水表层,光线充足,因此幼虫期的中国明对虾具有的是标准的联立像眼。成体的中国明对虾常营底栖生活,环境光线弱,重叠像眼与之生活相适应。

8、为什么用剪除眼柄的方法引起早蜕皮?

答:对虾眼柄上有窦腺,窦腺分泌一种蜕皮抑制激素(MIH),能防止动物蜕皮。一旦剪除眼柄,甲壳动物血液中蜕皮激素迅速升高,导致动物提前蜕皮。

9、请描述对虾蜕壳过程。

答:对虾的蜕壳发生在晚上。在蜕皮前,敲动腹足同时保持相对静止,快速举起腹部和头胸部前端,并进行短距离跳跃,这些运动的频率增加,有助于外骨骼的松动。在快要蜕皮时,整个动物肌肉处于活动状态,腹部进行屈伸,头胸部明显膨大,且老的腹部外骨骼软而柔韧。蜕皮之后强烈的抽动以及游泳行为将使新蜕皮的动物脱离旧甲壳。旧甲壳脱掉后,新蜕皮的虾在池底安静不动。

10、论述对虾精荚和精子质量的评价方法。

答:①形态观察法(最常用)。畸形精子表现为主体部畸形,棘突弯曲或缺少,畸形精子不具备正常受精能力。健康的精荚是白色,具有正常形态。早期退化精荚由黑色素沉着、前末端变黑;中期退化的精荚黑褐色,严重退化的精荚完全变黑,糜烂。精荚结构的变化也可影响精荚粘度,进而影响受精率。

②生物染色法:采用台盼蓝和吖啶橙最为生物染色剂。用台盼蓝染色时,活精子不被染色,死精子膜间隙变大变为蓝色;吖啶橙用来评价核膜完整性,具有完整核膜的精子呈淡绿色,活力弱的精子呈黄色和橙色,死精子呈黑色。该方法为粗略估计精子活力方法,应与观察法共同使用。

③卵水诱导反应:白对虾精子在卵水中出现顶体反应。

④生化成分分析法:主要测定K+ATP酶和Mg2+ATP酶活力。此外精子在生殖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是一个无氧糖酵解过程。可依据糖含量的变化判断精子所处部位及发育状况。

⑤低渗外吐:在低渗溶液中评价精子膜完整性。

11、论述影响精子和精荚质量的因素。

答:对虾养殖中量大难题:生殖管道退化综合症和生殖系统色素沉着。生殖管道退化可导致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精子量增加,生殖管道及精荚黑化。引起质量下降的原因:中间差异、多次排出精荚、电刺激排精荚、细菌感染、营养因素和温度等多种因素单一或协同的结果。

影响生殖质量的因素:①外源激素及内分泌:注射17α-甲基睾酮能提高精荚质量,可能是药理作用提高了精子发生和精荚合成机制。另外切除眼柄,去掉了限制因素可加快蜕皮后新精荚的转移。②温度:温度低时对虾发育缓慢,虾的规格小,在性腺产生精子时,输卵管可能没有同步成熟,畸形精子百分率较高;温度过高时,畸形精子量也会增加。③营养物质:雄性亲虾与雌性亲虾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可能存在差异。

12、解释对虾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答: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是虾类重要的识别与防御系统。是一种与脊椎动物补体系统类似的酶级联系统。该系统中的因子以非活化状态存在于血淋巴细胞的颗粒中。对异物入侵发生免疫反应的关键是对异物的初始识别,在高等动物中,此初始识别过程由抗体T淋巴细胞和补体系统完成,而对于虾类而言,由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组成的类补体途径充当了该角色。极微量的微生物多糖和胰蛋白就可激活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甲壳动物的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是由丝氨酸蛋白酶和其它因子组成的一个复杂的酶级联系统。当微生物入侵后,丝氨酸蛋白酶随后又激活酚氧化酶原,将其转化为活性的酚氧化酶,它能自发形成黑色素。黑色素及其中间代谢产物是高活性的化合物,可通过抑制胞外产物和几丁质而影响微生物生长。

各种运输氧的蛋白汇总:

最常见的血红蛋白是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位于红细胞内部,红细胞显红色就是因为有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血蓝蛋白位于血清内,由Cu2+和1个约200个以上氨基酸的肽链结合而成,是一种含铜的呼吸色素,也能与氧结合和分离来运送氧气,和氧结合后是淡蓝色的,而脱氧后是无色或者白的。这就是在贝类或昆虫、虾蟹中从未见流鲜红的血的原因。它们是有血的,是血蓝蛋白,而且并不包在血细胞内,而是悬浮在血液中,运送氧的能力也就差些了。

另外还有血绿蛋白,如多毛虫(如帚毛虫科、绿血虫科)的血液中含有血绿蛋白,钙蛋白也含有铁离子,化学性质与血红蛋白相似,氧合时呈红色,而非氧和状态下却呈绿色;另外,像星虫、多毛虫纲的长沙蚕属及腕足动物中的血液中也有一种含铁的蛋白叫血褐蛋白,该蛋白不含卟啉结构,氧和状态下显紫红色,而非氧和状态下为褐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虾为什么要蜕壳?出现“老头虾”长不大怎么办?这篇好文让你的虾“脱胎换骨”
对虾外壳:角质层与蜕壳周期
南美白对虾黑鳃黄鳃怎么防治?
纤毛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对虾生物学及养殖关键技术(1)
虾(shrimp)和对虾(prawn)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