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冬季五脏补泻之道和五经推拿法


▌导读:最能体现中医学本质的就是五脏的概念,这也是整个中医体系的一个基础。五脏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在心智未齐、对身体的运用不如成年人那么自如的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人的健康就像一架跷跷板,很少有绝对静止、绝对平衡的状态,更多的时候是处于左右摇摆之中。这时,我们就需要进行积极的调整。广东中医药大学刘友章教授指出,如果跷跷板向左倾斜,我们可能需要补一点,而向右倾斜时就要泄一点,以促进人体趋向绝对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补可养生,“泄”亦养生。只是,两者皆不可过,补多了,泄多了,超过健康的范围,就会生病。

关于人体,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强或弱,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很多不了解中医学的朋友就认为,推推手指怎么可能治病,他们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中医的学问博大精深,是一个宇宙范畴的事情,不是说理解就能理解的。你必须潜下心来才能悟透,实在悟不透的话就只管照着做就行了,不要怀疑,它的疗效已经经过几千年的验证了,不会有错。



最能体现中医学本质的就是五脏的概念,这也是整个中医体系的一个基础。五脏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在心智未齐、对身体的运用不如成年人那么自如的
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就拿五脏之首的心来说,西医理论里要是说,当然就只说的是人的心脏了。但是中医说的就不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一个心脏,还要扩展理解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心是一身之主宰,不光负责血液运行,还负责神智。


从心开始,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如果老是一惊一乍,表现得心神不安,属心虚;
▌无缘无故就流眼泪,属心热;身体瘦弱,坐着不动都会经常出虚汗,属心虚。
▌身体上总容易有原因不明的红肿现象,属心热。


以上各病,都应从心治,推心经(就是推中指面),对以上的症状都能有很好的疗效。这些推拿的具体手法和要注意的穴位,我在后面还会详细地教给大家,在这里先大致提一下。


脾负责身体元气。气又干涉到汗液,气弱的话,晚上睡觉就会盗汗,还会显得很消瘦。


老喜欢自己坐在那里皱着小眉头想事情,能有什么可愁的呢?其实,那是因为脾有问题,内分泌不稳定,从而影响到了情绪和思维。脾有问题,当然就要推脾经。


肺负责声音,说话没底气,声音很弱,这就说明肺虚。
发不出声或者嗓音经常忽然变得嘶哑,这表示肺内有痰。
肺还负责皮肤,要是整天抓来抓去,浑身无故地发痒,那表示肺燥。
另外皮肤缺少润泽也是肺虚的表现之一。


出现了以上的症状,都应从肺治,推肺经,就是无名指面。


肝负责血气,肝虚的
容易盗汗和抽筋。推肝经,就是食指面。


肾负责骨、齿、耳,以上器官或部位有病都应从肾治。推肾经,就是小指面。


五脏在人体内究竟是怎么发生联系的呢?那就要结合五行来说了。大家都知道,金、木、水、火、土为五行,万物以土为母,体现在人体的医理上也是这样。


中医学上有这样的说法:脾属土,脾土就像一位母亲一样无私地给全身输送各种营养,脾胃消化食物,转化成能量,人才能生存。把五行相生的道理套用到五脏的关系上,有脾土而后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


有生亦必有克,没有克的话,各个脏腑之间没了制约,都想坐头把交椅,那就成为无政府状态,肌体就不能正常工作了。所以,根据五行相克的道理,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克的就是强者,被克的就相对处于弱势,这就是五脏相克的顺序。


如果不明白五脏生克的道理,运用推拿法的时候就会搞不清楚补和泻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牢牢地记住这个就行了:实症就泻它的子,虚症就补它的母。何为?何为?例如:脾土生肺金,即脾为母,肺为子。有了这个总方针,具体的手法做起来就更简单明了:所谓就是向手掌方向直推,就是按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五个小小手指,这么轻轻摸上一摸,就能产生匪夷所思的巨大力量,顽固病魔便都俯首称臣,落荒而逃。


一些人自己不懂中医的历史渊源和基础理论,就想当然地硬说中医不科学,甚至歧视中医,他们又哪里懂得这摸一摸手指头,其实是在把体内紊乱的五脏调理到平衡水平从而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

不懂这个中医学里最基本的道理,是永远也理解不了推拿这门中国传统绝学的。


大家
对五经的位置都不甚清楚,这里再说明下,五经是在指头末节,末节是哪里呢?就是长螺纹的那节,离手掌最远的那节,叫远节指骨,即第三节,而离我们最近的叫第一节,近节指骨,注意不要搞反了。


还有五经里,脾经和肾经,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都是宜补不宜清的而且都有两种补法旋推和直推。记住本要攒起来,不可清哦~


其他三经,肺经可补可清,肝经和心经,多清法~如若补肝经,可以补肾经,这样肾水生肝木,间接补好;补心经可以补脾经代之,补子脾土等于补脾土的母--心经,母虚补其子。


推脾经、推肝经、推心经、推肺经、推肾经统称为推五经,专治五脏病变。根据脏腑虚实灵活运用补、清之法。肝、心经一般宜清不宜补,脾、肾经一般多用补法。



▌一、脾经。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亦称脾土。

操作: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在拇指正面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廋、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证。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所致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证。

脾胃虚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体装邪甚者方可用清法。

▌二、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亦称肝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应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常与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推六腑合用。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须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滋肾养肝法,以防动肝火。

▌三、心经。

位置: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应用:清心经能清热推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魂、面赤口疮、小便赤短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

本穴宜用清法,不易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证,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四、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应用: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及咳嗽气喘、虚寒怕冷等肺经虚寒证。

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五、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旋推或由指根向指尖(注意和其他四经方向反向)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应用: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

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蘊热所致小便赤涩等证。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须用清法时,亦多用清小肠代之。

金华佗,你的移动中医馆。欢迎关注【金华佗中医助手(微信号:jinhuatuo)更多有趣的中医咨讯尽在金华佗中医助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肝、脾、肺、肾出现亏虚,中医五脏补法细说
刘开运老中医五经推拿经验
清痰在肺,粘痰在脾,顽痰在肝肾!中医教你祛痰清五脏!
中医:无色养五脏
激怒疗法的临床应用(转)
哪种糖尿病适合中医疗法?华佗延寿酒推荐这五种,值得一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