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背后的真功夫

大家到中药房抓药,看到一个个药斗里装着的各种中药材,或是片或是块,或是段或是粉;有时同一种药材,还有不同的区分,如:甘草、炙甘草;白术、炒白术;山楂、焦山楂等。这些中药已经不是最初的“本来面目”。中药必须经过加工之后才能入药,这也是中医用药的鲜明特点之一。中药的加工用专业的称谓就叫“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是中国中医药独特的瑰宝。


'

中药炮制的技术很多,通常分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5大类。


'


修制


       

      将中药材经过纯净、粉碎、切制等工序,为便于贮藏、调剂、制剂等。


清除杂质


       通过挑、筛、簸、洗等方法,去除泥土和杂质,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物纯净。如五灵脂、乳香等挑选去木屑、泥沙;石苇、枇杷叶刷去绒毛;厚朴、肉桂刮去粗皮;莲子去心;山茱萸去核;党参去芦头等。


饮片切制


        根据医疗需要,将药材切制成片、丝、段、块等规格,以利于干燥、贮藏、称量、调剂。比如槟榔宜切薄片,桑白皮宜切丝,白茅根宜切断,葛根宜切块等。



粉碎处理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达到制剂和其他炮制要求。如石决明、珍珠母捣碎便于煎煮;琥珀研磨便于吞服;牛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便于制剂或服用。



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其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材、调整药性。常用的水飞、漂法、泡法、洗法、淋法等。


润法


       又叫闷法,根据药材质地软硬及加工时候的气温、工具不同,采用淋、洗、浸、晾、盖、伏、露、复等多种办法,使水或其他液体辅料缓缓渗入药材组织内部,至内外的湿度均匀,便于切制。如淋润荆芥,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



漂法


           把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换水以漂去药物的盐分、腥味及毒性成分,便于制剂和服用。譬如水漂昆布、海藻去盐分,水漂紫河车去腥味等。


水飞法


        将一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而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称为水飞法。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研磨中粉末飞扬损失。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



火制


       

       将药材直接或间接用火加热,根据加热温度和时间要求不同,火制有炒、灸、煅、煨四种方法。


炒法


        将药物置于锅中加热,不时翻动,炒至一定火候取出,根据火候大小和时间将药材炒黄、炒焦、炒碳或加辅料炒等。



1炒黄

     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炒白扁豆等,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材固有的气味为度。

2炒焦

     譬如焦山楂等,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


3炒炭

     例如地榆炭、艾叶炭等,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黄,内部焦黄为度。

       这些工序,其目的不但易于加工粉碎,而且和缓药性,种子类的药物炒后更容易煎煮出其有效成分。炒碳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及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作用。

     有些药材用土、麸皮、米炒等,既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又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



炙法


       通过加入一定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从而改变药物性味、功效,并达到解毒、矫臭、矫味的作用,更好发挥疗效。比如酒、醋、盐水、姜汁、蜜等都是常用的辅料。




1酒炙

      对药材加一定量的酒拌炒,可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以清上焦实热,并增强活血怯瘀作用。

2醋炙

       加一定量米醋拌炒的药材,目的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并降低药材毒副作用,还可矫臭矫味。如醋制柴胡、香附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醋制五灵脂可矫腥臭气,引药入肝,增强化瘀止血作用。


3盐炙

      加入一定盐水拌炒的炮制方法,其目的引药下行入肾或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生用知母清热泻火较强,盐灸后入肾滋阴降火。

4姜炙

      用姜汁拌炒,可以达到温胃止呕作用,缓和药性。譬如姜汁灸竹茹可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姜汁炒厚朴可以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

5蜜炙

      加入蜂蜜拌炒的炮制方法,既可增强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譬如蜜灸紫菀、蜜灸款冬花。



煅法


      将药物用高温(300~700°C)直接或间接煅烧,来改变药物原有性状,使药物地质酥脆,易于粉碎和煎煮,譬如直接煅烧的龙骨,间接煅烧的血余炭。


煨法


          将药材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热火灰中加热至面或纸焦黑为度,或将药材置于加热的麦麸中炮制,目的是去除药材中部分挥发性刺激性成分,来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例如肉豆蔻含大量油质,有滑肠作用,且有刺激性,煨制后降低了油质,减少刺激性,增强涩肠止泻作用。



水火共制


       

        既要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又要用火,共同加工的一类炮制方法。包括蒸、煮、烊、淬等方法。


蒸法


       是将药物或加辅料药物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减少副作用,保持药效,利于贮存,便于切片。譬如生地黄清热凉血,熟地黄滋阴养血。生黄芩清热泻火,酒蒸制后可缓和黄芩的苦寒,防止伤脾阳之气,还可入上焦清肺热。



煮法


      用清水或液态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目的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药性。例如芫花醋煮后,降低毒性;远志用甘草水煮可增强安神益智之功。



       (全称蒸煮燀法,既用水又用火,多用于一些具有滋补作用或有毒副作用药物的炮制,制后可以使其滋补作用增强,毒副作用降低)将药物置于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炮制方法,譬如苦杏仁燀去皮,扁豆分取扁豆衣和扁豆仁。



煅淬


        将药物直接煅烧至红透,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聚然冷却的炮制方法。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除去不纯成分,并使药物酥脆,易于粉碎和煎煮。如醋淬自然铜,可增强化瘀止痛。



其他制法


       


法制法

         是将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程序反复炮制。譬如法半夏,即半夏用甘草、石灰制后降低毒性,增加疗效;制南星可降低毒性,增强化痰效果。


制霜

       将药物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置于瓜中析出细小结晶,譬如巴豆霜去油后降低毒性,和缓泻下作用;西瓜霜为白色结晶粉末,增强清热泻火作用。



发酵

        药物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美军和酵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酵、生衣的炮制方法。例如神曲,利用多种药物,经过发酵二产生消食和胃的功能;淡豆豉,为大豆发酵后的制成品,具有香气,能升能散,有解表除烦作用。


发芽

        将成熟果实及种子,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促使发芽的方法。以求产生新的功效,如麦芽、谷芽等。



精制法

       经过水溶去杂质,再浓缩,静止后析出结晶的炮制方法。多用于水溶性天然结晶药物。如朴硝精制成芒硝。


现在,大多数中药的炮制都在专业的中药饮片厂完成,也有一些中药在医师开具处方后,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中药房有经验的药工或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中药饮片进行炮制,这就称为“临方炮制”。


作者介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的生产过程是什么
中药炮制的各种炙法
中药煎煮前能先用水洗吗?
中药煎煮前需要清洗吗
煎煮中药前 洗还是不洗
『民间偏方』教你如何制作粉剂的药膳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