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抑郁的中医分析
userphoto

2021.05.16

关注

青少年本来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什么反而抑郁呢?本文用中医理念来分析青少年抑郁的原因。

前几天听到这样的数据:我国目前约有20%的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而这组数字还在快速上升。对于青少年而言,抑郁症已成为自杀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个父母现在都要引起注意:抑郁症患者正在年龄呈现年轻化,并且主要以青少年为主。

本文详细分析青少年抑郁的先兆表现,从中医理念来分析之所以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抑郁与抑郁症不同。人人都时会有些抑郁,但不一定发展成抑郁症。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出现一些表现时,要及时帮助解决,特别是要预防孩子患上抑郁症。

一、抑郁出于心与心包

我从中医来分析,抑郁是心神失畅。其病状是失去快乐,故病位当在心与心包。

一则,心主神明,心含君火,心在志为喜。若一个人失去快乐,源于心神不明。抑郁的症状核心是不再快乐了,这即与心神不和有关。

二则,《内经》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唐代大医王冰注曰:“膻中者,在胸中两乳间,为气之海。然心主为君,以敷宣教令,膻中主气,以分布阴阳。气和志适,则喜乐由生;分布阴阳,故官为臣使也。”明代大医吴昆则认为:“主化气而承治节,宣神明者也,是行君相之令,故曰臣使。”我的理解是,心为君,心其志在喜,如君主发布政令;膻中为臣,膻中主代君行令。以喜而言,产生于心,输布于膻中。膻中通于心包。进一步说,膻中阴阳和畅,心神可以自由输布,则人会气和志闲,神清气爽,有喜有乐,不会抑郁。

三则,为什么会抑郁?我认为源于心和心包的功能失调,于心而言,君火不明,心神失和,则产生不了喜乐。于心包而言,膻中失和,喜乐不出,人的精神即被抑郁等负面情绪所掩盖。

二、青少年抑郁的先兆表现分析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出现以下这些表现,一定及时和孩子沟通,必要的时候需要心理医生介入。

一则,反抗父母

孩子出现非常明显的逆反心理,处处跟父母对着干。表现为或无端对父母发脾气;或辱骂父母;或遭遇一点小事不顺心就发火;或夜不归宿;或打砸物品;或厌食;或逃学等等。

孩子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处于无助状态时,就容易产生心理不稳定,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暴怒。

从中医来分析,这是心不主神的表现。因为心量偏小,或心气不足,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或刺激,导致心神不安。按往圣先贤的智慧,“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作为父母我们要反省,是不是自己忽视了孩子的需求,或者给了孩子过大的压力,或者一些事情没让孩子满意。与孩子深刻交流一下,往往可以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二则,自我封闭

有的孩子放学后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和同学交往,不与任何人交流,生活中也没有朋友。甚至父母敲门都嫌烦,回家几乎不跟父母交流,父母问话几乎不回应。

有的孩子这样说:“每天的傍晚对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我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想。我就是觉得烦、讨厌别人和我说话、讨厌与任何人接触,如果可以我想一直躺在床上,什么都与我无关……”

从中医来分析,阳主动,阴主静。孩子得木性,木主生发,正常的表现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活泼好动。这是孩子宣畅的自然表现。反之,若孩子过静,拒绝与人交流,甚至不想见人,这是阴盛而阳衰之象,表示孩子的心阳不足了。

中医可以用针灸或汤药来治疗,能调畅孩子的阳气,让孩子的阳气正常宣畅,让君火明亮,这样孩子就能打开心扉,愿意交流,愿意交朋友了。

比如,前几天诊治一位小学六年级的抑郁症患者,经细心交流后取得孩子同意帮助针灸,针风池、风府、百会、印堂、四关、足三里诸穴,留针半小时许出针,孩子的心神和畅了,就开始有说有笑,与我们自由交流了。

三则,长期的消极情绪

孩子会经常表现出负面情绪和自卑情绪,表达对生活的失望,厌恶自我。比如,说自己一无是处,对中考和高中表现出极大地自卑心理,不时向父母抱怨自身的缺陷,埋怨父母,说一些消极厌世的话。

从中医来分析,这也是心阳不振,导致心神失和的表现。人为什么会有自信?自信源于心神的和畅和君火的明亮。失去自信的人,其心阳不足,君火失明。孩子本得木气,木升则化火,木火旺盛则精神健旺,活力十足。若孩子被压抑太过,木气不能生发,就可能化火不足,导致心神失养,进而表现为消失情绪。可以说,所有的消极情绪都源于心阳不振。

四则,成绩突然下降

孩子原本成绩优异,最近一段时间却突然大幅度下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为什么成绩突然下降?不是学习本身的问题,往往是孩子的心理有了问题。《内经》认为:“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孩子不想学习,这是意与志出了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心神出了问题。从中医来分析,心能任物,所以能获得满意的学习成绩。成绩之所以下降,源于心能任物的能力下降,这与心神失养相关。

五则,身体暗示

有的孩子会向父母描述,说自己的身体出现某种不适,比如头晕、胸闷、恶心、四肢乏力、体重下降、嗜睡或失眠等等。若去医院做各种检查,却查不出原因,可能这不是身体的疾病,而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而且最有可能的就是抑郁症。

从中医来分析,生命有形与神两个层次。形为标,神为本,神影响着形的功能。若心神失和,就可能会出现形体上的问题,或者自觉形体出现了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去治形体上的病,却不知有时是心神不和所导致的。

进一步说,多数慢性疾病之所以缠绵难愈,就是因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或多个未能抚平的负面情绪。比如,怨伤脾,恨伤心,烦伤肾,怒伤肝,恼伤肺,这些负面情绪影响五脏的功能,会导致相关的疾病。我们若只治局部的病,却忽视了调畅情绪,那只是治标不治本。当孩子的心神出现问题时,就容易表现为一些形体上的不适,对于这一点,我们作为父母要懂得。

六则,表情迟钝

若见孩子的眼睛没有神采,面部表情较少,肢体动作也很少。这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患有抑郁症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常人眼睛明亮,灵动有神,因为心灵舒畅。反之,若见孩子长期出现眼睛无神,且睡眠正常,往往是心神出了问题。心神开窍于眼睛,心神不和,眼睛亦会失去神采。伴随着的,是面部表情减少,显得呆滞,缺乏活力;或肢体动作减少,不愿动,这些都是心不主神明相关。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失养,则五脏亦失其主导。比如,脾主四肢,脾失心神之主则四肢少动;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面,若心神失养,则面部亦失去精神。

七则,大发脾气,或自残倾向

有时孩子会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甚至自残,这往往不是孩子的性格不好,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临床所见,不少抑郁症患者最开始出现自残行为。

从中医来分析,心身和谐才是真正的健康,光是身体健康还远远不够。今时我们给了孩子过大的学业压力,压力过大伤肝,导致肝失疏泄,木气郁滞;久思则伤脾,导致四肢无力,面色萎黄;压力过大亦伤心神,导致心神不和。结果就是不但孩子的身体失去了健康,而且心理也容易出现问题。

孩子得木性,木喜舒畅而恶抑郁。正如小苗要生长,需要阳光和雨露。取类比象,我们对孩子要多些安慰、支持、鼓励、奖励、关爱,尽量少训斥,少施压,少处罚,让孩子心情舒畅,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且能茁壮成长。

三、产生青少年抑郁的原因分析

我们都爱孩子,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成就。并且,我们都努力帮助自己的孩子身体和精神都健康。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的抑郁发病率如此之高?!是谁在害我们的孩子!

一位网友分析地非常深刻:将来孩子们的危机是被社会竞争折腾的太过而导致的精神问题。太多孩子自惨,抑郁,一是缺爱,缺关注,缺自信,父母都太忙了,顾不上照顾到他们的成长,在学校或社会受挫后,近而封闭自己。再就是缺乏运动,阳气被郁,躲在自己的世界或网络世界。社会是发展了,但人却活的不是那个味了。无助,无奈。怎么健康?天天呼吁健康,健康却离人更远。大环境,很小的孩子都在患心疾了。可怕,可悲,可泣。

简单来说,造成青少年的抑郁症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青少年来说,因为体质虚弱,心阳不振,心神不足,容易受到各种负面情绪和事件的影响而诱发抑郁;从外界环境而言,社会人心浮躁、追求物欲享受、生活工作压力大、三观不正等诸多原因,都容易让青少年产生抑郁。

怎么办?外界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的观点是,青少年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心神安和,努力正心修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保持一身正信正念,自然可以面对各种压力和负面刺激,而不容易产生精神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也有责任帮助孩子顺利成长,特别是帮助孩子的身心归于和谐。我的建议是,父母要行的正,做好孩子的表率。比如,父母关系要和谐,父母要做好自己的道,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正气。耳濡目染之下,孩子的身心也将归于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疗+心理疏导,帮孩子应对学业压力
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高达1/4,中医道破的背后原因,也是预防和解决的关键
从中医分析新冠疫情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中医或许能帮忙!
心理专家:青少年“抑郁症”日增一万,九成是被“父母逼的”!
别再让抑郁症再伤害孩子,家长要引起重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