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楼之会

黄楼之会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主持的一次文人聚会。会上诗文唱和,佳作迭出,以文会友,情深意长,一座楼,铭记下千秋佳话。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的春天,苏轼由密州知州转任徐州知州。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州决口。洪水于八月二十一日抵达徐州城下,大水围城,水深九米多,高出城内陆面三米有余。在危机关头,苏轼穿着草鞋拿着木杖,亲自带士兵与百姓增筑城墙。洪水退去,徐州保住,百姓平安。苏轼因此获得朝廷的嘉奖。

水退后,苏轼一方面请求朝廷免去徐州赋税,一方面增筑外小城,顺便在城东门城墙上建造两层高楼,起名黄楼黄楼表层,用黄土涂色,取土实胜水之意。黄楼临黄河而立,表示了苏轼对黄河洪水的警觉。

黄楼于元丰元年完成。在当年的重阳节,苏轼主持隆重庆典,庆贺黄楼落成。庆典会上,苏轼很兴奋,当场写下《九日黄楼作》一诗,追怀治水经过。

苏辙与秦观,虽然没有赶上黄楼会,也都分别寄来了《黄楼赋》。苏轼对这两篇赋文大加赞赏。一是给秦观写诗,表示谢感;一是将苏辙《黄楼赋》亲笔书写,镌刻成碑,立在黄楼内。诗人陈道师也特写了《黄楼铭》,赞扬苏轼治水之功。

黄楼高耸。黄楼上欢声笑语。在那个九九重阳,作为诗人的苏东坡,用诗的语言,表达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理感受: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似乎也没有过多的自夸。

苏轼离开徐州后,不久陷入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他手书苏辙《黄楼赋》碑刻,面临被毁的危机。好在虚惊一场,苏轼平安了,《黄楼赋》碑也安全了。可是在以后的党派争斗中,苏轼被斥为奸党,《黄楼赋》碑便真的遭到投河、粉碎的厄运。如今,黄楼上的《黄楼赋》碑已非苏轼真迹,估计是明、清两代人重刻的碑。楼重修,碑重立,这毕竟表明了人们对苏轼的怀念。

黄楼赏月,过去是徐州八景之一。如今,黄楼依然临河而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州知州苏轼
苏东坡为何泪洒徐州
徐州黄楼楹联
怀古东坡——徐州苏轼纪念馆
康震:抗洪治湖——苏轼的实干与浪漫
把“苏徐州”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