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切心理都是无常的现象

如是1的博客

    人们一直都在排斥忧虑、矛盾和痛苦,但在人生中,这些负面心理确实无法避免。依照佛法智慧,当一个人在经历这些心理状态时可以对其进行观察,以发现这些心理活动的原因、轨迹及其本质。按照佛法智慧,即使一个人的内在充满着忧虑、困惑、矛盾和痛苦,心也有能力把这些负面心理从心的本质中分离开去。

   其实,心与那些负面心理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当心不了解这一点时,就会被这些心理状态迷惑而受到驱使;一旦明白了心理状态现象背后的本质,心就不再受它们的影响。虽然各种心理状态依然如故地展现出来,但心完全明白它们只是如浮云一般的现象,这时,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放下那些心理状态。当各种心理状态不再能左右心,于是心就可以从对各种心理状态的深度了解中获得自由。
  多数人对心并不了解,所以往往排斥负面心理;其实,在二元对立的世间,所有事物都有对立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心理现象进行排斥不是正确的方法,也无法避免它们所带来的痛苦。世间的事物,包括内心深处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它们一直是成对出现的。对立是由两面组成的,一个方面的存在依赖于另一个方面;错与对、正与邪、荣与辱、得与失等都是对立的两面。这些看似完全对立的两类事物,其实只是一体的两面。
  事物的两面性源于人心中的自我意识,是自我意识制造了所有事物的两面性。所以,要消除内在与外在事物的对立状态,需要从根本上消除内在的自我感。世人所走的路,即喜悦事物的正面而厌恶事物的反面,这种方法不能真正地消除事物的负面因素,也不能消除痛苦。佛陀教导人们,世间所有事物都具有“无我”的性质。只要能够体证到所有事物的无我本质,世间的所有事物不平自平,事物表现的两面性也就消失了。因为事物本来没有两面性,是人心中的自我意识制造了对立的两面。
  心本身没有对立的两面性,它只是具有明晰的了知功能,但因为心对身与心的“无常、苦、无我”的本质不了解,于是在“自我”的心理状态里不断地制造痛苦。如果观察者能明确地了解到禅修的核心就是体悟身心的“无常、苦、无我”的本质,他就可以尝试着对心的各种状态从其两面性上进行观察,例如清明与混乱、快乐与痛苦等。通过观察研究可以知道,心本身是可以和其所观察的事物分开,例如情绪和各种心理是一回事,而心的了知功能则是另一回事。了解到自心的这个能力,就不必再依附于外在的那些如浮云般变幻无常的心理状态——心所。

   快乐与痛苦,秩序与混乱,等等等等,心可以在任何时候把它与所观察的事物分开,明了正确、错误、痛苦、快乐等只不过是心的附属物,就很容易放下那些附属物。毕竟它们不是心本身,放下它们是比较容易的事。单是了解到这一点,心就会轻松很多。凡是心的附属品都可以放下,它们并没有本质,只是一些流动的意识而已。
  当内心的困惑生起时,当分析与探索、因果与理性生起时,可以尝试着看到另一面,即了知这些心理现象的心本身——识。心的这项了知功能清晰地知道那些困惑与混乱、痛苦与快乐,心知道它们的生起,也知道它们的消失。当有能力看到这些心的现象与心的本质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禅修者就可以直接放下目标,也可以直接放下心的了知功能。放下的意思是,直接地让“心”与“心所”自己产生作用,不需要费力地支配它们。心理上的这些事物就是这样的随着所谓生命的轮回而显现的程序符号,它们的内在存在因果的规律,你只要尊重这些规律就可以了。
  要看到这一点,必须学会观察。打坐时,如果你回忆起昨天某个经验,它带来的可能是快乐,也可能是痛苦。当想要与那个经验靠近时,会发现它只是一个心理状态。其实,对于心理状态这种类型的现象,只要随着现时的环境让它展现就可以了,在此展现的过程中,你只观察它们的来临和消失。心可能记挂着昨日发生过的某事,但在现时它只是一个心理状态,所有在心理上发生的现象,激动的、幸福感与挫折感、痛苦与快乐,都只是心的状态——心所,而且其本身就是生起和消失的现象。

   理论上知道这一点,就可以彻底地淡忘那些心理上的现象。在观察到它们生起消失之前,可以通过理性的整理放下那些心理上牵挂你的东西,也可以不必分析,直接地放下就可以了。观察到心理状态的生起和消失需要很大的功夫,这里有两方面,一是定力上的,二是正见上的;当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具备时,禅修者才能观察到心法的生起消失。但在训练出这些能力之前,也可以直接地在作意思维里先放下那些心理现象,视它们为现象即可。人其实是不需要一再地回顾那些心理上时刻闪现的事物,只是忘记它,让它消失,它们只不过是现象而已。
  虽然这时的禅修者还没有能力做到观察身心的生灭,但此刻如果能暂时性地放下一些心态,境界也就不同了。心不再注意已经发生过的事,只是让它处在当下。当下的那些心理状态的闪现,它们只是思想、痛苦、快乐等,归纳起来,只不过都是一些心的残片。如果到了真得能够了解事物生灭的程度,那么,任何形式的心理现象都可以舍弃,因为禅修者真正地看到了心念等心理状态的虚幻不实。

   恐惧、忧虑等来自心理上的现象都可以轻易地抛离它们,事实上,不是你抛弃了它们,而是它们的本性就是生起消失,这是所有事物的本来相状。对于这些不实之物,根本不需要执着和克服它们,它们是自己生起的,也是自己消失的。当心还处在懵懂状态,不知道所有事物都具有无常的特性时,心就一直在牢牢地抓住不实的东西,给自己不断地制造痛苦。
  所有的有形事物和心理现象最终都会消散,所有的人生动机和成就都会过去。当发现所有的思想,不论是深刻的或是浮浅的,都无可避免地会变成过去时时,它们的虚妄不实就表现出来了。当看到了这一点,无常的事物就毫无价值可言了。建立这样一个正确的观察方向非常重要,这就是观智生起的起点。
  从生到死,人的心理时时刻刻都在二元对立中取舍抉择,心耗在这些二元对立的事物上本身就是未能抓住重点。世人很少去观察自己所在意的东西只不过是过眼烟云,痛苦、恐惧、绝望、焦虑、苦难只不过是生起而消失的现象,如果在实践中能体会到这个深刻的本质,所有负面的心理就再也无法束缚你了,这就是佛法观智的作用。
  所有的心理都是现象,最终都会消失,这是一项易于观察到的真理,掌握这项真理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觉悟。既不接受也不拒绝,所有的现象都是平等的,它们只是生起消失的现象,困惑、明晰、痛苦、快乐都只是一个一个的现象,生起然后消失。不断地认知它们生起消失的本质,则是真实之智的精髓。
  心理学上曾提及潜意识的问题,事实上,潜意识和显意识在内容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世间人我利害的得失,只是各种欲望的残渣。潜意识是潜藏在心理深处,平时不显现,不必对它太过在意。当心能认知到心理的无常性质时,所有的心理现象都会对你失去支配作用,心从这里可以达到绝对的自由。
  观智的形成是要在四念住的观察实践活动中才能练成的,所以禅修中的观察,如果已经学会了方法,然后就需要在实践中勤奋地进行练习,这是唯一可以了知内在和外在真实情形的方法。在观察方法正确的基础上,观察身心的本质应时刻被摆在首位。
  不论你是观身或是观心,总有一个能了知的心的参与,它没有任何意图,它只是清晰地知道目标,这就是五蕴中的“识蕴”。也许有人会说它才是心的真正永恒的本质,但它却也是会生起和消失。这是因为,在此宇宙的时空中,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现象,在这个层面上,没有一物是永恒存在的,这是佛陀最伟大的发现。即使真实之物来到此宇宙时空中,它制造出来的一切事物都会变成无常的现象,包括它本身的显现也会成为一个现象。
  在任何时候,“识蕴”生起的情形都是一样的,只是了知,当观察到它时,它与“心所”是同时出现的,也同时消失。虽然它从不会改变样子,每次出现都是同样的了知功能。若能体会到这一点,就知道了心的本质,而与此共生共灭的“心所”则都在它的了知范围之内。
  所有的事物都不必挂心,它们都只是紧随着心而生起消失的事物,而最后,人们所能依止的只有心。透过观察可以了悟到,心没有起始,也不会结束。但在宇宙的时空中,它的出现只能是以无常的特点来展现自己,它所制造的一切活动——所有的心理现象和物质现象,都只能以无常的状态表现出来。至此,“无常即空,空即无我”的真理就明晰起来了。
  当心能到达这个层面时,它就停下来了。当它发现五蕴的一切活动在此宇宙的时空中都是会成为过去时,在那一刻,所有事物都不具有真实性这一真理将悄然地在内心生起。无论如何,心不可能在这个宇宙的时空中制造和建立任何事物,包括有形的物质形体和无形的心理现象。

   真理告诉观察者,此宇宙三界的本来环境注定会导致所有事物的消失,也可以说,在此宇宙环境下并不存在真实之物。当了悟到这一事实,心也就不需要再刻意地制造事物了,它本身已经圆满具足。了解到自心,了解到了此宇宙时空的本质,当心的明晰度到达这一层次时,无明就破除了。

 

如是
2013-1-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念起不随
观心提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感受心语(一百十二)
心如明镜,如如不动,一切人和事,不过是一次呈现,一次经验
怎样改变心理老化、丧失活力的消极状态?
观察心念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