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培养孩子的至上情结

 

杨卓蓝,今日学堂高中部的学生,今年17岁,在学堂学习6年。三年前,她与其他四位同学一起代表今日学堂明德天健队参加辩论赛,在深圳、杭州、武汉三地与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辩论队进行辩论,三场均以观众投票表决获胜。今年7月,挑战百人组手战,在一天内与100个对手轮流对攻取得1000的成绩,是目前高中部武功第一的女生。

在这样的光环下,大家可能以为卓蓝是个高大刚硬的女汉子,但当一袭白衣蓝裙、笑脸盈盈的卓蓝出现在分享会台上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优雅内敛、平实而亲切的淑女。以下是卓蓝的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杨卓蓝,可能很多在场的学员、家长对我最主要的印象是打过百人组手战。记得之前会泽的有一期免费财富体验课,一天早上我带完早锻炼,有几个学员跑来告诉我卓蓝,你和百人组手战的视频看起来很不一样,那个视频把你拍得非常高大凶猛。(大家笑)山长也说过,如果我们的训练只有对打,估计几年后,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汉子其实,学堂我们训练不仅仅是百人组手战,还有很多家长们不了解的一面。最近几个月,山长也带我们全体清一书院的学生学习清一式太极我学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内在的要领掌握的还不是很好,我这里给大家演示一,献献丑。

 



 

 

(悠扬的音乐开始响起,音乐中,卓蓝给我们演示了一段清一太极拳,她柔和舒展、行云流水的身姿,充分呈现了太极圆融合一之美。与众多重形的习武者不同的是,清一太极的每个动作,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内家拳重意(思维)的精妙,同时还可用于实战。)

(音乐结束,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谢谢大家!大家应该可以看到,刚才打的风格和百人组手战还是很一样的吧?山长强调我们练起来要更加柔和,看起来要像水一样,一定要舍己从人。拿阴阳来比喻,刚刚打的太极更偏于阴柔。接下来由学堂的双语班和三语班的孩子为大家展示另一种拳。因为他们的年龄偏小,学堂主要让他们练一些更正勇猛的拳提高精气神也是内家拳的一个派系——形意拳。大家可以看下这两种风格的拳有什么样的区别接下来大家掌声有请孩子们的展示



(接下来,孩子们进行了形意五行拳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和横拳等的动作集体展示。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刚劲有力、蓬勃向上的精气神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大家觉得他们打得怎么样?(观众鼓掌)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学堂不同年龄段学的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拳呢?为什么小孩子以更多刚猛的拳为主,往大走要加太极拳的学习?因为小孩子天生活力比较强,这时就应该把他们积极向上阳光的天性激发出来。像他们现在练的形意拳主要是练习动作外形,把基本功打扎实为主要目的。往大走,比如进入高中年龄后,山长就会直接指导进行更多更深刻的内家拳的学习。小的时候主要是动身体,往大走,比如像我刚才演示的那套拳,山长教我们的时候就会非常细致地讲解。比如起势这一个动作,重心要进行几次转换、具体怎样转?肩膀怎么动,腰胯怎么动意念要怎样,是松松垮垮的,还是有领劲在里面?这个动作如何具有实战性……等等这样需要思考的内容。这时就不仅仅要动身体,更要动脑了。

 

言归正传回到今天的主题。我记得本次活动报名问卷最后一栏是想了解什么问题,我看到大家除了关心英语教学,剩下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至上情结。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学员在跟我们私下交流时最喜欢问的。那么今天我就以我六年的学堂学习经历和带学生体验营的经验给大家做这次分享。从我看到的我经历的角度,谈谈学堂如何培养孩子的至上情结

 

首先,给大家看一段TED视频,这段视频是美国一个教育研究人员,调查在教育中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她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素质,但她也承认说她目前没有找到非常好的解决方法。既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大家可以想想……

(开始播放TED视频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商,而是毅力》,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观看,这个视频总结出在教育中孩子最需要的培养的素质是意志力。)

 

其实意志力换个词,可能更好理解,就是今日学堂一直强调的至上情结今日学堂最看重的是两个品质其实就是:至上情结和经营者意识。后面聪颖会给大家讲如何培养经营者意识,我今天就主要讲至上情结

学堂对至上情结的重视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我们的入学考评机制。这次英语突破班考核的三项(正踢腿、侧手翻和劈叉)虽然外在看是能力的考验,比如能翻多少个,能踢多少个。但其实是对孩子意志力和至上情结的考核。孩子的身体素质差别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一年前武汉游学时教练要求我们劈叉,我的年龄比考突破班孩子的年龄要大很多但我发现劈叉要劈下去,最关键的不是你之前的身体素质有多好就算你和大家在同一个基础上,但决定是否劈得下去的因素在于——你当时愿不愿意狠下往下压。可能有的孩子说我要考今日学堂,口头上会说的很好,一开始劈他就会说,,原来这么痛苦啊!那算了,我们别考了。这个时候他选择了放弃,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为他的目标奋斗(更何况这个目标不是难事,只是短时间有些痛)即便他现在能力不错,但将来他可能就不想学英语,可能不想跟同伴一起运动、练功,未来也更容易选择放弃,学堂再怎么努力培养也是白搭。因此在选择时我们最看重的是态度,而非能力。

我们的淘汰筛选制度也是一样。小一点的孩子,他们自己没有判断能力。可能会由老师来进行选择。越往大走,山长和老师告诉我们你们伙伴的选择权交给你们自己。我们关注同伴,就是看他是否有至上情结,以及经营者意识强不强。很多人会说,学堂淘汰学生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情。但如果同伴之间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的筛选淘汰的就是不想过我们这种生活的同伴要走的方式,出于自尊尊人的原则我们希望大家都能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不去干涉其他人的道路。如果一个孩子,他天天说我觉得过舒服的日子挺好的呀,那么父母也可以给自己提供很好的条件,可以衣食无忧地让我过一生,我也不用担心什么,我也不需要去提高。我们其实从来不反对过这样的生活但我们学堂可能就不适合他了强行留下来,他跟同学互相就是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也不习惯。双方都别扭,何必呢?这是在淘汰制度上的体现。

那么留在学堂的这部分学生,学堂又是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至上情结呢?我想这也是各位家长堂主老师非常关心的问题。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当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至上情结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问题一态度无法检验,关注表象反而会导致孩子虚伪

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态度,而不是他的IQ他的能力。如果是考察知识能力,我们可以给孩子打分,如果这次打了七十分,下次打了八十分,那么说明进步了;如果下次又退回到七十分,说明孩子退步了。如果我们看中的是至上意识和意志力,我们怎么给这个孩子打分?很难做,对不对很多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强行设计一些外在指标,比如你在这个问题上多举几次手,老师会说你努力了;如果你今天上课一次手都没有举,代表你不够至上。老师拿这种外在的指标来要求孩子,就很容易导致这个孩子只是外在看起来很至上。

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亲身接触的案例。之前我在体验营当助教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是个女生。这个孩子从外表上看非常讨人喜欢,特别积极努力,是个非常喜庆的孩子。但当我和深入接触交流,特别是和她谈了几次话之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还有另一面。一方面表现出非常至上、非常努力,如果老师说什么她就会说,嗯,这个事情交给我做,没问题。我说大家想不想提高啊?想!喊得非常响亮。但当我问她将来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深入与她沟通时,她痛哭。哭的非常惨。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但她又不知道至上情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到至上情结。虽然她内心中其实很想过平庸、堕落的日子,但是另一方面,老师又告诉她你应该至上,上课要多举几次手,你要表现得很积极。她想老师喜欢看到我做成什么样子,那么我就表现出让老师喜欢的样子表面至上就够了。

大家知道她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吗?对,非常纠结、非常分裂。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从内到外具有至上情结而不是表面装得很至上,但其实内在很分裂

 

问题二:孩子自己看不到成效,容易放弃(孩子需要嗑瓜子式的及时激励)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孩子来说的。就像是,如果他的努力没有进度条来显现孩子其实很难坚持下去。前几天我看到罗辑思维上有一篇文章,以及讲《游戏是个怎么样的世界》,非常符合现在这个主题里面讲到我们其实需要一种即时的反馈机制。比如很多人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能看到,挥下刀就掉一滴血;挥两下刀,敌人会掉一个什么装备;挥三下刀可能就挂了。还比如其实现在很多高级轿车在关门的时候其实可以做到没有声音,但是人们就不舒服。觉得关门怎么能没有声音呢?所以汽车公司就会人为地制造一种声音,让你能够得到这个反馈机制。那篇文章中讲到,人们为什么喜欢嗑瓜子(边嗑边吃)?因为他知道当他磕着瓜子,听到磕瓜子的声音,看到实物,接下来他知道立马就能吃到它。如果他不知道他要磕多长时间—--五分钟、半个钟甚至一天,他才能吃到一把瓜子,那实在是太不爽快了,很多人就会难以坚持。

对于孩子至上情结的培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他不知道他此刻努力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他可能会说我凭什么要努力?如果他的努力和他创造出的结果不能够直接展现在面前,这时孩子就非常容易放弃。那么我们怎么带给孩子这种嗑瓜子似的即时激励呢?

 

问题三:选材不谨慎,反而会导致负面结果

第三个问题就是选材。你要提高孩子方面的至上情结之前有好几次答疑,有些学员会问一些让我觉得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比如说孩子现在在体制学校学习,他对学习的兴趣一般般。如果你要他学他就说好,我学,如果你不对他提要求呢,他就没有那么大的积极性,也不会主动去学。这个学员说我觉得你们这个至上情结非常好,激励孩子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请问你,我该怎么让我的孩子有至上情结?我感觉这个问题其实我很难回答,我当时就问他,你是想让你的孩子更喜欢他现在的学习吗?那时很多人笑了,这个学员她也笑了。

还有些学员会说,你对我教育孩子有什么建议?你对我办一个学堂有什么建议?那么遇到这种问题,我们一般是很迷茫的。因为如果我们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能拿出一个非常完美一切都ok的方案,要么我们是神,要么我们是骗子很多人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他不知道他选择的这条路通往什么方向。假如我们要一个孩子拼命地努力去学习一个机器就能掌握的内容。那么可能培养出来的是家长不希望的,孩子不喜欢的,也是这个社会不被需要的。

所以你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至上情结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你想要孩子到底坚持什么。比如说让我去坚持中国体制义务教育,让我非常努力、非常至上去学各种知识,不能去干其它任何事情,那我会觉得非常痛苦,我会坚持不下去,我会承认我真的一点体制学习的至上意识都没有。如果你给孩子选择的是他不喜欢的,他不需要的,那么这个至上情结会非常难以建立。

 

问题抛给大家了,大家觉得该怎么办呢?上面讲到了三点:第一个问题是因为没有办法检验,如果我们只关注表象孩子可能会分裂。第二个问题是孩子看不到即时的反馈,他可能会逃避。第三个是如果选材不当,孩子会坚持不下去。我看到很多家长也带着孩子来了,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具有超常的意志力,你该怎么做?大家想知道学堂是怎么做的吗?(观众使劲鼓掌)其实学堂最关键的项目,刚才已经给大家展示了,其实就是习武。

首先,一个健康的身体肯定是家长希望孩子得到的。是吗?(大家点头)在我们习武的过程中,大家不要以为习武就是一定要成为武林高手。你只要把身体素质打好,拥有健康的体魄,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不是只有天才身体素质超越常人的人才需要练武、才能走我们这条路我们也是普通的,而在座各位你们的孩子也同样可以做到。接下来我们看看习武到底有什么好处?

 

习武是一种非常快速的检验方式,可以做到

习武是一种非常快速的检验方式。并不存在这个孩子做的动作,其他孩子都做不了。如果大家能在网上搜到双语班和三语班的武功基本功项目展示,就能看到其实动作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在孩子开始不会,需要练习的时候,你跟他提出这个要求,他每天努力去尝试、去提高只要他愿意付出努力,这些动作他都可以做到。武功可以成为一个量化的指标。

如果是学文,你可能问孩子,你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更努力呀?孩子说,嗯,我思考的更积极了一点。好,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容易评判吗?很难评判,对吗?如果是武功呢?有没有比昨天更进步?有。那你翻不翻得出来,昨天你没有做到的动作今天能不能做出来?如果不能做出来,那说明你在动作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还不够。孩子能看到我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一点,他知道该怎么提高。

那这里涉及到很多家长关心,甚至会遭到误解的一个方面。有人会说,你们学堂进行了很多对抗性的项目,有拳击、摔跤,最近还放出了拿着拳套对打的视频。这些项目这么凶残、这么残暴孩子打起来可能嘴巴会破,身上会青一块紫一块。那么这是不是有问题的?是不是需要改进的?首先声明一声,学堂的训练项目仅仅是看起来凶猛,实际上这类对抗性练习并不恐怖,我训练这这么多年照样健健康康的。其次,大家模拟这样一个场景可能会容易理解。假如现在有两个学生。第一个学生,我们让他每天练习刚才给大家展示的太极拳。我们给他讲解每个动作该怎么做,比如说搭手、化劲、上脚。把每个动作给他讲解得非常详细。然后第二个学生,同样你把这些教给他,然后告诉他个人怎么实战,个人对练的时候怎么把它用出来。比如,当你搭到别人手的时候他跑了怎么办?或者他比你的力量更大怎么办?或者当你把他的劲往旁边化的时候,他的速度变得比你快怎么办?你把他往下摔的时候,她反过来摔你怎么办?更重要的是,让他去实战然后尝试把刚才学的那些理论实践出来。你们觉得哪一种更符合我们所说的(大家答:后者)显而易见,后面一种对吗?这也是学堂为什么强调对练。对练并不是说你要把对手打得多么惨。而是通过对练,让你真实地看到自己的问题。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之前我也有过体会。如果我们只练一招半式,没有任何人告诉你你的动作有什么问题,而且你也没有经历过实战。那么你就会想象这个手搭过去对方就飞了,然后你的劲一化,你的力量就非常的厉害,对方不知不觉就倒在了地上。你会有很多种非常美好的想象。但如果这时候说停!你站到擂台上去把它打出来。这时才是考验你能否做到真正的修之于身。大家看到视频中我们拿着拳套的末端进行对打,就可以知道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对方脸上打得多重。拿着拳套打,看起来很凶,但是在场上经历过的(学员)就知道其实打起来并不是很痛。就算有点痛也是暂时的,很快就能缓解。这就是在不伤害孩子身体的前提下也能训练出让他快速反应,并具有真正实战性的武功。这就可以检验出来孩子他究竟有没有做到

 

习武可以完善孩子的性格

在我刚进学堂的时候,学堂会进行较多的摔跤训练。当时山长说我跟人打的时候比较硬,不会舍己从人。所以之后再练太极拳的时候,山长跟我说要去体会对方的劲,而不是光顾着只做你自己的动作。对于我来说,我可以通过习武,改掉自己身上过刚过阳的那部分特征,让自己更加平衡。那对于过于内向的孩子,他可能根本就不敢上场,那么通过摔跤打擂,让他上场跟对方对战这种方式就可以激发出他内在的斗志和积极性。如果他在武功上擂台上能展现出来,那么他在生活上也会有所改进。

记得那次打百人组手战,之前那批武道班的学生,其实都是很想打败我。他们就会自己组织起来,每天下午认认真真地打。不上场的大男生会拉着要上场的男生努力对练。他们甚至想到这样一招,他们去问山长,杨老师有什么样的弱点。其实呢,山长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副冷酷的表情)杨老师是我的学生,我就不告诉你们。山长当时把我出卖了(笑)。其实也不算出卖,学堂一直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当时山长告诉他们,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素质比较差。本来可以发挥自己的百分之百,结果因为一紧张想着百人组手战如果打的不好,失了分,成绩就不那么光彩,给学堂丢脸了怎么办呢这时候一紧张,就会状态不好,本来能发挥100%的结果只能发挥到60%。那么他们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山长说的非常准确,对于我来说,我要完善的就是即使面对百人组手战也要做到非常平和,达到泰山崩于前而形色不变状态。山长告诉我:当你在擂台上的时候,你就要想象场下的人都不存在。不管是观众、评委、还是帮你进行沟通按摩的同学。场上只有你和你的对手。你要想的是在当下那一刻发挥你最好的水平。这一点我后期也在不断改进。打百人组手战是这样,生活中比如演讲、或者交流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关注外在别人给你什么样的评价,而是关注你自己有没有做好。像是练武就是很好的改善性格的方式

学堂非常强调孩子练武,每天可能有三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都在练武老师在过程中一定是一直参与就会观察这个孩子什么样的心理个性,我要怎么帮助这个孩子调整。比如对于那些过于亢奋的孩子,可能就让他多练习静功、或者对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更考验的动作,让他慢慢把性子沉下来。而对于另外一些孩子,比如像我以前不会舍己从人,就会通过练习太极推手,在实战中具体练习怎么摔跤等等这种方式来磨自己的性子这就是练武的第二个好处。

 

.练习真正的内家拳,效果更好。

在内容方面,如果大家能找到方法的话,练习对自己和孩子最有帮助的内家拳效果会更好。就像刚才在台上给大家展示的形意拳和太极拳。如果了解学堂的朋友,知道我们明一班去武汉游学一段时间,包括明二天二的学生,上个假期他们也去武汉习武并和体院的学生练习散打。当他们回来跟着清一书院高中部练武的时候山长问他们这两个月的训练,跟书院有什么区别吗?一个学生说跟着体院练呢,主要是身体比较累,因为每天会进行大量激烈的运动项目。我们当时感觉他们回来以后,个个都变壮了他们也非常努力,加上武汉天气热,他们一天到晚要洗好几次澡。在那样的强度下,他们的力量和速度都强了很多。当他们回到会泽清一书院的时候,他们说跟着山长练完全就是脑子累,特别特别动脑。

就像开始跟大家讲到的重心转换、你的意念、以及怎么用在实战上,这其实也是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其实不是看你这个动作怎么样,山长有时候也会让我们学习一些外家拳的动作。但更多的是,你的内在有没有区别。如果你只是关注外在的动作摆到位没有,那就是外家拳。如果你讲究你内在的意义和内在的运转,那就是内家拳。

那么像我们在武汉游学有没有必要呢?其实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如果一个孩子他的基本功没有打好,如果你给他讲更多更高深的内容,他也会很难理解。就像三语班双语班的孩子,他们这个年龄就要加入大量基本功的练习。那么有一天,当他升入清一书院,跟着山长练时,山长再给他讲如何发力,如何进行胯的扭转,他们才更容易理解。

 

讲到这,顺便给大家延伸讲一下家长们非常在意关心的问题。就是关于学堂的有些年龄比较小点的孩子,看起来对有些问题特别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换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批判性思维太强了,太犀利,不懂得理解别人。

其实和我们练武的原理是相通的。比如像我以前在体制学校的时候,老师可能会说来看标准答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自己的主动思考意识。所以当他来到学堂的时候,他可能需要先往另一端走,比如说会强调更多的批判性思考。就像是如果一个孩子一直没有精神,这时学堂就会让她练习大量的调动她积极性的运动。可能这个孩子当时看起来甚至有些过头,甚至有些浮躁。家长会不会觉得孩子怎么变得亢奋了你?怎么这个孩子就只会说错!妈妈你不对,应该怎么怎么样。家长可能会说这孩子好烦,我说什么她就反对什么。感觉她好像看着过于走一端。

或许这时我们需要想的是,你看不看得到这个孩子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你能不能理解老师接下来的引导思路?因为其实下一步我们就告诉孩子,你不能总想着批判别人,还要舍己从人、理解他人。就像一个孩子,他已经慢慢摆脱了他以前阴柔的一面时,你要让他慢慢往中庸走回来。但如果一个孩子,他之前就很没有他自己的主意,你呢告诉他人要做到两方面都要听,不仅要有自己的想法,还要懂得聆听他人。那么对一个小孩子,他会非常的晕,可能他最后做出来是两面都没有做好,都比较糊。甚至成为一个过于圆滑的人,相信这应该不是各位家长希望看到的,是学堂为什么需要一步一步往下走的原因。

 

以上这些就是学堂为什么如此强调武功训练的原因。因为通过习武,我们可以把孩子内在的至上情结调动起来。我也听三语班双语班的学生说,如果一天不练功,他们学英语或学泰语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来。也就是说,通过大量的练功和运动,把他们的阳刚之气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意志力和至上情结才会有所增加。

今天更多是通过理论分析给大家介绍为什么学堂如此强调武功以及从大原则上学堂怎么做。具体我们练习什么项目,每个项目练习多长时间以及各个动作的标准程度,等等内容,这次由于时间有限,就不给大家一一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清一书院的公众号。我们会把武道训练资料、高中部的策论学习、以及学生写的文章和动态都发布在上面,大家可以关注。

 

中国古人很早就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教育其实非常不容易。如果想要让一个完全没有至上情结的孩子,慢慢成为一个愿意自我负责,有至上情结的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做教育的叔叔阿姨和堂主需要保持耐心,去了解这个孩子当时的状态,并明确我们怎样才能把孩子朝更好的方向引导。

最后祝福所有关注新教育的朋友、堂主和老师们,祝福大家未来之路越走越好!谢谢!

                           

                                                         (资料组张利敏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为优秀学习者的五个要素》学习体会
重温青春期系列2 如何培养孩子刻苦勤奋?如何提高孩子意志力?
【太极学堂】跟着张东武老师一起学太极——肘底看拳
习武旧事:跟清一山长学内家拳(中)
大美中国跤
成功是最后的坚持!失败是提前的放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