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气你真的了解吗?

彭统涛说中医,有趣有料有味道!

湿气究竟从何而来?

《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太阴司天,其化以湿。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那么现代人为什么湿气重的人越来越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吃的太好,动得太少”。每天“鸡鸭鱼肉不离口,糕点水果不离手”肥甘厚腻及寒凉食物吃得太多,或长期服用清热泻火的药物,损伤了脾胃阳气和运化功能,聚湿生痰;加上运动不足,出汗减少,湿气没有出路;或过度贪凉,经常使用电吹风、空调等,均可导致体内湿气过多。

湿气分为哪几种?

中医辨证讲究阴阳,脾湿同样讲究冷热,舌苔厚腻是中医判断湿气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舌苔厚而黄,可能是典型的“湿热”;舌苔厚而白,应该是“寒湿”。

寒湿又称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

热湿又叫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湿邪又是什么东西?

中医认为,凡致病具有重着、黏腻、趋下特性的外邪,都称之为湿邪。中医将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多因环境潮湿、涉水淋雨所致,内湿多由过食生冷而致脾阳受损。外湿可内传脏腑,内湿也可外达肌肤,湿邪又易与风、寒、暑、热等邪气相互纠结,称为风湿、寒湿、湿热、暑湿等。

其实只要有湿气的人,95%的人都是寒湿,湿气分两种:寒湿和湿热,两种祛湿的方法有所不同。不要在傻傻的分不清乱治疗。由于大多数人在祛湿方面都是外行,所以在祛除湿气的时候常常不分湿气的类型。

体内湿气重的10大信号

1、嗜睡贪睡 2、大便溏泻 3、舌苔厚腻 4、腹部肥胖 5、怠惰嗜卧 6、下肢沉重 7、脘腹胀满 8、精力下降 9、情绪抑郁 10、痰多而粘。

湿气的主要危害

1、口臭、身体有异味,体内湿热,菌类腐败,臭气上逆外泄。

2、肥胖,减肥后反弹,湿气入皮下,影响脂肪燃烧,导致肥胖。

3、眼袋下垂,身体浮肿,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4、腰腿关节疼痛,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5、头沉,无精打采。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

6、大便稀黏腥臭,拉不尽。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

扶阳先除湿

我在坐诊的过程中,经常给患者在前面的一个月左右,主要针对的是患者的脾胃调整,吃的好,睡得好,运化能力正常,才能排湿健脾,增强体内运化能力。然后才是对实质病变的调理,才能对药物有更好的吸收。脾气不畅,对水的运化失调,湿气堆积在体内。久之百病皆生。故治病先调后天之本的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再考虑养生和治病。

彭统涛说中医

About Me

带你了解不一样的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湿不除,吃再多补品都没用!吃它,口臭、便秘、肥胖都跑了
湿气是万病之源
痰湿体质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如何去除体内湿气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中医认为脾胃主水...
老中医:湿气三伏天如何祛湿,揭秘三伏天祛湿食物和祛湿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