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虚如实说 | 激光是什么?如何产生的?

原作始发于 广东科学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激光源自英文“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意为由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1964年,当这个技术传到中国时,钱学森先生(1911—2009)为它定了这个名字。在民间它还有一个颇为霸气的译音名字“镭射”

在自然界中没有激光。激光的发明源自伟人的卓识远见和洞察入微,而激光技术的发展则是几代科学家与工程师们不懈努力的结果。

激光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光。光是光子(Photon)产生的。


爱因斯坦

1905年,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在他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中首先提到光子的概念。光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光子非常小,静止时没有质量。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当电子从势能较高的外层跌入势能较低的内层时,相应的原子核会释放出光子,从而产生光。跌落的层数越多,光子的能量越大(图1(b))。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当光子射入时,原子核会吸入光子,而电子则因为获得了能量,从势能较低的内层迁移到势能较高的外层(图1(a))。

注意: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一颗沙砾就有3×10²³个原子(参见广东科学中心「院士说」| 原子为什么那么小?),一个原子有多个光子,因此光子的数目是无穷尽的。

图1,光的吸收与产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原子像一个西瓜,它的光子就像西瓜籽。西瓜放在一个阶梯上(其电子势能较高),推它一下,西瓜摔下阶梯,掉到地上(电子势能较低),此时它会弹出西瓜籽(发光)。尽管西瓜有很多很多,但要被推动才会从阶梯上掉下来。因此要发光就需要加入能源。此外,西瓜籽可能会飞向任何一个方向,所以光也四散开去。

激光的特点在于它所有的光子都以同样的波长、同样的相位一起运动。我们可以想象阶梯上有许许多多一模一样的西瓜,一批被推倒摔到地上的西瓜发射出西瓜籽,有些西瓜籽会撞到另一批在阶梯上的西瓜,把这些西瓜推倒摔到地上,射出一模一样的西瓜籽。如此循环往复。多批西瓜籽叠加在一起,越叠越多,这个过程叫做“自激放大”

1917年爱因斯坦在提出了“自激放大”的理论。他把这个过程叫做“受激发射(Stimulated Emission)”,并预测光子会按照同样的波长来发射。不过,科学家们用了四十多年才实现了激光技术。

激光的实现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

一是掉在地上的西瓜不再能发射西瓜籽,因此必须重新搬上台阶。这可以通过加入电能或光能来解决,技术上叫做“抽取(pumping)”

二是要让西瓜子沿着一个方向发射出去,这需要使用发射激光材料做成的“共振腔(oscillator)”

图2展示了红宝石激光的工作原理。加入电源(或光源),红宝石的原子会被激发(图2(a))。原子向四面八方发射出光子(图2(b))。部分光子沿共振腔的轴向运动,碰到反光镜折回(图2(c))。部分光子通过另一侧的微孔射出,形成单色、单相、柱状的激光(图2(d))。

(a)加入电源激发共振腔中的原子

(b)原子向四面八方发射出光子

(c)部分光子沿共振腔的轴向运动,撞到反射镜后折回

(d)共振腔的另一侧是带微孔的反射镜,部分光子被反射折回,部分光子通过微孔射出,形成相同波长、相同相位、柱状的激光

图2,激光形成的原理图解

细心的读者会问光子的发射时间有先有后,怎么会变得同相(没有先后)的呢?1924年爱因斯坦收到了印度学者萨特延德拉·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1894—1974)的一封来信。

玻色出生于一个印度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自幼聪明过人,在学校读书总是第一名,大学毕业后玻色留校工作(图3)。他通晓英文、德文和法文,还会音乐。他曾经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文章译成英文。

玻色写了一篇关于原子中基本粒子的文章投到《德国物理学报》被拒,所以写信给爱因斯坦求助。爱因斯坦觉得玻色的文章很有创意,帮他做了一些修改,并亲自再投同一学报,使文章得以发表。

不久,爱因斯坦自己写了一篇文章,把玻色的理论推进了一大步。因此有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及“玻色—爱因斯坦统计量”(Bose—Einstein statistics)。前者是超导的基础,后者说明了光子会同步的原理,激光就是基于这一原理。

玻色虽然多次被提名,但终于未能获得诺贝尔奖。不过,他的名字被用于命名一类基本粒子:玻色子(boson),斯人不朽。

图3,印度学者萨特延德拉·玻色


查尔斯·汤斯

195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查尔斯·汤斯(Charles Hard Townes,1915—2015)首先做出激光器。由于使用的是微波(microwave),所以他把他的激光器叫做“Maser”(Microwave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这个激光器用氨做“共振腔”,功率只有10纳瓦(nW)。

图4,查尔斯·汤斯和他的激光“Maser”

同年,莫斯科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Lebedev Physical Institute)的两位科学家尼古拉·巴索夫(Nikolai G. Basov,1922—2001)和亚历山大·普罗霍洛(Alexander M. Prokhorov,1916—2002)发明了“抽取”(把原子从低势能提升到高势能)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汤斯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提高激光器的功率与效率。他听说学校里有一位研究生戈登·古尔德(Gordon Gould,1920—2005)善于做实验,就请他来聊聊。

古尔德曾经参加过“曼哈顿计划”,但因为政治原因被列入黑名单,他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后决定回学校念书。他了解了汤斯的工作计划后决定自己干。不久,他退学加入一个小公司并很快写出了专利。

专利中他用了“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这个词。不过,当他递交专利申请书时发现汤斯等人已经通过贝尔实验室(Bell Lab)申请了专利。古尔德坚持“Laser”与“Maser”完全不同,从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专利之战。

1964年,汤斯和巴索夫及普罗霍洛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时,人们都已经认识到激光的价值,各大公司、科研院校纷纷投入重金研发。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应用也不断涌现。

激光有四个重要性质:

(1)方向性,一般的光会四处散去,但激光只朝一个方向传播。普通的点光源散射出去,在2千米处会散成一个2千米宽的圆盘。激光发射到2千米处,光斑也只有20毫米大小。

(2)单色性,激光只有一个波长,所以只有一个颜色。

(3)一致性(coherence),激光没有相位差,因此可以聚焦在很小的一点上。

(4)高强度,由于是直线传播,激光衰减得很慢。普通的100瓦灯泡在300毫米开外就只剩下千分之一瓦了。但激光极少衰减,因此1瓦的激光在300毫米处要比100瓦灯泡强数千倍。


赫伯特·克罗默

鲁道夫·卡扎里诺夫

卓尔斯·阿尔费罗夫

1963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赫伯特·克罗默(Herbert Kroemer,1928—)和俄罗斯圣彼得堡约飞(A.F. Ioffe Institute)物理技术研究所的鲁道夫·卡扎里诺夫(Rudolf Kazarinov,1933—)和卓尔斯·阿尔费罗夫(Zhores Alferov,1930—)提出了半导体激光器。他们因此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年还出现了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的想法。图2中讲到激光是连续发射的,所以叫做连续波(Continuous Wave,CW)激光(图5(a))。连续波激光会加热靶点附近的材料,影响其性能。

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锁模(mode-locked)技术,从而产生脉冲(pulse)激光。脉冲激光把激光能量聚集在极短的时间,因此发热很小(图5(b))。当激光脉冲达到飞秒(10⁻¹²秒)时,激光变成了冲击波,直接击碎靶点,不会对周边材料造成影响(图5(c))。

图5,连续激光与脉冲激光

激光应用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了。

1961年,激光首先用于切除眼部的肿瘤。今天许多眼科手术都使用飞秒激光(图6)。

图6,激光眼科手术

1962年,激光用于焊接机械表芯的弹簧,今天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和激光3D打印是常用的制造工程设备。

激光测量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其聚而不散的性质,它可以直接测量距离。激光雷达用的就是这个原理。此外根据激光单色、单相的特点,它还可以用作激光干涉仪(参见 如虚如实说 | 你知道光是怎么传播的吗? )。另外激光还可用于光谱分析(参见如虚如实说 | 你知道光谱有什么用么? )。

激光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不可或缺的配套技术。计算机网络用的光纤,计算机数据存储的光盘(CD,DVD,LD),激光打印机,激光扫描仪···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另文介绍。

此外,激光还能产生极端环境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例如激光还能产生比太阳表面还要高的温度,从而启动核聚变(图7)。

图7,激光启动核聚变


朱棣文

激光还能制冷。

1985年,贝尔实验室的美籍华裔学者朱棣文(Steven Chu,1948—)和他的同事们设计了一个激光冷却系统“laser molasses”。这个系统使用6个激光(图8),在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轰击原子,把原子的运动速度从光速减少到几乎为零,因此把原子的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240°µK),从而可以更好地研究量子力学原理。

1997年朱棣文和他的同事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8,朱棣文和他设计的激光冷却系统

今天,常用的激光器有多种,例如在激光表演中蓝色的是氩气(Argon)激光,波长为488纳米;绿色的是氦氖气激光,波长为543纳米;红色的是红宝石(Ruby,CrAIO₃)激光,波长为694纳米。

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激光,如用于半导体刻蚀的氟化氩(Argon fluoride)激光,波长为193纳米,是紫外激光。用于外科手术的Nd:Yag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是近红外激光。 还有焊接和切削用的二氧化碳(CO₂)激光,波长为10600纳米,是远红外激光。

为了使用安全起见,激光也按其功率做了分类:

● I类对人类没有影响;

● I.A类最大功率为4.0微瓦(mW),不建议直视;

● II类最大功率微1微瓦(mW),直视可能会受伤;

● III.A类,功率为1~5微瓦(mW),激光笔通常在这个范围内,直视会造成视力受损;

● III.B类,功率为5~500微瓦(mW),这一类为中等功率的激光;

● IV类,这一类是大功率激光,连续波激光的功率在 500 微瓦(mW)以上,脉冲激光的功率在 10焦耳/平方厘米(J/cm² )以上。直视这一类激光可导致失明,必须严格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冷的,最凝聚
浅谈能量起源
量子纠缠背后的故事(15):玻色的统计与德布罗意的波
科学网
宇宙中最冷的实验
激光冷却与捕陷原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