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阴线加工的一个工艺习惯

(图片为《常熟博物馆藏玉》中的一件藏品)

在古玉工艺中,切割阴线的时候,坨子非常薄,非常锋利,切出线很细,因此对于视觉效果比较舒服的一毫米左右的阴线,需要至少左右开弓两边切割。战国玉器中所谓的“游丝工”,并不是什么深奥的工艺,而是一刀切割简化处理。一旦赞叹战国工艺游丝雕刻神奇,那就说明根本不懂古玉加工的基本原理。

这样加工以后,如图二中1和2所示,尤其是1,会产生一个“脊”一样的毛茬。民间玉器就没有对这个加工遗留痕迹进行认真打磨,但高档玉器或是宫廷玉器,则打磨得干干净净。要打磨掉这个毛茬,又抛光阴线沟槽,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又需要高超技术,所以对阴线钩槽和犄角旮旯儿的打磨,能够作为区分明清宫廷玉器和民间玉器的一个辅助标准。

抛光阴线沟槽为什么费时费力难度大?因为首先要制备工具,切割阴线的砣子非常锋利,打磨平面的皮坨则太宽。因此打磨的时候,需要先用更细小锋利的坨子把沟槽毛茬一点点清理干净,然后再用很薄的皮坨或者瓢坨,沾上最细的解玉砂和玉石粉末的混合沙子去抛光。清理沟槽需要精细加工,打磨沟槽需要时间耐心,只有最高档的玉器才这么做。

这条鉴定方法对于鉴定古玉的新老和档次,都非常重要。这些鉴定要点,书上没有写,是我自己搜集了资料和对照了实物总结的,并且咨询了老玉工,还算比较可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古玉的阴线工艺?
玉的手工雕刻与机械雕刻
微积分在商代古玉加工中的应用,以点带面,提高鉴定眼力(干货)
别再“跑偏”了,良渚文化玉器的工痕是这样的
古玉阴线的加工工艺(三)
王红旗:古玉阴线的加工工艺(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