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赤医针疗法
概述
赤医针疗法,是一种用特制的粗针在背部正中线及其他部位沿皮下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其针具有似古代九针中的大针。这一疗法,以前一直在我国东北民间流传。60年代,当地医务人员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疗法并推广至全国。临床实践证明,它具有消炎止痛、抗过敏和调节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并且还具备取穴少、操作简便等优点。除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外,还能用于针刺麻醉。其操作方法也由单纯针刺发展至用电针以及套管针等。
治疗作用机理
赤医针的治疗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因该部位主要在背部正中线的督脉上。督脉起于胞中,循脊柱、上项、入脑,是经脉之海。其络脉分左右两侧走足太阳经,通过背俞穴的转输,与五脏六腑相联系。赤医针以督脉上的穴位为主要刺激点,激发了督脉的脉气,能起到振奋元阳、加强卫外和调节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具1.钢针:用不锈钢制成,呈钉形,针尖不宜太锐(图16一1),常用的见表四所列的几种规格。
表 常用赤医针规格
针长(寸)
直径(毫米)
用  途
2.5
2
4.5
2.5
1.2
1.O
O.6
O.6
用于赤医穴
用于背部穴位
用于新环跳,肩三针
用于踝边穴
此外,0.5寸及3寸的毫针也常应用于屏尖穴及后合谷穴。
图16一1 钢针  2.套管针:用直径1~1.2毫米的不锈钢管制成,在针体侧壁钻3—4个小孔(图16—2)。在配穴上使用的管针,仅于针的末端0.5寸处钻2个小孔。如无特制的针具.也可用硬膜外穿刺针钻孔代替。这种针具的特点是便于在针刺或留针过程中注入药液。
16—2 套管针
取穴、配穴及操作方法
赤医针应用的穴位基本上与毫针穴位相仿,但因其名称的不同以及针刺操作手法上的特点,又分为主穴及配穴两种。主穴一个,称赤医穴或赤医主穴;辅穴14个。其名称、位置及取穴方法见表五及图16—3、4。
上述操作法还可视病情需要用留针、电针及水针等刺法。
图16—3 赤医针穴位图
图16—4 操作时病者体位姿势
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1.适应症:一般疾病均可应用,尤其是对皮肤疾病、神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各种病症所引起的疼痛均有较好的效果。
2.注意事项
①赤医针具粗,刺激强,对病人应事先做好思想工作,并谨慎从事,防止晕针和其他意外事故。
②针刺时体位要适宜。刺背部督脉穴和夹脊穴时,最好取坐位,并低头挺直背部。其他部位最好卧位取穴。
③进针后均宜在皮下横行透刺,不可直刺深入内脏和脊髓。
④凡妊娠期及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一般不宜采用本法治疗。
常见病症治疗 一、丹毒
【治则】活血祛瘀,清热解毒。
【取穴】赤医穴、胸5。
【手法】快速进针法、留针。
【操作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两臂交叉放在胸前,头尽量前倾,两肩下垂,使背部皮肤紧张,医者使用2.5寸×1.2毫米的赤医针,在第五、六胸椎棘突上缘的部位,将针尖向下,与皮肤形成30—400角,快速刺入皮肤,顺脊柱向下沿皮下横刺进针刺入1.5—2寸。使感应向周围扩散。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
表 赤医针常用穴位及操作法
名称
部位
操作法
赤医穴(主穴)
在第六胸椎棘突上缘
患者取正坐位,两臂交叉放在胸前,头尽量前倾,两肩下垂,使背部皮肤紧张,医者选准穴位,右手持针,针尖向下,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肤,顺脊柱向下沿皮下横刺进针刺入1.5~2寸
颈7穴
在第七颈椎棘突上缘
胸2穴
在第二胸椎棘突上缘
胸3穴
在第三胸椎棘突上缘
胸5穴
在第五胸椎棘突上缘
胸8穴
在第八胸椎棘突上缘
胸12穴
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上缘
腰1穴
在第一腰椎棘突上缘
腰4穴
在第四腰椎棘突上缘
骶3穴
在第三骶椎棘突上缘
屏尖穴
在耳屏的2个突尖上
用0.5寸毫针分别刺入,深达软骨膜
后合谷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基底部
用3寸毫针,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退至皮下,沿第一、二掌骨问指掌关节透刺
踝边穴
在外踝下缘
患者侧卧位,屈患肢,踝关节内翻,直刺向上内进针1~1.5寸,使感应向上下扩散
新环跳穴
在尾骨尖两旁3寸
直刺3—4寸
肩三针
肩隅穴及腋前皱襞尽头上1寸;肩后皱襞尽上头1寸
直刺或斜刺1.5~2寸
二、精神分裂症
【治则】 以清心通窍,豁痰降浊为主。
【取穴】 赤医穴、胸5、胸8、后合谷。
【手法】快速进针,电针疗法。
【操作方法】 患者先取端坐位,两臂交叉放在胸前,头尽量前倾,两肩下垂,使背部皮肤紧张,医者右手持针,针尖向下,与皮肤成30—40。角,在第六胸椎棘突上缘,赤医穴,第五胸椎棘突上缘胸5穴,第八胸椎棘突上缘胸8穴,快速刺入,顺脊柱向下沿皮下横刺进针刺入1.5~2寸深。再取第一、二掌骨之间基底部,后合谷穴,用3寸毫针,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退至皮下,沿第二掌骨间指掌关节透刺。可加用电针。
【注意事项】①在发作期间,尤其对兴奋狂躁病人进行治疗时,应注意防止折针及其他事故。②本病治疗无论在发作或减轻、痊愈后,均宜着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正确了解引起发病的各种因素,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以增强和巩固疗效。
三、坐骨神经痛
【治则】 以疏导经气为主。
【取穴】 赤医穴、胸5穴、腰l穴、新环跳穴。
【手法】 留针、电针或水针剌法。
【操作方法】 令患者取端坐位,两臂交叉放在胸前,头尽量前倾,两肩下垂,使背部皮肤紧张,医者右手持针,针尖向下,与皮肤成30—40。角,在第六胸椎棘突上缘赤医穴,和第五胸椎棘突上缘胸5穴,及第一腰椎棘突上缘腰1穴,快速刺入,顺脊柱向下沿皮下横刺进针刺入1.5~2寸深。再取尾骨尖两旁3寸处的新环跳穴,直刺3~4寸,留针20分钟。
表 病症配穴表
病名
主穴
配穴
疗毒、丹毒、急性皮肤感染、淋巴管炎、疖、痈、急性乳腺炎、腮腺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下肢慢性溃疡、皮肤瘙痒症
赤医穴
胸5
牛皮癣、湿疹、其他皮肤病
医穴
胸2、胸5
神经性头痛、神经管能症、三叉神经痛、精神分裂症、高血压
赤医穴
胸5、胸8、后合谷
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淋巴结核
赤医穴
颈7、胸5
急性风湿痛、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赤医穴
胸5、腰1、新环跳穴
哮喘、支气管炎
赤医穴
胸3、胸5
胃炎、胃痉挛、胃溃疡
赤医穴
胸12
风湿性心脏病
赤医穴
胸3
肝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症
赤医穴
胸8、胸12
指端动脉痉挛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
赤医穴
胸5、腰1、腰4
糖尿病、尿崩症、遗尿、遗精、阳痿、闭经、前列腺炎
赤医穴
腰1、腰4
肾炎、皮肤粘膜综合征、外阴白斑
赤医穴
胸5、腰1
无脉症
赤医穴
胸5
角膜炎、外伤性白内障
赤医穴
胸5、胸8
眼底动脉硬化、斜视
屏尖
偏瘫、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
赤医穴
胸5、腰4、骶3。上肢瘫:后合谷、肩三针。下肢瘫:踝边、新环跳穴
【注意事项】 ①腰部及下肢注意保暖,急性发作期宜卧床休息。②如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可配合推拿治疗。
四、偏瘫
【治则】 以疏通经气、活血祛风为主。
【取穴】 赤医穴、胸5穴、腰4、骶3穴、后合谷、肩三针、踝边、新环跳。
【手法】 留针或电针刺法。
【操作方法】 针刺赤医穴,胸5穴,腰4穴,操作方法同前。再针刺第三骶椎棘突上缘的骶3穴和第一、二掌骨之间基底部的后合谷穴。然后再针刺外踝下缘的踝边穴和尾骨尖两旁3寸处的新环跳穴。最后直刺或斜刺肩髑穴及腋前皱襞尽头上1寸;肩后皱襞尽头上1寸的肩三针。使局部均有明显的酸胀感。
病症配穴表
【注意事项】 ①对偏瘫病人应鼓励他们做适当的肢体活动,加强锻炼,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治疗上列病症(除针麻外),急性病每天1次,连针三天后改为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慢性病隔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特的针刺疗法——赤医针疗法的穴位选取、进针方法及注意事项
揭开针灸的神秘面纱,想学和初识针灸的转走看看
针灸的角度留针时间及出针
【针灸常识】针灸的角度,留针时间及出针
中医适宜技术 | 毫针刺法
74个穴位特色疗法,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