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琴声咿呀

小时候,家里的墙上挂着一个布袋,妈妈说里面是胡琴,可从来不见拿出来。她说这是一位叔叔放在咱们家的,家里没人会拉,怕弄坏了。后来,我们搬家了,再也没见过布袋和袋里的胡琴。这神秘的胡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诸多问号……上初中那年,我常在课间听到有人拉琴,悠扬的琴声甚是好听。循声寻去,原来是一位高年级的同学在拉胡琴,我就远远地看着他摇晃的身影,听着断断续续飘来的琴声,心里着实羡慕……

当时我们杭州初级中学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办了不少兴趣小组,其中也有国乐组。我好想参加,可是参加国乐组要自备乐器,我什么乐器也没有,只有“望组兴叹”了!一天,我陪老妈上街买米,背米当然是我的任务了。路上,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街头卖胡琴。他背着个布褡裢,里面有不少胡琴,还有笛、箫等乐器。老人熟练地拉着一把四胡,拉的都是当时的革命歌曲,引来不少人围观。我不知怎么壮大了胆子,竟请求老妈给我买一把胡琴。那时我的家境十分困难,一家八口靠父亲一个人工资养活。我话一出口,就准备挨骂了。不料,老妈非但没有骂我,还走上去向老头问价。老头说最起码的胡琴三千元一把。三千元!能买好几斤米呢!我思忖着准没戏了。谁知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老妈竟答应给我买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老妈从来没给谁买过这么贵重的玩意儿啊!我心头狂喜,接过了胡琴比划起来。卖琴的老人看我不会拉,就教了我一点,右手怎么拿弓,左手怎么按弦……

这把胡琴真是简陋到家了,除了琴轸是木制的外,其余都是竹做的,削成六边形的竹筒上蒙了一张菱花分明的蛇皮,裹着一圈老蓝布,靠弦的地方还粘着一堆黑乎乎的松香。琴杆是漆黑的竹杆,琴马就是一小段天竺筷。这琴虽简陋,但对我来说就是珍宝。

我有乐器了!可以参加国乐组了!第二学期,我真的参加了国乐组。那个课间拉胡琴的高年级同学,就是国乐组长。国乐组的指导教师是音乐老师。记得我学的第一首曲子就是《快乐的农村》:“拉拉哆来来,嗦嗦咪来来,咪咪来咪来哆拉嗦哆拉嗦……”我至今还哼得出这旋律。在国乐组里,我学到不少拉二胡的知识,都是组员口口相传的,怎么调音,怎么拉弓,怎么换把,怎么揉弦,什么“哆嗦”调,“嗦来”调,“拉咪”调……我常在家里抱着胡琴“杀鸡杀鸭”,练习着偷来的“拳头”。


那个学期结束时,教我们音乐课的张美芳老师出了个新招。她说期终音乐考试加考乐器,会演奏乐器的把乐器带来。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的,当堂拉了首《二郎山》,这是要“换把”的曲子,我特意要表现一下演奏“难度”哎!那个学期我的音乐成绩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分,九十五分!

如今,我已安享晚年,最近妹夫借给我一把二胡,虽然有几十年没有碰过它了,拉出的曲子,又恢复到当年“杀鸡杀鸭”水平,但仍倍感亲切。每当我拉起二胡时,就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想起母亲的宽厚与仁慈,想起国乐组,想起音乐考试,少年时的回忆带给我莫名的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多少人听过这首曲子呢#二胡演奏 #弘扬国乐 #二胡 #民族乐器
瞎子阿炳(组图)
视听|出神入化:国乐演奏精选二胡精粹
在阿炳故居
【大师】:关于阿炳和《二泉映月》,你不知道的20件事
国粹传承—手工制作胡琴的鄂州老人吕国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