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译言网用户分析及建议 | Marketer Beta

译言网用户分析及建议

Posted on 2007-10-30 (Kitty)

接触到 译言(www.yeeyan.com) 这个网站是几个月以前的事情了。今天因为偶然的原因,又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来想的多了,就成了此文。

本文意在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译言网目前的用户是谁, 他们为了什么原因来这里. 或者,译言网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 这些价值又吸引了什么样的人
2. 分析不同用户对于译言网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用户管理
3. 根据以上分析, 提出网站的改进建议
4.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探讨

以上4个问题是逐步深入的, 下一步是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的延伸. 1讨论网站的market segmentation/target, 2讨论customer ownership, 当然关键的部分在于3的改进建议.

我自己对于web2.0有三个前提观点:
1. web2.0的实质是聚集和释放人的力量. 稳定而明确的用户群是关键
2. 用户访问网络(即使是免费的网络)并不是毫无代价的. 用户在用自己的时间投票, 付出时间为代价, 用户期待的回报是用户价值. 网站想要留住用户, 就必须为用户提供足够的访问和停留的理由.
3. 民based on number of characters.主和专政要结合. 任何一个生意都不能靠包罗万象来成功, 必须有侧重点, 有组织活动也有个人行为, 有主题也有misc., 结合起来网站才能成型.

========================================
1. 译言网目前的用户是谁, 他们为了什么原因来这里. 或者,译言网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 这些价值又吸引了什么样的人

译言自己的口号是"发现,翻译,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我大致理解为"语言","信息" 和"交流".
"语言"是指帮助用户克服语言障碍, 获得外语资料;
"信息"是从"精华"一词想到的, 指用户即使没有或者部分没有语言问题, 也愿意到译言网来, 因为这里提供了经过筛选的精华信息集合;
"交流" 是从"发现"一次引申的, 因为对于译言网的用户来说, 在其它网站看到好的信息提交给译言的"发现"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发起了交流的可能.

从以上三种功能出发, 就会有三种身份的用户: 内容提供者, 翻译者, 以及阅读者. 同一个用户很可能在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身份. 例如有些用户可能是单纯的阅读者, 但是更多的用户可能在三种身份间转换. 对于这三种身份, 用户构成(以及用户的目标价值) 如下:

1.对于内容提供者

用户描述:
熟悉外语, 能够(而且很可能经常)阅读网络上的外文资料. 对于新信息敏感, 并且乐于分享.

译言对于提供者的用户价值:
- 坦白说, 我在译言网上没有看到对于内容贡献者的任何激励机制. 唯一相关的是"Bookmarklet" 按钮. 但是这个按钮, 只是降低了内容提供者的时间成本, 并不能给提供者的贡献行为带来任何好处. 我个人认为目前的内容提供者的贡献行为仅仅是出于"个人兴趣" 或者"公益心". 然而这种出发点是不稳定的, 而且漫无边际, 虽然能让一个网站不至于门可罗雀, 却并不能保证网站的稳定的方向明确的发展.
- 译言自己没有想到的是, 它的"提供"机制实际上是很好的广告机会. 我已经看到一个广告在它的"推荐翻译"页面上长期排第三位, 可能很多用户都看到了. 如果译言不加强干涉机制的话, 变成小广告泛滥的地方也说不定.

2. 对于译者

用户描述:
熟悉外语, 能够(不一定经常)阅读网络上的外文资料, 能够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将外文资料转换成中文, 乐于分享

内容提供者与译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发出"翻译"这个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 拥有翻译能力的人通常都是愿意阅读信息的人, 却未必是有时间或者有兴趣在网上找信息的人- 比如我.

译言对于译者的用户价值:
- 获得提供者贡献的最新信息, 免除自己搜寻信息的时间成本
- 与其它译者/内容提供者交流的机会

3. 对于读者

用户描述
- 不能用外语阅读资料,但是希望了解非中文原著的信息的人.
- 虽然可以用自己也可以阅读外文资料,但是觉得高质量的翻译文章更为简便的人
- 没有从语言的角度考虑, 只是被高质量和及时的信息吸引而来的人

用户价值
- 高质量的,及时的非中文原著的信息. 其中, "高质量"指翻译质量, 也指信息本身的主题相关性和严谨性. 对于译言这样有一定主题倾向的网站来说, 娱乐界花边新闻显然不是"高质量"的信息

2. 分析不同用户对于译言网站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其实很简单. 对于译言来说, 贡献者和翻译者身份的用户是根本, 这两部分人会决定译言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网站, 由此才会决定吸引什么样的用户. 从网站定位的角度来说, "贡献者"甚至比"翻译者"更为重要. "贡献者"提供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网站的内容本身, "翻译者" 仅仅决定这个内容的中文表达质量而已.

然而,从我所了解的译言网站来看, 大量的力量倾注于读者身份, 对于"贡献者"的激励和为"翻译者"提供的服务几乎为零; 过度专注于"交流"功能, 对于本源的"提供"和"翻译"功能的支持则甚为薄弱, 颇有舍本逐末之感. 我的这一感觉来源于两个方面:

- 从网站界面来看, 首页标题栏按钮中, 关于阅读的"阅读"按钮一个, 关于提供的"发现"按钮一个, 关于翻译的"翻译"按钮一个, 剩下的"译消息","评论", "小组"都是关于交流功能的. 就连提供内容时出现的界面也是以"小组" 为单位, 然后才会涉及到对内容的分类.

- 从内容管理来看, 现有的内容主题不明,分类也粗糙而不精确. 从提供者的角度来说, 这样的内容管理无法为衡量提供者的贡献提供基础, 当然激励机制也就无从谈起; 从翻译者的角度来说, 内容管理混乱会增加翻译者在搜索信息方面的成本, 并且降低其在译言网站获得的用户价值.

因此, 虽然从逻辑上来说用户的重要性排名为"提供者">"翻译者">"阅读者", 但是实际上从网站获得的价值大小排名为 "阅读者"(得到的最多)>"翻译者">"提供者". 我猜由于缺乏相当的高质量的"贡献者"和"翻译者"群体, 恐怕很大一部分高端内容是由译言团队自己贡献的, 而不是广泛的用户参与结果.

3. 网站的改进建议

- 首先, 要明确网站的主题并且强化分类
即使是web2.0网站, 也不可能吸引所有的用户, 拥有所有的内容. 必须建立明确的网站主题, 对内容进行侧重和取舍. 从译言的内容来看, 有大量的文章是关于web2.0,技术和营销类的, 但是从首页"阅读"标题栏来看,却是从商业到医疗, 从经济到技术, 从事业到生活,无所不包, 而且都并列在同样的位置.
这样会造成几个弊端:
(1) first-time visitor无从了解这个网站究竟在提供什么信息. 毕竟"翻译成中文的外文资料"并不是一个主题.
(2) 缺乏对于"提供者"的干预和引导, 导致网站内容越发散,杂, 乱, 而且在需要高度关注度的专业领域(如技术,商业等)质量降低
(3) 翻译者通常都有一定的专业擅长领域和兴趣偏好,不可能什么都愿意拿来翻译, 然而(2)的混乱状况使翻译者无从下手(我就是一例)
(4) 最后,导致用户群的分散和混乱.

明确主题并不等于唯一主题. 然而任何公司任何行业要在市场中立足都必须有"一技之长"或者"看家本领", 译言当然也不例外. 从译言的历史来看, 侧重于IT技术, 营销理论, 创业实例 这三个方面是比较容易的, 而且在每个方面下都要细化标签, 例如

IT技术- 硬件技术, 软件技术, web2.0相关, 网站设计等
营销理论- 品牌, 定位, 长尾, 蓝海, 公关, 2.0营销, 病毒营销等
创业实例- facebook, youtube, 硅谷, 等

另外, 网站内容应该按照"内容"本身进行管理, 不能按照"小组" 进行管理, 除非"小组"与"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例如"facebook专题小组", 否则一定会引起管理混乱. (我感觉糟糕的体验之一就是在提交内容时第一分类竟然是提交到"小组"~~~为什么?)


- 利用技术引导内容主题以及价值分配, 给予"提供者"和"翻译者" 相应的体验回报
对于提供者, 通常的做法是积分.但是译言没有会员评级平台, 积分当然也无从谈起. 另外一个可能的办法是"发起主题", (虽然听起来有点像小组, 但是"主题"是以内容为核心的, "小组"是以人为核心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整理几十个主题,号召提供者根据主题贡献内容, 将主题作为网站的推介重点并且重点署名贡献者, 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内容质量和及时性, 也许可以增加提供者的自豪感之类的. 坦白说除了"兴趣爱好" 和"公益心" 以外, 现在我还是看不出为什么会有人费很大力气寻找某个资料然后贡献给译言--而且越是高质量的专业的内容越难找, 版权也越难搞定.

- 对于翻译者, 能作的事情相对的多, 至少信息筛选和分类机制健全之后, 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库对于翻译者的吸引力就很大. 另外,"发起主题" 对于组织翻译者也是有效的,可以成立内容专栏- 例如"Al Ries博客专栏翻译组" 由专门的提供者+后勤team搞定内容来源以及版权, 然后由选定的翻译组进行翻译, 这样对于内容的质量稳定性和连续性都有好处.

对于翻译者可以有很多交流方面的服务, 例如"捉虫", 建立合适的机制促使其它用户为翻译者的文章挑错指正, 相信这是对很多翻译者都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 或者"翻译者评选", 一定时期公开评选翻译数量大或者质量上乘或者语言幽默的翻译者之类, 优秀的译者可以参加重大翻译项目(例如有结集出版机会的项目, 或者长期专栏翻译项目), 享受重要位置署名, 优先订阅并挑选翻译内容等特权, 这样渐渐的译言很可能在专题方面开始具有专业的翻译能力, 日后的发展不可估量.

我觉得, 由用户推荐数来决定待翻译内容的排队序列是一件逻辑上很奇怪的事情. 投票推荐翻译的人是谁呢? 如果是外语熟练阅读不成问题的用户, 通常没有迫切要求翻译某篇文章的必要(当然, 有可能从"公益心"或者"兴趣爱好"的角度来促成分享); 如果是直接阅读外文有困难, 需要等资料翻译成中文才能阅读的用户的话, 那么他们又如何去判断这个资料到底值不值得去翻译呢? 总之就是, 能看懂资料的人不急着推荐翻译, 看不懂资料的人又不知道该不该推荐. 那么这个机制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另外一些细节, 例如翻译者领了翻译任务却不能退订(请注意, 由于翻译者是免费服务的, 所以不能退订对于翻译者没有任何损失, 受害的是译言网的效率), 然而认领前又没有字数提示让翻译者判断任务量, 这些都是很细小但是非常影响用户体验的事情.

- 读者方面, 我觉得译言已经做得很多了. 当然, 主题和分类机制是个贯穿始终问题, 在这里也不例外.

4.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探讨
如果是"译言", 那么翻译必定是特色之一. 如果译言将来不能集结一支有一定领域倾向的, 有一定水平的业余翻译力量, 那我真的会觉得非常非常奇怪. 如果有了这样一支力量却还不知道能干什么, 那我也会觉得非常非常奇怪的. 所以这个方面不必多说了.

从我最近几年阅读资料的感觉来看, 至少在营销这个方面, 国内的理论水平与国外真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市场环境和实践经验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然而国内对于国外资料的选择和引入水平也是差的令人没法评论. 国外的大师们的博客, 对于他们也许只是随便写两句, 但是其中反映的事实和见解对于国内也足有启迪的作用. 译言开设一个营销名家的博客专栏翻译, 至少不会没有读者吧. 时间长了可以结集电子期刊, 也可以获得版权后发布实体书, 这是眼下最有可行性也是最有前景的一个项目. 在此提出, 仅供参考.

最后一句: 敲了好多话, 真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交网站用户的构成遵循1/9/90原则
唤醒网站用户中的“沉默者”
从事翻译者无法拒绝的网站
【从事翻译者无法拒绝的网站】
适合从事翻译者18个网站~
中国视频网站盈利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