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镇化新内涵(全文)

201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格外引人瞩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1月15日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也就是说,未来担负创造中国改革红利的城镇化,必须是摒弃过去弊端丛生的“物的城镇化”短视狭隘思维,改走“人的城镇化”注重质量的新型道路。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专家认为,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新型城镇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依托,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进城镇化,要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引领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实现“三化”有机融合。注重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时代文明向农村扩散,让城镇化的进程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过程,以形成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城市。保障城镇化的质量、效益和福利,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

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完善为原则,合理控制大城市过度扩张,加快健全中小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注重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配套集群发展;注重做大做强新型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注重生产工艺流程创新升级,推动城镇向数字域、信息域、智能域、知识域方向发展,引导人口和产业集中集聚,形成大、中、小

城市合理有序发展格局。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没有生活质量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也称不上高质量的城镇化。要改革城镇人口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住地登记体制,让外来常住人口在医疗、教育、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赋予外来落户人口以完全的“市民权”。

推进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城镇化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面临扩大内需的艰巨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有很多路径,其中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路径就是推进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到城市,其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就会随之大幅提高。

第二,推进城镇化是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的必然途径。根据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大多数农民要逐步进入到城市,共享现代城市文明。这个过程就是广大农民不断共享现代城市文明的过程,也是我国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以及我国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三,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工业化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产业和企业如果转移到城市,就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获得聚集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所以,城镇化是促进工业化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第四,推进城镇化能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土地要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经济。这就要求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出路就是推进人口的城镇化。所以城镇化能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勿借“新型城镇化”之名行“传统城镇化”之实
新型城镇化存四大警醒点(乌日图)
新型城镇化需要厘清的八个认识问题
住建部官员:应让城里人购买农村宅基地|住建部|城里人购买农村宅基地
王远:鸿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推动作用如何
新型城镇化 道路如何走(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